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江是我国跨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大江,是水系众多、流域宽广的大江,也是日夜奔流、运力充沛的大江。本文就湖南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及管理机制进行论述,试图构建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与物流体系,推进湖南沿江产业聚集发展,对湖南长江黄金水道进行全面、深度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流域经济;发展战略;湖南
舟楫之利,交通之便,是资源配置的内生规律。古今中外,但凡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之地,多聚集于沿海或沿江区域,流域经济成为重要的、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我国对外开放也是从沿海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又明确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沿江各省也日益关注依托沿江资源优势,充分发展流域经济,相续推出“江苏长江经济带”、“湖北长江经济带”、“安徽皖江经济带”、“重庆沿长江经济走廊”等区域发展战略。而湖南虽地处长江沿岸,却没有具体的“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研究认为,湖南应加强组织协调与协同合作机制,构建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与物流体系,推进沿江产业聚集,全面深度开发长江黄金水道。
一、流域经济开发是世界性的共识
(一)国外沿河沿江区域开发的实践与范例
近百年来,欧美各国非常关注、重视内河航运及流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其中美国密西西比河大动脉、欧洲莱茵河黄金水道的深度开发最为典范,河畔众多城市与城市群皆因沿河开发契机而大放异彩、熠熠生辉!
美国东部工商业高度发达,与其境内贯穿南北的密西西比河大动脉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美国极其重视开挖人工运河与重点航道建设,日益构架出以密西西比河干流和北部五大湖为主体、江河湖海相互连通、规模宏大的水运体系,有力促进了东部沿海、沿江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协同发展。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港口分布较为密集,沿海城市都有出海港口。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水运尤为发达,对北美的工业化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伊利诺依——密歇根运河把地处内陆的芝加哥与五大湖和大西洋连接起来,使其变成了重要的港口城
本文系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3BZZ8]的核心成果市,海轮可由大西洋经圣劳伦斯河直抵芝加哥[1]。可以说,拥有发达完善的水运网络,是美国尤其是其东北部众多城市群经济持续成长、发展的重要原因。
欧洲各国历来也非常重视开挖运河与重要航道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并以此作为促进本国或本地区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莱茵河黄金水道,几百年来一直是欧洲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与物流通道,通过修建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流域连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欧洲水运网,已成为世界上航运最繁忙最发达的国际河流之一。莱茵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口、产业与城市密集带,以法兰克福、巴塞尔、科隆、鹿特丹等大城市为依托,这些大城市汇聚周边中小城市共同组成城市圈,进而汇聚形成超级城市带、世界上工业经济最发达、产业带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二)国外沿江区域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上沿江沿河开发的经验表明,沿江沿河开发并不仅仅是对于水资源、水环境的开发与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水资源、岸线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促进沿江沿河流域产业带的形成,进而推动周边城市的兴起。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将开发与管理、工农业发展、城镇建设、区域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合理规划,整合各种资源,使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效用,以避免无谓的浪费和无法挽回的损失[2]。
欧美发达国家,在利用沿江沿河优势开发流域经济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如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一开发与管理;完善航道网络,统一通航建设标准;统筹资源综合开发,注重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产业带,推进城市群兴起,等等[3]。
二、我国中部沿江各省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竞争态势
(一)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和地位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3600多条支流,覆盖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18个省市区,全流域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通航里程2838公里,流经七省二市;长江水系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约占全国通航里程70%。近年来,长江干线货运量保持了年均2位数的增长速度,2010年超过15亿吨,年运输能力抵得上20条铁路线,是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地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内陆腹地与便利的交通通讯,现已成为我国城镇布局的重心地带,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4]。2011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必将为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与沿江区域发展提供更重大契机!
(二)我国中部沿江各省长江经济带建设态势
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坐拥1062公里长江岸线,占长江干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内河运输在省内居重要地位,以长江与汉江为两大水运干线,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处于航运线上,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省区之一。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开发长江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计划到2015年,基本建成武汉长江航运中心;规划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江西省水运资源丰富,航道发展条件优越,境内152公里长江干线与鄱阳湖水系的五大河流共同构架成发达的内河水运网。《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江西省内河航运现代化,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体现。2009年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也获国务院批复,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积极打造以九江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安徽省水域面积广阔,水运条件优越,长江与淮河横贯其境,境内长江干线长达401公里,顺流而下出吴淞口就可以开展江海联运与远洋航运,历来以水运发达、交通便利著称于世。早在1990年就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口号,1995年制定《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逐步形成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的沿江开发开放格局。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领域。
(三)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现状与定位
湖南在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经济带方面则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江干流仅流经岳阳一市(坐拥长江干线161公里),而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航运各自分割,因而一直未能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层面。更深一层次分析,就打造长江经济带,湖南还是没跳出行政区域的框框,各地仍然比较习惯于以当地政府为主配置岸线资源,导致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难以形成省际省内区域发展的合力,难以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巨大潜能。
三、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基础在于构建完备的立体交通体系
(一)重点加强以航道和港口为主的内河航运建设
湖南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在着力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交通运输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两型社会”需要“低碳交通”。相对于铁路、公路、空运等其它交通运输方式而言,内河航运显著具有占地少、运量大、能耗低、污染轻、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要求。
2010年3月,湖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水运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湖南将建成以洞庭湖为中心,以长江、湘江、沅水、资水、澧水等水运主通道为骨架,以长、株、潭港口群和岳阳港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为节点的内河水运体系。到2015年,全省3000吨级航道(长江湖南段)达到161公里,2000吨级航道达到439公里,港口1000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50个,水路年货运量1.5亿吨,港口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基本建成航道干支线畅通、港口功能齐全、船舶结构合理、支持保障有力、市场规范有序的内河水运体系。“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水运投入将达168亿元,其中内河航道建设总投资130亿元,内河港口建设投资约38亿元。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相比,内河航运建设投入仍然还有较大缺口,应该根据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彻底解决资金瓶颈和卡口问题。
(二)充分发挥岳阳港口优势
岳阳城陵矶港在湖南综合交通体系中地位极其重要,通过一湖四水连通省内74个县市,将全省80%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连为一体,是湖南水路交通和物流业的总枢纽。百年名埠城陵矶港,1899年开埠通关, 1996年被宣布为国家一类口岸,2000年被列入全国内河28个主枢纽港,2004年被列入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 2006年《福布斯》杂志评选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的25座城市,岳阳列14位,排名在武汉之前。
岳阳作为全省唯一的沿江城市,应极力发挥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把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打造成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前沿阵地。一是应加快推进城陵矶新港二期工程建设。整合新老两港资源,实现功能互补。二是应加快疏浚城陵矶沿线航道。三是应提高城陵矶新港船舶挂靠和航线密度,促成城陵矶港区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5]。四是发展江海联运,开展远洋航运,充分发挥城陵矶外贸港口的潜力和活力。
(三)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应立足于与长江水系港口,以建设长江、湘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心,加强港口与机场、铁路、公路等管理部门的联系与联合,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信息网络对接、整合、共享,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运转,大力发展与推进多式联运,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持保障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益。
四、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在于推进产业聚集
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应以相应的港口、港口群与港口经济为依托。而腹地则是港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其腹地纵深程度,是决定港口兴衰的关键,港口的繁荣取决于腹地输入的人流与物流状况。港口的竞争实质就在于对腹地的争夺,谁拥有更多的腹地,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竞争[6]。据此,湖南长江经济带腹地产业聚集应分三个层面:
(一)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主体的农业加工产业聚集。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节湖泊,湿地资源尤为珍贵。环洞庭湖区域只有走生态型发展的道路,才是兼顾上游与下游、水利与民生的可持续道路。水稻、水生经济作物的栽培,水产、水禽养殖构成了这一区域的农业基础与优势,但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不是以发挥水资源和水运潜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已形成了一定的粮食、油脂、饲料、纺织、造纸加工基础。农产品加工业,都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有的运量大,有的耗水量大,而长江——洞庭湖水系正好适合这一要求,因此,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上规模、上档次,使之由“鱼米之乡”变为“农村工业之乡”。
(二)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主体的现代工业聚集。湖南省工业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中心、以湘江沿线为重点布局,形成了湘江工业走廊。湖南正处在第一次现代化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工业,尤其重工业和化工业。而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更高,货物运输需求旺盛,尤其对集装箱、大宗散货的运输需求更为强劲。而内河航运以其量大价低等特点,正好适合这种运输要求,比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明显优势[7]。
(三)以长江岳阳(城陵矶)港口和湘江长沙(霞凝)港口为交汇支点的物流产业聚集。充分发挥港口在水陆联运、江海交驳、远洋航运上的集散作用,依托港口发展制造、包装、维修和信息服务产业,争取国家政策建立保税仓库和出口加工区,真正把港口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桥头堡”。与物流旺盛相应的是,长江还是一条旅游人流要道,中部四省通过长江可以沟通神农架、武当山、三峡大坝、张家界、凤凰古城、荆州古城、洞庭湖、岳阳楼、庐山、黄山、九华山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胜地。以黄金水道激活人流物流,以人流物流激活经济转型发展,是长江赋予湖南的一笔宝贵财富。 五、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关键在于建立区域互动协调机制
长江是跨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大江,是水系众多、流域宽广的大江,也是日夜奔流、运力充沛的大江。推进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统一起来,必须把区域发展特点与国家战略要求统一起来。
(一)成立专门的指导协调机构
协调省直部门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扶持、指导和监管。主持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作和利益矛盾,商讨沿江地区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和利益矛盾,推进相关部门精简相应审批权限和办事程序,不断优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层面的中部崛起和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立足湖南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其内容应包括目标定位、阶段重点、产业政策、项目布局、港口建设、岸线控制、航道治理、联点联网和政策倾斜等方面。应将该规划定位为省级战略,并通过制定地方法规的形式使之固定下来,从而防止出现政策不统一、新官不理旧事或者热一阵冷一阵、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从而才能扎实有效引进和推进湖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应建立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及中央金融部门的合作机制,重点加强同发改委、水利部及其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部及其长江航务管理局、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等机构的联系协调,争取国家更加大力支持湖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建立、加强部省合作机制,比如共同科学规划岸线和港口建设,防止无序竞争;共同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整治、疏竣航道;简化远洋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照国际惯例,争取、制定港口优惠政策,保护流域水资源,建立生态维护补偿机制,等等。
(三)推进府际管理,创新政府间合作机制
政府要转变职能,破除横向、纵向限制,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重点加强长江、湘江等沿江各省、市、县(区)与重要节点城市的互补、融合与共治,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创新政府间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湖南与沿江各省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协同发展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大海.现代美国内河航运网透视[J].水路运输文摘,2006(03).
[2]李彬.国外流域开发经验对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11(53).
[3]胡荣山.世界内河航运发展经验及借鉴——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曲林迟教授一席谈[N].中国水运报,2010,08|11.
[4]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N].http://www.cfi.net.cn/p20100625001151.html.
[5]努力打造属于岳阳和湖南的沿长江经济带[N]. http://roll.sohu.com/20111023/n323119638.shtml
[6]吴松弟.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2:20|21.
[7]袁建尧.加快发展内河航运是转方式的重要抓手[J].新湘评论,2010(11).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流域经济;发展战略;湖南
舟楫之利,交通之便,是资源配置的内生规律。古今中外,但凡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之地,多聚集于沿海或沿江区域,流域经济成为重要的、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我国对外开放也是从沿海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又明确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沿江各省也日益关注依托沿江资源优势,充分发展流域经济,相续推出“江苏长江经济带”、“湖北长江经济带”、“安徽皖江经济带”、“重庆沿长江经济走廊”等区域发展战略。而湖南虽地处长江沿岸,却没有具体的“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研究认为,湖南应加强组织协调与协同合作机制,构建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与物流体系,推进沿江产业聚集,全面深度开发长江黄金水道。
一、流域经济开发是世界性的共识
(一)国外沿河沿江区域开发的实践与范例
近百年来,欧美各国非常关注、重视内河航运及流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其中美国密西西比河大动脉、欧洲莱茵河黄金水道的深度开发最为典范,河畔众多城市与城市群皆因沿河开发契机而大放异彩、熠熠生辉!
美国东部工商业高度发达,与其境内贯穿南北的密西西比河大动脉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美国极其重视开挖人工运河与重点航道建设,日益构架出以密西西比河干流和北部五大湖为主体、江河湖海相互连通、规模宏大的水运体系,有力促进了东部沿海、沿江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协同发展。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港口分布较为密集,沿海城市都有出海港口。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水运尤为发达,对北美的工业化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伊利诺依——密歇根运河把地处内陆的芝加哥与五大湖和大西洋连接起来,使其变成了重要的港口城
本文系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3BZZ8]的核心成果市,海轮可由大西洋经圣劳伦斯河直抵芝加哥[1]。可以说,拥有发达完善的水运网络,是美国尤其是其东北部众多城市群经济持续成长、发展的重要原因。
欧洲各国历来也非常重视开挖运河与重要航道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并以此作为促进本国或本地区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莱茵河黄金水道,几百年来一直是欧洲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与物流通道,通过修建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流域连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欧洲水运网,已成为世界上航运最繁忙最发达的国际河流之一。莱茵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口、产业与城市密集带,以法兰克福、巴塞尔、科隆、鹿特丹等大城市为依托,这些大城市汇聚周边中小城市共同组成城市圈,进而汇聚形成超级城市带、世界上工业经济最发达、产业带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二)国外沿江区域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上沿江沿河开发的经验表明,沿江沿河开发并不仅仅是对于水资源、水环境的开发与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水资源、岸线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促进沿江沿河流域产业带的形成,进而推动周边城市的兴起。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将开发与管理、工农业发展、城镇建设、区域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合理规划,整合各种资源,使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效用,以避免无谓的浪费和无法挽回的损失[2]。
欧美发达国家,在利用沿江沿河优势开发流域经济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如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一开发与管理;完善航道网络,统一通航建设标准;统筹资源综合开发,注重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产业带,推进城市群兴起,等等[3]。
二、我国中部沿江各省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竞争态势
(一)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和地位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3600多条支流,覆盖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18个省市区,全流域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通航里程2838公里,流经七省二市;长江水系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约占全国通航里程70%。近年来,长江干线货运量保持了年均2位数的增长速度,2010年超过15亿吨,年运输能力抵得上20条铁路线,是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地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内陆腹地与便利的交通通讯,现已成为我国城镇布局的重心地带,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4]。2011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必将为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与沿江区域发展提供更重大契机!
(二)我国中部沿江各省长江经济带建设态势
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坐拥1062公里长江岸线,占长江干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内河运输在省内居重要地位,以长江与汉江为两大水运干线,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处于航运线上,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省区之一。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开发长江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计划到2015年,基本建成武汉长江航运中心;规划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江西省水运资源丰富,航道发展条件优越,境内152公里长江干线与鄱阳湖水系的五大河流共同构架成发达的内河水运网。《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江西省内河航运现代化,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体现。2009年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也获国务院批复,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积极打造以九江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安徽省水域面积广阔,水运条件优越,长江与淮河横贯其境,境内长江干线长达401公里,顺流而下出吴淞口就可以开展江海联运与远洋航运,历来以水运发达、交通便利著称于世。早在1990年就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口号,1995年制定《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逐步形成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的沿江开发开放格局。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领域。
(三)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现状与定位
湖南在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经济带方面则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江干流仅流经岳阳一市(坐拥长江干线161公里),而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航运各自分割,因而一直未能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层面。更深一层次分析,就打造长江经济带,湖南还是没跳出行政区域的框框,各地仍然比较习惯于以当地政府为主配置岸线资源,导致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难以形成省际省内区域发展的合力,难以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巨大潜能。
三、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基础在于构建完备的立体交通体系
(一)重点加强以航道和港口为主的内河航运建设
湖南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在着力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交通运输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两型社会”需要“低碳交通”。相对于铁路、公路、空运等其它交通运输方式而言,内河航运显著具有占地少、运量大、能耗低、污染轻、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要求。
2010年3月,湖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水运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湖南将建成以洞庭湖为中心,以长江、湘江、沅水、资水、澧水等水运主通道为骨架,以长、株、潭港口群和岳阳港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为节点的内河水运体系。到2015年,全省3000吨级航道(长江湖南段)达到161公里,2000吨级航道达到439公里,港口1000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50个,水路年货运量1.5亿吨,港口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基本建成航道干支线畅通、港口功能齐全、船舶结构合理、支持保障有力、市场规范有序的内河水运体系。“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水运投入将达168亿元,其中内河航道建设总投资130亿元,内河港口建设投资约38亿元。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相比,内河航运建设投入仍然还有较大缺口,应该根据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彻底解决资金瓶颈和卡口问题。
(二)充分发挥岳阳港口优势
岳阳城陵矶港在湖南综合交通体系中地位极其重要,通过一湖四水连通省内74个县市,将全省80%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连为一体,是湖南水路交通和物流业的总枢纽。百年名埠城陵矶港,1899年开埠通关, 1996年被宣布为国家一类口岸,2000年被列入全国内河28个主枢纽港,2004年被列入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 2006年《福布斯》杂志评选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的25座城市,岳阳列14位,排名在武汉之前。
岳阳作为全省唯一的沿江城市,应极力发挥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把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打造成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前沿阵地。一是应加快推进城陵矶新港二期工程建设。整合新老两港资源,实现功能互补。二是应加快疏浚城陵矶沿线航道。三是应提高城陵矶新港船舶挂靠和航线密度,促成城陵矶港区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5]。四是发展江海联运,开展远洋航运,充分发挥城陵矶外贸港口的潜力和活力。
(三)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应立足于与长江水系港口,以建设长江、湘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心,加强港口与机场、铁路、公路等管理部门的联系与联合,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信息网络对接、整合、共享,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运转,大力发展与推进多式联运,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持保障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益。
四、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在于推进产业聚集
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应以相应的港口、港口群与港口经济为依托。而腹地则是港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其腹地纵深程度,是决定港口兴衰的关键,港口的繁荣取决于腹地输入的人流与物流状况。港口的竞争实质就在于对腹地的争夺,谁拥有更多的腹地,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竞争[6]。据此,湖南长江经济带腹地产业聚集应分三个层面:
(一)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主体的农业加工产业聚集。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节湖泊,湿地资源尤为珍贵。环洞庭湖区域只有走生态型发展的道路,才是兼顾上游与下游、水利与民生的可持续道路。水稻、水生经济作物的栽培,水产、水禽养殖构成了这一区域的农业基础与优势,但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不是以发挥水资源和水运潜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已形成了一定的粮食、油脂、饲料、纺织、造纸加工基础。农产品加工业,都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有的运量大,有的耗水量大,而长江——洞庭湖水系正好适合这一要求,因此,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上规模、上档次,使之由“鱼米之乡”变为“农村工业之乡”。
(二)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主体的现代工业聚集。湖南省工业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中心、以湘江沿线为重点布局,形成了湘江工业走廊。湖南正处在第一次现代化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工业,尤其重工业和化工业。而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更高,货物运输需求旺盛,尤其对集装箱、大宗散货的运输需求更为强劲。而内河航运以其量大价低等特点,正好适合这种运输要求,比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明显优势[7]。
(三)以长江岳阳(城陵矶)港口和湘江长沙(霞凝)港口为交汇支点的物流产业聚集。充分发挥港口在水陆联运、江海交驳、远洋航运上的集散作用,依托港口发展制造、包装、维修和信息服务产业,争取国家政策建立保税仓库和出口加工区,真正把港口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桥头堡”。与物流旺盛相应的是,长江还是一条旅游人流要道,中部四省通过长江可以沟通神农架、武当山、三峡大坝、张家界、凤凰古城、荆州古城、洞庭湖、岳阳楼、庐山、黄山、九华山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胜地。以黄金水道激活人流物流,以人流物流激活经济转型发展,是长江赋予湖南的一笔宝贵财富。 五、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关键在于建立区域互动协调机制
长江是跨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大江,是水系众多、流域宽广的大江,也是日夜奔流、运力充沛的大江。推进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统一起来,必须把区域发展特点与国家战略要求统一起来。
(一)成立专门的指导协调机构
协调省直部门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扶持、指导和监管。主持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作和利益矛盾,商讨沿江地区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和利益矛盾,推进相关部门精简相应审批权限和办事程序,不断优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层面的中部崛起和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立足湖南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其内容应包括目标定位、阶段重点、产业政策、项目布局、港口建设、岸线控制、航道治理、联点联网和政策倾斜等方面。应将该规划定位为省级战略,并通过制定地方法规的形式使之固定下来,从而防止出现政策不统一、新官不理旧事或者热一阵冷一阵、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从而才能扎实有效引进和推进湖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应建立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及中央金融部门的合作机制,重点加强同发改委、水利部及其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部及其长江航务管理局、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等机构的联系协调,争取国家更加大力支持湖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建立、加强部省合作机制,比如共同科学规划岸线和港口建设,防止无序竞争;共同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整治、疏竣航道;简化远洋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照国际惯例,争取、制定港口优惠政策,保护流域水资源,建立生态维护补偿机制,等等。
(三)推进府际管理,创新政府间合作机制
政府要转变职能,破除横向、纵向限制,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重点加强长江、湘江等沿江各省、市、县(区)与重要节点城市的互补、融合与共治,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创新政府间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湖南与沿江各省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协同发展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大海.现代美国内河航运网透视[J].水路运输文摘,2006(03).
[2]李彬.国外流域开发经验对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11(53).
[3]胡荣山.世界内河航运发展经验及借鉴——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曲林迟教授一席谈[N].中国水运报,2010,08|11.
[4]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N].http://www.cfi.net.cn/p20100625001151.html.
[5]努力打造属于岳阳和湖南的沿长江经济带[N]. http://roll.sohu.com/20111023/n323119638.shtml
[6]吴松弟.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2:20|21.
[7]袁建尧.加快发展内河航运是转方式的重要抓手[J].新湘评论,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