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建筑不单纯有文物价值,而且具有社会科学研究价值,其形成的多样化体现了文化艺术的内涵,由此突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旅蒙商草原文化融为一体。
【关键词】古建筑; 文化艺术
一、多伦县古建筑布局
以“汇宗寺”为代表,绝大部分是清代的建筑布局形式,除了几处清真寺外,就属汇宗寺的藏传佛教建筑布局。其大多是在一长方形墙内,自前活动广场(跳舞场、排楼)开始向进深,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布置有前院、中院和后院。中轴线左右两侧布置各种附属建筑、钟楼、鼓楼等,相衔接形成左右对称。
在建筑形式上大都以一砖木结构为主,斗拱屋檐,黄绿色或灰色瓦顶,红门窗、红柱子、灰砖墙,大都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有着皇家和民间的做法。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多伦县城以北,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蒙古语称“呼和苏默”意为青庙,又称“东大仓”。该寺于1712年正式建成,此庙与承德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同属清代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之后修建,目的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行政管理,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和蒙古各部的联系。
汇宗寺的建成,意味着北方经济将获极大地发展,为以后促进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作为重要建筑的大经堂,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以木制为主。大经堂,建筑雄伟,高十五米呈长方形。经堂内外由48根明柱支撑着整个天景及藏经阁屋顶,与多伦山西会馆的戏楼有着同样的力学构造。
康熙会盟后,京城的各大商号,奉旨到多伦诺尔经商贸易,至此多伦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内地联系库伦(乌兰巴托)的贸易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晋商逐步形成气候。于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山西会馆,成为通向内外地的重要驿站(山西会馆、又称伏魔宫),也是当时多伦诺尔各大商号进行商务娱乐的办事处。
多伦的山西会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现存5500平方米。会馆是包围在52间廊房中的,由一个中国古典戏台所构成,在平面上形成长方厅形围墙之内。在此会馆内,曾经聚集着诸多商会代表。在会馆的辉煌时期,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各大商会都要在馆内召开商务会,制定一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并且由权威商会捐资,在此期间唱晋剧到农历六月十五为止。
二、多伦古建筑与传统文化
随着多伦山西会馆的建成,各种文化形式不断出现,最引人注目的是会馆中的大戏楼。此戏楼目前在我国比较罕见。这样完整的戏楼,目前现存的只有两座,另一座是东北的海城县(现为海城市)。多伦县的戏楼座南朝北,高约3丈,底部全由长方形石条砌筑,呈“凸”字形,突出部分是台口,台上两颗大红明柱支撑前身,大戏楼前台为卷棚歇山式,后堂两配室屋顶为悬山或硬山式,台面用木板所铺,木板下面布置有大小相同的许多凌缸,戏台的每处建筑特点都起着声音传导的作用。
商务会结束后,由权威商号代表带队依次进入正太殿,祭拜关公。正太殿关公像正对地面,有一形制圆形古钱币图案,直径1米穿为40×40厘米,每个人都要把双脚套到钱币的穿中,俗称“钻钱眼”,如此,商人就要挣钱。随后上香,当时没有什么公证及质量监督机构。因此利用关公来评论公证,在关公塑像面前进行承诺。这样一来,上香形成气候,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人们纷纷来此上香。特别是五月十三(农历)和六月十五(农历)上香祀拜之人络绎不绝,相继赶往,以汇宗寺“章嘉仓”为代表,进行传统念佛作法活动(庙会)。
三、需进一步研究建筑价值
多伦的古建筑,无论是皇家的庙宇还是民间古建筑,大都比较突出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山西会馆戏台的结构力学研究及声学研究及古建筑的排水系统研究,都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需进一步研究其建筑价值。
【关键词】古建筑; 文化艺术
一、多伦县古建筑布局
以“汇宗寺”为代表,绝大部分是清代的建筑布局形式,除了几处清真寺外,就属汇宗寺的藏传佛教建筑布局。其大多是在一长方形墙内,自前活动广场(跳舞场、排楼)开始向进深,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布置有前院、中院和后院。中轴线左右两侧布置各种附属建筑、钟楼、鼓楼等,相衔接形成左右对称。
在建筑形式上大都以一砖木结构为主,斗拱屋檐,黄绿色或灰色瓦顶,红门窗、红柱子、灰砖墙,大都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有着皇家和民间的做法。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多伦县城以北,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蒙古语称“呼和苏默”意为青庙,又称“东大仓”。该寺于1712年正式建成,此庙与承德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同属清代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之后修建,目的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行政管理,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和蒙古各部的联系。
汇宗寺的建成,意味着北方经济将获极大地发展,为以后促进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作为重要建筑的大经堂,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以木制为主。大经堂,建筑雄伟,高十五米呈长方形。经堂内外由48根明柱支撑着整个天景及藏经阁屋顶,与多伦山西会馆的戏楼有着同样的力学构造。
康熙会盟后,京城的各大商号,奉旨到多伦诺尔经商贸易,至此多伦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内地联系库伦(乌兰巴托)的贸易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晋商逐步形成气候。于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山西会馆,成为通向内外地的重要驿站(山西会馆、又称伏魔宫),也是当时多伦诺尔各大商号进行商务娱乐的办事处。
多伦的山西会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现存5500平方米。会馆是包围在52间廊房中的,由一个中国古典戏台所构成,在平面上形成长方厅形围墙之内。在此会馆内,曾经聚集着诸多商会代表。在会馆的辉煌时期,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各大商会都要在馆内召开商务会,制定一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并且由权威商会捐资,在此期间唱晋剧到农历六月十五为止。
二、多伦古建筑与传统文化
随着多伦山西会馆的建成,各种文化形式不断出现,最引人注目的是会馆中的大戏楼。此戏楼目前在我国比较罕见。这样完整的戏楼,目前现存的只有两座,另一座是东北的海城县(现为海城市)。多伦县的戏楼座南朝北,高约3丈,底部全由长方形石条砌筑,呈“凸”字形,突出部分是台口,台上两颗大红明柱支撑前身,大戏楼前台为卷棚歇山式,后堂两配室屋顶为悬山或硬山式,台面用木板所铺,木板下面布置有大小相同的许多凌缸,戏台的每处建筑特点都起着声音传导的作用。
商务会结束后,由权威商号代表带队依次进入正太殿,祭拜关公。正太殿关公像正对地面,有一形制圆形古钱币图案,直径1米穿为40×40厘米,每个人都要把双脚套到钱币的穿中,俗称“钻钱眼”,如此,商人就要挣钱。随后上香,当时没有什么公证及质量监督机构。因此利用关公来评论公证,在关公塑像面前进行承诺。这样一来,上香形成气候,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人们纷纷来此上香。特别是五月十三(农历)和六月十五(农历)上香祀拜之人络绎不绝,相继赶往,以汇宗寺“章嘉仓”为代表,进行传统念佛作法活动(庙会)。
三、需进一步研究建筑价值
多伦的古建筑,无论是皇家的庙宇还是民间古建筑,大都比较突出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山西会馆戏台的结构力学研究及声学研究及古建筑的排水系统研究,都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需进一步研究其建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