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灿烂幸福的微笑飞向多彩绚丽的蓝天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上海音乐学院的领导,各位前辈、声乐界同仁,各位老师、同学们:
  3月4日上午,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副院长得知周先生离去的消息,我感到极度震惊,久久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之后,上海音乐学院方琼教授也在微信中说:
  “我们不愿相信周先生已经离去,一直以为她是钢铁般意志的人,不会倒下,不会远走,可是她还是飞走了……”朋友圈里悲痛哀悼,都在赞颂着周先生点点滴滴铸成的伟大,怀念着周先生那永远灿烂的微笑…
  接着就是铺天盖地般的新闻都在报道和哀悼周先生的离去。
  周先生是中国声乐和中国声乐教育界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是跨世纪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她是中国声乐界的泰斗,是永远的“中国之莺”。她走完了九十九年的光辉人生历程,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这些天,我一直沉浸在对周先生的回忆之中,回忆着与周先生相处时的每个画面,回忆着周先生的音容笑貌,跟先生交流时的点点滴滴,甚至能想起先生说话时的每一个手势。
  看着办公室里我与周先生的合影照片,让我想起,2005年我带着学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开音乐会,周先生知道后一定要来听我的音乐会。当时我很紧张,我对上海院的同志说:“最好别让周先生来听,我是晚辈,唱得还不够好,周先生是前辈、是大师,德高望重,她来听音乐会我会紧张的。”然而,晚上周先生还是按时坐存了观众席里,中场休息时还专门到后台看我、鼓励我,并存音乐会后上台祝贺说:“你唱得很好,以前我听过你的cD,这次亲眼看、亲耳听,你的音乐会真是很有特点,你教的学生也很好。”并对我今后的教学、演唱提出了一些建议。当我俩照相留念时,周先生还特意拿过来一张节目单,高兴地对我说:“噢,我得拿着你的节目单和你照相。”周先生当时鼓励我的话语和这些温馨的一幕一幕,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时常令我激动不已。
  这之后多次与先生交流学习、受益匪浅。先生视野开阔,将其学习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心得毫无保留地用以发展中国声乐;先生着眼于应用,身体力行,让美丽的歌声传遍中国;先生教学成果斐然,采欧洲声乐艺术精髓发展具有中国文化气质与精神的声乐艺术;先生治学严谨、思路开阔、观点清晰,在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的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的演唱艺术成为世界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不能忘记的是,2012年上海音乐学院为周先生举办的“从艺75周年、从事声乐教学65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安排的专场教学音乐会极为成功,十几位爱徒的演唱浓缩着周先生几十年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精华。我当时就想:“周先生不但自己唱得好,她的中国之莺的歌声享誉四海.她的学生的歌声和歌唱的身影也传遍了九州。”在第二天的“周小燕从事声乐教学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我作为一位后辈,也是周先生的忘年交,作了一个题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发言,从“周小燕先生是把西洋声乐引入中国的先行者之一,让‘美丽的歌唱’传遍中国”“含英咀华六十五个春秋,矢志不渝地投身于中国的声乐教育”“眷怀赤子之心,从艺七十五载,让中国的声乐艺术展现新的面貌”几个方面,谈了学习研究周先生教育教学思想的体会。研讨会后,周先生对我说:“刘辉啊,我做得没你总结得那么好啊。”周先生虚怀荇谷的情怀和高山仰止般的品德,让我深受感动,我深切地感受到:周先生在我们心中是那样的高大,她为中国声乐界做了那么多工作,一言一行却如此谦虚、平易、诚笃。她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散发着纯洁无瑕、晶莹澄澈的人生魅力,为中国的声乐艺术奉献了一生的心血。
  同样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有周先生思维敏捷和思想深刻。我最后一次见到周先生是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唱法教学研讨会上,会议由廖昌永副院长主持,周先生不仅全程参加,认真思考,而且存会上提出了她对中国声乐发展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中同声乐发展的一些前瞻性思考。周先生提出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建设、发展中国声乐的思想,提出“中国声乐”这样一个宏观的、具有整体意义的概念。当时我存会议发言时说:“周先生这个思想对我们今后声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周先生在思考中国声乐艺术时,拓宽了中国声乐的艺术视野,延展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今天,我们在这里追思周先生,不仅仅是对先生的一种思念和缅怀,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周先生对艺术博大精深的爱与奉献,对中国声乐教育教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肼耘与实践,对中国声乐学术研究呕心沥血的探索与前行,对学生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我们每一个声乐工作者,都应以周先生为楷模,怀揣让中同卢乐全面走向世界并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气魄,用中国声乐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让我们一同祝福先生,看着她带着灿烂幸福的微笑。快乐地飞向多彩绚丽的蓝天!
其他文献
“只有了解了本课题范围内全部研究成果,才能确保在此基础上做有创新、有价值的音乐研究”,这是李虻教授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学活动中,给现场听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  2016年5月18日下午,作为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虻教授的讲座“音乐研究与论文写作及科研课题之间的关系”在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第一教学楼16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张晓燕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活动,来自沈阳
期刊
叶子笛,是一种单簧气鸣乐器,起源并流行于侗族,在侗语中又被称为“拔锛”或“纪拔昧”,即竹叶为簧的笛子的意思。它也是侗族民间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竖吹乐器,独奏演出形式居多,现在在黔东南的桂北、从江的融水以及三江西部的侗族地区流传甚广,深得民心。  叶子笛大致可分为单管和双管两种,管身由竹子制成,在民间的制作中随意性很大,形制大小不一。  单管的叶子笛在制作时,笛身通常选用与筷子的直径差不多大小的笔管竹,
期刊
在美国心理学会最近举行的年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癫痫病患者的大脑会对音乐做出不同于那些没有癫痫病的人的反应,这项发现将有可能为预防癫痫病发作提供新的疗法。  出席这届年度大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瓦克斯纳医疗中心的兼职助理教授克里斯廷·查里顿博士说,“我们相信,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帮助那些癫痫病患者。”  癫痫病,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
期刊
编者按:周扬同志生前说,“在我国革命音乐家中,不幸早逝的有聂耳、冼星海、张曙、任光等,但麦新同志是死得更为悲壮的。解放战争期间,麦新参加了东北土地改革的激烈斗争,在一次遭遇匪徒突然袭击中,英勇搏斗而牺牲。听说他死后,当地群众曾伏柩痛哭,至今内蒙古人民还深深怀念着他。”麦新,可谓真正的革命烈士。在开鲁县,有以麦新命名的“麦新公社”“麦新大队”“麦新村(即‘万发永’)”,这是人民给予他的崇高荣誉。  
期刊
内容提要  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是应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学科发展需要而产生且与之共存的课程设置。在艺术院校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仅仅是舞台合作,更多的是多种角色的转换,如:传授、引领、合作、协作等。从具体演唱作品入手,通过本科阶段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逐步使学生从完成作品、理解作品到最终培养学生同协作者共同设计、处理作品的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演唱水平与音乐表现能力协调均
期刊
内容提要  “lnfrared before”(1986)是卡姆兰·印斯创作的交响乐作品。该作品尤其在音高组织手法上彰显出作曲家卓绝的写作技巧与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包括材料选择的策略性、音高统筹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音高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等等。  关键词  “Infrared before” 音高 卡姆兰·印斯  卡姆兰·印斯(Kamran Ince)是活跃于当今美国乐坛的土耳其裔美籍作曲家。其音乐
期刊
(接上期)  第二讲 泛调性视唱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调性”(tonality)这个词是19世纪中叶比利时作曲家、音乐学家约瑟夫·菲蒂斯创用的,起初为便于读音被用来代替“主音”(tonicality),因此,按原词义调性就是主音,这有助于理解什么是泛调性。所谓“泛调性”(pantonality)是指“流动的主音”(movabletonies)或“可移动的主音”,流动主音是泛调性的实质,也是区别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以“能力”为芭蕾舞教学的核心、以“能力”为视角,将“能力”与芭蕾舞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剖析与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对“能力”的深入解读、为芭蕾舞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及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芭蕾舞 教学 能力 重要性  如果说芭蕾舞的“美”是高贵的气质和舒展的舞姿,芭蕾舞的“魔力”是轻盈的跳跃和自如的旋转,那么这种“美”与“魔力”虽表现为演员们的技艺与修养,但其专业的内涵
期刊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期刊
著名词作家胡宏伟老师的这首词作《你的故事》,充满无限深情地将毛丰美同志的事迹娓娓道来,浓浓的敬意、深深的赞美、温暖而又平易近人的语气中委婉地讲述着“你不是一个传奇……” 词中的意境飞扬了我的思绪,词中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内心,词中的担当让我激情振奋,词中的忠诚让我充满敬意,词中的境界更使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毛丰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