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有幸于2010年10月21日—2010年11月4日被派到北京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班”进行培训学习。经过十五天紧张、有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以及接受了多位专家和教授的指导和点评,实在是获益非浅。
其实,在“唯分数至上”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所在地方的学校都没有真正的开设有“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算有些学校开设有,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被考试科目占用了。本人作为“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门外汉”,对该门课程确实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是,经过这次培训学习,以及专家、教授们的分析、点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终于从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到进一步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全员必修课程,是新课程中的新生事物。
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是新课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开展和推广实施都存在许多困难和疑问。从高峡教授的演讲中我们终于明白到其难处所在。确实,由于大家对它的不理解、不熟悉、不专业和缺乏管理制度保障、缺乏条件及资金保障等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并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张和要求是: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结合,明白到该课程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它是非功利的、非考试的一门课程,评价中更多地注重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大概明白到它的出路所在,就是要从认识开始,从操作入手等。
从刘晓昶校长的演讲中,我们知道了北京的许多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搞得有声有色,有许多经验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也让我们明白到北京的许多教学资源在我们那里是无法获得的,这让我们羡慕不已。
令我感受最深的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老师的演讲,他清晰地给我们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各个环节和资源的获取,明确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的可行性和细则,同时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让我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是“回归生活、做中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在活动和体验中成长、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并提供了多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给我们指导和借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可操作性和资源获得的广泛性,让我们看到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光明前景。
另外,吕文清专家团队的演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使我们明白到“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实就是一门社会大课堂,并强调了“社会处处大课堂”的道理,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大课堂任务目标是“三个服务:服务学生,提供多元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条件;服务教学,为课改提供课程资源;服务社会,为资源单位开展活动提供支持。两个促进: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和环境。资源供给: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资源群,探索相适应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机制。”以及社会大课堂独特价值和社会大课堂应用重心,实在是获益非浅。
通过陶礼光主任的演讲,我明白了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给我们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学的具体目标、如何选题、开题和结题,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还有陶礼光主任还特别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指出应该着重从学生参与研学的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学生对研学方法掌握情况和学生研学成果的水平来给学生一个合理、积极向上的评价。
另外,陶礼光主任在给我们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给我们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学课程的编写结构,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同时还指明了作为培训者如何指导教师远程学习——四步式远程教育(接收信息、校本研讨、课堂实践交流、丰富培训案例资源),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
梁烜老师的演讲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启迪。首先,她强调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应要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变“教”为“指导”,明确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而不是教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指出了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 ,导之以方向,辅之以方法、有效指导要注意适时、适度”。教师的作用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者、活动中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师、活动中的心理指导和活动中的知识指导专家”。具体、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各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同时列举了许多具体、生动的例子给我们作范例,作参考。因此,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感受深刻,都认为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因此,经过此次的研修学习,本人收获甚多,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不但从思想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还从实际操作上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并收集到许多专家和教授们开展“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和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收稿日期:2011-09-10
其实,在“唯分数至上”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所在地方的学校都没有真正的开设有“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算有些学校开设有,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被考试科目占用了。本人作为“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门外汉”,对该门课程确实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是,经过这次培训学习,以及专家、教授们的分析、点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终于从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到进一步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全员必修课程,是新课程中的新生事物。
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是新课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开展和推广实施都存在许多困难和疑问。从高峡教授的演讲中我们终于明白到其难处所在。确实,由于大家对它的不理解、不熟悉、不专业和缺乏管理制度保障、缺乏条件及资金保障等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并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张和要求是: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结合,明白到该课程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它是非功利的、非考试的一门课程,评价中更多地注重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大概明白到它的出路所在,就是要从认识开始,从操作入手等。
从刘晓昶校长的演讲中,我们知道了北京的许多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搞得有声有色,有许多经验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也让我们明白到北京的许多教学资源在我们那里是无法获得的,这让我们羡慕不已。
令我感受最深的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老师的演讲,他清晰地给我们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各个环节和资源的获取,明确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的可行性和细则,同时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让我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是“回归生活、做中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在活动和体验中成长、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并提供了多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给我们指导和借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可操作性和资源获得的广泛性,让我们看到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光明前景。
另外,吕文清专家团队的演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使我们明白到“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实就是一门社会大课堂,并强调了“社会处处大课堂”的道理,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大课堂任务目标是“三个服务:服务学生,提供多元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条件;服务教学,为课改提供课程资源;服务社会,为资源单位开展活动提供支持。两个促进: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和环境。资源供给: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资源群,探索相适应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机制。”以及社会大课堂独特价值和社会大课堂应用重心,实在是获益非浅。
通过陶礼光主任的演讲,我明白了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给我们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学的具体目标、如何选题、开题和结题,以及教师的指导方法。还有陶礼光主任还特别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指出应该着重从学生参与研学的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学生对研学方法掌握情况和学生研学成果的水平来给学生一个合理、积极向上的评价。
另外,陶礼光主任在给我们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给我们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学课程的编写结构,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同时还指明了作为培训者如何指导教师远程学习——四步式远程教育(接收信息、校本研讨、课堂实践交流、丰富培训案例资源),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
梁烜老师的演讲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启迪。首先,她强调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应要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变“教”为“指导”,明确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而不是教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指出了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 ,导之以方向,辅之以方法、有效指导要注意适时、适度”。教师的作用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者、活动中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师、活动中的心理指导和活动中的知识指导专家”。具体、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各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同时列举了许多具体、生动的例子给我们作范例,作参考。因此,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感受深刻,都认为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因此,经过此次的研修学习,本人收获甚多,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不但从思想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还从实际操作上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并收集到许多专家和教授们开展“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开展和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收稿日期:20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