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优秀教师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广西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在《美国华盛顿州优秀教师“26条守则”》一文中列举的“守则”,不是政府的硬性规定,也并非评价教师的法规,而是对优秀教师有效经验的提炼,是为教师自身修养提供的参考。我细看了一遍,觉得它确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
  先说教学。
  以下几条十分可取:
  (1)备课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要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头脑控制得太死,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自由想象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批判意识,把学生的脑袋作为一支需要点燃的火炬。
  (3)讲课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使学习成为精神的负担。
  (5)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有不同意见,课后私下交流。
  总之,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想象与创造。
  再说做人。
  以下细节值得记取:
  (1)记住学生姓名。表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
  (2)上课前衣着整洁地在门口迎候学生,既体现尊严,也给学生良好印象。
  (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使学生知道这些规章,并作解释。
  (4)不说无法实施的语言,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5)跟学生真诚相待,办事公道。
  (6)不发火。不能在家长面前说的话,也决不在学生面前讲。
  (7)不训斥学生。对学生彬彬有礼。
  (8)对学生态度友好,但不过分亲热。
  (9)不过问学生的个人隐私。
  (10)对学生的错误,决不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做到前后一致。
  (11)不因少数学生的不轨而责怪全班。
  (12)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如有偏差,要敢于承认错误。
  (13)要始终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教师的工作是用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
  也有跟我们不同的做法:
  (1)有时会来点必要的惩罚,请犯错误的学生到专門设置的“反省室”里反省。
  (2)有时学生不好管,教师会直接打电话给市长,责备他“你这个市长是怎么当的”。他们认为,学生出了问题,社会特别是政府是有责任的,而并不单纯是学校与教师的事。我们这里总是政府责问校长和老师是怎么当的。
  近读王栋生老师的一篇文章,很受教。他在《用“人的教育”融合学生群体》中说的虽然不是优秀教师的“守则”,但谈及老师如何做人、育人的一些话,也是“守则”。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育观,是‘人的教育’。……所有的学生都应当成为文明人。”在谈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时,他有这么一段话:“要培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良好习惯,他的灵魂中应当有这样一些元素:人,人性,生命,仁爱,友情,善良,正值,诚实,坦白……有这样的品格和修养,当他们站立在社会时,就能有公民姿态,有担当。”
  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他所说的,跟“26条守则”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用我们平时常说的话来表述,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魂”。
  对照上述这些,我感到惭愧,虽然早就评上特级教师,但我真正算一名优秀教师吗?回想起来,虽然我一直很努力,但有些方面还是没做到,至少没做到位。我现在已不上课了,但并未停止反思,力争做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我想起了汇贤楼二楼走廊上宣传牌上的话:“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这是对每位老师提的要求,说的都很对,但太原则;而且有些提法在内容上交叉,甚至是重复的。如“勤学乐教”不就是“敬业”吗?“平等合作”不就是“爱生”应该做的吗?至于“廉洁奉献”中的“廉洁”,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类似的要求,许多学校都有,这绝对是好事。不过,我希望把这些笼统的要求具体化、细节化,使它可操作、能对照。
  根据我的实践,借鉴国内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我认为教师的育人,除了“26条守则”中提到的13条,尚需补充以下内容:
  (1)不论贫富,也不论家长背景,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偏心。
  (2)上课时学生集体起立,老师要鞠躬还礼。
  (3)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要说“请”,学生答完了要说“请坐”。
  (4)不论是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是课后个别交谈,老师都要面带微笑地耐心倾听。
  (5)学生就社会问题提问,自己说不清的就不说,能说清的要敢于发表看法,并作理性分析。
  (6)严格遵守时间,上课准时进教室,下课铃一响,决不拖堂。
  (7)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
  (8)不在学生面前议论别的老师。
  (9)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路遇学生,都要友善地打招呼。
  (10)发现学生出现某些问题,及时跟家长联系,多说学生优点,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11)尽可能多参加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
  上述各条,看起来也许微不足道,但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正是这些细节,最能成就一个人的,也多半是对这些细节的坚持。
  课,一定要用心备,认真上,务必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但从做人的角度看,上述这些细节更为重要,因为它蕴含着修养,彰显着文明,潜移默化中体现育人的力量。
  当下,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许多人习惯于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完全不必营造那么多热火朝天的豪迈。每个普通的教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极其普通的甚至是琐碎的事情。教育产生的作用往往是透过各种细节来显示的。
  优秀的教师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靠拉关系“捧”出来的,而是从上述各种细节的积聚中孕育出来的。少说大话,少表决心,坚守这些关乎人的灵魂和精神的细节,才是教育的真正力量所在。认真这样做,坚持这样做,不断加强自我文明修养,就能成为优秀教师。
其他文献
1998年6月底的一天是我的一块里程碑。这天全语文组一个不落都来给老组长捧场,学校领导也一个一个光临,仪器室小马装了三角架摄像机进行全程拍摄。这公开课的规格在学校历史上前所未有,越发使我明白其中“送行”的意味。  还记得1963年学校借座如皋人民电影院(当时如皋市最气派的会场)隆重举行“迎新”大会,我们一批新教师还被请坐到台上,胸戴红花,手捧鲜花,老校长介绍一个,学生们热烈鼓掌,再介绍一个,学生们
期刊
不知是对日本的憎恨,还是对日本的防备,还是对日本的羡慕。我们关于日本的传说与事实都有巨大出入,都几乎是讹传。  最开始传说的大概是日本人喝尿,据说喝尿在日本很普遍,人群比例很高。喝尿的好处似乎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他们或者已经建立了一套自循环系统。有营养的液体很多,为什么日本人偏偏选择尿,并且是只有日本人才独得此妙,独此爱好。后来去日本的人多了,发现他们并没有人喝尿,于是就有人悄悄地问导游,导游厉色
期刊
省中语会会长来信  蔡老师:  您好!  大作已收到,深感盛意。  《从成语学语文》这个题目选得好,我已粗读了一遍,颇有所会。这本书诚如你在“告读者”中所说,写得通俗,处处考虑到中学生自学的需要,言之有物,我想它会引起广大中学生的兴趣的;对语文教师也是有帮助的。我将要把这本书介绍给我的外孙女,她在盐中读高一,她将会从书中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  谢谢你,也代表我的外孙女和她的同龄人。  此致  敬礼
期刊
本学期,我们班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第一次是到市科技馆参观。由于路途远,要乘车去,出于安全因素,学校只安排部分学生代表参加,我们班分配十五名同学。我在班级挑选了十五名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表现好、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这些孩子果然不辱使命,在参观的过程中守纪律、懂礼貌,安全的回到学校后,写下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在学校征文评比中,获得了班集体一等奖,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第二次是
期刊
曾经有人举办过“教育是不是需要惩戒的辩论会”,双方唇枪舌剑,难分高下。近期关于“教育惩戒权”的新闻热议,也是层出不穷。日前,光明网以一篇“不能再对教育惩戒权避而不谈”为题,报道了网友在微博上反映宿州三中高一(18)班学生“集体下跪”的新闻,引发热议核爆,然而事实并非如网友反映的“集体下跪”。经有关方面核实,事情是该班班主任顾老师(新招录的老师)为了管理混乱的班级秩序,让学生蹲着听英语听力,有几名学
期刊
那年秋天去东台,获赠言恭达先生题写书名的《王劲松书法》,内有书家近年所书篆、隶、草、行、楷等多种书体代表作二十余幅,其间还收入了他的五篇耐人寻味的说艺之文。  我一页页地翻读、端详、体悟,恍如置身于早晨云烟尚未散去的林木之中,那里面的幽静、深奥、清新、健朗,令我留连忘返,深陷其中。于书画我愧无亲身体验,但却认定了无论何种艺术门类,都有共通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情”字。在那横竖撇捺、起承转合的笔墨流程
期刊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这是不错。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所谓好不好,并不必拿严酷的道德论做标准;既已主张趣味,便要求趣味的贯彻,倘若以有趣始以没趣终,那么趣味主义的精神,算完全崩落了。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固然容易如此;教育教得不如法,学生在学校里头找不出趣味,然而他
期刊
近日,光明网一篇“不能再对教育惩戒权避而不谈”为题,报道了网友在微博上反映宿州三中高一(18)班学生“集体下跪”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讨论的结果,几乎一致认为,教育的适度惩戒是必要的。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十五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赞同网友们的意见。但说着容易,做着难。惩戒如何适“度”?“度”在哪里?教育惩戒权的授予,会不会被异化,被滥用,从而引发另一波社会问题?笔者作了一番思考,觉得
期刊
风雨中,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石丹林教授脱下西装上衣,将学生们的作业包住,然后手提着作业,匆匆赶往办公楼。这一幕,恰好被身后的老师抓拍到,这张背影照,随后在微信、微博上广泛传播。很快,在这条微博下面,4000余名网友纷纷为该老师的行为点赞:确实要赞,在武汉的人才知道当天有多冷;这份责任心,让人们知道了为人师表的意义,不仅教育了学生,更温暖了人心。(武汉晚报报道)  近一个世纪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一
期刊
谈到教育惩戒,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并不陌生,在学生管理中时而会用到,但效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就是运用的方式、目的不同。让我们先来看两则惩戒故事。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要求赔偿这块玻璃的价格12.5美元。这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赞同孩子进行赔偿,并答应借给孩子钱,还要求孩子在一年之内还清爸爸借的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