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议论文中,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文章的形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美、情意美激发人们坚持真理、捍为真理和探索真理;风尚美、人格美和情操美彰显正气,催人奋进;机智美、论辩美给人以智慧和力量。论证结构的完善和谐,巧妙精到;论证方法的多姿多彩,精湛独特;语言的准确、简练、严密、犀利、幽默,都极富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自觉地挖掘议论文中的审美因素,并把它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要适当地从对议论文作理性分析的领域有意识的不失时机的把学生导入审美的天地,以发挥议论文应有的美育作用。
【关键词】议论文;阅读教学;美育;功能
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文体的影响,教师往往注意的是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及逻辑论证方法,试图通过理性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方法,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其认识水平,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议论文阅读教学是不是与审美教育完全无缘呢?肯定不是的。盛开着思想思维之花的议论文这块理性园地必然有美的因素,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去感受和把握。理性的冷静思考不应湮没审美的情感,教师应自觉地挖掘议论文中的审美因素,并把它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以发挥其应有的美育作用,让学生的理性思维遨游于议论文的审美天地。
议论文中,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文章形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先从内容来说。议论文一般是反映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总的观点、态度,对事物的具体认识、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发展规律不懈探索,对人生真理强烈追求的愿望,从中见出科学的真,信念与情感的真,因而具有科学美,情意美的审美价值。《论雷锋塔的倒掉》揭示了封建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必然垮台的历史规律和科学真理;《拿来主义》在论述的过程中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纪念白求恩》对国际主义的精辟见解和人生哲理深入浅出的阐发,表现出真埋的简明与和谐。洞察这些真理的本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卓越而又异常突然的新发现,他们对这一堆知识和印象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还需要深刻地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逻辑认识的过程就会丧失灵魂一一对理智威力的惊奇感,而惊奇感是渴求知识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对于这类议论文可以而且应该从体会真理的科学美的角度去教学,使学生在受到真理的熏陶启示的同时也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坚持真理、维护真理的信念和自觉地探索真理的兴趣。有些议论文侧重论述人的道德风尚和思想行为,从中体现出人的风尚美、人格美和情操美。《魯迅的精神》对鲁迅精神展开了论述,构筑起鲁迅精神世界的立体雕像,学生能深刻地感受鲁迅品质和人格的完善与崇高美。《说谦虚》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平易近人的语调,阐述了中国人民虚心求知的传统美德。《最后一次讲演》更是旗帜鲜明、感情强烈地对进步力量热情讴歌,对反动派愤怒痛斥,字里行间体现出闻一多先生的献身精神和浩然正气,这是激昂斗志的壮丽美,是催人奋进的崇高美。
论辩性的议论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机智,行文能反映作者机智的辩才,《齐桓晋文之事章》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鲁迅杂文的最大特点也是机智。鲁迅在论战中往往能巧妙地避开纠缠不清的地方,从侧面或背面意想不到也防备不到的地方捣其老巢。如《拿来主义》关子“送去”与“拿来”区别的捷笔,便是在人们漫不经意的地方,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最迅捷的方法,出其不意地给对方打击。引导学生领会和欣赏鲁迅杂文中的这种机智,这种智慧美,教育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再从形式来说。典范的议论文,其结构必然高度完善和谐,论证方法必然巧妙精到。当我们静观议论文的表层结构时,可以发现或对称和谐,或错落有致等不同特点。横式结构的广阔性,纵式结构的纵深度,各种结构形式的单独或交错组织,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的建筑格局,学生能从分析中直观其结构的建筑美,而这种结构的建筑美实质上是动态的。作者思维的运动赋予文章结构以音乐般的旋律和节奏,时而如奔流激石,时而若飞瀑泻谷,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内在气势。孟子的论辩性文章是这样,《过秦论》、《六国论》则更为突出,令人读后不能不为文中的气势所冲激,被作者那沛然勃发的激情感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壮美的风格中获得崇高感。论证方法的成功运用而产生的论证效果同样具有审美的意义和价值。正反对比是美的,美在结构的和谐、观点的鲜明;类比是美的,美在联想的畅达,思维的灵活;归谬法是美的,美在出人意表;因果论证是美的,美在思维的精湛。至于比喻论证,是通过揭示事物之间具有同类的性质或相同的特征,一般借助于故事寓言或其他具体生动的事物进行说理论证,使人们对抽象的事理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从而启迪思维,贯通思路,在思维的巧妙开启,思路的豁然贯通中,自然味出审美的愉悦。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典范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备了准确、简练、严密的特点。语言的节奏来自语言的精确、简练和句式的对称、复叠与和谐。此外,语言的犀利和幽默也是议论文语言美的显著特点。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就能深刻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富有表现力、穿透力,具有短剑匕首般的实感。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性文章中能够表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大家风度。严肃与幽默携手,真理在微笑中更显得自信和有力量。在《拿来主义》中作者运用精当而风趣的比喻,对如何占有,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文题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尽管是对真理的严正思考,但摆脱了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脸孔,摒弃了枯燥的说教,既令人信服,又使人受到感染,获得情感的愉悦。语言美的教学是议论文阅读教学进行美育的基础,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对语言美的感受力。
由此可见,一切典范的议论文都是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完善的结构、精深的思想和完美的语言材料建筑起来的庄严宏伟的艺术殿堂,为我们进行美育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审美园地。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过程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诱导激发,实现由表层到深层的审美升华和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以理解为基础的前提性,情感活动与理性思想运动的交替性和对理性认识的超越性等特点。同时也应该看到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而它不希求毕其功于一役,而重在锲而不舍,点滴积累,渗透滋润。为此,教师要做美的敏锐发现者,要做审美活动的积极引导者,要适当地从对议论文作理性分析的领域有意识的不失时机的把学生导入审美的天地,以发挥议论文应有的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让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语文教学参考书》,初中与高中系列,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管肖明,男(1965-),汉族,江西赣州人,本科,教师
【关键词】议论文;阅读教学;美育;功能
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文体的影响,教师往往注意的是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及逻辑论证方法,试图通过理性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方法,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其认识水平,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议论文阅读教学是不是与审美教育完全无缘呢?肯定不是的。盛开着思想思维之花的议论文这块理性园地必然有美的因素,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去感受和把握。理性的冷静思考不应湮没审美的情感,教师应自觉地挖掘议论文中的审美因素,并把它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以发挥其应有的美育作用,让学生的理性思维遨游于议论文的审美天地。
议论文中,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文章形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内涵,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先从内容来说。议论文一般是反映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总的观点、态度,对事物的具体认识、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发展规律不懈探索,对人生真理强烈追求的愿望,从中见出科学的真,信念与情感的真,因而具有科学美,情意美的审美价值。《论雷锋塔的倒掉》揭示了封建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必然垮台的历史规律和科学真理;《拿来主义》在论述的过程中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纪念白求恩》对国际主义的精辟见解和人生哲理深入浅出的阐发,表现出真埋的简明与和谐。洞察这些真理的本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卓越而又异常突然的新发现,他们对这一堆知识和印象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还需要深刻地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逻辑认识的过程就会丧失灵魂一一对理智威力的惊奇感,而惊奇感是渴求知识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对于这类议论文可以而且应该从体会真理的科学美的角度去教学,使学生在受到真理的熏陶启示的同时也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坚持真理、维护真理的信念和自觉地探索真理的兴趣。有些议论文侧重论述人的道德风尚和思想行为,从中体现出人的风尚美、人格美和情操美。《魯迅的精神》对鲁迅精神展开了论述,构筑起鲁迅精神世界的立体雕像,学生能深刻地感受鲁迅品质和人格的完善与崇高美。《说谦虚》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平易近人的语调,阐述了中国人民虚心求知的传统美德。《最后一次讲演》更是旗帜鲜明、感情强烈地对进步力量热情讴歌,对反动派愤怒痛斥,字里行间体现出闻一多先生的献身精神和浩然正气,这是激昂斗志的壮丽美,是催人奋进的崇高美。
论辩性的议论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机智,行文能反映作者机智的辩才,《齐桓晋文之事章》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鲁迅杂文的最大特点也是机智。鲁迅在论战中往往能巧妙地避开纠缠不清的地方,从侧面或背面意想不到也防备不到的地方捣其老巢。如《拿来主义》关子“送去”与“拿来”区别的捷笔,便是在人们漫不经意的地方,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最迅捷的方法,出其不意地给对方打击。引导学生领会和欣赏鲁迅杂文中的这种机智,这种智慧美,教育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再从形式来说。典范的议论文,其结构必然高度完善和谐,论证方法必然巧妙精到。当我们静观议论文的表层结构时,可以发现或对称和谐,或错落有致等不同特点。横式结构的广阔性,纵式结构的纵深度,各种结构形式的单独或交错组织,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的建筑格局,学生能从分析中直观其结构的建筑美,而这种结构的建筑美实质上是动态的。作者思维的运动赋予文章结构以音乐般的旋律和节奏,时而如奔流激石,时而若飞瀑泻谷,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内在气势。孟子的论辩性文章是这样,《过秦论》、《六国论》则更为突出,令人读后不能不为文中的气势所冲激,被作者那沛然勃发的激情感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壮美的风格中获得崇高感。论证方法的成功运用而产生的论证效果同样具有审美的意义和价值。正反对比是美的,美在结构的和谐、观点的鲜明;类比是美的,美在联想的畅达,思维的灵活;归谬法是美的,美在出人意表;因果论证是美的,美在思维的精湛。至于比喻论证,是通过揭示事物之间具有同类的性质或相同的特征,一般借助于故事寓言或其他具体生动的事物进行说理论证,使人们对抽象的事理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从而启迪思维,贯通思路,在思维的巧妙开启,思路的豁然贯通中,自然味出审美的愉悦。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典范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备了准确、简练、严密的特点。语言的节奏来自语言的精确、简练和句式的对称、复叠与和谐。此外,语言的犀利和幽默也是议论文语言美的显著特点。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就能深刻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富有表现力、穿透力,具有短剑匕首般的实感。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性文章中能够表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大家风度。严肃与幽默携手,真理在微笑中更显得自信和有力量。在《拿来主义》中作者运用精当而风趣的比喻,对如何占有,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文题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尽管是对真理的严正思考,但摆脱了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脸孔,摒弃了枯燥的说教,既令人信服,又使人受到感染,获得情感的愉悦。语言美的教学是议论文阅读教学进行美育的基础,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对语言美的感受力。
由此可见,一切典范的议论文都是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完善的结构、精深的思想和完美的语言材料建筑起来的庄严宏伟的艺术殿堂,为我们进行美育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审美园地。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过程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诱导激发,实现由表层到深层的审美升华和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以理解为基础的前提性,情感活动与理性思想运动的交替性和对理性认识的超越性等特点。同时也应该看到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而它不希求毕其功于一役,而重在锲而不舍,点滴积累,渗透滋润。为此,教师要做美的敏锐发现者,要做审美活动的积极引导者,要适当地从对议论文作理性分析的领域有意识的不失时机的把学生导入审美的天地,以发挥议论文应有的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让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语文教学参考书》,初中与高中系列,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管肖明,男(1965-),汉族,江西赣州人,本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