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们把你们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们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您应当引以为荣的事。”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活动或地理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他总是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关心文学作品的发表和评论,千方百计了解它,熟悉它,学好它。因此,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要改变学生消极学习地理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教材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习地理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地理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巧妙 趣味 直观 悬念
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对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 巧妙的开场白
开场白指戏剧或某些文艺演出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戏要吸引观众开场白得精彩,同样课要打动学生开场白得巧妙。比如:我是这样来介绍“第八课海陆变迁”的。一上课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很有气势的书法作品“沧海桑田”,顿时学生们觉得很新鲜,眼光全都集中到这四个字上了,接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高声朗读这四个大字,然后请大家来说说这四个字的意思,渐渐地我们已步入学习的主题“海陆变迁”。这类开场白巧妙之处就在于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叠出的悬念
一部《福尔摩斯探案集》之所以赢得那么多读者的心,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字“悬念”,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如果教师在《自然地理》课堂中时时能对学生抛出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那么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在介绍“外力作用”时,从灵岩山采来了两块花岗岩,形状相似,但其中一块已风化。我在课堂上面对着大家拿起一块,用手一捏,立刻成为粉末,台下不少同学非常惊讶,有的在悄悄地说老师有神功。于是我就抛出了第一个悬念──这石头是货真价实的吗?有一位同学上台来捏了一下另一块花岗石,涨红了小脸也拿它没办法,证实石头是真的。接着我就抛出第二个悬念──老师有神功吗?大家讨论下来的结果可能没有,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我提示这是大自然的神力,趁机再抛出第三个悬念──是自然界中的什么东西使这块石头不堪一捏呢?学生们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是风和流水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们在不断追逐悬念中兴趣是越来越大的,而一个又一个悬念的解决使他们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印象也更深刻。
3 丰富的想象
初一学生的想象力不可低估,倘若教师能给他们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他们会回报给你一个惊奇的。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我尝试了一回想象教学。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把自己想象成小水滴吧,到世界上自由地旅行一次,可别忘了回家哦。”于是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说说自己的“小水滴奇遇记”。此刻我只是在旁边因势利导,如让大家说说“小水滴现在到什么水里了?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叫什么循环?”出人意料之外的想象情节不断出现,引得大家掌声阵阵笑声片片,我也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跃跃欲试,兴趣之浓可见一斑。
4 浓厚的趣味
歌词、诗词、谜语、谚语、成语、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往往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对好奇的学生来说正合胃口。如“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熟悉的歌声一起,同学仿佛身临青藏高原,对“世界屋脊”有了形象的了解。我在介绍“看云识天气”时,推出了我们苏州的谚语“乌头风,白头雨。”成语精炼生动,颇得学生好感,地球上最丰富的淡水资源藏在冰川里,但它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渴”。文学故事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也很大,如在介绍“大陆漂移”时,可给同学们讲述一个魏格纳在病床上产生灵感从而提出大陆漂移假想的故事,故事充满趣味,引得学生们竖起耳朵来听课。神话传说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讲到“太阳及其表面活动”时提一提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们立刻会和教师发生共鸣,他们几乎会和你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完,学习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讲课作了良好的铺垫。
5 直观的教具
运用直观教具对于发展学生地理形象思维形成地理概念,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为发展学生地理抽象思维,形成地理概念,获得地理理性知识奠定了基础。与此有关的直观教具种类繁多,有地图、地理略图、地理图片、地理标本、模型、地理素描、漫画、地理图表、幻灯、电视、电影和多媒体动画等。
6 轻松的课堂
众所周知人们要学会游泳得放松身体,而同样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得放松心灵,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师生之间首先得保持平等,特别是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之间互相问答共同讨论,这样学生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弄懂,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轻松自然。比如,针对“谁杀死了恐龙”这一内容,一位同学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亡,那么具体是怎么使恐龙灭亡的呢?”我请所有的同学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尽管一部分同学答不好,但求知的热情很强烈。我也提出了可能的解释──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蕨类植物大量死亡,恐龙没有食物可吃而灭亡──供同学们参考。其次,教师幽默的语言也往往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我教到太阳的半径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09倍时,发现学生对这么大的差距很难有准确的把握。于是我就打了个比方,太阳要是篮球的话,地球就是芝麻。同学们会心一笑,对太阳和地球的差异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学习自然处于轻松的状态。
7 延伸的课堂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让学生接触、观察地理环境,学习和研究地理环境,这是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并且由此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获得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要想真正使学生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应在课外下些功夫,多组织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如,在学习“地下水”这段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们作了一个课外调查。我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头去调查学校或自家附近的井水,要求记录下井的所在地、名称、水色、水温、井深、水深和井栏圈的形状等,然后要对水质作一个粗略的判断,最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颇感兴趣。
《自然地理》本身充满着趣味性,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激趣的方法,必定会使他们真正爱上这门课的,这也是每个地理教师最感兴趣的事吧!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巧妙 趣味 直观 悬念
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对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 巧妙的开场白
开场白指戏剧或某些文艺演出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戏要吸引观众开场白得精彩,同样课要打动学生开场白得巧妙。比如:我是这样来介绍“第八课海陆变迁”的。一上课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很有气势的书法作品“沧海桑田”,顿时学生们觉得很新鲜,眼光全都集中到这四个字上了,接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高声朗读这四个大字,然后请大家来说说这四个字的意思,渐渐地我们已步入学习的主题“海陆变迁”。这类开场白巧妙之处就在于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叠出的悬念
一部《福尔摩斯探案集》之所以赢得那么多读者的心,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字“悬念”,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如果教师在《自然地理》课堂中时时能对学生抛出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那么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在介绍“外力作用”时,从灵岩山采来了两块花岗岩,形状相似,但其中一块已风化。我在课堂上面对着大家拿起一块,用手一捏,立刻成为粉末,台下不少同学非常惊讶,有的在悄悄地说老师有神功。于是我就抛出了第一个悬念──这石头是货真价实的吗?有一位同学上台来捏了一下另一块花岗石,涨红了小脸也拿它没办法,证实石头是真的。接着我就抛出第二个悬念──老师有神功吗?大家讨论下来的结果可能没有,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我提示这是大自然的神力,趁机再抛出第三个悬念──是自然界中的什么东西使这块石头不堪一捏呢?学生们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得出结论是风和流水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生们在不断追逐悬念中兴趣是越来越大的,而一个又一个悬念的解决使他们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印象也更深刻。
3 丰富的想象
初一学生的想象力不可低估,倘若教师能给他们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他们会回报给你一个惊奇的。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我尝试了一回想象教学。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把自己想象成小水滴吧,到世界上自由地旅行一次,可别忘了回家哦。”于是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说说自己的“小水滴奇遇记”。此刻我只是在旁边因势利导,如让大家说说“小水滴现在到什么水里了?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叫什么循环?”出人意料之外的想象情节不断出现,引得大家掌声阵阵笑声片片,我也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跃跃欲试,兴趣之浓可见一斑。
4 浓厚的趣味
歌词、诗词、谜语、谚语、成语、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往往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对好奇的学生来说正合胃口。如“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熟悉的歌声一起,同学仿佛身临青藏高原,对“世界屋脊”有了形象的了解。我在介绍“看云识天气”时,推出了我们苏州的谚语“乌头风,白头雨。”成语精炼生动,颇得学生好感,地球上最丰富的淡水资源藏在冰川里,但它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渴”。文学故事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也很大,如在介绍“大陆漂移”时,可给同学们讲述一个魏格纳在病床上产生灵感从而提出大陆漂移假想的故事,故事充满趣味,引得学生们竖起耳朵来听课。神话传说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讲到“太阳及其表面活动”时提一提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们立刻会和教师发生共鸣,他们几乎会和你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完,学习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讲课作了良好的铺垫。
5 直观的教具
运用直观教具对于发展学生地理形象思维形成地理概念,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为发展学生地理抽象思维,形成地理概念,获得地理理性知识奠定了基础。与此有关的直观教具种类繁多,有地图、地理略图、地理图片、地理标本、模型、地理素描、漫画、地理图表、幻灯、电视、电影和多媒体动画等。
6 轻松的课堂
众所周知人们要学会游泳得放松身体,而同样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得放松心灵,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师生之间首先得保持平等,特别是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之间互相问答共同讨论,这样学生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弄懂,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轻松自然。比如,针对“谁杀死了恐龙”这一内容,一位同学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亡,那么具体是怎么使恐龙灭亡的呢?”我请所有的同学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尽管一部分同学答不好,但求知的热情很强烈。我也提出了可能的解释──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蕨类植物大量死亡,恐龙没有食物可吃而灭亡──供同学们参考。其次,教师幽默的语言也往往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我教到太阳的半径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09倍时,发现学生对这么大的差距很难有准确的把握。于是我就打了个比方,太阳要是篮球的话,地球就是芝麻。同学们会心一笑,对太阳和地球的差异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学习自然处于轻松的状态。
7 延伸的课堂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让学生接触、观察地理环境,学习和研究地理环境,这是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并且由此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获得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要想真正使学生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应在课外下些功夫,多组织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如,在学习“地下水”这段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们作了一个课外调查。我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头去调查学校或自家附近的井水,要求记录下井的所在地、名称、水色、水温、井深、水深和井栏圈的形状等,然后要对水质作一个粗略的判断,最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颇感兴趣。
《自然地理》本身充满着趣味性,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激趣的方法,必定会使他们真正爱上这门课的,这也是每个地理教师最感兴趣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