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成优良的社会性品质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社会领域课程的研读,充分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设计一些贴近社会的实践活动,引领幼儿走进社会,初步感知社会的环境,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情感品质,使幼儿能够逐渐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幼儿对于社会的全面认知。
关键词:生活世界;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对策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随意性很强,盲目地制定不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关注度不够高,缺乏了解,阻碍了幼儿社会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幼儿的现实世界出发,设计知行合一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既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社会性的知识,也要规范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最终促进幼儿逐步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
一、开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师应该让教材和中班幼儿的生活世界互相融合,充分地开掘生活中所蕴含的教学素材,将以往刻板的社会领域课程教学变得“活”起来,有利于帮助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职责就是将社会学科教材中的理论内容演绎为幼儿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来确定当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社会课程回归现实世界,才能降低学生对新授内容的陌生程度,有利于幼儿结合以往的经验对具体生活事件进行自主地构建,从而加强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
例如,在秋天快来临的时刻,教师确定了本节課的教学主题《小蛇多多》,秋天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一部分,这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幼儿需要了解累累硕果的不同特征。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投影中出示的水果图片,给幼儿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刺激,充分地引起了幼儿对本节内容的关注和好奇。其次,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塑胶泥以及各种废旧材料,要求幼儿利用这些道具制作出现的水果。比如幼儿甲把塑胶泥搓圆制作成一个又圆又大的苹果,再搓一个泥条当作柄。最后,结合对图片的观赏以及幼儿的动手实践,增强了他们对于秋天水果的感性经验,从而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全面开发园外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了解社会
园外课堂资源不仅包含家庭和社区中的环境和设施,而且也包含网络信息甚至整个社会中的条件和资源,与幼儿园内部的教学资源相比,这是比较广泛生动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开发园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将整个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社会知识和成长的平台,从而增进幼儿对社会大体环境的了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发展。只有发挥园外课程资源的潜在影响力,才能使幼儿主动地去认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拓宽学生对社会领域的认知,推动幼儿迅速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例如,教师引领幼儿走进社区的生活环境之中,引领幼儿深入地了解自己嬉戏打闹的地方,切身地感受社会的生活场所。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去社区的超市进行自购商品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区域摆放的商品,在幼儿自行购买、比对时,有利于培养其独立购物能力、算术结账能力、观察能力、视觉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渐达到丰富幼儿社区生活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幼儿认识到形形色色的职业,让幼儿了解这个社会的一草一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有效发展。
三、利用家庭资源促进合作,指导幼儿形成优良的社会品质
家庭资源在幼儿园中班的社会领域课程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轻视的一席之地,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项资源,通过与家长寻求联系,引领幼儿到家长工作的区域去感受社会工作岗位中的具体场景,使幼儿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个社会。指导家长发挥自身的作用,意识到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抽出时间教会幼儿孝敬老人,为爷爷奶奶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等,要让幼儿真正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这样才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形成优良的社会品质。
例如,教师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当老师,开展了一项“烈日下工作的人们”教学活动,让每位家长在现场进行互动和配合,演绎工作的内容,向幼儿描述自己参加劳动的真实故事,让幼儿了解社会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除此之外,每个家庭还要多带幼儿走出去,比如清明节去扫墓,让幼儿祭奠先烈,从小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引领幼儿到公园里清楚垃圾,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等等,最终指导幼儿形成优良的社会性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地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社会基础和经验,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为幼儿设计一些生动欢快的实践活动,引领幼儿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中的事物,帮助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应该冲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全面地开掘园外的课程资源,使幼儿了解到社会环境,拓宽幼儿多样化生活的社会经历,逐渐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慧慧.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50-151.
[2]杜玫玫.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社会领域的教育实践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5.
关键词:生活世界;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对策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随意性很强,盲目地制定不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关注度不够高,缺乏了解,阻碍了幼儿社会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幼儿的现实世界出发,设计知行合一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既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社会性的知识,也要规范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最终促进幼儿逐步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
一、开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师应该让教材和中班幼儿的生活世界互相融合,充分地开掘生活中所蕴含的教学素材,将以往刻板的社会领域课程教学变得“活”起来,有利于帮助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职责就是将社会学科教材中的理论内容演绎为幼儿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来确定当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社会课程回归现实世界,才能降低学生对新授内容的陌生程度,有利于幼儿结合以往的经验对具体生活事件进行自主地构建,从而加强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
例如,在秋天快来临的时刻,教师确定了本节課的教学主题《小蛇多多》,秋天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一部分,这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幼儿需要了解累累硕果的不同特征。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投影中出示的水果图片,给幼儿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刺激,充分地引起了幼儿对本节内容的关注和好奇。其次,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塑胶泥以及各种废旧材料,要求幼儿利用这些道具制作出现的水果。比如幼儿甲把塑胶泥搓圆制作成一个又圆又大的苹果,再搓一个泥条当作柄。最后,结合对图片的观赏以及幼儿的动手实践,增强了他们对于秋天水果的感性经验,从而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全面开发园外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了解社会
园外课堂资源不仅包含家庭和社区中的环境和设施,而且也包含网络信息甚至整个社会中的条件和资源,与幼儿园内部的教学资源相比,这是比较广泛生动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开发园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将整个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社会知识和成长的平台,从而增进幼儿对社会大体环境的了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发展。只有发挥园外课程资源的潜在影响力,才能使幼儿主动地去认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拓宽学生对社会领域的认知,推动幼儿迅速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例如,教师引领幼儿走进社区的生活环境之中,引领幼儿深入地了解自己嬉戏打闹的地方,切身地感受社会的生活场所。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去社区的超市进行自购商品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区域摆放的商品,在幼儿自行购买、比对时,有利于培养其独立购物能力、算术结账能力、观察能力、视觉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渐达到丰富幼儿社区生活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幼儿认识到形形色色的职业,让幼儿了解这个社会的一草一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有效发展。
三、利用家庭资源促进合作,指导幼儿形成优良的社会品质
家庭资源在幼儿园中班的社会领域课程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轻视的一席之地,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项资源,通过与家长寻求联系,引领幼儿到家长工作的区域去感受社会工作岗位中的具体场景,使幼儿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个社会。指导家长发挥自身的作用,意识到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抽出时间教会幼儿孝敬老人,为爷爷奶奶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等,要让幼儿真正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这样才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形成优良的社会品质。
例如,教师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当老师,开展了一项“烈日下工作的人们”教学活动,让每位家长在现场进行互动和配合,演绎工作的内容,向幼儿描述自己参加劳动的真实故事,让幼儿了解社会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除此之外,每个家庭还要多带幼儿走出去,比如清明节去扫墓,让幼儿祭奠先烈,从小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引领幼儿到公园里清楚垃圾,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等等,最终指导幼儿形成优良的社会性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地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社会基础和经验,从他们的生活世界出发,为幼儿设计一些生动欢快的实践活动,引领幼儿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中的事物,帮助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应该冲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全面地开掘园外的课程资源,使幼儿了解到社会环境,拓宽幼儿多样化生活的社会经历,逐渐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慧慧.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50-151.
[2]杜玫玫.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社会领域的教育实践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