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各單位在对成品油进行运输时,需要注意许多运输问题。成品油的运输损耗,会减低石油能源的利用率,对成油品损耗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严格防范石油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工作环节的管理。不断引进新的输油技术和新的输油设备,优化成品油的运输流程,严格遵守成品油的运输要求,即可降低成品油的耗损,又可确保运输安全。本文中所提出的有关成品油运输损耗的防范措施,对减少成品油的损耗具有理论性意义,对促进我国更好的节约石油能源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成品油;运输;消耗;成因;防范措施
通过输油管道对原油进行集输和外运,其油品损耗量是有限的。但在对成品油进行运输时,运输损耗相对较大。成品油的运输环节较多,其运输设备自身存在许多缺点,在对成品油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成油品损耗的现象。本文对成品油运输过程中损耗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成品油运输损耗的措施。
1.运输中产生损耗的原因
1.1装卸过程中的损耗
成品油的装卸操作一般属于半自动化的,所以在装卸的过程中会出现成品油损耗的现象,尤其是利用火车运输或是汽车运输,成品油的装卸过程中,损耗量都比较大。在对成品油进行装卸时,会使油品不断晃动,由于成品油具有一定的油料呼吸现象,所以极易造成成品油的挥发,加之储油罐没有进行双层的密封加工,更加加重了成品油的损耗。
1.2残留及滴油损耗
成品油在卸车的时候,很难完全卸干净,储油罐罐底及罐壁肯定会有些许残留,就算输转结束后再吹扫管线,管线内仍会有许多油品残存。成品油输转时人为操作不当,管线间没有连接妥当,导致成油品溅洒或泄露。实际运输中,由于储油罐没有密封严实,也可能会导致成品油的损耗。成品油运输的储油罐主要是以金属油罐为主,金属油罐是通过焊接等工序制作完成的,由于长时间运输使用,易受腐蚀,油罐出现裂缝,发生滴油现象。初期该现象发生不明显,且裂缝极易出现在油罐底部,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易被人察觉。日常的运输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油罐体的检测和季节性保养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滴油损耗现象,并尽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3极易挥发造成损耗
成品油的储油罐具有封闭式的特点,每一个储油罐的体内都会设有放空呼吸阀,成品油装卸的过程中,因为环境温度压力的变化,极易造成成品油的挥发,使储油罐内压力上升,威胁成品油的运输安全。成品油的挥发损耗虽然属于自然损耗,基本上无法避免,但其损耗量是最严重的,占整个油品运输损耗量的70%-83%左右。敞开式的作业方式,必然会使成品油装卸过程中出现挥发性损耗。成品油在运输的环节中,长期处于不断晃动的状态下,成油品持续的晃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油品自身的温度,增加了储油罐的内部压力,部分油气会从呼吸阀中流出,这是成品油挥发性损耗的一种体现。
1.4计量操作误差
(1)油高测量。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产生的误差就越大。正确的测量应该在达到一定的稳油时间后进行:即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进行。未达到稳油时间即进行测量操作,其测量值于真实值之间势必会存在一定误差。这就要求计量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此外,油罐检尺一般在检尺孔的检尺管内下尺,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使管内油品温度偏低,密度增大,形成检尺管内液面低于罐内液面的现象,从而使实际测得的容积数小于罐内油品的真实容积,产生一定的误差。
(2)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做不到,受稳油时间以及室外温度(在冬季尤为明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与真实密度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油品长时间静止有分层现象,而化验密度用的样品通常是上、中、下分层采取后混合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误差。
(3)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需测量油品的视温度,因此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受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
(4) 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2.防止成品油损耗的措施
2.1改进成品油的装卸方式
传统成品油的运输方式是利用鹤管进行输送,输送成品油时,尽量选用自动化等先进装置。例如,液位计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手动式固定液位装卸,或者是运用一定流量进行装卸,使液面和鹤管保持同一高度,如若不能精准的控制好鹤管的高度,也许会在成品油装卸过程中造成巨大损耗。除此之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油品装卸方式。例如,改进储油罐的结构,运用下进入式液泵进行成品油装卸,通过减小油品对储油罐内壁的淋冲,进而降低因油品的搅动而产生的分子碰撞现象,使储油罐内部的压力始终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并以此来减少成品油的损耗。国家应重视对科学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改善成品油的装卸设备,提高成品油的装卸技术水平,合理安排成品油的调度工作,减少储油罐的收发次数,降低成品油的装卸损耗。
2.2强化储油罐的密封性
浮顶式储油罐浮盘的上下运动与储油罐罐体内部油面高度的升高或是降低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密闭装置被人类设计安装在了储油罐罐壁与浮盘之间,这种巧妙的设计会形成一个缝隙,成品油在蒸发时会随着缝隙流向外部大气。密闭装置的安装,使其密闭性能对成品油的损耗量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作用。由此推出,降低成品油蒸发耗损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安装在储油罐中的,密闭装置的密闭性能。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强化储油罐的密封性,加强二次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设计有利于缝隙的减少或是彻底消除,避免成品油的挥发外泄。在储油罐内部构建相对稳定的运行系统,尽可能实现降低成品油耗损量的目的。
2.3加强对内部设施的控制
各级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设施管控体系,明确有关成品油内部耗损控制的目标,以及重点控制耗损的环节,在制定出相应的设施管控机制。各级企业应合理划分员工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实行赏罚分明的管理体制,规范岗位设置,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承担工作责任,依据工作环节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求责任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油品损耗。与此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成品油配送中心,可以有效的收集综合物流信息等,为成品油的集散运输、信息传递及成品油配送提供便捷的服务。
3.结论与认识
成品油的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的这一现象,会浪费大量的石油能源。文章针对成品油运输过程中产生损耗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几点因素:装卸过程中的损耗、残留及滴油损耗和极易挥发造成损耗等。为降低成品油在运输中的耗损量,又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改进成品油的装卸方式、强化储油罐的密封性,以及加强对内部设施的控制等,希望能够对我国成品油在今后运输的过程中,降低损耗量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贾勇.成品油运输过程中损耗问题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6期
[2]孙伟.降低成品油在储运过程中油气损耗的措施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年1期
[3]高山.密度对成品油计量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2期
关键词:成品油;运输;消耗;成因;防范措施
通过输油管道对原油进行集输和外运,其油品损耗量是有限的。但在对成品油进行运输时,运输损耗相对较大。成品油的运输环节较多,其运输设备自身存在许多缺点,在对成品油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成油品损耗的现象。本文对成品油运输过程中损耗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成品油运输损耗的措施。
1.运输中产生损耗的原因
1.1装卸过程中的损耗
成品油的装卸操作一般属于半自动化的,所以在装卸的过程中会出现成品油损耗的现象,尤其是利用火车运输或是汽车运输,成品油的装卸过程中,损耗量都比较大。在对成品油进行装卸时,会使油品不断晃动,由于成品油具有一定的油料呼吸现象,所以极易造成成品油的挥发,加之储油罐没有进行双层的密封加工,更加加重了成品油的损耗。
1.2残留及滴油损耗
成品油在卸车的时候,很难完全卸干净,储油罐罐底及罐壁肯定会有些许残留,就算输转结束后再吹扫管线,管线内仍会有许多油品残存。成品油输转时人为操作不当,管线间没有连接妥当,导致成油品溅洒或泄露。实际运输中,由于储油罐没有密封严实,也可能会导致成品油的损耗。成品油运输的储油罐主要是以金属油罐为主,金属油罐是通过焊接等工序制作完成的,由于长时间运输使用,易受腐蚀,油罐出现裂缝,发生滴油现象。初期该现象发生不明显,且裂缝极易出现在油罐底部,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易被人察觉。日常的运输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油罐体的检测和季节性保养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滴油损耗现象,并尽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3极易挥发造成损耗
成品油的储油罐具有封闭式的特点,每一个储油罐的体内都会设有放空呼吸阀,成品油装卸的过程中,因为环境温度压力的变化,极易造成成品油的挥发,使储油罐内压力上升,威胁成品油的运输安全。成品油的挥发损耗虽然属于自然损耗,基本上无法避免,但其损耗量是最严重的,占整个油品运输损耗量的70%-83%左右。敞开式的作业方式,必然会使成品油装卸过程中出现挥发性损耗。成品油在运输的环节中,长期处于不断晃动的状态下,成油品持续的晃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油品自身的温度,增加了储油罐的内部压力,部分油气会从呼吸阀中流出,这是成品油挥发性损耗的一种体现。
1.4计量操作误差
(1)油高测量。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产生的误差就越大。正确的测量应该在达到一定的稳油时间后进行:即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进行。未达到稳油时间即进行测量操作,其测量值于真实值之间势必会存在一定误差。这就要求计量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此外,油罐检尺一般在检尺孔的检尺管内下尺,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使管内油品温度偏低,密度增大,形成检尺管内液面低于罐内液面的现象,从而使实际测得的容积数小于罐内油品的真实容积,产生一定的误差。
(2)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做不到,受稳油时间以及室外温度(在冬季尤为明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与真实密度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油品长时间静止有分层现象,而化验密度用的样品通常是上、中、下分层采取后混合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误差。
(3)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需测量油品的视温度,因此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受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
(4) 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2.防止成品油损耗的措施
2.1改进成品油的装卸方式
传统成品油的运输方式是利用鹤管进行输送,输送成品油时,尽量选用自动化等先进装置。例如,液位计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手动式固定液位装卸,或者是运用一定流量进行装卸,使液面和鹤管保持同一高度,如若不能精准的控制好鹤管的高度,也许会在成品油装卸过程中造成巨大损耗。除此之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油品装卸方式。例如,改进储油罐的结构,运用下进入式液泵进行成品油装卸,通过减小油品对储油罐内壁的淋冲,进而降低因油品的搅动而产生的分子碰撞现象,使储油罐内部的压力始终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并以此来减少成品油的损耗。国家应重视对科学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改善成品油的装卸设备,提高成品油的装卸技术水平,合理安排成品油的调度工作,减少储油罐的收发次数,降低成品油的装卸损耗。
2.2强化储油罐的密封性
浮顶式储油罐浮盘的上下运动与储油罐罐体内部油面高度的升高或是降低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密闭装置被人类设计安装在了储油罐罐壁与浮盘之间,这种巧妙的设计会形成一个缝隙,成品油在蒸发时会随着缝隙流向外部大气。密闭装置的安装,使其密闭性能对成品油的损耗量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作用。由此推出,降低成品油蒸发耗损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安装在储油罐中的,密闭装置的密闭性能。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强化储油罐的密封性,加强二次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设计有利于缝隙的减少或是彻底消除,避免成品油的挥发外泄。在储油罐内部构建相对稳定的运行系统,尽可能实现降低成品油耗损量的目的。
2.3加强对内部设施的控制
各级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设施管控体系,明确有关成品油内部耗损控制的目标,以及重点控制耗损的环节,在制定出相应的设施管控机制。各级企业应合理划分员工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实行赏罚分明的管理体制,规范岗位设置,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承担工作责任,依据工作环节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求责任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油品损耗。与此同时,建立现代化的成品油配送中心,可以有效的收集综合物流信息等,为成品油的集散运输、信息传递及成品油配送提供便捷的服务。
3.结论与认识
成品油的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的这一现象,会浪费大量的石油能源。文章针对成品油运输过程中产生损耗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几点因素:装卸过程中的损耗、残留及滴油损耗和极易挥发造成损耗等。为降低成品油在运输中的耗损量,又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改进成品油的装卸方式、强化储油罐的密封性,以及加强对内部设施的控制等,希望能够对我国成品油在今后运输的过程中,降低损耗量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贾勇.成品油运输过程中损耗问题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6期
[2]孙伟.降低成品油在储运过程中油气损耗的措施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年1期
[3]高山.密度对成品油计量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