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官”字款白瓷问题浅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末五代、宋、辽时期的“官”字款白瓷是京、津、冀地区普遍出现的瓷器式样。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官”字款白瓷出土量的不断增大,其也成为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白釉碗便是“官”字款白瓷的代表性器物,其窑口应当为定窑,年代为北宋早期,“官”字款的性质很可能是用以区分民窑的符号。京、津、冀地区出土及传世“官”字款白瓷达十余件,此类具有流通性质的官方订制瓷将河北省的定窑窑场与京、津地区人们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关键词】“官”字款 定窑 天津博物馆 京、津、冀地区
  对唐末五代、宋、辽时期带有“官”“新官”款白釉瓷器的研究至今仍是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的一个课题。在北京、河北、天津这一地域范围内,带有“官”“新官”款的白釉瓷器出土、存世量较多,器形丰富,是具有地域性的典型遗存。在众多“官”字款白瓷中,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白釉碗颇具代表性(见图1)。二者在器形、尺寸、釉色等方面几乎一致,但文物信息尚存缺失,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其窑口、年代等问题进行判定。
  一、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的窑口和年代判定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白釉碗[1],敞口,尖圆唇,斜腹,矮圈足,器底均刻划有一行书“官”字(见图2)。胎薄质坚,釉色洁白泛淡黄,施满釉,足底露胎。口径分别为19.8厘米和19.9厘米,足径分别为7厘米和7.2厘米,高分别为5.7厘米和6.3厘米。从其瓷胎、釉色来分析,笔者认为其基本符合定窑白瓷的特征,窑口应为定窑,并将其年代推定为北宋早期。
  “官”或“新官”款白釉瓷器主要出现在五代至北宋这一时期,目前这类白瓷多出土于河北省曲阳定窑窑址[2]和一些辽代墓葬、塔基[3]之中,而在邢窑窑址所在的河北省邢台地区[4]也有少量发现。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的产地大致也应在定窑、邢窑或辽窑的范围内进行辨析。
  邢窑制瓷的鼎盛时期是唐代,比定窑始烧年代要早。由于两个窑口的距离较近,因此常出现互相模仿的现象。学术界也称为“邢定不分”。五代、宋初时期,“官”字款白瓷在两个窑口范围地区都有发现,虽然各要素都基本相似,但仍有些许差别。“定窑施釉不如邢窑均匀,尤其是碗外壁釉面往往高低不平或有所谓‘泪痕’现象”[5]。“泪痕”即积釉,是定窑白瓷非常显著的特征。在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的外壁釉面上,也可以清晰地发现不均匀的积釉现象。而该碗釉面还有一些凹凸点状物,应是胎体杂质的表征,这与胎体细致的成熟邢窑瓷器有一定差距。
  辽窑指的是“辽瓷窑系”,即在辽代烧造的具有契丹民族风格的瓷器,主要窑址包括赤峰缸瓦窑、辽阳冮官屯窑和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等。辽窑中的白釉瓷器,一般称为“辽白瓷”,以仿定窑白瓷为主,“一般都胎质较粗,挂粉衣而施乳白釉,覆烧法不太通行,支足多用土球”[6]。由于胎质较差,瓷胎表面多施加化妆土。辽窑白瓷一般器底露胎,如辽韩佚墓白釉碗(M3:26)[7]。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胎质较纯净,釉色洁白,无化妆土,瓷化程度较高,器底施满釉,圈足规整,无“土球”窑具的支痕,与“辽白瓷”的基本特征不符。此外,在辽代缸瓦窑窑址中曾发现带有“官”字款的窑具,但并未发现带有“官”字款的瓷片[8],因此,目前看来带有“官”字款的白瓷与辽窑并无直接关系。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应为定窑器物。早期定窑正处于五代、宋初时期,受邢窑影响较深,因此,定窑白瓷胎体较薄,釉色洁白,但在制瓷工艺上仍不甚成熟,往往瓷胎中存留一定杂质。
  笔者之所以将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年代推定为北宋早期,理由有二:第一,定窑在北宋中期开始使用“覆烧法”制瓷,碗口沿处一般无釉,形成“芒口”。而该碗口沿处亦施釉,烧造方法明显为一匣一装的“仰烧法”,与北宋早期定窑烧造方法一致。第二,定窑在北宋中晚期烧窑原料发生变化,由烧柴变为烧煤,这导致定窑白瓷釉色呈牙白色。天津博物馆馆藏白釉碗釉色洁白,微泛黄,釉质光洁,符合北宋早期定窑白瓷的釉色特征。
  二、定窑白瓷中“官”字款的性质
  对于定窑白瓷中“官”字款性质的研究,前人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仍然没有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论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结合新的考古资料重新对“官”字款的性质进行论证。其中,一种观点指出“官”字款与北宋宫廷的“太官署”相关[9]。笔者认为,该观点有小误不安之处,有必要就“官”字款的性质进行辨析。
  首先,从五代、北宋时期瓷器底部的刻画铭文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种:其一为表地点,其二为表机构。表示地点的铭文有“盈”(大盈库)、“五王府”等;表示机构的铭文如“尚食局”“尚药局”等。如果“官”字款代表北宋“太官署”这样的内廷机构,则应遵循于机构铭文的全称制式,不应使用简称。此外,该学者使用1997年岳州窑遗址出土的“太官”款青瓷碗作为“太官署”瓷器的依据。[10]笔者认为,这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岳州窑在唐末已经趋于衰落,北宋朝廷应不会为内廷机构选择这样的窑口作为贡瓷。即便岳州窑“太官”款青瓷为“太官署”的订烧瓷,北宋朝廷也不应延续前朝的窯务行为。其次,白瓷除了“官”字款外,还有“新官”款,且在五代时期“新官”款较多,宋代“新官”款较少。倘若二者的确有关联,即表示新、旧之异,那“太官署”的论断是无法解释“新官”款的含义的。
  亦有学者指出,“从定窑带字的器物看,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说明用途”[11],笔者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具体分析“官”字款的含义,就应对定窑在五代、北宋时期的烧造和流通情况进行分析。实际上,“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并不是宋代的御用官窑,但它却充当过贡瓷的角色。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二中记载,“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12]。“时”字说明在北宋晚期以前,定窑瓷器曾是皇家、宫廷使用的器物。明代王佐在《新增格古要论》卷七中记载,“古定器俱出北直隶定州,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质粗而色黄者价低,外有泪痕者是真,画花者最佳,素者亦好,亦有绣花者次之。宋宣和、政和间窑最好,但难得成队者”[13],可见定窑分“粗瓷”和“细瓷”两种。因此,北宋时期的定窑是一个“官搭民烧”的窑口。由于这样的窑务制度,使定窑瓷器具有了官方订制的性质,也为其在岁贡、贸易中广泛流通提供了可能。   笔者认为,带有“官”字款的白瓷应是具有流通性质的官方订制瓷,“官”字款的性质很可能是用以区分民窑的符号。从辽墓或塔基中出土的“官”字款白瓷一般均产于定窑,如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莲纹白瓷盖罐”(“官”字款)[14]就与很多精美的越窑青瓷出土于同一遗迹单位,可见“官”字款白瓷很可能与宋辽两国间的“岁贡”有关;再如,辽净光舍利塔基出土的白釉刻花“官”字款盖,便是定窑白瓷贸易至北京地区的实物见证。“官”“新官”款的白瓷在铭文字体上均为行书,笔划较为随意,呈类似于符号的形态,这与“官”字款的性质是吻合的。
  三、余论
  京、津、冀地区是“官”“新官”款白瓷的主要出土地区,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该地区制瓷业发展的区域性格局已经越发显现。笔者对京、津、冀地区部分带有“官”“新官”款白瓷进行统计,对该类白瓷烧造、流通的状况稍作分析。
  据统计(见附表),河北省地区出土带有“官”“新官”款的白瓷为11件,北京地区出土该类白瓷为2件,天津地区发现传世的该类白瓷为2件。该区域出土器物器形丰富,以碗、盘、盖罐为主[15]。
  河北省定州地区作为定窑烧造的核心区域,出土“官”“新官”款白瓷的数量较多,因此,将该类白瓷窑口认定为定窑的判断应是准确的。北京、天津地区虽然出土该类白瓷的数量较少,但出土地均集中于辽代墓葬和塔基位置,“辽国早期所用精美白瓷可能为曲阳定窑烧造”[16],突出了该类白瓷的流通的特性,而无铭文的定窑白瓷在上述地区大量存在[17],也印证了北宋定窑在贸易中范围之广。“官”字款白瓷作北宋具有流通性质的官方订制瓷,将河北省的定窑窑场与京、津地区人们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
  注释:
  [1]天津博物馆.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2]杨敬好.曲阳定窑遗址古墓发现的刻铭白瓷碗[J].文物春秋,2009(6).
  [3]彭善国.定窑瓷器分期新探——以辽墓、辽塔出土资料为中心[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2).
  [4]李军.邢台宋墓出土“官”字款瓷碗[J].文物春秋,2005(5).
  [5]李辉炳.定窑的历史以及与邢窑的关系[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3).
  [6]李文信.辽瓷简述[J].文物参考资料,1958(2).
  [7]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辽韩佚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4(3).
  [8]洲杰.赤峰缸瓦窑村辽代瓷窑调查记[J].考古,1973(4).
  [9]权奎山.关于唐宋瓷器上的“官”和“新官”字款问题[C];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五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10]权奎山.唐五代时期定窑初探[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4).
  [11]叶喆民.隋唐宋元陶瓷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112.
  [12]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23.
  [13]王佐撰.新增格古要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51.
  [14]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7(11).
  [15]统计数据来源于张柏主.中国出土瓷器全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南郊辽赵德钧墓[J].考古,1962(5).
  [16]陈万里.我对于辽墓出土几件瓷器的意见[J].文物参考资料,1956(11).
  [17]赵磊.天津地区出土瓷器初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010.
  (作者单位:北大附中天津东丽湖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潘玉良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理念,她把中国传统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艺术的具象形式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潘式特色的中西融合艺术语言。本研究从图式语言的角度去解读她的人物画,不再强调她的身份标签,并抛开纯时间和纯画种的区分,只选择具有东方意象的作品,以此对其作品中的融合艺术精神做微观上的分析和重组。  【关键词】潘玉良 中西融合 具象 写意 图式语言  在艺术范畴,融合是个人独
期刊
【摘 要】宁波保国寺现存有一方《灵山保国寺志序》碑,碑上之序为清代费淳所撰。费淳历仕清乾嘉两朝,是为数不多的汉人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者,为官廉谨公允,颇有政声。本文从该志序碑着眼,考论费淳与千年保国寺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灵山保国寺 费淳 志序碑  宁波保国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的北宋大殿是我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遗存,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在大殿前,开挖于南宋年间的
期刊
【摘 要】广东廉洁文物虚拟体验流动展借助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这个平台,突破了固定的空间模式,在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扩大了弘扬廉政文化的社会效益。并广泛运用新技术,提升了展览的感染力,有效发挥了博物馆的传播与教育职能。  【关键词】廉政文化 流动博物馆 新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科学判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
期刊
【摘 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陈展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基本陈列来说,临时展览具有其优势。尤其是对中小型博物馆来说,临时展览在内容设计、展览资金、展品来源等方面都较为灵活。本文以张家界市博物馆为例,浅谈关于此类型博物馆在举办临时展览方面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 临时展览 引入  展览是一个博物馆的立足基础,是博物馆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依托,同时也体现出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基本陈列是博
期刊
我与唐维华老师素未谋面,第一次见到唐维华老师的名字是在藏品部库房。2014年8月,我毕业后进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工作,去藏品部实习。在接触藏品信息的时候,我发现征集人一栏经常出现“唐维华”几个字。我就问藏品部的朱俊老师:“这个唐维华老师是我们馆的老员工?”朱俊老师说:“唐老师是你们部门退休的老同志,在老馆的时候,经常到外省找文物线索,征集了很多文物,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太太呦!”  唐维华老师去世后,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命名、产生缘由、功能、发展历史、形制、质地、结构等方面来介绍古代的文房用具砚滴,让读者对于砚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砚滴 功能 形制 质地 结构  砚滴是古代文房用具之一,它虽然没有文房四宝重要,但也是古人书房里经常能见到且深受古人喜爱的文具之一。“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1]“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2]这些都是古人诗句里关于砚滴的描写。可见,古人对
期刊
【摘 要】中国仕女画是中国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女性美的一种直观体现,明清入近代以来,出现了一批专攻仕女画的著名画家,同时,仕女画的选题和画风日益成熟。在此选取嘉兴博物馆馆藏的几幅以女仙为题材的仕女画,跳脱文字带来的想象,来欣赏画家笔下的女仙形象,也试析以女仙为内容的仕女画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玺仕女画 女仙 嘉兴博物馆  仕女画一作“士女画”,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
期刊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對辽代东京附属瓷窑的代表性窑场——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考古发掘,通过对以冮官屯为中心的窑址分布状况调查与勘探,发现此处分布数百平方公里、始于辽并沿用至元明清的窑址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表示,从发掘的初步成果来看,冮官屯窑址是目前东北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大型手工工厂遗存,对研究东北乃至内蒙古东部地区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 要】为完善、修正青铜镜雕版制范技术进化论体系,本文对纹饰线条工艺、出现时间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应用,并初步提出进化论适用于同期瓦当、部分画砖纹饰技术工艺解析的看法。  【关键词】青铜镜 进化论 线条工艺 适用 瓦当 画砖 解析  为更准确表达理论,本进化论更名为青铜镜轴心雕版制范技术进化论,或简称青铜镜进化论。青铜镜进化论建立在客观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自成理论体系。近日发现在纹饰制作技术工艺上,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建设,是当前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民国时期,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天津博物院、上海市立博物馆、中国西部博物馆等都曾设立理事会,并对理事的资格、理事会的职责与组织运行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规程或细则,从而实现博物馆的高效管理。以国立中央博物院的理事会制度为研究对象,对中央博物院理事会的人员构成、责任职能、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与阐述,可以为当今博物馆管理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