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节培养孩子的社交素质——你是随从,不是主角引入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喧宾夺主”,请各位家长朋友想一下,在学琴活动中,孩子、家长、老师,三个人当中谁应该是主角?不管怎么排,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轮不上家长当主角。但是我当年有一个学生的家长,你看看他扮演的什么角色?当时,他的孩子刚刚从另外一个老师那里转到我这里学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寒暄了几句,我就发现,我问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他在替孩子回答,孩子从来不说话。后来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又发现,孩子上课的时候,家长在旁边不断地指导,指尖立起来,手腕放下去,一个毛病,还没等我说话,家长就先开始纠正了:“我以前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我们不是练了吗?”我给孩子布置作业,留一首曲子,刚想给孩子讲一下家长就端着笔记本,指着谱子,一二三四五问了我许多问题,结果一节课下来,孩子一句话都没有,家长的话比我都多。这就叫喧宾夺主,在学琴中,这个家长不但把孩子的主给夺了,连我这个老师的主他也给夺了。后来我很严肃地跟家长沟通,说:“学琴的时候,孩子是主角,咱家长是陪孩子来的,是随从,别抢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家长很不好意思,向我解释,原来孩子小的时候,老师讲课,孩子听不懂老师就都是对着家长讲,家长先学,学会了,再同家教孩子。慢慢地家长就成了学琴的主角了。学琴活动,是孩子遇到的第一个一对一、面对面地与成人正式交往的情境,在学琴活动中,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演奏乐器.他还学会了自主地倾听和理解成人说的话,当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时,学琴活动才能够越来越顺畅,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也能使家长早日从学琴中解脱出来,不必再为孩子学琴劳心费神,花费那么多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孩子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学会那些在成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交往规则,比如互相尊重,良好沟通、遵从指令等等,但是如果家长在学琴的活动中,忘记了自己的随从地位,喧宾夺主,扮演主角,那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这些东西的机会。使得一个本来可以一举多得的学习平台,错失了它应该发挥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在孩子学琴的时候,家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从指令与良好沟通,从而建立与老师良好的社会交往,也使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受益。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孩子尊重长辈,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对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的,从孩子刚会说话,我们就会教孩子听大人的话、叫叔叔阿姨、要有礼貌。等等,尊师敬老的传统,在我国的传统意识中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学琴的师生关系,有另外一层色彩,教师是家长雇来的,每次课后,在家长给老师学费的时候,这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是清清楚楚的。在这环节上,教师与家中的保姆、阿姨是没有区别的。与学校、幼儿园的老师相比,多了一层雇佣与被雇佣的色彩。这个时候,家长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要教孩子学会尊重老师,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去外国学生家里上课的时候,有个家长根本就没有对我怀有起码的尊重,我来到了以后,他把学费,交给家中的保姆,跟孩子说,老师上完课后,叫阿姨把钱给老师,他跟我打招呼后就走了,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根本就不再把我的话当回事了。孩子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件事,使我想起了我家邻居家的小狗,这只小狗,对人的地位高低特别敏感,主人的客人到家里来,小狗从来不叫不咬。但是,家中钟点工、送水工来的时候,它就很凶地对人狂吠,小狗对人是什么态度,其实是看主人脸色的。小孩其实也是这样,孩子的阶级意识。是从观察家长的接人待物中形成的,所以,你对老师态度是否尊重,也就决定了孩子能否尊敬自己的老师。这种情况,一股不会发生在权威教师那里,但如果孩子的老师是一个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特别是勤工俭学的在校生,尤其是在老师去学生家里上课的时候,需要家长特别注意。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许多学生。就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他们去学生家上课的时候在家长与孩子对自己的态度中,感受不到教师的尊严。现代社会里,无论人的年龄、地位、职业如何,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互相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是互为服务关系的,这是现代人格观念的基本意识,我要提醒我们的家长,即便你的心里明白这样的道理,你也应该以清楚的行为表现让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形成孩子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现代人格意识。“尊重”是“遵从”的前提,只有孩子在人格上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他才能够自然而然地顺从教师的指令,这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教一学”关系的前提。中国社会是一个等级观念很强的社会,很多家长自己的等级观念就很强,特别有一些自己的社会阶层与地位较高的家长,自己有意无意地在交往中就带着阶层意识。如果你有意无意地把“你老师是我花钱雇来的”这种意识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在和老师的交往中,就难免会出现令人很不愉快的东西。这既对孩子的人格成长不利,又使正常的学琴教学受到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接上期)  第二讲 泛调性视唱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调性”(tonality)这个词是19世纪中叶比利时作曲家、音乐学家约瑟夫·菲蒂斯创用的,起初为便于读音被用来代替“主音”(tonicality),因此,按原词义调性就是主音,这有助于理解什么是泛调性。所谓“泛调性”(pantonality)是指“流动的主音”(movabletonies)或“可移动的主音”,流动主音是泛调性的实质,也是区别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以“能力”为芭蕾舞教学的核心、以“能力”为视角,将“能力”与芭蕾舞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剖析与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对“能力”的深入解读、为芭蕾舞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及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芭蕾舞 教学 能力 重要性  如果说芭蕾舞的“美”是高贵的气质和舒展的舞姿,芭蕾舞的“魔力”是轻盈的跳跃和自如的旋转,那么这种“美”与“魔力”虽表现为演员们的技艺与修养,但其专业的内涵
期刊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期刊
著名词作家胡宏伟老师的这首词作《你的故事》,充满无限深情地将毛丰美同志的事迹娓娓道来,浓浓的敬意、深深的赞美、温暖而又平易近人的语气中委婉地讲述着“你不是一个传奇……” 词中的意境飞扬了我的思绪,词中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内心,词中的担当让我激情振奋,词中的忠诚让我充满敬意,词中的境界更使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毛丰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
期刊
尊敬的上海音乐学院的领导,各位前辈、声乐界同仁,各位老师、同学们:  3月4日上午,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副院长得知周先生离去的消息,我感到极度震惊,久久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之后,上海音乐学院方琼教授也在微信中说:  “我们不愿相信周先生已经离去,一直以为她是钢铁般意志的人,不会倒下,不会远走,可是她还是飞走了……”朋友圈里悲痛哀悼,都在赞颂着周先生点点滴滴铸成的伟大,怀念着周先生那永远灿烂
期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华阴老腔《人面桃花》  2016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谭维维与来自快两双泉村的农民艺人们以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喊》,让中国传统戏曲剧种“老腔”再次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说是“再次”,是冈为在此之前,“老腔”已多次出现存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从20世纪80年代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到21世纪初林兆华的话剧《白鹿原》,再到近些年的电
期刊
内容提要  《不幸的人生》是著名的咏叹调,出自歌剧《伤逝》,是女主人公子君演唱的曲目,具有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歌剧《伤逝》是施光南先生作曲、王泉和韩伟编剧,于1981年所作。以此来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由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我国歌剧史上的重要瑰宝。本文主要论述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处理和音乐分析两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诠释这部作品。  关键词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音乐分析 演唱处
期刊
2016年3月9日上午,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八届主席团第七次工作会议在沈阳音乐学院召开,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喻国伟,省音协主席刘辉,副主席范哲明、车英、刘刚、张岩生,副主席兼秘书长汪敏等参加了会议。省音协主席刘辉主持了会议。  会议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总结了2015年的工作;二是研究部署了2016年主要工作;三是学习喻国伟副书记在辽宁省文联七届六次全委会上作的工作报告;四是喻国伟副书记作总结讲话。  
期刊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关于“学习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批示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开展向毛丰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精神,经沈阳音乐学院党委研究决定,由副院长魏煌统筹、副院长张伯威带队,率领辽宁省歌曲创作基地的部分词曲作家,于2015年12月24日、25日赴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实地考察、体验、学习、采风,为创作宣传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的歌曲做准备工作。经过两个多
期刊
布鲁克纳于1872年10月开始创作《第三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存维也纳居住了4年。到维也纳之后,乡土气息浓郁的口音、怪异的举止、笨拙的社交等等,使得布鲁克纳完全无法适应维也纳的生活,实际上,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他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与焦虑的状念,并且承受着繁重工作的压力,后来才逐渐得到缓解。  《第三交响曲》正是创作于这段时间,完成于1873年年底。与布鲁克纳的其他交响曲一样,作曲家随即开始了持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