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容易出现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等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摈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从学生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出发,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课堂。本文从“情感课堂、生活课堂、个性课堂”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思想品德人本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本课堂;构建
“人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第一任务的课堂,是一种体现“生命活力、自由发展、尊重个体”的课堂。人本课堂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那么,如何构建人本课堂让思品课充满活力呢?
一、让课堂充满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仅靠书本这种封闭单一的知识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思品教师应把课堂教学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和社会,和学生的情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1、以事唤情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就会导致知行脱节。因此要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知中激发行的情感,利用情感的驱动,促使学生自觉去实践道德行为。思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唤起同学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教师既有效利用课文中的事例,也可以利用一些时事资料,充实感性材料,满足学生道德情感上的需求。与课本材料相比,时政材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以情染情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同理,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情感的兴奋点,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和表情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境育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触景生情”,从强化直觉的道德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也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教学做合一”。其实,思品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人本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
1、创设生活情景 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2、组织形式生活化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3、布置社会实践活动 课后探究生活化
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三、让课堂展示个性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不是规格化、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它应该是学生个性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培养的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
1、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过多的追求统一性、标准化,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在体力、智力、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最后背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出现要么就拔苗助长要么就压制学生发展的尴尬。教师应该树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师必须努力尝试去适应学生
学生们在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节奏等各方面存在永久的或暂时的个别差异,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在课堂中,教师是管理者、调控者,也承担着教育(教学)中介的角色,从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教师就需要努力使课堂从情境的创设、课程知识的建构、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多方面去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课堂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人本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总之,只有把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自由发展作为教学第一要务,学生的情感、生活、个性在课堂上有机融合,我们才可以构建起真正意义的人本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本课堂;构建
“人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第一任务的课堂,是一种体现“生命活力、自由发展、尊重个体”的课堂。人本课堂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那么,如何构建人本课堂让思品课充满活力呢?
一、让课堂充满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仅靠书本这种封闭单一的知识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思品教师应把课堂教学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和社会,和学生的情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1、以事唤情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就会导致知行脱节。因此要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知中激发行的情感,利用情感的驱动,促使学生自觉去实践道德行为。思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唤起同学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教师既有效利用课文中的事例,也可以利用一些时事资料,充实感性材料,满足学生道德情感上的需求。与课本材料相比,时政材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以情染情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同理,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情感的兴奋点,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和表情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境育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触景生情”,从强化直觉的道德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也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教学做合一”。其实,思品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人本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
1、创设生活情景 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2、组织形式生活化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3、布置社会实践活动 课后探究生活化
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三、让课堂展示个性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不是规格化、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它应该是学生个性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培养的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
1、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过多的追求统一性、标准化,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在体力、智力、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最后背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出现要么就拔苗助长要么就压制学生发展的尴尬。教师应该树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师必须努力尝试去适应学生
学生们在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节奏等各方面存在永久的或暂时的个别差异,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在课堂中,教师是管理者、调控者,也承担着教育(教学)中介的角色,从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教师就需要努力使课堂从情境的创设、课程知识的建构、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多方面去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课堂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人本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总之,只有把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自由发展作为教学第一要务,学生的情感、生活、个性在课堂上有机融合,我们才可以构建起真正意义的人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