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u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真正地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同行商確。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都是化学的初学者,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开始。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总是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这不仅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每个实验都亲自做一遍。确保现象明显、准确无误,有时还需要动一些脑筋,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才能使实验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要精心设计,让实验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
  如做“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如果先问:无色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互相反应?学生中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让学生猜测了一会儿后,由两名同学上台来试试看能否反应。两名同学实验的结果是没有明显现象。这时候,学生中有的“得意”,有的“失望”,如果再追问:“真的不能反应吗?”学生的兴致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再进行实验,效果则显而易见。
  再如,在引入“PH”概念时,先准备两个干净的烧杯,各放入等量的水(10毫升),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而另一杯中滴入10滴同种氢氧化钠溶液;取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都变为红色,证明两烧杯溶液均为碱性,却分不出含碱量不同。这时提问:酚酞试液无法区别两杯溶液中氢氧化钠含量的多少,那么该用什么方法来区别呢?让学生讨论一会儿后,教师出示PH试纸分别测试两杯溶液,学生发现两种溶液使试纸变色情况不同,兴趣一下都来了,对PH试纸自然印象深刻,教师再趁机引导,PH有关的知识便一气呵成。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一)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乐于动手的习惯。
  学生分组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实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求知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修改,安排学生动手实验的“活动与探究”多达33个。然而,学生分组实验费时又麻烦,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学校条件稍差一些,仪器药品配备不齐全,实验员不到位,开学生实验课很难。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帮”我做实验,当分组实验仪器、药品不够时,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后,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张pH试纸,要求学生自由组合,4-5位学生一组,每人带一样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每组同学带来的液体不得重复,然后测出这些液体的pH值,确定液体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对此兴趣都很浓,所测的液体范围也很广。我在课上对于同学们的实验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有一个同学对他们小组的测定提出了疑问:食盐水怎么成碱性呢?这时,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机会。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之下,他进行了一番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成功者从中获得喜悦,从而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发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
  (二)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
  真正的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学生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有时,我按学生个性化设计和要求来准备仪器,让他们到实验室做实验。对于一些比较重要又比较没有危险的实验,我就把药品和仪器交代课代表负责,放在教室,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实验。
  
  (三)重视家庭小实验,扩展学生动手的空间。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0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家庭小实验材料、用品易得,一旦老师布置了,大多数学生会动手去做。如做“简易净水器”,“过滤”一节课上完后安排学生回家动手去做,下节课带来做实验,然后跟老师用过滤器的对比,看谁的效果比较好,学生兴趣很高,然后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化学新知识和科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合作者、指导者。这样,学生更能从中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学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反馈检测——深化创新”的“五步”教学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和点拨学生上,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发现,有所创新,可以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  一、自主学习,自主质疑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1.引导学生
期刊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虽然爱心不是他们工作的全部,但是爱心却是做好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工作做好,把学校管理好,就需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充满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用自身的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用爱心谱写学生健康人生的乐章。  一、爱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
期刊
使用过钻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用钻头钻木头时,当钻头钻到木头里后,如果停钻,要拔出钻头就比较困难,但如果在钻头继续旋转的时候去拔它,就能较容易地拔出钻头来。同样是从木头中拔出钻头,但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其难易程度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曾在《高中物理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教师用书》[1]一书的第一章(力)结尾部分的“阅读与思考”一文中看到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文中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摩擦规律作用的
期刊
教师的专业成长德为首、致学、课堂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等是主渠道。  一、“德是师之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德、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等。另外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期。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个性、品德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
期刊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单位。班级的班风建设工作抓好了,对促进学校“三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十分重要。什么时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最佳时机呢?一句话起始年级最重要。因此不失时机地抓好起始教育,抓好班风建设,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呢?其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抓好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是保证  抓好班风建设,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有力保证
期刊
当前我国的新课改在鼓励运用多种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即体现多元与一元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对新课标有更深入的了解,实现理论指导下的课改实践的二次飞跃,就必须对建构主义理论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一、再学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
期刊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特点:一是改变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二是强调培养创新精神;三是提倡学生体验参与,促进学习态度的转变;四是确立英语课程的开放性体系。  一、学会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语言沟通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期刊
一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思想,从教学上的创新入手,敢于冲破传统规则,在教学方式上大胆探索,在创新中寻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比如,怎样突破难点,用
期刊
师生和谐沟通的奥妙在于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氛围,懂得赏识学生,以心交心,架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踏上通往成功的大道。  一、用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  教师与学生沟通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师道尊严的思想。总认为我是教师,你是学生,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听老师的话是天经地义,因而,动辄以长者的口吻
期刊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端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做法和体会,与同仁进一步探讨。  一、科学教学中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