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年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生活有重大意义,所以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园也开始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的童年生活丰富多样,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区域活动是孩子校园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方面也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就结合小班区域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策略分析
引言:
区域活动是当下幼儿教育倡导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重要活动之一。区域活动可以利用合理的教育资源,来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的主动的进行改变,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这种区域活动能够让孩子在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通过游戏、益智玩具等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方式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要认识到幼儿小班的特征,积极合理良好的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小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指导重要性
在幼儿小班开展区域互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孩子活动和游戏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教育目的,让孩子积极、快乐、健康成长。小班幼儿的年龄很小,心智还未成熟,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这个环境,对于周边的一切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小班区域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环境,让孩子体验非常真实的校园生活。孩子能够在区域活动内交到朋友,合作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1]。
幼儿小班的孩子年级小,对待事物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专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孩子更换区域活动,会对区域内的益智玩具不感兴趣,孩子之间还会发生争抢、浪费的问题等,这就很需要教师来观察和指导。教师要在日常的小班区域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录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表现,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在区域活动进行中,认真参与,协助引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真正变成区域活动的主人。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存在的意义重大,在活动开展进行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二、如何积极对小班幼儿自主游戏进行观察与指导
(一)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建良好区域,激发孩子兴趣
区域活动的环境创建,需要从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进行安排。孩子的年龄很小,自我保护想法还相对薄弱,所以创建的活动环境是安全的、温馨的,能够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在区域活动内按照主题版块投放不同的玩具和材料。例如玩具屋可分为几大小版块,對每个版块进行命名,如“海绵宝宝”“小猪佩奇”“超级飞侠”等,并投放相对应的玩偶和益智玩具,引发孩子的兴趣。益智玩具也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安排美工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图画。还有运动区,适合小孩玩的运动器材,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比赛,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也能促进小孩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良好的区域互动范围和主题,让孩子在玩中就能学习,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在学校和在家一样,甚至更加自由和温暖,每天在不同的区域内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从而喜欢上学习和学校,进而帮助孩子的良好发展。
(二)及时更换活动材料,保障孩子学习积极性
区域活动的教育性通过区域内的活动材料来体现,区域活动内的材料越丰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大胆、更自信。所以区域活动的材料选择和投放很有教育价值,一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投放,并且要及时更新[2]。小班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学习更是喜欢模仿。所以前期材料的投入,种类不用多但要有足够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其次,孩子的手脚锻炼能力比较弱,所以选择材料不能过大,材质不能过硬,不能成为孩子的健康隐患。一般选择大小中等,材质较软的玩具材料。最后,还要适时增加材料,进行游戏情节设计,让孩子在游戏情节中去操作、学习。例如在美工区,要准备多种多样的模具,不仅有动物,还要有食物、人型的模具,让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满足孩子玩的天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定期更换,保证游戏的兴趣和质量,这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想象,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性,正确指导孩子学习
区域活动的气氛很融洽,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东西,但在活动过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时就需要发扬出教师的重要性,保障区域活动正常开展。例如,当孩子对于区域内的活动和玩具不感兴趣了,教师应积极和孩子沟通,带他到其他区域进行活动,保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主动制止,了解实情,各自安抚,保证孩子的情绪和活动开展。最后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
三、结束语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创建了和谐、温馨,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够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孩子健康成长,立志于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要充分引导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活动理念,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帮助孩子完成梦想。
参考文献:
[1]陶晓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2.
[2]杨佳儒.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的策略分析[J].现代交际,2019,(15):214-215.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策略分析
引言:
区域活动是当下幼儿教育倡导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重要活动之一。区域活动可以利用合理的教育资源,来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的主动的进行改变,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这种区域活动能够让孩子在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通过游戏、益智玩具等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方式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要认识到幼儿小班的特征,积极合理良好的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小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指导重要性
在幼儿小班开展区域互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孩子活动和游戏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教育目的,让孩子积极、快乐、健康成长。小班幼儿的年龄很小,心智还未成熟,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这个环境,对于周边的一切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小班区域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环境,让孩子体验非常真实的校园生活。孩子能够在区域活动内交到朋友,合作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1]。
幼儿小班的孩子年级小,对待事物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专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孩子更换区域活动,会对区域内的益智玩具不感兴趣,孩子之间还会发生争抢、浪费的问题等,这就很需要教师来观察和指导。教师要在日常的小班区域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录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表现,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在区域活动进行中,认真参与,协助引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真正变成区域活动的主人。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存在的意义重大,在活动开展进行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二、如何积极对小班幼儿自主游戏进行观察与指导
(一)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建良好区域,激发孩子兴趣
区域活动的环境创建,需要从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进行安排。孩子的年龄很小,自我保护想法还相对薄弱,所以创建的活动环境是安全的、温馨的,能够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在区域活动内按照主题版块投放不同的玩具和材料。例如玩具屋可分为几大小版块,對每个版块进行命名,如“海绵宝宝”“小猪佩奇”“超级飞侠”等,并投放相对应的玩偶和益智玩具,引发孩子的兴趣。益智玩具也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安排美工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图画。还有运动区,适合小孩玩的运动器材,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比赛,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也能促进小孩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良好的区域互动范围和主题,让孩子在玩中就能学习,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在学校和在家一样,甚至更加自由和温暖,每天在不同的区域内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从而喜欢上学习和学校,进而帮助孩子的良好发展。
(二)及时更换活动材料,保障孩子学习积极性
区域活动的教育性通过区域内的活动材料来体现,区域活动内的材料越丰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大胆、更自信。所以区域活动的材料选择和投放很有教育价值,一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投放,并且要及时更新[2]。小班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学习更是喜欢模仿。所以前期材料的投入,种类不用多但要有足够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其次,孩子的手脚锻炼能力比较弱,所以选择材料不能过大,材质不能过硬,不能成为孩子的健康隐患。一般选择大小中等,材质较软的玩具材料。最后,还要适时增加材料,进行游戏情节设计,让孩子在游戏情节中去操作、学习。例如在美工区,要准备多种多样的模具,不仅有动物,还要有食物、人型的模具,让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满足孩子玩的天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定期更换,保证游戏的兴趣和质量,这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想象,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性,正确指导孩子学习
区域活动的气氛很融洽,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玩的东西,但在活动过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时就需要发扬出教师的重要性,保障区域活动正常开展。例如,当孩子对于区域内的活动和玩具不感兴趣了,教师应积极和孩子沟通,带他到其他区域进行活动,保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主动制止,了解实情,各自安抚,保证孩子的情绪和活动开展。最后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
三、结束语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创建了和谐、温馨,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够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孩子健康成长,立志于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要充分引导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活动理念,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帮助孩子完成梦想。
参考文献:
[1]陶晓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2.
[2]杨佳儒.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的策略分析[J].现代交际,2019,(15):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