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引入思维导图,由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积极有效地投入到阅读文章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应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85
引言
随着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也不断提升,并且需要对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因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实也就十分必要。就当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为能够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应用,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状况,实现更加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及学生培养。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呈现的作用
(一)快速完成知识网络的建立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为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所以语文教师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线条符号和图像表示语文中的抽象概念性知识,以这种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示语文中抽象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将文章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层次的分解,通过大脑的思维模式进行各个分支内容的诠释,是凭借大脑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发散性进行的虚拟可视化操作。思维导图能够将小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帮助他们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创新,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以及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思维导图适用于整個语文教学过程,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复习等等。在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然后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运用思维导图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资料、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预先学习,但还留有空白的条件下,教师可对这一部分留白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并以此为中心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这一内容时,可以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分段为学习目标。综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要求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用思维导图画出该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并以此对课文进行分段,最后进行小组总结和展示。在小组讨论学习中选出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主要负责主持并调动每一位组员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同时要选出写字速度快,总结能力强的学生为记录员,负责记录本小组成员的意见,最后分析并汇总在已事先设计好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一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根据思维导图总结该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每一小组的总结进行评价,对合作学习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该篇课文的关键,好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卫填海》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自主的学习。如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开始前先对该神话故事的背景给学生做一简单介绍后,可以提出“精卫是谁?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填海?结果如何?”等贯穿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同时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教师的问题,把事情和每个人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形成整个故事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学习,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四)进行单元内总结
新课标下所更新的教材内容在每个单元之前都含有导读部分,使学生与教师能够明晰各单元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基于此,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总结单元内的知识,以促使学生更加明确单元学习的核心以及重点。在此基础上,在其中每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进而依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以强化单元知识的总结效果。基于此,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与创新,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主要是围绕“成长故事”的文章,但在细节上各有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将不同点体现出来,以加强学生对这一单元课文的整体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不错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价值,仔细研究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将其有效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桃.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0(51):161.
[2]廖冬梅.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1):75+77.
[3]高艳艳.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19(23):43.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应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85
引言
随着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也不断提升,并且需要对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因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实也就十分必要。就当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为能够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应用,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状况,实现更加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及学生培养。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呈现的作用
(一)快速完成知识网络的建立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为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所以语文教师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线条符号和图像表示语文中的抽象概念性知识,以这种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示语文中抽象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将文章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层次的分解,通过大脑的思维模式进行各个分支内容的诠释,是凭借大脑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发散性进行的虚拟可视化操作。思维导图能够将小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帮助他们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创新,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以及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思维导图适用于整個语文教学过程,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复习等等。在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然后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运用思维导图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资料、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预先学习,但还留有空白的条件下,教师可对这一部分留白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并以此为中心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这一内容时,可以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分段为学习目标。综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要求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用思维导图画出该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并以此对课文进行分段,最后进行小组总结和展示。在小组讨论学习中选出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主要负责主持并调动每一位组员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同时要选出写字速度快,总结能力强的学生为记录员,负责记录本小组成员的意见,最后分析并汇总在已事先设计好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一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根据思维导图总结该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每一小组的总结进行评价,对合作学习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该篇课文的关键,好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卫填海》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自主的学习。如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开始前先对该神话故事的背景给学生做一简单介绍后,可以提出“精卫是谁?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填海?结果如何?”等贯穿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同时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教师的问题,把事情和每个人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形成整个故事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学习,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四)进行单元内总结
新课标下所更新的教材内容在每个单元之前都含有导读部分,使学生与教师能够明晰各单元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基于此,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总结单元内的知识,以促使学生更加明确单元学习的核心以及重点。在此基础上,在其中每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进而依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以强化单元知识的总结效果。基于此,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与创新,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主要是围绕“成长故事”的文章,但在细节上各有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将不同点体现出来,以加强学生对这一单元课文的整体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不错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价值,仔细研究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将其有效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桃.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0(51):161.
[2]廖冬梅.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1):75+77.
[3]高艳艳.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19(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