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岁尾,北国雪飘,朔风凛冽,尽管依旧忙碌,依旧劳累,对我而言,却是一个精神的暖冬,因为有“国培”相伴。
犹记得,一个宁静的午后,校长笑吟吟地通知我参加国培学习,不知怎的,我的心里竟莫名地有了一丝暖暖的感动,仿佛内心有种东西在复苏。于是,已到中年的我,就这样有幸地“邂逅”了国培,重拾了青春的理想、激情和追求。
多年来,我一直承担小学语文,并兼任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我的传统意识里只看重语文,工作的重心也就有了偏离,对思品与社会这门学科从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国培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不是只有语文这一道风景,还有思品与社会以及更多更多的风景。我像一个求学的处子,怀着恭敬而虔诚的心态踏上了国培之路,收获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也收获着许许多多的感动。
1.学会调适,提升幸福的指数
当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初登杏坛的我,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像一枚青涩的果实一样渴望雨露、阳光、和风的滋润,使自己变得饱满成熟,成就自己辉煌的职业理想。但是,时序如梭,岁月倥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三十未“立”,四十仍有“惑”。感觉自己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复始地在“两点一线”(家庭、学校)之间空耗着年华、生命,渺若微尘,碌碌无为,活的那么平淡、平庸。不仅如此,加之家庭、孩子、责任、评职、晋级……工作和生活牵扯我精力的地方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常常引发我产生幽怨的情绪,紧张的心理,对前途看淡,对工作常常无所适从,渐渐地,我像一只倦飞的鸟,在黄昏的光晕中歇息在枝头,一任生命的激情消失殆尽。
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一有闲暇,就捧着一杯清茶,做在电脑前,反复地聆听专家们、老师们的厚重的学术声音,观看他们多彩的思想课堂。他们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解剖教学现象,语重心长地给出科学的、合理化的建议,让我如同菩提灌顶,身心清爽了许多。我开始认真地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葆有健康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呢?
在老师们的循循诱导和点拨下,我开始重构角色,接纳自我,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改变对教师职业价值片面狭隘的判断。自觉树立教育教学神圣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自我尊重,乐观向上,主动寻求解压的方法: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书中获得启迪,消除现实中的困惑;听名师们谈个人成长的经历,从他们的奋斗中获得激励,砥砺自己的意志;和同事好友谈话聊天,彼此融洽情感,寻求真诚的抚慰;假期外出散步或游览,领略大自然的风情,荡涤心中的积郁壁垒;和领导切磋教育的方法,探求适应学生成长教学规律,激发创造的激情。这些做法,让我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烦恼失落,工作有了情趣,教学有了热情,仿佛一切都在瞬间变得美好起来!
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菌,悲观的人会说:“这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乐观的人会说:“正因为有个细菌,我们才有了很好的抵抗力!”感谢国培,让我学会了调适自己,智慧地生活,淡定从容、张弛有度,以良好的心境去真心体验职业所带来的神圣感,提升我的幸福指数。
2.懂得研究,焕发职业的激情
一直以来,我认为,只要我们有爱心,肯奉献,就无愧教师的光荣称号。此次学习,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个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的实践能力。
听了几位专家名师的关于心理健康、教学评价、课堂导课、课堂提问、教学叙事等方面的讲座和精彩的课例展示后,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育教学的生命线的教育科研并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更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普通老师也完全有能力去做。其实,有一种工作状态就是研究。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观察日常的事物,善于总结积累工作经验,从小处着眼,不停留在表面,敏于发现问题、细究本质,自觉做一个思想的反刍者,那我们就进入了研究的状态,我们就会有收获,有创新。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国培期间,我总是认真聆听专家们对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技巧的分析讲解,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让那些先进的理念成为我实际工作中的指向标,引领我摒弃不足,大胆探索。譬如,我在撰写主题研修成果的时候,我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而是以此为突破口,来真正地验证自己对思品学科教育教学意义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我深入钻研教材,温习解读课标,精心预设教案,激情地讲课说课,课后深刻地反思。根据思品与社会学科的特点,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内化品质。而且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去发现新知,探究方法,对他们不成熟的想法和肤浅的见解,给予宽容,精心点拨,而对他们独特而新颖的表现,则不吝言辞和表情,大加赞赏。科学的评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活力,自己也因为看到了如此生动的教学场景而充满自信,内在的职业激情由此焕发!我开始在思品教学中安身立命、津津乐道、遗忘年龄,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感谢国培,让我学会智慧地工作,敏于观察,善于钻研,从小处着眼,关照教育细节,探索创新。
3.教学叙事,守住教育的良知
每位教师,无论教学生涯或长或短,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只要我们能放下教育权威,学会尊重,能够倾听,甚至弯下腰来和学生平视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发生许多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事情。这些刻在我们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一定是写给自己最好的心灵读本,也一定是一笔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不但丰盈了我们的教育经历,也提醒我们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和良知——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通过刘良华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知道了教育叙事陈述的就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由教师自己所叙述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故事”是教育实践留下的思想痕迹,它具体地、情景地、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个人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于是,我不再居高临下,不再浮躁,而是静心地看待我和学生们在《思品与社会学科》共同学习、生活、实践的每一个教育教学场景,在与孩子们共处中捕捉让人感动的点点滴滴细节,并随时把这种感触记下来,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工作、学习。那就是记录、思考、探索、进取,在不断深思中懂得用爱、平等去包容、欣赏,守住职业的良知。
感谢国培,让学会了用思考和追问的方式去工作——撰写教育叙事。“难事可起于易,大事必做于细”,留心那些来自实践中鲜活、真实的教育感受,记录着,思考着,改进着,用生命和激情去打造智慧的课堂。
收稿日期:2011-09-10
犹记得,一个宁静的午后,校长笑吟吟地通知我参加国培学习,不知怎的,我的心里竟莫名地有了一丝暖暖的感动,仿佛内心有种东西在复苏。于是,已到中年的我,就这样有幸地“邂逅”了国培,重拾了青春的理想、激情和追求。
多年来,我一直承担小学语文,并兼任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我的传统意识里只看重语文,工作的重心也就有了偏离,对思品与社会这门学科从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国培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不是只有语文这一道风景,还有思品与社会以及更多更多的风景。我像一个求学的处子,怀着恭敬而虔诚的心态踏上了国培之路,收获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也收获着许许多多的感动。
1.学会调适,提升幸福的指数
当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初登杏坛的我,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像一枚青涩的果实一样渴望雨露、阳光、和风的滋润,使自己变得饱满成熟,成就自己辉煌的职业理想。但是,时序如梭,岁月倥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三十未“立”,四十仍有“惑”。感觉自己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复始地在“两点一线”(家庭、学校)之间空耗着年华、生命,渺若微尘,碌碌无为,活的那么平淡、平庸。不仅如此,加之家庭、孩子、责任、评职、晋级……工作和生活牵扯我精力的地方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常常引发我产生幽怨的情绪,紧张的心理,对前途看淡,对工作常常无所适从,渐渐地,我像一只倦飞的鸟,在黄昏的光晕中歇息在枝头,一任生命的激情消失殆尽。
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一有闲暇,就捧着一杯清茶,做在电脑前,反复地聆听专家们、老师们的厚重的学术声音,观看他们多彩的思想课堂。他们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解剖教学现象,语重心长地给出科学的、合理化的建议,让我如同菩提灌顶,身心清爽了许多。我开始认真地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葆有健康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呢?
在老师们的循循诱导和点拨下,我开始重构角色,接纳自我,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改变对教师职业价值片面狭隘的判断。自觉树立教育教学神圣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自我尊重,乐观向上,主动寻求解压的方法: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书中获得启迪,消除现实中的困惑;听名师们谈个人成长的经历,从他们的奋斗中获得激励,砥砺自己的意志;和同事好友谈话聊天,彼此融洽情感,寻求真诚的抚慰;假期外出散步或游览,领略大自然的风情,荡涤心中的积郁壁垒;和领导切磋教育的方法,探求适应学生成长教学规律,激发创造的激情。这些做法,让我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烦恼失落,工作有了情趣,教学有了热情,仿佛一切都在瞬间变得美好起来!
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菌,悲观的人会说:“这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乐观的人会说:“正因为有个细菌,我们才有了很好的抵抗力!”感谢国培,让我学会了调适自己,智慧地生活,淡定从容、张弛有度,以良好的心境去真心体验职业所带来的神圣感,提升我的幸福指数。
2.懂得研究,焕发职业的激情
一直以来,我认为,只要我们有爱心,肯奉献,就无愧教师的光荣称号。此次学习,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个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的实践能力。
听了几位专家名师的关于心理健康、教学评价、课堂导课、课堂提问、教学叙事等方面的讲座和精彩的课例展示后,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育教学的生命线的教育科研并不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更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普通老师也完全有能力去做。其实,有一种工作状态就是研究。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观察日常的事物,善于总结积累工作经验,从小处着眼,不停留在表面,敏于发现问题、细究本质,自觉做一个思想的反刍者,那我们就进入了研究的状态,我们就会有收获,有创新。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国培期间,我总是认真聆听专家们对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技巧的分析讲解,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让那些先进的理念成为我实际工作中的指向标,引领我摒弃不足,大胆探索。譬如,我在撰写主题研修成果的时候,我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而是以此为突破口,来真正地验证自己对思品学科教育教学意义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我深入钻研教材,温习解读课标,精心预设教案,激情地讲课说课,课后深刻地反思。根据思品与社会学科的特点,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内化品质。而且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去发现新知,探究方法,对他们不成熟的想法和肤浅的见解,给予宽容,精心点拨,而对他们独特而新颖的表现,则不吝言辞和表情,大加赞赏。科学的评价,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活力,自己也因为看到了如此生动的教学场景而充满自信,内在的职业激情由此焕发!我开始在思品教学中安身立命、津津乐道、遗忘年龄,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感谢国培,让我学会智慧地工作,敏于观察,善于钻研,从小处着眼,关照教育细节,探索创新。
3.教学叙事,守住教育的良知
每位教师,无论教学生涯或长或短,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只要我们能放下教育权威,学会尊重,能够倾听,甚至弯下腰来和学生平视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发生许多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事情。这些刻在我们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一定是写给自己最好的心灵读本,也一定是一笔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不但丰盈了我们的教育经历,也提醒我们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和良知——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通过刘良华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知道了教育叙事陈述的就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由教师自己所叙述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故事”是教育实践留下的思想痕迹,它具体地、情景地、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个人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于是,我不再居高临下,不再浮躁,而是静心地看待我和学生们在《思品与社会学科》共同学习、生活、实践的每一个教育教学场景,在与孩子们共处中捕捉让人感动的点点滴滴细节,并随时把这种感触记下来,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工作、学习。那就是记录、思考、探索、进取,在不断深思中懂得用爱、平等去包容、欣赏,守住职业的良知。
感谢国培,让学会了用思考和追问的方式去工作——撰写教育叙事。“难事可起于易,大事必做于细”,留心那些来自实践中鲜活、真实的教育感受,记录着,思考着,改进着,用生命和激情去打造智慧的课堂。
收稿日期:20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