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是一介伟人,具有多方面的卓异才能,如军事、哲学、文学、书法等。其诗词豪放大气,冠绝古今。由于个性真诚本色,许多佳作都能展现作者的思想脉络:高瞻远瞩,乐观浪漫,自信进取,坚持斗争,表现在个性风格、政治观、军事观和宇宙观之中,印证了“文如其人,诗为心声”的理论。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诗词;斗争;武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集革命家、哲学家、理论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每在危难之中力挽狂澜,拯救中共,其远见卓识、非凡魄力令人心折,晚年犯有严重政治错误,但过不掩功。
毛泽东生于农村,就读长沙,心怀天下,献身革命。于旧中国形势危颓之时,信奉马克思主义,凭一介书生身份参与革命斗争,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开创一片新天地。其天分既高,卓然有识,自信乐观,高瞻远瞩。其老师兼岳父杨怀中教授对其期许甚高。
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除文章外,另有57首诗词传世。因其真诚本色,可根据“文如其人,诗为心声”的理论,一探其真实的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
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特征
从毛泽东的诗作,可以看出其内心强大的自信和对前途永不缺失的信心。即使身处革命低潮,濒临死亡绝境,也充满乐观,绝不见其萎靡之态。
1910年,还在韶山东山学校读书时,这个尚未走出大山,直面尘世的十七岁少年就写了一首《七古·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句透露出作者的冲天理想和远大志向:虽身小如蛙,却自喻为虎,养气沉寂,只待异日一飞冲天。年龄虽小,稚气未脱,初显霸气!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借《清平乐·会昌》,作者赋词寄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指点江山,满怀兴致。即使在最艰难的长征途中,被几十万军队包围,《忆秦娥·娄山关》也只有悲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面对漫漫征途和暂时困境,毛泽东没有颓丧,愈挫愈勇,决心“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10月,红一、二、六方面军胜利会师陕北,毛泽东更是兴致高扬,连作《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三篇诗词,展现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自信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壮志!
正如公木所言,即使在逆境中,“大革命失败前夕”,“形势危急”,“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毛泽东诗作始终“没有半点衰飒之气,没有丝毫低沉之感,而是恢弘、阔大、豪迈、雄浑,坚忍不拔,无坚不摧;而是永葆青春的真理精神,坚信正确路线之必然胜利。”
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浪漫大气、豪气干云的精神风格
自古浪漫主义者每有惊人之语。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而毛泽东则不遑多让,并有超越之势,尽显其高瞻远瞩、浪漫大气、豪气干云。
毛泽东非常喜欢宋玉的《大言赋》“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曾两次以狂草书写这几句,这是爱其超拔天地的豪气。毛泽东对古代的诗词大家的偏爱,诗最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词最爱稼轩。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的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浪漫飘逸,李贺的奇艳瑰丽和李商隐的沉思缜密。毛泽东认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富于幻想和浪漫情怀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是有益的,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对辛弃疾词作中洋溢的弓马英雄豪气颇为赞赏!
三、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与人、与天、与地斗的政治观
毛泽东的“斗”最先出自于叛逆性格,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父亲性格火暴,对幼年的毛泽东很粗暴,有一次,当着客人的面骂毛泽东懒而无用,毛泽东因此顶撞了父亲,并逼使父亲首次承诺不再打他。对毛泽东而言,这起初是出自一种尊严,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在东山学堂,16岁的毛泽东与同学关系很疏远,上文所引《七古·咏蛙》就存在明显的对抗情绪。甚至,因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观点,他给湘乡县令写信,要求撤换校长。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毛泽东的“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
毛主席在《奋斗自勉》(1917年)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他思想成熟时期的一种政治观,并伴随一生。《毛泽东传·序言》说,毛泽东有很多敌人:封建主义、不平等社会、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除此之外,战争对手、政治对手、阶级敌人、天地(处于人的角度)均是他的斗争对象。在晚年,这种斗争性格发展到极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由大乱走向大治”的想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倾覆性的后果。这种“斗争”精神也直接反映在其诗歌中。
总之,他的目标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1963年1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其策略就是“斗争为上;争取主动”。
四、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观
毛泽东生于乱世,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对后梁名将陈庆之的武功推崇备至,曾在史书中多处进行评点。他崇尚武力,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四·一二”政变的血的教训,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实乃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临江仙·赠丁玲》)、“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61年2月《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尚武精神。
毛泽东极其重视战略,对战术的运用出神入化。1948年1月18日,他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即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他的头脑也十分清醒,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总结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具体战术上,他根据现实情况,机动灵活,创造了许多战术。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四渡赤水摆脱追兵的运动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矛盾论思想,可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歼灭敌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判断军事形势,拖垮日军的持久战;依据山地等地利,与敌周旋的山地战等,都被证明是实用有效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根据地之始。“前头捉了张辉瓒”(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正是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歼灭敌人的经典案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1935年10月《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是典型的山地战;而“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1963年12月《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则是红军战略反攻,由山地转入城市的变化。
毛泽东之用兵如神(如“四渡赤水”),达到了“风火山林”的至高境界: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如梦令·元旦》)、“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月《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其疾如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其徐如林!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清平乐·蒋桂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侵掠如火!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不动如山!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难知如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动如雷震!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打天下变为治天下,毛泽东有了质的变化。重视文人和文化,重视农业基本建设和经济建设。曾与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李淑一等人多次诗词唱和。
五、人生易老天难老——改天换地、人定胜天宇宙观
毛泽东早年写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来又写过几本哲学著作,如《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都能反映毛泽东的世界观、宇宙观。
关于其宇宙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关系”上。作于1918年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可以视为作者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显示对“天地”的崇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但接着,“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则是对高贵人类和杰出人物的赞语,初露“人[]定胜天”思想的端倪。“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而且,作者明显是对杰出人物的赞颂。在东山读书时,毛泽东就对《世界英雄豪杰传》爱不释手,对拿破仑、华盛顿、彼德大帝等人进行圈点。“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表现出英雄崇拜情结。
之后,他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沁园春·长沙》(1925年)中,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高度概括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责诘,是其世界观的总结和升华。“粪土当年万户侯!”那么,在作者心中,什么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或许此时,作者心中未必有明确的答案。
“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重阳》)并非感叹人生短暂,而是希望积极进取,以有限人生投入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无不显示建功立业,人生有成的渴求。但是,将藐视一切困难,过度迷信“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无限放大,也引发了“大跃进”、超英赶美和“文化大革命”,导致连他自己也无法掌控的严重后果。
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强大自信,另一方面,真正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两种观念的碰撞结果,是毛泽东对人民力量的认识(“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顺应(“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把握(“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和运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表现在诗作中,“我”在早期的诗中,的确为“我”个人,如“春来我不先开口”(《七古·咏蛙》)、“我怀郁如楚”(《五古·挽易昌陶》)、“我返自崖君去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后来成为“我们”的代称,多指“红军”,如“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而今我谓昆仑”(《念奴娇·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更多诗作中的主角已变为“红旗”“工农”“红军”等集体名词,如“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红旗漫卷西风”“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卷起农奴戟”“军叫工农革命”“十万工农下吉安”“唤起工农千百万”、“红军队里每相违”等等。
综上所述,毛泽东是唯物主义者,他生在农民家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民情,创造性地将中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更多层面,又体现唯心倾向(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源于对个人才能和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其个性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善于把握人民力量,将时局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成功,有失败;在思想性格方面有长处,也有不足。这对于我们的人生同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 公木. 毛泽东诗词鉴赏[M]. 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4.
[3] (美)R.特里尔. 毛泽东传[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2
[4] 史沫莱特.中国的战歌,野坂参三与毛泽东[M].台北:123
[5] 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M].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20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诗词;斗争;武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集革命家、哲学家、理论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每在危难之中力挽狂澜,拯救中共,其远见卓识、非凡魄力令人心折,晚年犯有严重政治错误,但过不掩功。
毛泽东生于农村,就读长沙,心怀天下,献身革命。于旧中国形势危颓之时,信奉马克思主义,凭一介书生身份参与革命斗争,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开创一片新天地。其天分既高,卓然有识,自信乐观,高瞻远瞩。其老师兼岳父杨怀中教授对其期许甚高。
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除文章外,另有57首诗词传世。因其真诚本色,可根据“文如其人,诗为心声”的理论,一探其真实的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
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特征
从毛泽东的诗作,可以看出其内心强大的自信和对前途永不缺失的信心。即使身处革命低潮,濒临死亡绝境,也充满乐观,绝不见其萎靡之态。
1910年,还在韶山东山学校读书时,这个尚未走出大山,直面尘世的十七岁少年就写了一首《七古·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句透露出作者的冲天理想和远大志向:虽身小如蛙,却自喻为虎,养气沉寂,只待异日一飞冲天。年龄虽小,稚气未脱,初显霸气!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借《清平乐·会昌》,作者赋词寄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指点江山,满怀兴致。即使在最艰难的长征途中,被几十万军队包围,《忆秦娥·娄山关》也只有悲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面对漫漫征途和暂时困境,毛泽东没有颓丧,愈挫愈勇,决心“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10月,红一、二、六方面军胜利会师陕北,毛泽东更是兴致高扬,连作《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三篇诗词,展现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自信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壮志!
正如公木所言,即使在逆境中,“大革命失败前夕”,“形势危急”,“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毛泽东诗作始终“没有半点衰飒之气,没有丝毫低沉之感,而是恢弘、阔大、豪迈、雄浑,坚忍不拔,无坚不摧;而是永葆青春的真理精神,坚信正确路线之必然胜利。”
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浪漫大气、豪气干云的精神风格
自古浪漫主义者每有惊人之语。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而毛泽东则不遑多让,并有超越之势,尽显其高瞻远瞩、浪漫大气、豪气干云。
毛泽东非常喜欢宋玉的《大言赋》“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曾两次以狂草书写这几句,这是爱其超拔天地的豪气。毛泽东对古代的诗词大家的偏爱,诗最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词最爱稼轩。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的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浪漫飘逸,李贺的奇艳瑰丽和李商隐的沉思缜密。毛泽东认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富于幻想和浪漫情怀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是有益的,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对辛弃疾词作中洋溢的弓马英雄豪气颇为赞赏!
三、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与人、与天、与地斗的政治观
毛泽东的“斗”最先出自于叛逆性格,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父亲性格火暴,对幼年的毛泽东很粗暴,有一次,当着客人的面骂毛泽东懒而无用,毛泽东因此顶撞了父亲,并逼使父亲首次承诺不再打他。对毛泽东而言,这起初是出自一种尊严,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在东山学堂,16岁的毛泽东与同学关系很疏远,上文所引《七古·咏蛙》就存在明显的对抗情绪。甚至,因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观点,他给湘乡县令写信,要求撤换校长。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毛泽东的“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
毛主席在《奋斗自勉》(1917年)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他思想成熟时期的一种政治观,并伴随一生。《毛泽东传·序言》说,毛泽东有很多敌人:封建主义、不平等社会、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除此之外,战争对手、政治对手、阶级敌人、天地(处于人的角度)均是他的斗争对象。在晚年,这种斗争性格发展到极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由大乱走向大治”的想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倾覆性的后果。这种“斗争”精神也直接反映在其诗歌中。
总之,他的目标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1963年1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其策略就是“斗争为上;争取主动”。
四、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观
毛泽东生于乱世,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对后梁名将陈庆之的武功推崇备至,曾在史书中多处进行评点。他崇尚武力,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四·一二”政变的血的教训,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实乃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临江仙·赠丁玲》)、“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61年2月《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尚武精神。
毛泽东极其重视战略,对战术的运用出神入化。1948年1月18日,他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即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他的头脑也十分清醒,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总结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具体战术上,他根据现实情况,机动灵活,创造了许多战术。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四渡赤水摆脱追兵的运动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矛盾论思想,可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歼灭敌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判断军事形势,拖垮日军的持久战;依据山地等地利,与敌周旋的山地战等,都被证明是实用有效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根据地之始。“前头捉了张辉瓒”(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正是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歼灭敌人的经典案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1935年10月《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是典型的山地战;而“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1963年12月《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则是红军战略反攻,由山地转入城市的变化。
毛泽东之用兵如神(如“四渡赤水”),达到了“风火山林”的至高境界: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如梦令·元旦》)、“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月《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其疾如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其徐如林!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清平乐·蒋桂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侵掠如火!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不动如山!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1931年夏《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难知如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动如雷震!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打天下变为治天下,毛泽东有了质的变化。重视文人和文化,重视农业基本建设和经济建设。曾与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李淑一等人多次诗词唱和。
五、人生易老天难老——改天换地、人定胜天宇宙观
毛泽东早年写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来又写过几本哲学著作,如《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都能反映毛泽东的世界观、宇宙观。
关于其宇宙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关系”上。作于1918年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可以视为作者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显示对“天地”的崇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但接着,“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则是对高贵人类和杰出人物的赞语,初露“人[]定胜天”思想的端倪。“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而且,作者明显是对杰出人物的赞颂。在东山读书时,毛泽东就对《世界英雄豪杰传》爱不释手,对拿破仑、华盛顿、彼德大帝等人进行圈点。“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表现出英雄崇拜情结。
之后,他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沁园春·长沙》(1925年)中,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高度概括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责诘,是其世界观的总结和升华。“粪土当年万户侯!”那么,在作者心中,什么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或许此时,作者心中未必有明确的答案。
“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重阳》)并非感叹人生短暂,而是希望积极进取,以有限人生投入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无不显示建功立业,人生有成的渴求。但是,将藐视一切困难,过度迷信“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无限放大,也引发了“大跃进”、超英赶美和“文化大革命”,导致连他自己也无法掌控的严重后果。
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强大自信,另一方面,真正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两种观念的碰撞结果,是毛泽东对人民力量的认识(“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顺应(“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把握(“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和运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表现在诗作中,“我”在早期的诗中,的确为“我”个人,如“春来我不先开口”(《七古·咏蛙》)、“我怀郁如楚”(《五古·挽易昌陶》)、“我返自崖君去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后来成为“我们”的代称,多指“红军”,如“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而今我谓昆仑”(《念奴娇·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更多诗作中的主角已变为“红旗”“工农”“红军”等集体名词,如“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红旗漫卷西风”“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卷起农奴戟”“军叫工农革命”“十万工农下吉安”“唤起工农千百万”、“红军队里每相违”等等。
综上所述,毛泽东是唯物主义者,他生在农民家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民情,创造性地将中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农村走向城市,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更多层面,又体现唯心倾向(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源于对个人才能和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其个性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善于把握人民力量,将时局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成功,有失败;在思想性格方面有长处,也有不足。这对于我们的人生同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 公木. 毛泽东诗词鉴赏[M]. 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4.
[3] (美)R.特里尔. 毛泽东传[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2
[4] 史沫莱特.中国的战歌,野坂参三与毛泽东[M].台北:123
[5] 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M].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