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帮助中年级学生建立准确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的黄金时期,学生音高概念的建立与音准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更为精准地掌握音乐的曲调,体会音乐的美,感悟音乐内涵,以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之感。柯尔文手势在辅助音乐教学与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的柯尔文手势,能够精准掌握音准,树立抽象的音高概念,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促使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柯尔文手势;音准能力;作用
一、柯尔文手势内涵解析
“柯尔文手势”是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所创的一套音乐教法手势。柯达伊将这套手势借鉴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中,并将其发扬光大,成就了现在的“柯尔文手势”。也就是说,“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套手势利用七种不同手势,放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音(即Do、Re、Mi、Fa、Sol、La、Ti),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音的高低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高效理解音高概念,对学生的音高与音准的调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师生之间进行音乐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身体语言形式。
二、柯尔文手势对提高小学生音准能力的作用解析
(一)利用柯尔文手势,能够提高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发声发生,结束学生兴奋难安或昏昏欲睡的状态,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唱歌的状态,如:“注意看,老师所出示的每一个手势都代表着一个调皮的音符,它们有时会随机出现,有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比如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你们一定要观察清楚,不要遗漏,以免认错音符。”然后,利用柯尔文手势增加一场“开场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唱歌的状态,让学生开始关注手势,专注唱歌,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被带动起来了。
(二)借助柯尔文手势,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音高概念
柯尔文手势的出现,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掌握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得抽象的音高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在此过程中,笔者利用相应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柯尔文手势,并借助直观的手势为学生展现出各音的相对高度,以便学生精准掌握音准,为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比如,Do(放腰部位置)是小手攥拳头,Re(放在小腹前)是快乐小滑梯,Mi(位于肋骨处)是我们的小平台,Fa(放置于横膈膜处)是真棒倒过来,Sol(位于胸前)是小门关起来,La(放于颈前)是大门快打开,Ti(与眉、眼齐平)是食指向天空。笔者一边利用柯尔文手势展现音符,一边表示音的高低,同时还刻意表现出音级间的倾向性,引导学生观察,比如,Fa的大拇指向下,有一种向Mi靠近的感觉;Ti音食指向上,给人一种趋于高音Do的联想。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音高概念,笔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训练,并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辅助,具体如下:
1.音程训练。在训练学生的音程之时,笔者从三度旋律音程和大二度旋律這些最简单的旋律音程出发,边引导学生,边做手势练唱,如Do-Mi, Mi-Sol,Do-Re等,让学生在可视性练习中准确听辨、演唱。然后再引导学生练习小二度(如Mi-Fa等)这些更难的音程,借助柯尔文手势,让学生理解音高的倾向性。
2.音阶训练。关于音阶训练,可以让学生唱准相应的歌曲,在此过程中,笔者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聆听与调整,以掌握大二度和小二度音程。在学生未掌握音阶的上行和下行的时候,笔者尽量利用动作引导学生唱准音阶,如,音唱得偏低了,笔者便把手小幅度地往上抬几次,然后让学生根据笔者的引导找到准确的音。
3.呼吸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音高概念之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唱歌时的呼吸进行相应的训练。要知道,小学生在唱歌时候一般“靠吼”,而且还缺少较好的呼吸习惯,呼吸不主动,呼气时间短,学生唱出的歌曲好似“没气儿”般无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掌握音高概念之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呼吸做一定的练习,可以利用手势引导学生调整呼吸。比如,笔者利用手势教学生练习长音,假如笔者做出Sol(“位于胸前”是小门关起来)的手势,在笔者的手势没有变化之前,学生需要一直保持唱Sol的音。笔者把握学生的气息,在学生“没气儿”之前,利用手势引导他们呼吸一下再接着唱,当学生的气息逐步平稳、绵长之后,笔者再变化手势,进行下一个音La的练习。
4.旋律训练。相比以上的练习,旋律的练习则更具挑战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相应的旋律练习。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利用柯尔文手势对歌曲中的部分乐句进行指导训练,以确保学生解决音准问题。
比如,拿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来讲,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优美、清新,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带来美好的遐想与回味。在教学中,为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同节奏却不同旋律的歌词,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柯尔文手势对最后两乐句进行相应比较,感受2和1的发音位置变化。通过边听范唱,边做手势提示原划线位置,以更好地提示学生歌曲中一个字对应两个音符的位置,降低学唱歌词的难度,并借助柯尔文手势辅助学生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
(三)运用柯尔文手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演唱训练
演唱训练是学生展现掌握音准、音乐节奏能力强弱的重要平台,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音准能力,确保每一个音符都在“琴弦上”,节奏、音准都无比准确,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此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演唱训练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乐器伴奏,或者是直接不用乐器,以便让学生专心聆听、感受,确保学生演唱时能够时时加强对音程的想象。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专注学习与聆听的过程中,利用手上功夫(左代表上方音,右手代表下方音),帮助学生练习合唱中的旋律音程以及和声音程。若遇到合唱中的难点,便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解决,让学生唱准音调,感受音程的大小。
三、结语
柯尔文手势对音乐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柯尔文手势的运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便于教师今后构建高效化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惠雯.柯尔文手势与合唱教学的完美结合[J].教师,2020(16):96-97.
[2]傅蕾颖.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8(21):195.
关键词:小学音乐;柯尔文手势;音准能力;作用
一、柯尔文手势内涵解析
“柯尔文手势”是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所创的一套音乐教法手势。柯达伊将这套手势借鉴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中,并将其发扬光大,成就了现在的“柯尔文手势”。也就是说,“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套手势利用七种不同手势,放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音(即Do、Re、Mi、Fa、Sol、La、Ti),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音的高低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高效理解音高概念,对学生的音高与音准的调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师生之间进行音乐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身体语言形式。
二、柯尔文手势对提高小学生音准能力的作用解析
(一)利用柯尔文手势,能够提高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发声发生,结束学生兴奋难安或昏昏欲睡的状态,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唱歌的状态,如:“注意看,老师所出示的每一个手势都代表着一个调皮的音符,它们有时会随机出现,有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比如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你们一定要观察清楚,不要遗漏,以免认错音符。”然后,利用柯尔文手势增加一场“开场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唱歌的状态,让学生开始关注手势,专注唱歌,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被带动起来了。
(二)借助柯尔文手势,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音高概念
柯尔文手势的出现,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掌握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得抽象的音高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在此过程中,笔者利用相应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柯尔文手势,并借助直观的手势为学生展现出各音的相对高度,以便学生精准掌握音准,为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比如,Do(放腰部位置)是小手攥拳头,Re(放在小腹前)是快乐小滑梯,Mi(位于肋骨处)是我们的小平台,Fa(放置于横膈膜处)是真棒倒过来,Sol(位于胸前)是小门关起来,La(放于颈前)是大门快打开,Ti(与眉、眼齐平)是食指向天空。笔者一边利用柯尔文手势展现音符,一边表示音的高低,同时还刻意表现出音级间的倾向性,引导学生观察,比如,Fa的大拇指向下,有一种向Mi靠近的感觉;Ti音食指向上,给人一种趋于高音Do的联想。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音高概念,笔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训练,并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辅助,具体如下:
1.音程训练。在训练学生的音程之时,笔者从三度旋律音程和大二度旋律這些最简单的旋律音程出发,边引导学生,边做手势练唱,如Do-Mi, Mi-Sol,Do-Re等,让学生在可视性练习中准确听辨、演唱。然后再引导学生练习小二度(如Mi-Fa等)这些更难的音程,借助柯尔文手势,让学生理解音高的倾向性。
2.音阶训练。关于音阶训练,可以让学生唱准相应的歌曲,在此过程中,笔者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聆听与调整,以掌握大二度和小二度音程。在学生未掌握音阶的上行和下行的时候,笔者尽量利用动作引导学生唱准音阶,如,音唱得偏低了,笔者便把手小幅度地往上抬几次,然后让学生根据笔者的引导找到准确的音。
3.呼吸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音高概念之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唱歌时的呼吸进行相应的训练。要知道,小学生在唱歌时候一般“靠吼”,而且还缺少较好的呼吸习惯,呼吸不主动,呼气时间短,学生唱出的歌曲好似“没气儿”般无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掌握音高概念之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呼吸做一定的练习,可以利用手势引导学生调整呼吸。比如,笔者利用手势教学生练习长音,假如笔者做出Sol(“位于胸前”是小门关起来)的手势,在笔者的手势没有变化之前,学生需要一直保持唱Sol的音。笔者把握学生的气息,在学生“没气儿”之前,利用手势引导他们呼吸一下再接着唱,当学生的气息逐步平稳、绵长之后,笔者再变化手势,进行下一个音La的练习。
4.旋律训练。相比以上的练习,旋律的练习则更具挑战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相应的旋律练习。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利用柯尔文手势对歌曲中的部分乐句进行指导训练,以确保学生解决音准问题。
比如,拿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来讲,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优美、清新,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带来美好的遐想与回味。在教学中,为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同节奏却不同旋律的歌词,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柯尔文手势对最后两乐句进行相应比较,感受2和1的发音位置变化。通过边听范唱,边做手势提示原划线位置,以更好地提示学生歌曲中一个字对应两个音符的位置,降低学唱歌词的难度,并借助柯尔文手势辅助学生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
(三)运用柯尔文手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演唱训练
演唱训练是学生展现掌握音准、音乐节奏能力强弱的重要平台,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音准能力,确保每一个音符都在“琴弦上”,节奏、音准都无比准确,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此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演唱训练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乐器伴奏,或者是直接不用乐器,以便让学生专心聆听、感受,确保学生演唱时能够时时加强对音程的想象。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专注学习与聆听的过程中,利用手上功夫(左代表上方音,右手代表下方音),帮助学生练习合唱中的旋律音程以及和声音程。若遇到合唱中的难点,便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解决,让学生唱准音调,感受音程的大小。
三、结语
柯尔文手势对音乐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柯尔文手势的运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便于教师今后构建高效化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惠雯.柯尔文手势与合唱教学的完美结合[J].教师,2020(16):96-97.
[2]傅蕾颖.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8(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