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习惯具有转移性的特点。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认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为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提供活动内容、时间和空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无疑最能保证提供学生活动内容、时间和空间的是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才能给学生有学习、练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
一、几年来,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筛选,初步概括了十个创造性学习习惯需要培养。
1. 提问的习惯。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 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壶盖跳动的基础上发明蒸汽机。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一个人知识的90%是来源于观察。
3. 独立钻研,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创造、创新是一种改革现状,打破旧框框的活动,因此需要每一个创造者、创新者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
4. 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不局限和满足于一个答案。当有了一个答案以后,还追求有二个、三个,甚至更多的答案,还追求从别的角度来探讨和否定既成的答案,从而使答案更趋向于成熟和完善。
5. 联想和想象的习惯。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联想、想象。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创造。
6. 积极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这个习惯,就是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能养成他们坚持自己的见解,尊重别人与人共处、合作的习惯。
7. 广泛吸收多方面信息的习惯。信息越多就越容易把各个不同的信息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信息。
8. 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
9. 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手是脑的老师”,“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
10.整理知识,自己归纳的习惯。就是让学生将分散学到的零星的知识,通过归并、删节、提取,整理成一定的序列。这实际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二、由于年龄的局限,小学生的习惯具有:1. 狭隘性——即不全面性。2. 易变性——即不稳定性。3. 盲目性——即无目的性。而小学生习惯的形成,有的是成人有意识教育的影响,有的是自己无意识的本能或模仿,都不是他们从道理上明白其意义而去努力实践形成的。所以,他们形成的习惯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只是从感受上觉得满意或烦恼而有意无意地形成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应注重:
1. 注重实践。实践是形成习惯的基础,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习惯不是可以通过讲而能形成的,习惯是要去做、去实践,讲十遍不如做一遍。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就要有让学生有实践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机会。
2. 注重反复。反复是形成习惯的保证。任何一个习惯都不可能通过一次、二次的实践就能形成的。巴甫洛夫说:“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都是暂时联系的形成。”注重反复就是指要不断地经常地给学生有实践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机会。
3. 注重感受。感受是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的自觉性。它如同植物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对长得好的苗要施肥,帮助它成长成熟;对稗子杂草要喷洒农药,灭掉它。注意感受,就是对学生实践创造性学习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肯定、鼓励,一次又一次地令学生感到满意,学生就会因此而形成习惯。“惟有成功,才最有实效”对非创造性地学习,也要让学生一次次地感到烦恼,从而让学生形成习惯不以那种方式进行学习。
4. 注重目的。目的提供动力,目的性越强导致的学习行为就越强烈,面对障碍向前推进的倾向越厉害,相应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注重目的就要经常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国内外的形势,结合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向学生讲清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量,推动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
5. 注重转移。习惯是可以转移的,小学生刚进学校时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许多习惯,大都是从他们的生活和玩的习惯中转移过来的。所以,注重转移,就是一方面把反映在生活中和玩中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引入到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把在课堂中通过培养逐渐养成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引导到他们的生活和玩中去,通过转移使其得到巩固和发展,并逐步影响学生形成创造性格。
6. 注重氛围。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毫无声响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的局限,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更容易接受环境的教育和影响。所谓注重氛围,一是不断树立能让学生模仿的创造性学习的对象,二是通过环境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到必须要培养自己有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和任何习惯的培养一样,不是在白纸上画图,只要你画上去就行了。白纸不会给你有抗衡的力量,而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它都会自始至终地受到一种抗衡的力量,只要你稍微松懈一下,这股抗衡的力量就会自发长大,影响习惯的养成,这种态势就如同两军对垒的拉据战,此消彼长。以上强调的六个注重就是为了从外部和内部给学生以力量去扼止抗衡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的消极力量,从而更有力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几年来,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根据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筛选,初步概括了十个创造性学习习惯需要培养。
1. 提问的习惯。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 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壶盖跳动的基础上发明蒸汽机。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一个人知识的90%是来源于观察。
3. 独立钻研,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创造、创新是一种改革现状,打破旧框框的活动,因此需要每一个创造者、创新者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
4. 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不局限和满足于一个答案。当有了一个答案以后,还追求有二个、三个,甚至更多的答案,还追求从别的角度来探讨和否定既成的答案,从而使答案更趋向于成熟和完善。
5. 联想和想象的习惯。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联想、想象。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创造。
6. 积极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这个习惯,就是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能养成他们坚持自己的见解,尊重别人与人共处、合作的习惯。
7. 广泛吸收多方面信息的习惯。信息越多就越容易把各个不同的信息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信息。
8. 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
9. 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手是脑的老师”,“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
10.整理知识,自己归纳的习惯。就是让学生将分散学到的零星的知识,通过归并、删节、提取,整理成一定的序列。这实际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二、由于年龄的局限,小学生的习惯具有:1. 狭隘性——即不全面性。2. 易变性——即不稳定性。3. 盲目性——即无目的性。而小学生习惯的形成,有的是成人有意识教育的影响,有的是自己无意识的本能或模仿,都不是他们从道理上明白其意义而去努力实践形成的。所以,他们形成的习惯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只是从感受上觉得满意或烦恼而有意无意地形成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应注重:
1. 注重实践。实践是形成习惯的基础,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习惯不是可以通过讲而能形成的,习惯是要去做、去实践,讲十遍不如做一遍。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就要有让学生有实践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机会。
2. 注重反复。反复是形成习惯的保证。任何一个习惯都不可能通过一次、二次的实践就能形成的。巴甫洛夫说:“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都是暂时联系的形成。”注重反复就是指要不断地经常地给学生有实践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机会。
3. 注重感受。感受是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的自觉性。它如同植物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对长得好的苗要施肥,帮助它成长成熟;对稗子杂草要喷洒农药,灭掉它。注意感受,就是对学生实践创造性学习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肯定、鼓励,一次又一次地令学生感到满意,学生就会因此而形成习惯。“惟有成功,才最有实效”对非创造性地学习,也要让学生一次次地感到烦恼,从而让学生形成习惯不以那种方式进行学习。
4. 注重目的。目的提供动力,目的性越强导致的学习行为就越强烈,面对障碍向前推进的倾向越厉害,相应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注重目的就要经常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国内外的形势,结合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向学生讲清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量,推动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
5. 注重转移。习惯是可以转移的,小学生刚进学校时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许多习惯,大都是从他们的生活和玩的习惯中转移过来的。所以,注重转移,就是一方面把反映在生活中和玩中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引入到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也要把在课堂中通过培养逐渐养成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引导到他们的生活和玩中去,通过转移使其得到巩固和发展,并逐步影响学生形成创造性格。
6. 注重氛围。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毫无声响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的局限,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更容易接受环境的教育和影响。所谓注重氛围,一是不断树立能让学生模仿的创造性学习的对象,二是通过环境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到必须要培养自己有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和任何习惯的培养一样,不是在白纸上画图,只要你画上去就行了。白纸不会给你有抗衡的力量,而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它都会自始至终地受到一种抗衡的力量,只要你稍微松懈一下,这股抗衡的力量就会自发长大,影响习惯的养成,这种态势就如同两军对垒的拉据战,此消彼长。以上强调的六个注重就是为了从外部和内部给学生以力量去扼止抗衡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的消极力量,从而更有力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