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投票”当缓行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投票”可能是民主与科学的象征,也是顺应民意、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通过“投票”选举而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是反对封建专制取得胜利的重要象征。民主与科学赋予“投票”行为高贵的精神内涵与神圣的历史使命。
  当前,在“互联+”时代,“投票”行动已经从现实的“民主投票”走向虚拟的“网络投票”,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不少人已经开始厌倦与反感,甚至进行抵制与封杀了。比如,很多专业团体、民间行业等方面的QQ群、微信群中规定:“一经发现拉票行为,立即‘禁言’、‘踢出’或‘拉黑’”!
  去年冬天,我响应一位山区小学教师的呼唤,参与了一个关于慈善行动的“网络投票”,为一个山区生活维艰的孤儿投票,主办方是要根据投票结果的名次来确定资助的人选与金额。然而,我很难过,其实稍微了解和判断一下,也能确认哪些是最困难的,哪些是最需要资助的。我不相信主办方连这都看不出来,也不相信广大网友丧失基本的判断力,难道通过先“关注”、“收藏”或“订阅”然后进行“网络投票”就是“科学与民主”的方式?对于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和老师,有多少“朋友圈”、“亲友团”能帮助他们投票?这种绑架了“慈善”的“网络投票”让人觉得有些无力和悲哀,是在消遣甚至可以说透支了民众的慈悲怜悯之心,慈善事业的本身意义得不到实现。
  几个月前,儿子同学的家长请求我帮助她拉票,她的“花店”参评“十佳花店”。碍于情面,我投票了,但我告诉她,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能帮她拉票。过几天,投票页面突然没有了!我好奇地问她怎么了,她说:“活动被主办方取消了,现在前几名正在和主办方闹呢!”“为什么要闹呢?”“据说,他们在朋友圈中花了不少钱,让人投票,现在名利全丢,得不偿失,所以闹起来了。”当天晚上,我在一个群中感慨这件事情,一个网友的发言更让我目瞪口呆:“在朋友圈发红包拉票算什么?上次有一个朋友告诉我,有比这更快捷的呢!淘宝上有专门刷票的买卖,比如什么‘十佳先进人物’‘十佳优秀产品’等,根据档次谈判好价格,然后你就不用操心了!”如此看来,“网络投票”已经失去“投票”原本公平的神圣内涵,金钱与名利已经左右了“民意”,“名誉”的价值变得模糊!这样的“网络投票”正在干扰我们的判断力,动摇着我们的价值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之所以要格外重视教育,是因为今天的教育就是国家的明天。然而,令人愤怒而又震惊的是:“网络投票”已经在教育中有所体现。各种活动策划者,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利用老师的影响与人脉,巧立名目,绑架“民意”,进行形形色色的“网络投票”活动。
  如今,从娃娃到大学生,从家长、教师、学校、教育系统到有关部门,仿佛各种活动不通过“网络投票”就沒有说服力,因而各种“网络投票”活动层出不穷。比如时下热门的活动有:“萌宝大赛”、“幼儿(中小学)绘画大赛”、“作文大赛”、“英语口语大赛”、“十佳少年”、“十佳校园歌手”、“校园十佳文艺节目”、“校园摄影大赛”、“XX省(市)十佳优秀教师(班主任)”、“XX地区最美老师”、“群众最满意的名校”、“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十大教育新闻”……轻而易举的,只要肯花钱发动朋友圈,甚至花钱请网络水军刷票,“优秀”和“十佳”就是小菜一碟了。
  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今年6月,在国内某著名教育刊物的QQ群中,几位“知名”的班主任,爱子心切,近乎疯狂地为孩子拉票,几乎到了不顾颜面的地步。又据说,某知名学校为了让本校教师获得“XX地区十佳教师”,不惜在每一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反复投票,并通过全体班主任“发动”学生家长为候选人投票,令人吃惊。
  在此,我呼吁:“网络投票”当缓行!请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清楚我们投出的每一票是否真的出于公平,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意愿!如果“网络投票”有违社会公平,干扰社会评价标准,损害传统社会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就要站出来,勇敢地说“不!”并且反对它,抵制它。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其他文献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广西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在《美国华盛顿州优秀教师“26条守则”》一文中列举的“守则”,不是政府的硬性规定,也并非评价教师的法规,而是对优秀教师有效经验的提炼,是为教师自身修养提供的参考。我细看了一遍,觉得它确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  先说教学。  以下几条十分可取:  (1)备课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不必要求学生掌
期刊
怪异的感觉    去年夏天的暑假,我在表姑家的公司做工读生,跟堂姐一起住在她的房间里,堂姐房间里有一面落地窗,视野绝佳,夏天很凉爽,又可以呼吸到山上的新鲜空气,实在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会看到对面斜坡上的坟墓。但是那个坟墓的位置还蛮靠边的,只要不刻意去注意它就好了。但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造成日后问题的主因。  有一天晚上,天气并不是很热,但堂姐却坚持要将落地窗打开,并且还要用电扇吹着,我当时觉得有
期刊
奇异的争执    夏夜里的11点20分,小颖倚在窗边看着窗外夜色,台风刚过两天,窗外飘着雨,她抬头望着丝丝雨点从很高的地方向下坠落,在邻近灯光的照映下闪闪烁亮。  小颖深呼吸一口,雨夜的空气闻起来格外清凉,房间里弥漫着浓厚的新家气味,她和她的妈妈、姐姐、小妹搬来这栋小区大楼还不到两个月,她尚未习惯新邻居和新的交通路线,所幸现在正值暑假,她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地熟悉一下周遭环境。  此时房间里除了她
期刊
刘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受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以人为本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过犹不及,出现了许多极端化问题:如部分中小学生缺乏理性、自由散漫、不遵守规则,欺凌与暴力现象频发,行为越来越缺少法度;同时,社会各界又以“教育自由”、“教育民主”、“尊重
期刊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自由与纪律的节奏》一章为我们描述出了几组似乎对立的概念,品读这几组对立的概念,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教育中对立统一出的和谐节奏。对应于上一章的“浪漫”与“精确”,依次有如下的对立概念:“智慧”与“知识”,“自由”与“纪律”, “首创”与“训练”,“精积”与“厚积”, “自发”与“厚发”。  “智慧”与“知识”。没有智慧的融入,知识就会变成僵死的静态现象的堆积。怀特海认为:“
期刊
近期关于“教育惩戒权”的新闻热议不断,光明网以一篇“不能再对教育惩戒权避而不谈”为题,报道了网友在微博上反映宿州三中高一(18)班学生“集体下跪”的新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核实,该班班主任顾老师(新招录的老师)为了管理混乱的班级秩序,让学生蹲着听英语听力,有几名学生因蹲着不舒服,就更换姿势,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着,并非网友所言的“集体下跪”。  体罚学生被禁止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可它导致了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和《教育的觉醒》等。  教育很搞笑,但缺少搞笑的评论。评论的内容都是崇高与感动的,而真实的教育却有着无限丰富的搞笑素材。中国教育不缺教
期刊
学校简介:  江苏省东台中学始创于1905年,1964年被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目前,在校学生3060多人,教职员工286人,其中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和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进入省跨世纪“333工程”和盐城“11
期刊
高中校园广播操作为一种较好的强身健体形式,易于组织和管理,几乎被所有教育者认同,大多数高中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园场地限制等因素,基本上都选择了广播操这种锻炼方式。但由于形式单调老套,活动十分被动封闭,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生在做校园广播操时,要么不动,要么乱动,不跟上音乐节奏,整个队伍零零散散、杂乱无章,当然就谈不上整体美了!做操时毫无生机,状态非常消极,让人觉得与高中生精神面貌格格不入。 
期刊
说起来,我与教师似乎有缘。我的父亲和哥哥是教师,尽管他们历尽惨痛和不幸。1960年我从江苏省泰州中学初中毕业后,先后就读于泰州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院;作为六七届大学生毕业,经受两年多的劳动锻炼之后,一直是一线教师。教师队伍中,像我这样一个受教于“师范”院校长达七年的不会很多;当年大学同班同学一直在中学任教的比例也很小,估计不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在县城,当年难得的文科“天之骄子”们,只要“出身”好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