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活在雷锋的世界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一颗新星升起在历史的苍穹,一个光辉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一种以他为名的伟大精神传遍中华大地。
  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40多年后,有一个以收藏雷锋专题而享誉京城的军人,他就是八一厂化服道车间主任——董兴喜。
  30多年军龄的董兴喜,收藏雷锋专题的历史已有16个年头。
  董兴喜还在上小学时,就认识了比自己大10岁的雷锋,并视为偶像。60年代末,他参军到部队,军营里那《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我们的战友》等雄壮有力的歌曲,激励着他以雷锋为榜样,做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董兴喜真正从事雷锋专题的收藏,是在1989年。那一年,全国、全军又一次掀起了学雷锋高潮,为此,八一厂拍摄了记录片《雷锋是谁》,雷锋班的历任班长被邀请来京,董兴喜借此机会请《雷锋是谁》的7位编创人员和16位雷锋班班长在一枚纪念封上签名留念,这枚珍贵的签名封像一把金钥匙,从此打开了他“红色收藏”的宝库之门。
  董兴喜从收藏雷锋专题开始,他就生活在雷锋的世界里,十几年来,为了寻找雷锋纪念品,他常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利用节假日满京城转悠,博物馆、书店、书市、邮市、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市场经常出现他的身影,熟悉他的摊主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知道他收集雷锋纪念品,见了他只喊:“雷大哥”、“董雷锋”、“雷锋来了”。除了转旧货市场,亲朋好友和老乡同事也让他问遍了,他还利用出差休假的机会四面出击,先后北上辽宁抚顺、南下湖南雷锋的家乡,沿着雷锋的足迹,在茫茫人海中“淘金”,在神州大地上搜寻。他先后找到了曾批准雷锋入伍的辽阳武装部老政委、教雷锋开推土机的老师傅、雷锋在鞍钢车间工作的老书记、和雷锋一块工作的女工友,还有幸见到了第一个写雷锋的陈广生、第一个演雷锋的张玉敏、第一个唱雷锋的朱光斗、第一个画雷锋的李琦。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兴喜历经十几年艰难求索、多方收集,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三室一厅的家里,有一间专门放置雷锋的藏品,门额是老将军孙毅的题词“雷锋书屋”。
  董兴喜把自己的全部收藏分门别类,一共有30大类分别编号注册,总数量7000多件。其中,最贵的是一尊高1.13米的雷锋塑像,是他从积攒的工资中拿出5000多元在一次拍卖会上购买的;年代最早的是一份1959年的报纸,那时雷锋还没有去世,而这份报纸上已刊登了雷锋的一篇文章,表达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最珍贵的是1963年5月和6月合刊的《中国青年》杂志,那时雷锋刚去世不久,各大报纸杂志都在宣传雷锋的事迹,正是在这期《中国青年》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建议。没想到毛主席看到这个提议后表示同意,他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也是首次刊发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在这些林林总总看似平常的雷锋纪念物,凝聚着董兴喜多少心血,又寄托着他的多少情怀,这里面发生的多少动人而难忘的故事,又有多少辛劳和辛酸,只有他自己的心里最清楚。
  1999年3月,曾邀请雷锋担任本溪路小学辅导员的赵桂珍致信董兴喜:“……现在都市场经济了,还有人惦记雷锋,我感到欣慰。你的行为说明雷锋没死,他的精神永存。”曾陪同雷锋到兄弟部队做事迹报告的时任团政治处秘书、现海军副政委冷宽中将,寄语他“学习雷锋,做雷锋精神传人”。
  十几年中,在与雷锋相关的300多人中,董兴喜联系了200多人,回信率达90%,那每一封回信,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品。乔安山这个与雷锋同开一辆车的战友,当听说董兴喜搞雷锋专题收藏后,立即给他邮寄签字封。一名当年雷锋所在部队的团领导,把雷锋生前亲手拆过的实寄封送给董兴喜,这成了他收藏中的珍品。2002年春节过后,湖南湘西一位藏友给他寄来一份最早的《雷锋》电影的海报。北京一位离退休老干部把自己珍藏了十几年的《雷锋日记》送到他手里,还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听说他是一个“雷锋迷”,主动找上门向他提供收集线索。
  董兴喜收藏雷锋专题表现了一种感情的投入、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多年来,他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藏品宣传、歌颂雷锋。
  2000年3月3日一15日,在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和八一厂的大力支持下,他成功地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专题展,开幕式上,雷锋的老战友乔安山、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和京城活雷锋孙茂芳到场出席,为展览增添了光彩。
  2003年2月25日,在毛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到来之际,《雷锋精神展》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开幕。在人潮中有雷锋生前的老连长、老战友,有《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作者,有老师、学生、公安干警,还有将军、士兵和外地打工人员。
  2004年3月,董兴喜又在天津举办了“收藏雷锋”专题藏品展,从第一天起尚未开馆,参观的人们便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他们岗位不同,身份各异,但都满怀敬慕之情,走进展室,缅怀雷锋生平,追寻雷锋足迹,感受雷锋精神。
其他文献
这位沈阳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的技术士官,近年来成果不凡荣誉不少:2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中有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优秀士官、沈阳军区优秀人才标兵、二等功荣立者。  敢啃创新“硬骨头”,他的创新“三部曲”最“扎眼”——    基础篇    学习,架设创新桥梁!    裴德山热衷于科技创新,源于他入伍前就学过一段时间的电器维修,那时他十分崇拜大发明家爱迪生。然而,科技创新不是只有理想就能实现的。到部队第
期刊
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还是在军校教室的三尺讲台,彭江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那么沉稳、谦和、广博而又干练,仿佛一泓秋天的湖水,与他的名字似乎大相径庭。然而当你了解了他的翰墨人生,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喜欢奔涌的波涛,并且胸中时常有这样的波涛在奔涌。  中国古代学者认为:文章是作者自身器识与气度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书法之道亦然。器识与气质的养成,无疑离不开自身的主观努力,但外部条件
期刊
2月14日,新疆和田地区普降特大暴雪,平原牧区积雪厚度达三十到四十厘米,山地牧区积雪厚度达七十厘米到一百五十厘米,最大风力达七级,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二十五度。冬季草场大多被积雪覆盖,造成近2万头牲畜死亡,200余人被困昆仑山深处的冬季牧场,近万户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灾情就是命令,南疆军区火速在受灾地区成立了支援地方抗雪救灾领导小组和抢险应急队,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期刊
山东省是兵员大省,军转安置任务一直高居全国首位,安置矛盾较为突出。但在长期的军转工作中,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军地密切协作,迎难而上,千方百计落实安置政策,安置进度快,行业去向好,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按照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的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安置政策,不折不扣地完成中央分配山东省的安置任务,确保按时完成了军转安置任
期刊
忆秦娥  雨中行军    神刀劈,  穿天乱石愁飞翼。  愁飞翼,  松涛声壮,  雨哗声急。    苍山狂舞红旗疾,  青春远志冲天立。  冲天立,  歌迴深谷,  号鸣悬壁。    五律  黄河    细溪从未弃,  澎湃汇洪流。  裂地成龙道,  咆天托帝舟。  千旋终向海,  百折不回头。  斯水滋斯族,  巍巍吾九州。    七绝  牛玉儒事迹报告会    当年裕禄大名垂,  玉儒如今又
期刊
“船”印象    一艘全世界闻名遐迩的大船,安静、漂亮地泊在我们面前,在薄雾的江面上、在和谐的浪涛声中、在浅黄色的阳光掠镀下像一只栖息的白天鹅敛着翅膀沉思着,仿佛还沉浸在太平洋航行的梦境中。  它洁白的身躯,翠绿的甲板,竹林般密布着白色的天线,看起来修长而温顺:它浑身不染一尘,没有丁点锈蚀的斑痕,没有海水侵蚀的沧桑,像盛开的白茶花清新脱俗。面对这样一艘朴实而含蓄的大船,谁能想像它曾身经百战,远征大
期刊
有人说唱反调是隔路,有人说唱反调是智慧,有人说唱反调是取闹,有人说唱反调是较真;有人说唱反调是自负,有人说唱反调是勇气……  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团长王琦就是这样一位被官兵们称为“爱唱‘反调’的团长”。    唱“反调”需要有本钱    2000年年底,团队被总政评为“首届全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先进单位”。面对如此殊荣,全团官兵都兴高采烈,喜上眉梢。可看着官兵手中一本本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毕业证书,王琦却
期刊
2004年11月1日,一封读者来信被送到杂志张主编案头。“亲爱的主编同志,我非常喜欢您主编的《解放军生活》,这本杂志的每一页都很吸引人,图片真切、题材新颖、贴近生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军的各个军兵种的不同生活,一种作为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很想为我母亲订一份一直伴随我军旅生活的《解放军生活》,作为送她的礼物,让她感受我们的生活。军人的风采。不知应该用什么方式。”信的落款是“王丽敏,一个热心
期刊
站在我面前的丁晓兵,高大魁梧,一张被风吹日晒得黑里透红、粗糙坚毅的脸,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虎虎生威,一身橄榄绿的武警军服穿在身上十分服帖,肩阔膀圆,腰杆挺直,显示出特有的军人气质。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右臂贴身下垂,手放在裤兜里。  按照军人的礼仪,我们相互敬礼致意。丁晓兵举起了他的左手,标准地将指尖贴近了帽檐。见面之前,我就了解到他的右臂装的是假肢。可当我们相互面对的时候,怎么也不能把他和二等甲级伤残
期刊
崇山峻岭间铁流涌动,惊涛骇浪中铁香飘溢!  片段一:清晨,600多台舟车浩浩荡荡地从福州某地出发,穿山越野、风驰电掣。傍晚,抵达漳州某水系。朝发夕至、日行八百,日推进四百公里,和强袭巴格达的美军推进速度打了个平手。  片段二:导调组的检查人员刚踏上浮桥便掉到了水里,原来,这是用来迷惑敌人的假浮桥。他们个个竖起大拇指:你们的伪装技术炉火纯青!  片段三:在敌航空火力的威胁下,舟桥兵闪电出击!他们快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