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基础》教学内容、方法及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力学基础》课程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液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根据我校《水力学基础》的开设现状以及国内一些大学的开设本门课程的开设现状,在经典的水力学理论基础之上,加强了工程应用实例,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水力学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3-01
  作为力学的一个分支,《水力学基础》课程是地下水、水文水资源、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是研究流体平衡、运动及能量间内在联系与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以流体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一般工程技术的课程[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获得流体力学方面基础理论的系统知识,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课程涉及内容多,理论难度大,对“教”与“学”都有很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同时也将对学生的研究的工程应用能力产生影响。本文具体阐述了《水力学基础》课程理论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水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教学中应注重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应用较广的内容讲细、讲透、对生产中不常遇到的专业性很强的难点可进行简单介绍。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交代清楚教学目的与要求,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听课、自觉和复习[2]。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阐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启发式、切入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积极展开实验教学等。
  1.理论阐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一方面全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水力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习能动性。在讲课的过程中,首先给学生讲解该门课程的工程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中所能解决的问题[3]。
  2.采用启发示、切入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4]
  该课程理论教学中每个单元操作都面临着复杂的实际问题,应用性强。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切入式提问的方法对前述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引申,精讲多练,双向互动,在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思想上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教学思想上强调三个突出:突出质量管理、突出实验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1.突出质量管理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大力推进其观念和机制的创新。以教学质量观念的创新为先导,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多元的质量观,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的新的意义;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的新的内涵,明确其主要内容即教学工作的各要素管理、各环节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管理。同时通过评价、激励与监督的机制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2.突出教学实验
  水力学实验是《水力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进一步的验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讲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设备编写。
  3.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探究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注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创新精神。
  四、强调习题教学
  习题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习题课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应该重视习题课。因为《水力学基础》理论课程涉及的计算公式较多,在公式推倒后,公式应用中增加了例题讲解,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在《水力学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国家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为引领,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授课方式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善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芬霞.《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吉林教育,2009,46-46.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闵春华.流体力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2009,(18):199-199
  [4]廉今兰,赵文生,田海龙,等. 关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2011,28(12):70-72.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人型支原体(Mh)临床株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研究Mh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并探讨Mh中是否存在主
【摘要】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核心能力。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模型制作过程弥补了从二维施工图纸到三维立体空间想象的困难过程,达到对结构识图的技巧训练,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工程图识读能力。  【关键词】结构识图 实训教学 模型制作  【基金项目】本文为宁夏教育厅2012年质量工程“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1]。对于非预防专业(临床、基础、护理、药学等)的学生而言,学习流行病学,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能力,掌握科研的思维和方法,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的卫生事业的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非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也不太重视流行病学的学习,因此加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网络等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的人才,市场究竟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个高职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高职高专有别于一般的高等教育,要想生存必须在办学模式上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形成[1]。同时药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物理、化学、生理、解
【摘要】从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介绍了《喷雾干燥》的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整个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团队探究性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达成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喷雾干燥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4-02
【摘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学生整体专业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此背景下,当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将obe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到其中,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本文从obe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路径,旨在其能推动当前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obe 电子信息类
【摘要】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新教材建设和新课程方案建设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05”方案,在“05”方案中,占据学分比重最大的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这门课程,概论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重要帮助。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概论课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得到了革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种多
随着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研究的日渐深入,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 SVZa)作为目前公认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比较集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