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创新教育的逐步推进,尤其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号召以来,要求把学生推向前台,还主动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机器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机器人创新教育中能很好地助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激发兴趣”以及“创新意识”等得到了实现,因为机器人教学集积木、电动机、传感器、小灯泡、梁、销、轴等配件于一体,材料新颖多样,创作灵活多变。
  关键词:实践;创新课程;自主学习;机器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156-02
  随着创新教育的逐步推进,尤其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号召以来,要求把学生推向前台,还主动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机器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机器人创新教育中能很好地助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激发兴趣"以及"创新意识"等得到了实现。因为机器人教学集积木、电动机、传感器、小灯泡、梁、销、轴等配件于一体,材料新颖多样,创作灵活多变。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能够突出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建构广域的学科知识基础,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呢?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不断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扩展了学习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科学规律,在“实践”中寻求出新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体现新特色。
  1 机器人课堂,让观念得以转变了, 让“三化”得以落实
  为了让机器人课堂教学能更好体现创新能力培养,就应该更好的落实课堂“三化”,“三化”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将学科问题活动化;以活动开展为线索,将知识方法的结构化。
  本课围绕机器人的搭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中心,学习梁、轴、销等知识,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即这是一些什么器件?有何用途?如何用这些器材制作一个简单的夹子?当制作好一个简单夹子之后,又提出了第下一个问题:如何制作可以抓取圆形物体的抓手?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制作?当做好了能抓取圆形物体的机械手时,再次提出新问题:如何改进?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能抓取远处物体和摘果子的活动等,围绕本课知识提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很好地将教材内容问题化。
  机器人活动课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实践”上,“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走出课堂,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科技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积累,机器人科技活动课,既然是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活动元”来“活动育人”,学生活动起来了,就一定会有切身的感受,活动的好,效果必然水到渠成。如《剪刀变形机械抓手》一课中创设的情境“比赛”,它既是一个活动情境,同时又是整节课的一条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先让学生“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活动,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学生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积极而欣喜地投入课堂。这了解决这一系列将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即比赛抓取乒乓球,比赛远处取物和模拟摘果子的活动,完美实现了将学科问题活动化。每一个阶段我们又以活动开展为线索,分别认识了各种梁、各种插销之间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知识方法有效的结构化;教师采用了比赛、做游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的兴奋度和关注度。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制作作品的五部曲: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评一评,从孩子们的表情再次证明,学生是喜欢的,效果是明显的。
  2 机器人教育,改善了课堂环境,让“收与放”完美结合
  机器人活动不能“教”,但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再加初次接触机器人,又离不开必要的“教”。尤其是课程刚启动,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经过实践证明,机器人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教”。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
  如《剪刀变形机械抓手》一课是以机器人搭建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场景从剪刀变形成机械手的活动,并体会到不同的机械手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通过简单的机器人组件搭建和任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初步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所以本课先采用了做游戏、播放视频、搞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器材、制作步骤、作品要求、制作作品,这样统一“收”在老师的统筹之下,同时也起到了“扶”的作用,这是很符合初中生的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在比赛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能过各种途径和生活实例得到启发,使学生能随心所欲,自由创作。在每一小组的作品中无不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在第二轮比赛——做一做、比一比中,学生的展示形式都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同学用丰富多彩的作品准确地诠释了梁的用途和各种功能,同学们风趣幽默的解说,各具特色的作品让同学刮目相看。在第三轮“改一改、晒一晒”比赛中,这是一段我认为十分精彩的作品展演会,这是我意料之外的创新,但也使我对这些孩子们刮目相看,他们有更多新奇的想法,有更多的灵性,更多的睿智,只要有一个宽松的氛围,只要做到收放有度。
  3 机器课堂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
  机器人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充分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获取新的知识。学生被看成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学生都会主动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授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想并实践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询问新的方法时,我告诉他们“试一试”;当学生满脸茫然、一筹莫展时,我提示他们“换一换”方式再“试一试”;当学生胜利在握时,我鼓励学生能否再做“改一改”再“试一试”。   比如在学生实践活动一时,能不能让老师提供的器材“制作简单夹子”呢?让学生先试一试、做一做,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去感受各器材的功能和作用。之后,用他们作好的夹子去夹取乒乓球发现夹不住,乒乓球要跑,引导出第二个活动,通过剖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所要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学生实践第二个活动“创意作品”这一环节,也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怎么变形才能更稳的夹住乒乓球,这样开放性的学生活动任务设计通过任务驱动,发挥想象,创意作品。提供自主创作的空间,在学生展示作品环节,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营造了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学生兴趣浓郁,学习积极性高。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在充满赞赏、表扬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4 机器人课堂让“知识学习”变成“创新能力” 培养
  信息技术与机器人创新课程融合后,达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学生搭建机器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各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因此每节课一开始布置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项目,一起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适当讲解新的知识,然后学生主动地去完成该项目,作为教师特别注意加强小组指导,给学生出主意、激励学生、组织学生,项目完成后进行全班的课堂展示。最后请学生们一起总结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的。学生们受到项目的任务驱动,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效率提高。
  比如本课在引入时先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比划剪刀的?同学们比得都一样,但接下来提示同学们能不能有其他更有创意的比法呢,这时学生就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剪刀”就比划出来了,这样逐步提升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品的创作,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述了基本组件的名称及功能,而具体的设计是由小组根据活动的要求进行探究完成,学生通过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变成会学。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由学生们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而整个制作过程由学生组长带领导大家设计,每个小组的作品都不一样,甚至原理也完全不同,这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机器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机器人创新教育中能很好地助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激发兴趣"以及"创新意识"等得到了实现,机器人教学是以制作机“机器人”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以“活动”为载体,任务驱动、层层递进,并将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入机器人创新教育教学之中理念,适度、适时、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真实的体现的现代技术在机器人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4).
  [2] 李会军.浅谈高职院校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J].科技资讯,2013(29).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全国各地对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以育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目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中小学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如评价不够多元,
摘要:近年来,IP一词大热,特别是通过图书产品进行的影视、游戏等的IP开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作为一类典型的流行文化现象,IP出版使自身成为“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跨媒介多形式营销而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IP;图书IP;跨媒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6-0259-02  1 什么是IP  IP本为“Intelle
摘要:基于Andriod系统实现移动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已得到业界不断验证。该文以网考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为教学实践,通过APP inventor编程软件,结合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检验其应用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移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APP inventor;编程软件  1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要:数据挖掘是指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潜在有用的信息,并智能找出内在关联且客观有效地提取有价值信息。在艺术类院校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考核成绩进行数据优化处理,研究表明,利用该技术可得到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的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据挖掘;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关联规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学习网页制作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设计网页制作技术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与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效果进行对比,提出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课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赛教学;分组竞赛;课赛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
摘要:众所周知,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如何保证实验时不对环境中相关联器件及系统造成破坏是实验室建设初期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实验环境多种多样、相关设备种类繁多,该文就如何能更高效、准确的完成实验环境的准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核心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建设和解决方案,提升实验室教师和学生的用户体验,提供最贴近教学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关键词:实践基地;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摘要:校园教室里目前都配有灯、风扇、空调、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但因为部分人为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教室内的电器设备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同时教室内的电器设备没有得到统一管理,教室管理员不能及时了解到设备状态,当教室内有异常情况时,不能够对设备做出及时的处理,教室管理员需要逐一排查,也大大增加了管理员的日常工作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套智能教室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实现对校园
摘要:数字阅读推广已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以问卷系统在金陵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中的应用为实例,介绍如何选择适合图书馆使用的问卷系统,及其适用的场景和使用方式,阐述引入问卷系统给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带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问卷系统;数字阅读;数字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15-04  随着科技发展到现今阶段,手机、平板、k
摘要:居然设计家3D云设计软件共享平台资源,改变了设计方式,提升了工作效率,为设计师全方位的提供了创客服务平台。在“云设计”平台中共享包括我们设计所需要的建模、灯光、材质、渲染甚至更多的共享化设计资源,同时,实现ExaCloud渲染引擎快速渲染效果图,所见即所得,一键导出施工CAD图纸和预算报价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3D云软件;云平台;室内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
摘要;众所周知,在这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工作已经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了,尤其是设计与仿真分析。如今,循环进行“修改到完善”的传统设计方法难以满足现代设计要求,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就成为有效支持产品设计的工具。在众多的有限元软件中,Abaqus作为国际知名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其分析精准性早已得到反复验证,广泛的用户群就是不言而喻的有力证明。该文就如何更好的使用Abaqus脚本去对机器人零部件仿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