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00年,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美国心理学家》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随后,以Seligman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正义维度包含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本文以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心理活动课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行动路径及注意事项,并探讨此种培养形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团队精神;积极心理品质;教学案例
以Seligman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之一为团队精神。笔者在所在学校的六年级以团队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三次心理活动课,本文拟反思活动中的经验与不足,探讨通过心理活动课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行动路径及注意事项,以及通过心理活动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可行性。
一、深入解读目标品质的内涵是活动设计成功的基础
在活动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广泛搜集资料,确保对目标品质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开展活动时抓住重点,同时避免以偏概全。在本案例中,笔者通过搜集资料,最终确定团队精神包涵以下含义:1、融入团队,有凝聚力,有归属感,为团队建设尽心竭力;2、忠于团队,自觉维护团队利益,并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3、尊重团队目标,虽然有时大团队目标会与自己的目标不同, 但仍然尊重并重视团队的目标;4、如果团队没采纳自己的想法,仍能和团队继续合作, 即使团队要失败了,仍会以公平的态度坚持比赛;5、与团队工作时非常合作,如果有益处总是愿意为自己的团队多做点事儿;6、在活动中,可以等着轮到自己,不会因此感到烦躁,如果不同意团队的决定还是会去执行,就算是不同意, 也会尊重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会忠诚于团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解读和定位,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活动以及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
二、观察了解学生特点是活动设计有效的强力支持
笔者长期代领六年级的心理健康课,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同一个班级内部开始有小团体倾向,不同团体在课上、课下时有对立和分歧发生;2、由于自我意识突飞猛进的发展,个别学生独来独往,很少参加小组活动或者在小组活动中不积极;3、虽然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团队意识薄弱,合作时比较随意,缺乏组织;4、每个班都至少存在一位被排挤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对此缺乏反思,如此看来,团队精神这个主题是学生们需要补上的一课。并且,“补课”的方式需要被学生接受,这就对活动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体验式活动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验载体的形式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会直接影响一节心理课的成效。对于一些没有趣味和吸引力的体验活动或案例,学生可能会用沉默回应。以本主题为例,培养团队精神很难通过单纯的讲授来实现,一定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此前,关于合作的团体游戏有很多,但能够调动六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不觉得游戏幼稚,就需要一翻设计,既要有难度,又要有意思。最终笔者选择了“不倒森林”、“急速60秒”这两个活动,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同时需要集结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完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团队最终的结果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巧妙设计反馈分享是活动升华的点睛之笔
在小组讨论、分享过程中,若团体动力不充足,学生的阻抗也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份提纲,加入与讨论内容相关的情绪表情图、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调动多重感官,打破心理阻抗。
以本次活动为例,笔者在反馈分享环节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他们在做“不倒森林”的视频,他们平时都是只看到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很少看到自己的真实表现,如此一来,一些学生很容易谈到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有点傻傻的,做了一些与团队协作无关的事。除此之外,让学生以评星的形式评价自己团队的表现时,学生也呈现出热烈的讨论以及言之有物的分享,如图一、学生活动单
学生在进行了三次的团队游戏后,认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团结、友善、队员在活动中十分快乐、不互相排斥、会有争论,但不会争吵,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有时候会排斥某位成员,最终的结果不太理想,这样的反馈证明这三次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其他的一些反思
以体验为载体的积极心理活动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规避掉说教的成分,现在的学生很聪明,而且开始进入叛逆阶段,他們很容易识别出老师做某个活动的目的,常常是老师刚说出活动的名称,学生就会说“老师,你是考我们合作能力吧”,本次活动设计是游戏一以贯之,教师不提供合作方法的教育内容。第二个特点是游戏新颖,且有一定难度,学生觉得有意思,不幼稚,就愿意参与。第三、通过观看自己的活动录像给到学生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教育有效的有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邱细荣.心理活动课体验载体的设置与提升[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5):14-16.
[2] 赵贤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4):17-18.
[3] 团队精神.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cOnTsZclBSwH354sHSju-6O6dAJy0jLNia1bvIDo77A6KrKLQc0DSH7q_sbm9cyPPv_PTTPy3MV81HZQN5cBRMsTi4-ovKKArWm_72XGNnd3buowsLAtMEUywXrDi9C
附录:《我合作,我快乐》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以及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是小学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2.理论依据
以赛里格曼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之一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包涵以下含义:1、融入团隊,有凝聚力,有归属感,为团队建设尽心竭力;2、忠于团队,自觉维护团队利益,并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3、尊重团队目标,虽然有时大团队目标会与自己的目标不同, 但仍然尊重并重视团队的目标;4、如果团队没采纳自己的想法,仍能和团队继续合作, 即使团队要失败了,仍会以公平的态度坚持比赛;5、与团队工作时非常合作,如果有益处总是愿意为自己的团队多做点事儿;6、在活动中,可以等着轮到自己,不会因此感到烦躁,如果不同意团队的决定还是会去执行,就算是不同意, 也会尊重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会忠诚于团队。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同一个班级内部开始有小团体倾向,不同团体在课上、课下时有对立和分歧发生;2、由于自我意识突飞猛进的发展,个别学生独来独往,很少参加小组活动或者在小组活动中不积极;3、虽然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团队意识薄弱,合作时比较随意,缺乏组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团队精神的内涵,知道自己在团队合作中该如何做。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且按照团队精神的要求完成合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团队精神在完成小组(集体)任务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学内容上看,第一、团队精神这个主题很难通过单纯的讲授来实现,一定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关于合作的团体游戏有很多,但能够调动六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不觉得游戏幼稚,就需要一翻设计,既要有难度,又要有意思。不到森林和急速60秒这两个活动学生没有接触过,同时需要集结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完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团队最终的结果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第二、对于团队精神这个话题的深入,一次课显然效果不佳,设计2-3次课比较合适。
教学重点:体会团队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处理团体游戏中的突发状况,控制话题的一致性。
2.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急速60秒卡片、绳子、秒表。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团队精神;积极心理品质;教学案例
以Seligman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之一为团队精神。笔者在所在学校的六年级以团队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三次心理活动课,本文拟反思活动中的经验与不足,探讨通过心理活动课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行动路径及注意事项,以及通过心理活动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可行性。
一、深入解读目标品质的内涵是活动设计成功的基础
在活动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广泛搜集资料,确保对目标品质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开展活动时抓住重点,同时避免以偏概全。在本案例中,笔者通过搜集资料,最终确定团队精神包涵以下含义:1、融入团队,有凝聚力,有归属感,为团队建设尽心竭力;2、忠于团队,自觉维护团队利益,并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3、尊重团队目标,虽然有时大团队目标会与自己的目标不同, 但仍然尊重并重视团队的目标;4、如果团队没采纳自己的想法,仍能和团队继续合作, 即使团队要失败了,仍会以公平的态度坚持比赛;5、与团队工作时非常合作,如果有益处总是愿意为自己的团队多做点事儿;6、在活动中,可以等着轮到自己,不会因此感到烦躁,如果不同意团队的决定还是会去执行,就算是不同意, 也会尊重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会忠诚于团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解读和定位,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活动以及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
二、观察了解学生特点是活动设计有效的强力支持
笔者长期代领六年级的心理健康课,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同一个班级内部开始有小团体倾向,不同团体在课上、课下时有对立和分歧发生;2、由于自我意识突飞猛进的发展,个别学生独来独往,很少参加小组活动或者在小组活动中不积极;3、虽然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团队意识薄弱,合作时比较随意,缺乏组织;4、每个班都至少存在一位被排挤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对此缺乏反思,如此看来,团队精神这个主题是学生们需要补上的一课。并且,“补课”的方式需要被学生接受,这就对活动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体验式活动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验载体的形式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会直接影响一节心理课的成效。对于一些没有趣味和吸引力的体验活动或案例,学生可能会用沉默回应。以本主题为例,培养团队精神很难通过单纯的讲授来实现,一定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此前,关于合作的团体游戏有很多,但能够调动六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不觉得游戏幼稚,就需要一翻设计,既要有难度,又要有意思。最终笔者选择了“不倒森林”、“急速60秒”这两个活动,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同时需要集结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完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团队最终的结果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巧妙设计反馈分享是活动升华的点睛之笔
在小组讨论、分享过程中,若团体动力不充足,学生的阻抗也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份提纲,加入与讨论内容相关的情绪表情图、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调动多重感官,打破心理阻抗。
以本次活动为例,笔者在反馈分享环节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他们在做“不倒森林”的视频,他们平时都是只看到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很少看到自己的真实表现,如此一来,一些学生很容易谈到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有点傻傻的,做了一些与团队协作无关的事。除此之外,让学生以评星的形式评价自己团队的表现时,学生也呈现出热烈的讨论以及言之有物的分享,如图一、学生活动单
学生在进行了三次的团队游戏后,认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团结、友善、队员在活动中十分快乐、不互相排斥、会有争论,但不会争吵,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有时候会排斥某位成员,最终的结果不太理想,这样的反馈证明这三次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其他的一些反思
以体验为载体的积极心理活动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规避掉说教的成分,现在的学生很聪明,而且开始进入叛逆阶段,他們很容易识别出老师做某个活动的目的,常常是老师刚说出活动的名称,学生就会说“老师,你是考我们合作能力吧”,本次活动设计是游戏一以贯之,教师不提供合作方法的教育内容。第二个特点是游戏新颖,且有一定难度,学生觉得有意思,不幼稚,就愿意参与。第三、通过观看自己的活动录像给到学生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教育有效的有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邱细荣.心理活动课体验载体的设置与提升[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5):14-16.
[2] 赵贤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4):17-18.
[3] 团队精神.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cOnTsZclBSwH354sHSju-6O6dAJy0jLNia1bvIDo77A6KrKLQc0DSH7q_sbm9cyPPv_PTTPy3MV81HZQN5cBRMsTi4-ovKKArWm_72XGNnd3buowsLAtMEUywXrDi9C
附录:《我合作,我快乐》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以及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是小学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2.理论依据
以赛里格曼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其中之一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包涵以下含义:1、融入团隊,有凝聚力,有归属感,为团队建设尽心竭力;2、忠于团队,自觉维护团队利益,并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3、尊重团队目标,虽然有时大团队目标会与自己的目标不同, 但仍然尊重并重视团队的目标;4、如果团队没采纳自己的想法,仍能和团队继续合作, 即使团队要失败了,仍会以公平的态度坚持比赛;5、与团队工作时非常合作,如果有益处总是愿意为自己的团队多做点事儿;6、在活动中,可以等着轮到自己,不会因此感到烦躁,如果不同意团队的决定还是会去执行,就算是不同意, 也会尊重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会忠诚于团队。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同一个班级内部开始有小团体倾向,不同团体在课上、课下时有对立和分歧发生;2、由于自我意识突飞猛进的发展,个别学生独来独往,很少参加小组活动或者在小组活动中不积极;3、虽然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团队意识薄弱,合作时比较随意,缺乏组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团队精神的内涵,知道自己在团队合作中该如何做。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且按照团队精神的要求完成合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团队精神在完成小组(集体)任务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学内容上看,第一、团队精神这个主题很难通过单纯的讲授来实现,一定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关于合作的团体游戏有很多,但能够调动六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不觉得游戏幼稚,就需要一翻设计,既要有难度,又要有意思。不到森林和急速60秒这两个活动学生没有接触过,同时需要集结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完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团队最终的结果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第二、对于团队精神这个话题的深入,一次课显然效果不佳,设计2-3次课比较合适。
教学重点:体会团队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处理团体游戏中的突发状况,控制话题的一致性。
2.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急速60秒卡片、绳子、秒表。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