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林黛玉还是林道静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家庭妇女的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当林黛玉,当家庭妇女必须有麻木的心态,才能平衡自我。
  小的时候从我妈妈的言传身教里,我体会到中国第一代女权主义者的威力。那时候为了表示反叛,我发誓不论女权。八十年代后期,我和老一代女作家杨沫女士及中国妇联领导和加拿大女权主义代表团有过一次会面。我非常幼稚地强调中国女性不需要女权,因为我们的妈妈早就女权了,我就盼着当家庭妇女!后来在英国,遇到英国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尽管她们比我大不了多少,但是一见到她们就想起我妈妈来。见多了这类知识分子,我开始对妈妈那一代女权主义者产生了好奇,同时又有了一种肃敬: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真早呀。
  女权主义是现代文明文化的产物,当妇女意识到自己的独立身份和才能,意识到自己独立的思想价值后,对社会中的男权主宰现象进行反抗,要强调自己的独立社会地位。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中,女权主义非常热。几乎是同时,中国也有了女权主义者。因为中国开始有了受新教育的女性,这些女性自然把女权主义接受过来。蔡畅,丁玲,冰心,梅娘,杨沫,乃至绝代才女佳人林徽因、张爱玲等,尽管不高唱女权,她们的作为,都是极端女性主义的。
  妈妈那一代人的女权
  但是中国的大多数女权主义者们很快就被战争和革命卷入到一种鲜明的政治运动中去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和抗战。比如像我妈妈那种年轻一些的专科生,刚刚开始思考社会和自我问题(我看到妈妈在高中时期写了很多诗句),二战就来了,日本人来了,战争来了,马上决定加入抗日战争。还没来得及想清楚自己的女性问题,就成了抗日战争大学的革命战士。到了抗大,男女马上平等,什么都不用想了,每天唱着战歌等着党给派活儿。远不及年长一些的女知识分子们幸运,比如丁玲虽到了延安,她知道自己还是接着当作家。
  也许是一直没来得及真正体验女性主义,而取而代之的是革命工作,妈妈在学生时代的女权意识一直保持下来,显得比很多同代同等资历的女性要绝对和极端。这可能源于她在去延安之前受教育的地区——上海,也可能源于她在河南上学时卷入的学生运动和文学活动等。幸亏如今我能有幸结识到梅娘女士,她曾是抗战时期杰出的年轻女作家,同时是一位鲜明的女权主义者,和我妈妈同龄。她至今保持着女权主义的态度,成熟而不刻板,看到她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女权主义的早熟,也更明白了妈妈的很多忧虑。
  她们曾经忧虑什么呢?肯定是下一代的事情。比如像我这种完全没有受过任何女性教育的人,从小只知道空泛的男女平等口号。妈妈在我上大学时期,见到我就追在我屁股后面强调女性的独立精神,我以为她指的就是毕业后要多挣钱,自己靠自己生活,但等我终于混出来点儿可以夸耀的事情,又发现她要求的并不是这个。我们以为爱情就是过小家家,衣服就是时髦的好,事业就是听个响儿。结果无论我怎么臭显摆,妈妈似乎都不满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回味,我才明白了妈妈的苦心,明白了什么叫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不是要求女人的脸上都长胡子,那都是初级女权,女权主义是要女人真正的美丽。
  男女平等的意识不足以教育女性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从来没有过私人住宅——无论高低档的住宅,都是公家分的,有私人财产的家庭也早都充公了;也从来没有过私人的汽车——建国后所有汽车是公家分派的,有私车的也早都公产了;然后在“文革”期间铲除了城市里的猫狗宠物;一般的家庭,丈夫的工资养不起一个太太;解放后长大的男人们从来没有受过献花的训练,女人从来不知道剃汗毛的用处……我们一懂人事,就知道男女平等,工作至上。
  而在西方,女人们正在为了不当别墅中的主妇而斗争。
  我们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和西方是反的,八十年代,在西方女权主义已经成了女性生活主流意识的时候,我们这里很多年轻女人们反都开始憧憬着当专业太太的生活:车,房子,狗,丈夫,孩子,成了多年来她们的最高梦想。而这些梦想,又恰恰是我妈妈那些三十年代的年轻女性曾担心会堕入的必然生活陷阱(我妈妈当年上的上海艺专,实际就有培养高档太太的性质)。
  妈妈的一句话老是出现在我耳边:“我们年轻时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你们从这些东西中解放出来,但你们为什么又把它们捡回来了?”她不明白。但身为一个中国女权加革命妈妈的女儿,我了解身边女人们为何要争取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过去的教育抹杀了男女的性别特征,突然国门一开,发现世界上别的地方的女人都不像我们这么活着,生活中有那么多为了女人而制造的东西,似乎只有当家庭妇女才有工夫去享受女性的天然,于是,我周围的一些年轻女性奋身投入中产阶级家庭妇女行列。
  新女性的选择
  记得小时候看《红楼梦》,为了林黛玉来回地哭,就因为她没得到贾宝玉。几乎所有浪漫的女读者都由此而蔑视薛宝钗,看到书的结尾,薛宝钗落了个单身母亲,大家都说活该。其实单身母亲的乐趣到了如今才揭晓,闹了半天那也是一种天堂!我有个女朋友曾经很大胆地指出,她的一生宁可当薛宝钗也不当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其实是个事儿妈,这种人无论当朋友还是当情人都够累人的。她那种议论很让当时单纯浪漫的女人受刺激,大家甚至怀疑她的人格。
  当时我们正是青少年时期,当时我们刚开始思考一点儿女人问题,当时是“文革”期间,没有任何关于女人问题的书籍来参考,只有革命样板戏里的女英雄!还有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各种著名女人:花木兰也是英雄,没法效仿,潘金莲是淫妇,不敢效仿,杜十娘是妓女,李慧娘是妾,武则天、杨贵妃闹得太大发了……闹了半天,就剩下林黛玉或薛宝钗这两条路可供纯情少女选择了。
  现代生活证明,林黛玉这种人不死就得当单身职业女性。没有任何男人可以承担一个女人浑身的敏感细胞。而女人如果一成熟就开始读李清照的诗,那更是把自己的热情读死在句子里,照着镜子抒情,自己数皱纹儿吧。
  我们这些新中国的后代,面临的生活选择很有限。父母都是双职工,妇女解放运动变成了一种制度,女权的母亲们自觉地把她们的生命献给了国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没有说长大以后嫁人持家也是生活。等八十年代中国一开放,就好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开门了,想当什么类型的女人都有可能了,于是最为人好奇的就是当家庭妇女。   什么叫家庭妇女?玩锅碗瓢盆儿,玩花弄草,伺候心爱的男人,教育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保养青春?不再步我们母亲的后尘?
  小时候读《青春之歌》,林道静为了给穷人几块钱惹来丈夫余永泽的抱怨,使她走向革命。林道静是林黛玉那类的人物,浑身是感觉,肯定是要在结婚以后闹女权的。当家庭妇女的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当林黛玉,当家庭妇女必须要有麻木的心态,才能平衡自我,因为那个家庭世界里的任何人和东西都比那个主妇重要。
  我在欧洲认识一位H太太,她一辈子就是为了伺候她并不爱恋的丈夫和她极爱恋的儿子。她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独家花园楼房,丈夫儿子汽车宠物钢琴样样有,她当太太当妈又当保姆。每天开车去超市买菜,井井有条地准备一日三餐,食谱在厨房里写着,每星期食品没什么大变化,但餐具齐备,生葱一定要用银盘子端上来。H太太绝对不会让她的生活方式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决不能违背中产阶级的任何审美观,为了这些最严谨的审美,她每天都注意超市里的减价行情,攒了一大堆的减价票,买了减价物品就把节省下来的生活开支买礼物或给自己买新衣服。一切礼节必须得体和有计划,她会弹钢琴,也会把所有的厨具都擦得一尘不染,每年她捐点儿钱给国家交响乐团,穿戴体面地独自去听古典音乐会。她从不反驳丈夫的暴躁,因为经济大权其实在丈夫手里。
  在我们小时候的教育里,有很多对于女性教育的缺陷。我记得有男性朋友指出,大陆的女性不如台湾的女性有女人味儿。看,我们使了那么大的劲儿想当林黛玉,结果还是只能当林道静。一个欧洲人告诉我,他的中国太太曾经有不寻常的经历和对艺术的巨大热情,但是结婚以后,马上变成了中产阶级主妇,她以为这是一种对爱情的献身,结果丈夫大失所望,夫妻长期不和。有个女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就不能当西方式的中产阶级主妇?答案很简单:我们从小没有那种环境的熏陶,但是我们有女权主义的熏陶。
  生活的疮疤一揭开,所有完美的生活方式中都有很多无法告知的苦痛。生活远远比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世界要复杂得多,也不能选择林道静那种简单的解决方法,参加革命嫁给英雄。我们这一代面临着更复杂的生活状态,而我们又是在一种很简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人,我们撇着八字脚走路,喜欢大声说话,不懂生活细节,对品酒一知半解,对品茶没有耐心,不会擦洗厨具,不会把玩食具,不懂百家食谱,还不会悄语调情……
  怎么办?撇着脚走吧,什么也别想,你会画油画,你精通国画,你是戏剧专家,你是歌剧精英,你是演奏家,你是作曲家,你是导演,你是录音师,你是杂志主编,你是建筑家,你是评论家,你是翻译家,你是经理,你是作家,你是数学家,你是商人……
  这就是我们生长的土壤:
  放弃专业攻家政,晚了;
  放弃自己攻爱情,傻透了;
  放弃工作当女人,忧大发了。
其他文献
“伴随”这个词,总是意味着世间最不易,也最深厚的情愫。  在塔门尔图春牧场,一只母羊死了。卡西帕告诉我,它犯了胸口疼的病。说着,还按住自己的胸口做出痛苦状。真是奇怪,她怎么晓得的?羊是怎么告诉她的?为什么就不是死于肚子疼或头疼呢?  而失去母亲的小羊刚出生没几天,又小又弱。卡西把她从羊羔群里逮出来养在毡房里。扎克拜妈妈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只奶嘴儿,往一只空矿泉水瓶上一套,就成了奶瓶。然后把小羊搂在怀里
期刊
有一种男人,每一次的爱,都在重复同一个桥段。  偶尔他还是会想起六○年代那种双排对坐、黄色的台北公交车,因为那种座位方式让他和那个女孩有长达半年的“相亲”时间,而那颜色根本就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那时候他在松山一家机械工厂当技工,晚上则在城内一家商工学校夜间部进修,高三那年的某一天,那女孩出现在他眼前。  他上车的地方是公交车的起站,所以通常都有座位,他习惯在上车之前买一个菠萝面包当晚餐,在车内乘
期刊
永铢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酒吧经营得一塌糊涂,已经关门大吉。这还不算,因为抽烟、酗酒、乱七八糟毫无节制的生活,身体垮了:严重肝硬化,下一步就是肝癌。  时日不多,他决定离开城市,找个安静的乡间疗养院等死。  他去见他的同居女友,告诉她自己要出国,她可以去找别的男人,但最好等他回来。女友不屑:“永铢,我们分手。”  他去见妈妈,让她好好保重。妈妈说:“永铢,你就骗我吧!你都一年半没来看我了,别拿出国
期刊
你有没有注意过你那个城里公园的人们,有趣得很哪!  公园里四时景色不同,人来人往,但常去的人却是固定的一批。时间长了,会渐渐分辨出一些熟悉的脸,这些人大半跟我一样独来独往,没有合唱团和舞蹈队作为退休后的新单位。  有两位大爷,夏天时穿过竹林边的小径,他们一定在石桌边下棋,偶尔有几个观棋的,他们的话会多些,无非是你的棋怎么臭,这么下怎么怎么糟糕,有人不小心给支个着,俩人又一起指责人家多嘴,观棋不语真
期刊
中国姑娘上完菜,就在旁边东倒西歪,朝鲜女孩却身体挺直,一直站立,上菜动作也更规范;  她们非常节俭,只吃一元的冰棒,从不买2.5元的雪糕,价格再低的东西也讨价还价;  她们只有20多岁,身高在1.65至1.7米之间,很漂亮,有不少中国的小伙子喜欢上了她们——  她叫白银玉,皮肤白皙,面容姣好,穿着齐膝桃红西服套装、黑色高跟鞋,长发在脑后束成马尾。  “澳洲牛肉粒”、“蟹黄小笼包”、“爆炒三鲜”……
期刊
你有这么喜欢的朋友吗?  据我认真观察,脑子不好跟脑萎缩一点关系没有,有段时间,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大脑上有没有褶了,经常话说到半截,忽然忘了要说什么了,得站那想半天。有时候要拿件东西,挑帘笼的功夫,就给忘了,干呼“我那个那个那个哪儿去了?”有人搭茬儿,哪个啊?而我得从为什么会站在这开始倒着往前想。  我不认为自己这是病态,是因为经常有人忽然拉门进来,然后站那环顾四周,自言自语说:“诶,我来这屋打算干
期刊
本以为历经了少年时的迷茫、青年时的纷乱,一切都安定平稳下来的生活,该是顺风顺水的,谁料想——  这样的生活怎样走下去  离婚后,我一直带着孩子住在娘家。父母很疼我,虽然早已成年,却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幸福很多。但是,前年冬天,母亲突然查出来胃癌,是晚期。面对母亲的重病,父亲六神无主。孩子没了姥姥的照顾,吃饭穿衣,都不再有规律。  半年后,母亲去世了。我开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学着操持家务,接送孩子
期刊
你若不听,  便没有闲言。  禁锢就是,  你以为你做不到。
期刊
(五)  时间转瞬即逝,三年过去了,能源舰渺无音讯,支援遥遥无期。队员们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分工明确按部就班地筹备着能源。  夕阳西下,西村小心翼翼地弯腰放下怀中笨重的器械,机器人纯子体贴地走过来,为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水。西村望着纯子余晖下撩人的发丝和楚楚动人的双眸,感到自己沉醉了。他忽然有一种想法,或许回不去地球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纯子在一起了,这里没有人会非议她机器人的
期刊
丰盈思想比满足口腹之欲更有意义。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舌尖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就是肚子文化。对西方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中国人则相信,民以食为天。孔夫子虽然说“君子食无求饱”,但他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中国人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如果一件东西不能“吃”,那它就是没有意义的。在长期的历史中,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普遍地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即使在中国,舌尖文化也仅仅只是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