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按教学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理论化等阶段。教学反思的记录,可以有教案组成部分、教学日记、教学叙事几种形式。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独到的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案组成部分 教学日记 教学叙事 更新观念 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形式多样,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可以促进专业成长。
2004年秋季以来推行的高中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 精心进行教学前的反思,实现教学设计理论上的最优化
编写完教学设计或教案后,并不能一蹴而就,头脑中要想像教学实际进程,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授课前进行理性反思、修订,力求找到自认为最佳的方案。
这种教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如岳麓版必修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节的讲授,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重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我最初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祖父母、父母、哥哥姐姐三代人的学历水平,按照教材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三部分内容来讲授,补充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在近三年里的新进展。教案编写好后,结合课标来分析,对“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重点)”部分把握较好,但“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方面仍有所欠缺。我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修改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结束后,布置学生以“义务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建国以来教育发展过程,分析发展现代教育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探究,展示中日教育状况对比的资料,以中日之间教育的差距来引导学生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以及中日在近代史上的特殊关系,学生会更有感触,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种反思,可以教师个人反思,也可以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集体反思。曾经有这样的案例:讲到“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我个人认为备课十分清楚了。一位学生在我备课时来访。我跟他谈到这个问题,他突然提出:“老师,初中学习这个问题时,那时的老师也说,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是,我一直不明白军机处的设置为什么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教学设计竟然遗漏了这么重要的难点问题!但我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于是,我请教专家,他很浅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大事有全局性的领导者和最终决策者,然后,国家的公共权力有谏议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与人事权,等。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全局性的、最终决策性的领导地位,掌握着军事权、任免官吏的人事权,丞相等具有行政权、部分财政权、军事权、人事权;太尉具有一定的军事权;御史大夫除了履行副丞相的职责外,还有监察权。其中,直接威胁皇权的是相权,但皇权有依赖相权。唐朝把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又分割相权。不管怎样,皇帝还是没有亲自掌握行政权。明朝废丞相,行政权直接归属皇帝。皇帝又设内阁,内阁具有建议权。到了清朝设军机处,大臣连建议权也没有了,大小官吏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官员只是起到上传下达,承秉皇帝旨意办事,没有了办事自主性和创造性,一切大权归皇帝,皇权专制就是这样达到了顶峰。我马上修改教案,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前的反思对教学活动还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一旦教师意识到了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会影响到教学活动,往往会形成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通过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活动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就更能得心应手了。
教前反思把教学设计提高到最理想化的程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把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设计与动态教学进程结合起来,及时校正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现实际情况与教学设计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时高估了学生的状况,有时又低估了学生的状况,有时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这些都必须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做出及时的应急补救,这是教学中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我原按照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议,预设为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中,设置“请你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简要过程”的问题,用意在于加快本课教学进度,把重点和难点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方面。没想到,大多数学生无法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我在教学设计时高估了学生实际水平。我迅速回顾教学预设,放缓教学进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作了简要概述。然后,逐段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最后,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实,分析说明中共成立历史意义,用当今中国现状和国际地位,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课时延长为3课时。这样,把课前教学理想的预设与授课课程中动态生成结合起来,最终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中反思要及时做好预案,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反思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应对策略。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从这一角度来说,课中反思,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智慧的展现,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 3 及时做好教学后的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总会自然而然地总结,这节课的优点在哪里,遗憾和不足在哪里,通过教后的反思与总结,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
可以以三种方式,从两个层次上进行教后反思。
第一种方式是自我剖析;第二种方式,听其他教师同样内容的授课,与自己的授课进行对比,或者请其他老师来听课,给自己提意见,吸收其合理意见;第三种方式,与学生代表进行讨论,交流意见。
在层次上,可以从感性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两个方面展开反思。感性上,探讨某一节具体课例在细节上的成败得失。理性上,把这节课上升为理论认识,如这节课可以归结为怎样的类型,此种类型课有哪些规律,又如可以用哪些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学,或者说,这样的课型可以印证哪种教育科学理论。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我将它设计为活动课,请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学习,让学生代表备课之后来上课。学生积极性高。授课的学生思路清晰,分析得当,比较快地完成了《课标》规定的“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的要求。一节课还剩下15分钟。我认为这是一节教法创新的成功课例。但是,课后评课和学习,给我极大震动。教研组长介绍两本书让我阅读——《生本教育》、《陶行知教育学》。运用这些理论,反思《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授课,我感觉到,自己不自觉地实践了生本教育思想,运用了陶行知“小先生”的做法,实践着六大解放,这些正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成功之处。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但是,我没有用足课时,偏重于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显得不足。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怎样改进呢?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我加深了本课的教学深度——在建国后科技成就的有关知识学习完成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些成就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下发生的,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候,我国产生了哪些科技成就?由此分析新中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探究,在促进学生知识深化与拓展的同时,情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后的反思,更具有实效性。从感性上看,教前反思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发现但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问题,在教后都可以认真解决,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从理性上看,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提升,要与课程目标相结合,对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培养进行理论总结,把教学经验所得转换成理论认识,用于再教的设计,把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 采取适当形式记录教学反思的成果,为教学研究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任何一节课都有精彩之处,如高超的教学设计、独创的问题情境、成功的临场发挥、经典的师生对话、默契的师生配合等,或者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这些都是成功之处,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不过,教学艺术本身就是一门产生遗憾的艺术。不管一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处。类似于这种总结教学工作中成败得失、偶然产生的教学灵感,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说不定其中的教学偶得,会发展为某个较系统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成果的记录,可以有几种方式:①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记录在教案正文之后;②记录为教学日记、札记;③记录为教学叙事。
专家们推崇写教学叙事。教学叙事是针对教学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进行“真实+艺术化”的叙述,就是教师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富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事件、教学活动等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任何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甘心停留于记流水帐,那么,撰写教学叙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学叙事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广大的教师撰写。教学叙事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演员又是批评家,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独到的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映学.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2 刘加霞.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3 彭玉华.课堂教学要预设更要生成.教育科学论坛,2005(9)
4 刘庆昌.反思教学的两个问题链.课程教材教法,2006(8)
5 陈夏英.论老师教学反思的意义及策略.丽水学院学报,2005,27
(10)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案组成部分 教学日记 教学叙事 更新观念 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形式多样,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可以促进专业成长。
2004年秋季以来推行的高中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 精心进行教学前的反思,实现教学设计理论上的最优化
编写完教学设计或教案后,并不能一蹴而就,头脑中要想像教学实际进程,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授课前进行理性反思、修订,力求找到自认为最佳的方案。
这种教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如岳麓版必修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节的讲授,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重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我最初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祖父母、父母、哥哥姐姐三代人的学历水平,按照教材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三部分内容来讲授,补充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在近三年里的新进展。教案编写好后,结合课标来分析,对“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重点)”部分把握较好,但“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方面仍有所欠缺。我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修改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结束后,布置学生以“义务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建国以来教育发展过程,分析发展现代教育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探究,展示中日教育状况对比的资料,以中日之间教育的差距来引导学生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以及中日在近代史上的特殊关系,学生会更有感触,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种反思,可以教师个人反思,也可以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集体反思。曾经有这样的案例:讲到“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我个人认为备课十分清楚了。一位学生在我备课时来访。我跟他谈到这个问题,他突然提出:“老师,初中学习这个问题时,那时的老师也说,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是,我一直不明白军机处的设置为什么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教学设计竟然遗漏了这么重要的难点问题!但我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于是,我请教专家,他很浅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大事有全局性的领导者和最终决策者,然后,国家的公共权力有谏议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与人事权,等。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全局性的、最终决策性的领导地位,掌握着军事权、任免官吏的人事权,丞相等具有行政权、部分财政权、军事权、人事权;太尉具有一定的军事权;御史大夫除了履行副丞相的职责外,还有监察权。其中,直接威胁皇权的是相权,但皇权有依赖相权。唐朝把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又分割相权。不管怎样,皇帝还是没有亲自掌握行政权。明朝废丞相,行政权直接归属皇帝。皇帝又设内阁,内阁具有建议权。到了清朝设军机处,大臣连建议权也没有了,大小官吏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官员只是起到上传下达,承秉皇帝旨意办事,没有了办事自主性和创造性,一切大权归皇帝,皇权专制就是这样达到了顶峰。我马上修改教案,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前的反思对教学活动还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一旦教师意识到了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会影响到教学活动,往往会形成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通过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活动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就更能得心应手了。
教前反思把教学设计提高到最理想化的程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把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设计与动态教学进程结合起来,及时校正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现实际情况与教学设计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时高估了学生的状况,有时又低估了学生的状况,有时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这些都必须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做出及时的应急补救,这是教学中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我原按照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议,预设为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中,设置“请你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简要过程”的问题,用意在于加快本课教学进度,把重点和难点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方面。没想到,大多数学生无法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我在教学设计时高估了学生实际水平。我迅速回顾教学预设,放缓教学进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作了简要概述。然后,逐段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最后,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实,分析说明中共成立历史意义,用当今中国现状和国际地位,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课时延长为3课时。这样,把课前教学理想的预设与授课课程中动态生成结合起来,最终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中反思要及时做好预案,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反思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应对策略。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从这一角度来说,课中反思,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智慧的展现,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 3 及时做好教学后的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总会自然而然地总结,这节课的优点在哪里,遗憾和不足在哪里,通过教后的反思与总结,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
可以以三种方式,从两个层次上进行教后反思。
第一种方式是自我剖析;第二种方式,听其他教师同样内容的授课,与自己的授课进行对比,或者请其他老师来听课,给自己提意见,吸收其合理意见;第三种方式,与学生代表进行讨论,交流意见。
在层次上,可以从感性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两个方面展开反思。感性上,探讨某一节具体课例在细节上的成败得失。理性上,把这节课上升为理论认识,如这节课可以归结为怎样的类型,此种类型课有哪些规律,又如可以用哪些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学,或者说,这样的课型可以印证哪种教育科学理论。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我将它设计为活动课,请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学习,让学生代表备课之后来上课。学生积极性高。授课的学生思路清晰,分析得当,比较快地完成了《课标》规定的“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的要求。一节课还剩下15分钟。我认为这是一节教法创新的成功课例。但是,课后评课和学习,给我极大震动。教研组长介绍两本书让我阅读——《生本教育》、《陶行知教育学》。运用这些理论,反思《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授课,我感觉到,自己不自觉地实践了生本教育思想,运用了陶行知“小先生”的做法,实践着六大解放,这些正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成功之处。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但是,我没有用足课时,偏重于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显得不足。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怎样改进呢?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我加深了本课的教学深度——在建国后科技成就的有关知识学习完成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些成就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下发生的,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候,我国产生了哪些科技成就?由此分析新中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探究,在促进学生知识深化与拓展的同时,情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后的反思,更具有实效性。从感性上看,教前反思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发现但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问题,在教后都可以认真解决,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从理性上看,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提升,要与课程目标相结合,对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培养进行理论总结,把教学经验所得转换成理论认识,用于再教的设计,把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 采取适当形式记录教学反思的成果,为教学研究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任何一节课都有精彩之处,如高超的教学设计、独创的问题情境、成功的临场发挥、经典的师生对话、默契的师生配合等,或者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这些都是成功之处,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不过,教学艺术本身就是一门产生遗憾的艺术。不管一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处。类似于这种总结教学工作中成败得失、偶然产生的教学灵感,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说不定其中的教学偶得,会发展为某个较系统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成果的记录,可以有几种方式:①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记录在教案正文之后;②记录为教学日记、札记;③记录为教学叙事。
专家们推崇写教学叙事。教学叙事是针对教学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进行“真实+艺术化”的叙述,就是教师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富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事件、教学活动等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任何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甘心停留于记流水帐,那么,撰写教学叙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学叙事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广大的教师撰写。教学叙事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演员又是批评家,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独到的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映学.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2 刘加霞.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3 彭玉华.课堂教学要预设更要生成.教育科学论坛,2005(9)
4 刘庆昌.反思教学的两个问题链.课程教材教法,2006(8)
5 陈夏英.论老师教学反思的意义及策略.丽水学院学报,2005,2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