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经验的全面总结,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是课程改革的全部出发点。”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努力减少地理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是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并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地理 两极分化 成因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学习地理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同一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分析地图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新的知识能迅速消化吸收并运用自如,而且渴望不断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地理提不起兴趣,缺乏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不懂分析地图,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感到困难,导致最后与好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优秀生“吃不饱,不够吃”,后进生则“消化不良”的现象几乎在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呢?
  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观原因。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部分学生学习观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学习管理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3.缺乏学好地理的信心,学习意志力薄弱。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自信心能使学生增强毅力,不怕困难,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而部分学生在经历考试后,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导致越学越困难,甚至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增长的。
  4.没有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小学进入初中,新增了地理科目,部分学生在开始阶段没有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人地相关性,没有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复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分析地图的重要性,只是死记硬背课本的内容,没有真正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更不懂得运用,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5.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七年级地理的第一单元——地球,是初中地理课程中较难理解的一个单元,比如经纬网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学生在刚开始时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钻研的精神,面对困难就气馁,破罐子破摔,在往后的学习中遇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必定不能深入理解,从而使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学习过程中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
  (二)客观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什么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为什么部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为什么一个知识点讲了很多遍,学生还不能够理解?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了,教法过于陈旧,在“备教材,教教材”,却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备学生”,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慢慢会变成学生发展的桎梏。就某一门学科而言,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肯定比学生高出很多,但一个人如果被落后的思想观念所禁锢,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只能为落后的教学服务。
  2.学校方面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有些学校的地理教育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科,难以同语文、数学甚至历史及其他自然学科“平起平坐”,在许多中学出现“学地理的不教地理,教地理的不是学地理的”这样的怪现象。学校对地理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初中地理课时的安排上没有按照国家课程开课的标准开课,也会影响到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地理。
  3.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部分地区,地理是非中考科目或只作为会考科目,学校、家长们只要求学生把“主科”学好就行,放松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学生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必定不用心去学。
  综上所述,各种因素同时制约着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地理学习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或减少两极分化呢?
  三、防止或减少两极分化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应从以下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要精心设计第一堂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实行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已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地理学科教育在基础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些都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地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地理的方法,以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才智过人,这说明地理很有用,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锻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人的一席话道出了意志力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受挫能力低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要让学生知道意志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并努力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完成后,就会累积大大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慢慢增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这时我们就要想想之前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正是有了一直以来的坚持,才有现在的这些成就。这样我们就会再次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生活中,让家长们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比如做家务,适当地让孩子下厨,让他们体验煮菜做饭的辛苦,让他们饭前帮忙,饭后洗碗,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习中,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不要马上向老师求助,应自己开动脑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设计适当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解答。通过困境和难题来刺激学生,他们增强受挫力,不断完善意志品质。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地加以惩罚,进行挫折教育,并且告诉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知错就改。还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会坚持。通过以上方法,学生慢慢克服了自身的缺点,就会达到完善意志力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经验的全面总结,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知识,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每个地理教师的奋斗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简到杂,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对教材的重难点采取“小步幅、密台阶,循序渐进”的方法,分解教学难度,调整教学进度,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优化练习、优化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另外,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理是一门介于文理科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地理要先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要用理科的思维方法学习自然地理,用文科的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文字逻辑表达、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等能力。
  2.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情境创设,使地理课生动、活泼、有趣。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在《日本》这一课中,我先给学生猜谜语——打一国名: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然后在优美的日本国歌中播放日本特色图片,以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讲多火山、多地震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观看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地震海啸视频,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地震的过程及造成的破坏。接着,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说出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然后通过角色扮演这个环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做,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让学生学会逃生技能。再如上《天气》一节时,我先叫学生说说“今天”的天气,再播放当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想了解更多有关天气的知识。总之,良好的情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思考,一定能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构建交流平台,结成互助小组,在合作与交流中促进成长。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这一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满堂灌”的单向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主动建构共享的学习过程。
  地理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为了完成地理教育的历史使命,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要积极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减少甚至杜绝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的辛勤栽培能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湖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2]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3]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4]余恩辉.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2,(1):95-95,1.
其他文献
用滴定、TG和FTIR等方法对国产、进口锦纶66高速纺丝油剂的皂化值、酸值、浊点、粘度—浓度特性、粘度—温度特性及耐热性等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产油剂的酸值是0.5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向生物类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授课范围由传统“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向紧跟科研发展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处理倾斜;授课方式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并采用案例分析将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地衔接和串联。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以两个案例教学为中心,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案例教学;生物类专业  [中图分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给中国油气管道业的发展带来了高潮。物资中转站作为管道工程建设物资流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是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保证。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基层组织工
摘 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大学科,基础学科,理应是最该重视的学科之一,如今却陷入了“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尴尬境地。怎样改变语文的尴尬境地?教师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追求“文以载性”;坚决重视积累,追求“举三反一”;坚决执行“重在感悟”,追求“点石成金”。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文以载性” “举三反一” “点石成金”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越长,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预镀陶瓷过渡层的硫化锌衬底上沉积金刚石膜2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陶瓷过渡层上沉积金刚石膜极其困难,但采用金刚石诱导形核方法后,
摘 要: 作为南宋词史上的丰碑人物,辛弃疾的词在词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英雄之词、失意之词、怨忿之词、田园之词的角度,论述辛词的思想内蕴。  关键词: 辛弃疾 辛词 词心探微     辛弃疾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人物,在词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与一般的文人词客不同,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是一位兼俱军人豪情和词人气质的文学家。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