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创新能力就只能在别人后面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小学数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提供新颖的、有价值成果的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预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对小学生而言,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中,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般的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比较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它包括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设计和新的方法。
就我国教育的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强调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等等。这种教育倾向严重妨碍和限制了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生动活泼的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想促进学生创新,就需要一个友善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积极发展。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泼,充满生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创新。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题:敬老院里老人的年龄分别是65岁、71岁、83岁、68岁、75岁,求他们的平均年龄。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算:70+(-5+1+13-2+5),很多学生议论这样做没有按课本的例题解法,而且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对,这时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与其他学生虚心地听取了这位同学的解释,随后给予了适当的引导与大力表扬。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剪一个三角形,并量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很快地回答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们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我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然后我把几组数据板书出来,让他们观察,讨论出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兴趣有了,便开始产生探索创新的迫切愿望。再如:“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通过我的引导,自己操作,得出面积公式后,我进一步提出:“是否还有别的验证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被唤醒,经过思考、讨论、操作,有的学生想到沿着梯形的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想到沿着对角线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有的甚至想到沿着梯形一腰的中点到对面的一个顶点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进行教學,恰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传统教学中,多见的是一问一答,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常常束缚在街上、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新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提倡创新教育,就是要鼓励自主质疑,主动参与,创新发展。例如,在学习了“3的倍数特征”以后,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判断一个数是3的倍数,为什么只要把每一位数字加起来就可以?”这时我适当引导,举例:45=30+15,30是3的倍数,15是3的倍数,和就是3的倍数,再让他们举例,这样学生会主动的通过所学是知识创造性的研究问题。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
这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中,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课堂,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讨论时,学生间是平等的,他们的情绪比较放松,容易各抒己见,甚至从各个角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摩擦与碰撞往往会启发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这样一个题目“在正方形的一边上剪去一个长方形,现在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增加还是减少?”让他们小组合作,这样经过他们操作演示、辩论,最终得出三种剪法,三种答案。如图
图一周长减少,图二周长不变,图三周长增加。他们在相互启发、操作演示,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培养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
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认真学习评价策略,实施以激励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延迟”评价,不要轻易、草率的评价学生的发言和作业,而应当延误,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五年级一班一次数学测验,男生24人平均成绩是82分,女生人数与男生同样多,评价成绩86分,这个班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其中有一个同学这样列式:(82+86)÷2,我没有马上否定,而是积极表扬,同时,变换例题帮助其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这样的方法。
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特别对于提出不正确的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引导,不要生硬的打断和责怪学生。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持之以恒。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数学成为创新教育的阵地。
创新性思维是提供新颖的、有价值成果的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预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对小学生而言,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中,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般的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比较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它包括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设计和新的方法。
就我国教育的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强调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等等。这种教育倾向严重妨碍和限制了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生动活泼的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想促进学生创新,就需要一个友善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积极发展。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泼,充满生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创新。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题:敬老院里老人的年龄分别是65岁、71岁、83岁、68岁、75岁,求他们的平均年龄。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算:70+(-5+1+13-2+5),很多学生议论这样做没有按课本的例题解法,而且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对,这时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与其他学生虚心地听取了这位同学的解释,随后给予了适当的引导与大力表扬。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剪一个三角形,并量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很快地回答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们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我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然后我把几组数据板书出来,让他们观察,讨论出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兴趣有了,便开始产生探索创新的迫切愿望。再如:“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通过我的引导,自己操作,得出面积公式后,我进一步提出:“是否还有别的验证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被唤醒,经过思考、讨论、操作,有的学生想到沿着梯形的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想到沿着对角线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有的甚至想到沿着梯形一腰的中点到对面的一个顶点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进行教學,恰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传统教学中,多见的是一问一答,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常常束缚在街上、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新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提倡创新教育,就是要鼓励自主质疑,主动参与,创新发展。例如,在学习了“3的倍数特征”以后,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判断一个数是3的倍数,为什么只要把每一位数字加起来就可以?”这时我适当引导,举例:45=30+15,30是3的倍数,15是3的倍数,和就是3的倍数,再让他们举例,这样学生会主动的通过所学是知识创造性的研究问题。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
这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中,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课堂,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讨论时,学生间是平等的,他们的情绪比较放松,容易各抒己见,甚至从各个角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摩擦与碰撞往往会启发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这样一个题目“在正方形的一边上剪去一个长方形,现在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增加还是减少?”让他们小组合作,这样经过他们操作演示、辩论,最终得出三种剪法,三种答案。如图
图一周长减少,图二周长不变,图三周长增加。他们在相互启发、操作演示,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培养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
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认真学习评价策略,实施以激励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延迟”评价,不要轻易、草率的评价学生的发言和作业,而应当延误,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五年级一班一次数学测验,男生24人平均成绩是82分,女生人数与男生同样多,评价成绩86分,这个班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其中有一个同学这样列式:(82+86)÷2,我没有马上否定,而是积极表扬,同时,变换例题帮助其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这样的方法。
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特别对于提出不正确的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引导,不要生硬的打断和责怪学生。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持之以恒。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数学成为创新教育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