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论述建筑节能意义的基础上,对英国、美国、日本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国外一致认为在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改善隔热、保温性能是最主要的措施。
关键词: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节能的意义
在全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均是国家总能耗中比较重大的一项。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日常运转及建筑拆除等项目的能耗。其中比重最大(约占80%以上)的是建筑日常运转能耗(主要为采暖、空调、热水、照明、电器等用能)。随着各国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居住建筑的发展,建筑耗能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建筑节能尤其是降低建筑日常运转耗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在能源危机出现之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对能源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建筑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发达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常因之产生建筑用能标准偏高偏疏。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落后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指标高。长期以来建筑上浪费的能源数量巨大且惊人。建筑节能己经刻不容缓。
2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2.1英国
英国研究建筑节能是从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开始的,其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财政开支。英国政府规定冬季起居室的设计温度为21℃,其它房间的温度为18℃。英国市政局和房管委掌握的房屋中95%的屋顶有保温措施,50%的外墙为保温墙体。新建房屋全部采用双玻窗、保温屋面、保温墙体和地面。
目前英国规定外墙传热系数U值(我国表示为K值)的标准为0.45w/平米,两年内将逐步达到0.3W/平米。供暖系统全部采用双管供热,每组暖气片都有调节阀,可以自由调节供热量。英国几乎一年四季供暖,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43%(不包括工业供暖),其中居住建筑占61%。
英国不但对新建房屋采取节能措施,对旧房也采取节能改造措施。英国在节能建筑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二是利用太阳能;三是改进供热系统。
目前英国推广的被动式太阳房,不需外界机械作用,以建筑吸热保温材料为媒介,利用冷热空气的自然交换,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太阳能供给的能源占总耗能量的30%。
英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建筑节能的设计工作,除制定最低节能标准外,还采取了税收杠杆政策限制用能,对新建项目进行设计节能审查及施工抽查,保工程符合节能要求。与此同时,政府还提出统一的设备能耗分级标准,并拨款资助建筑节能咨询机构为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提供咨询服务等一系列的政策和经济措施。
2.2美國
从节能建筑的内容看,美国推动建筑节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即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密闭性能和充分利用通风、太阳能、自然采光等措施来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二是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灯具、热水器、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等。
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准,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来推动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大规模应用。绿色建筑标准中,在强调建筑物节能的同时,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
美国在1981年就制定了有关节能标准,规定1985年全国所有住宅的90%和原有住宅的60%,都必须采用保温隔热措施。之后又作了修订,出台了1986年新标准,把建筑按类型分开,一类是商业与高层建筑,另一类是居住建筑,标准各不相同,其主要措施是:普遍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提高设备效益并发展高效率供热系统。
美国在开发新能源、使用无污染能源的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国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给家庭、学校、公共建筑等部门提供有效的能源,应用较好,非常普及。收集的方法一种是采用蓄电池进行储存能源,另一种是直接将光电池板所收集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用来照明、供应热水、室内空调和给汽车充电等。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太阳能供暖降温房屋的建筑条例”和“节约能源房屋建筑法规”等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在经济上也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在太阳能利用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经费,而且由国会通过一项对太阳能系统买主减税的优惠办法。因此,美国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无论是对太阳能建筑的研究、设计优化,还是材料和房屋部件结构的产品应用,都已形成完整的建筑产业化体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太阳能利用己得到普遍重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美国太阳能协会正在研制新型的太阳能住宅,称为建筑一体化设计,即不再采用屋顶上安装一个笨重的装置来收集太阳能,而是用那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这种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该协会创始人史蒂文·斯特朗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而如今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只有1980年代的1/3,所以现在推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3日本
日本早在1979年6月就通过了《能源法》。它是建立节能体制最为完善的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还普遍建立了民间组织节能中心,彼此交流经验。日本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节能建筑上做体制,己收到很大的效果。
日本1990年的能源消费量已较1960年增加了395%。民用部门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民用部门的能耗又多为建筑能耗。面对巨大的建筑能耗,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早在1997年11月就提出了2010年的节能目标,其中要求民用部门节能31%,它们被细分为:建筑节能11%、家电效率的提高节能8%、生活习惯的改善节能6%、住宅节能5%、照明效率的提高和高效率化液晶显示的采用等节能2%。显然,其中以建筑节能的幅度最大。
在日本,最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所谓建筑的环境共存设计,是指建设计时必须把长寿命、与自然共存、节能、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等因素考虑进去,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构筑大家参与的“环境行动”的氛围;同时,对住宅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环境共生住宅”,并把这些因素和要求作为法规列入到地球环境建筑的法规中,即:
长寿命——应该将建筑看成是具有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可持续使用价值的社会资本,来进行计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
与自然共存——建筑应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多种生物共存,成为良好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节能——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能源。
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积极采用新建筑材料、新施工方法,避免浪费和损失。为了使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节能标准,并有明确的节能目标;而且其节能标准是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分开制定的,公共建筑还按其使用功能不同而划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学校等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
3小结
国外一致认为在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改善隔热、保温性能是最主要的措施。它主要是以隔热材料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从而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因此各国都对隔热材料的生产与研制十分重视。国外资料表明,提高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恰好可以由节约的能源费用来补偿。
参考文献:
[1]郑权.漫谈英国的建筑节能,北京节能,1994(l)
[2美国及加州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节能与环保,2003(11)
[3]陈超、渡边俊行等.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暖通空调,2002, (6)
关键词: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节能的意义
在全世界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均是国家总能耗中比较重大的一项。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日常运转及建筑拆除等项目的能耗。其中比重最大(约占80%以上)的是建筑日常运转能耗(主要为采暖、空调、热水、照明、电器等用能)。随着各国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居住建筑的发展,建筑耗能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建筑节能尤其是降低建筑日常运转耗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在能源危机出现之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对能源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建筑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发达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常因之产生建筑用能标准偏高偏疏。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落后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指标高。长期以来建筑上浪费的能源数量巨大且惊人。建筑节能己经刻不容缓。
2国外居住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2.1英国
英国研究建筑节能是从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开始的,其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财政开支。英国政府规定冬季起居室的设计温度为21℃,其它房间的温度为18℃。英国市政局和房管委掌握的房屋中95%的屋顶有保温措施,50%的外墙为保温墙体。新建房屋全部采用双玻窗、保温屋面、保温墙体和地面。
目前英国规定外墙传热系数U值(我国表示为K值)的标准为0.45w/平米,两年内将逐步达到0.3W/平米。供暖系统全部采用双管供热,每组暖气片都有调节阀,可以自由调节供热量。英国几乎一年四季供暖,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43%(不包括工业供暖),其中居住建筑占61%。
英国不但对新建房屋采取节能措施,对旧房也采取节能改造措施。英国在节能建筑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二是利用太阳能;三是改进供热系统。
目前英国推广的被动式太阳房,不需外界机械作用,以建筑吸热保温材料为媒介,利用冷热空气的自然交换,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太阳能供给的能源占总耗能量的30%。
英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建筑节能的设计工作,除制定最低节能标准外,还采取了税收杠杆政策限制用能,对新建项目进行设计节能审查及施工抽查,保工程符合节能要求。与此同时,政府还提出统一的设备能耗分级标准,并拨款资助建筑节能咨询机构为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提供咨询服务等一系列的政策和经济措施。
2.2美國
从节能建筑的内容看,美国推动建筑节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即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密闭性能和充分利用通风、太阳能、自然采光等措施来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二是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灯具、热水器、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等。
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准,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来推动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大规模应用。绿色建筑标准中,在强调建筑物节能的同时,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
美国在1981年就制定了有关节能标准,规定1985年全国所有住宅的90%和原有住宅的60%,都必须采用保温隔热措施。之后又作了修订,出台了1986年新标准,把建筑按类型分开,一类是商业与高层建筑,另一类是居住建筑,标准各不相同,其主要措施是:普遍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提高设备效益并发展高效率供热系统。
美国在开发新能源、使用无污染能源的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国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给家庭、学校、公共建筑等部门提供有效的能源,应用较好,非常普及。收集的方法一种是采用蓄电池进行储存能源,另一种是直接将光电池板所收集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用来照明、供应热水、室内空调和给汽车充电等。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太阳能供暖降温房屋的建筑条例”和“节约能源房屋建筑法规”等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在经济上也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在太阳能利用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经费,而且由国会通过一项对太阳能系统买主减税的优惠办法。因此,美国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无论是对太阳能建筑的研究、设计优化,还是材料和房屋部件结构的产品应用,都已形成完整的建筑产业化体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太阳能利用己得到普遍重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美国太阳能协会正在研制新型的太阳能住宅,称为建筑一体化设计,即不再采用屋顶上安装一个笨重的装置来收集太阳能,而是用那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这种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该协会创始人史蒂文·斯特朗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而如今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只有1980年代的1/3,所以现在推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3日本
日本早在1979年6月就通过了《能源法》。它是建立节能体制最为完善的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还普遍建立了民间组织节能中心,彼此交流经验。日本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节能建筑上做体制,己收到很大的效果。
日本1990年的能源消费量已较1960年增加了395%。民用部门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民用部门的能耗又多为建筑能耗。面对巨大的建筑能耗,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早在1997年11月就提出了2010年的节能目标,其中要求民用部门节能31%,它们被细分为:建筑节能11%、家电效率的提高节能8%、生活习惯的改善节能6%、住宅节能5%、照明效率的提高和高效率化液晶显示的采用等节能2%。显然,其中以建筑节能的幅度最大。
在日本,最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所谓建筑的环境共存设计,是指建设计时必须把长寿命、与自然共存、节能、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等因素考虑进去,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构筑大家参与的“环境行动”的氛围;同时,对住宅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环境共生住宅”,并把这些因素和要求作为法规列入到地球环境建筑的法规中,即:
长寿命——应该将建筑看成是具有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可持续使用价值的社会资本,来进行计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
与自然共存——建筑应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多种生物共存,成为良好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节能——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能源。
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积极采用新建筑材料、新施工方法,避免浪费和损失。为了使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节能标准,并有明确的节能目标;而且其节能标准是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分开制定的,公共建筑还按其使用功能不同而划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学校等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
3小结
国外一致认为在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改善隔热、保温性能是最主要的措施。它主要是以隔热材料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从而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因此各国都对隔热材料的生产与研制十分重视。国外资料表明,提高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恰好可以由节约的能源费用来补偿。
参考文献:
[1]郑权.漫谈英国的建筑节能,北京节能,1994(l)
[2美国及加州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节能与环保,2003(11)
[3]陈超、渡边俊行等.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暖通空调,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