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初,A股做出了比较强的反弹动作,但随后就再次疲弱,2300点的冲击基本无从谈起。因为将要进入春节长假,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的讨论再起,投资者无心恋战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政府首脑要把股市搞好的表态,以及管理层努力推动一些资金入市的表态,不足以重建投资者在过去一年大熊市中失去的信心。市场的有限反应至少表明人们对政府仍然抱有希望,但反应到底有限,又表明人们的希望远不止于政府的表态。
我们注意到,市场对近期政府行动的预期——节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没有实现,这增加了投资者希望落空的担忧。
在上周CPI数据出来后,甚至更有春节后月度CPI环比到达3%增幅时,央行可能降息的预期。存准率还没降,降息预期又来,投资者对货币政策放松的要求恐怕有点过于迫切了。
实际上,整个经济圈里,无论是政策表达,还是专家解读,还是投资者揣测,比较主流的看法仍然是货币政策会坚持稳健从紧。但在我们看来,既然从紧政策在前,有前瞻性的预调、微调在后,货币政策松动的可能当然要更大些。
比较起市场人士对政策转向判断的信号多集中于“经济增长率”、“物价增幅以及出口”、“投资数据”的变动,我们还看重两个特别因素,这两个因素可以称得上“2012因素”。
首先,当然就是换届因素。今年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大年,又逢龙年。普通人的传统情绪中对明君的强烈期待在过去十年相对平庸的背景下愈发强烈。当然,现实中不再有明君,代之以“领导班子、领导集体”。新班子、新集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神秘感消失之前会极大程度地左右公众的情绪。这份情绪结合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给市场带去了更大的压力——如果不令人兴奋,市场将更悲观。
除了给公众带来情绪波动,领导人换届也实实在在地影响政府行为。与中国政治生活的批评者不同,我们提醒投资者,中国的政治生活、特别是在高级别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存在着“民主和投票”的,继任领导集体的挑选其方法就是提名加投票。投票者中有很多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群体利益的代表。近来,高层一直强调开好“十八大”的重要标志就是发扬好党内民主,我想,这是在充分响应有投票权的人的呼声。
新领导集体人选的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名人政绩得到多大程度上的认可,因此,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将有可能成为积累政绩的最后努力。尽管大多数观察者认为今年的政策会以求稳为主,甚少动荡和波折,但在我们看来,前提是经济没有真的变坏。否则,如果经济确实下行,挽救政绩的动力依然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因素是财政政策的转向。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中与货币政策对等的政策工具,过去一直被忽略。我们相信财政政策被忽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有意地忽略——政府内心只希望财政保持扩张的一个方向,而不想看到人们对财政提出紧缩的要求。
但显然,这一局面不能长此以往。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在经过10年的高速扩张后,已经到了无法再扩大的时候,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不但失去弹性,甚至可以用高度紧张来形容。
紧缩财政意味着政府紧缩自己,这恐怕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政府在主动减少自己的收入方向上做出实质性的动作。全面减税不可期待,结构性减税羞羞答答,政府开支也许有一些收敛。由于铁道部的事情民怨太大,政府投资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减少。但是,我们宁愿相信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相互间保持“和谐”是需要钱的,说服一个人减少自己的利益份额已经是天底下最难的事,如果说服两个人同时减少那当然就更难了。
如果财政政策不能转身紧缩,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就会相当有限。市场分析人士愿意相信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来源于货币的超量发行。请相信我,事情另有答案,那就是通货膨胀来源于政府以及公共部门过度的开支,当有人替你花了钱、替你花了未来的钱,最好的还钱办法就是让你手里的钱贬值。不是吗?
政府财政因素按说不能算是“2012因素”,但结合一下领导人换届,这个因素就更微妙了。世界范围内财政紧缩的后果都是减小政府规模,我们这里,由被减小者投票选举将要减小他们的人,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只能等等看了。
政府首脑要把股市搞好的表态,以及管理层努力推动一些资金入市的表态,不足以重建投资者在过去一年大熊市中失去的信心。市场的有限反应至少表明人们对政府仍然抱有希望,但反应到底有限,又表明人们的希望远不止于政府的表态。
我们注意到,市场对近期政府行动的预期——节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没有实现,这增加了投资者希望落空的担忧。
在上周CPI数据出来后,甚至更有春节后月度CPI环比到达3%增幅时,央行可能降息的预期。存准率还没降,降息预期又来,投资者对货币政策放松的要求恐怕有点过于迫切了。
实际上,整个经济圈里,无论是政策表达,还是专家解读,还是投资者揣测,比较主流的看法仍然是货币政策会坚持稳健从紧。但在我们看来,既然从紧政策在前,有前瞻性的预调、微调在后,货币政策松动的可能当然要更大些。
比较起市场人士对政策转向判断的信号多集中于“经济增长率”、“物价增幅以及出口”、“投资数据”的变动,我们还看重两个特别因素,这两个因素可以称得上“2012因素”。
首先,当然就是换届因素。今年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大年,又逢龙年。普通人的传统情绪中对明君的强烈期待在过去十年相对平庸的背景下愈发强烈。当然,现实中不再有明君,代之以“领导班子、领导集体”。新班子、新集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神秘感消失之前会极大程度地左右公众的情绪。这份情绪结合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给市场带去了更大的压力——如果不令人兴奋,市场将更悲观。
除了给公众带来情绪波动,领导人换届也实实在在地影响政府行为。与中国政治生活的批评者不同,我们提醒投资者,中国的政治生活、特别是在高级别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存在着“民主和投票”的,继任领导集体的挑选其方法就是提名加投票。投票者中有很多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群体利益的代表。近来,高层一直强调开好“十八大”的重要标志就是发扬好党内民主,我想,这是在充分响应有投票权的人的呼声。
新领导集体人选的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名人政绩得到多大程度上的认可,因此,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将有可能成为积累政绩的最后努力。尽管大多数观察者认为今年的政策会以求稳为主,甚少动荡和波折,但在我们看来,前提是经济没有真的变坏。否则,如果经济确实下行,挽救政绩的动力依然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因素是财政政策的转向。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中与货币政策对等的政策工具,过去一直被忽略。我们相信财政政策被忽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有意地忽略——政府内心只希望财政保持扩张的一个方向,而不想看到人们对财政提出紧缩的要求。
但显然,这一局面不能长此以往。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在经过10年的高速扩张后,已经到了无法再扩大的时候,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不但失去弹性,甚至可以用高度紧张来形容。
紧缩财政意味着政府紧缩自己,这恐怕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政府在主动减少自己的收入方向上做出实质性的动作。全面减税不可期待,结构性减税羞羞答答,政府开支也许有一些收敛。由于铁道部的事情民怨太大,政府投资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减少。但是,我们宁愿相信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相互间保持“和谐”是需要钱的,说服一个人减少自己的利益份额已经是天底下最难的事,如果说服两个人同时减少那当然就更难了。
如果财政政策不能转身紧缩,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就会相当有限。市场分析人士愿意相信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来源于货币的超量发行。请相信我,事情另有答案,那就是通货膨胀来源于政府以及公共部门过度的开支,当有人替你花了钱、替你花了未来的钱,最好的还钱办法就是让你手里的钱贬值。不是吗?
政府财政因素按说不能算是“2012因素”,但结合一下领导人换届,这个因素就更微妙了。世界范围内财政紧缩的后果都是减小政府规模,我们这里,由被减小者投票选举将要减小他们的人,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只能等等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