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病情预后,临床效果较佳。
关键词: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护理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近年来该病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1]。但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改变,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子宫术后生理功能状况和腹部外观美容的关注度逐渐提升[2]。所以选择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的选择,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微创术式。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现给予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为34~58岁,平均年龄为(45.2±1.3)岁;子宫大小为纵径5.5-7.5cm,前后径3.0-4.0cm,横径4.5-5.5cm,子宫颈长2.5-3.0cm,单发肌瘤为28例,多发肌瘤为12例,绝经患者3例。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年龄为35~56岁,平均年龄为(46.1±1.4)岁;子宫大小为纵径5.2-7.8cm,前后径2.8-4.2cm,横径4.3-5.8cm,子宫颈长2.4-3.2cm,单发肌瘤为27例,多发肌瘤为13例,绝经患者5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阴道彩超再结合子宫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任何精神和心理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病情、肌瘤个数、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妇科医生指导患者取截石位,根据肌瘤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剔除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后壁,则需先切开子宫直肠腹膜反折处,用手指探查肌瘤大体部位,再用钳子夹住瘤体部位的子宫壁,切开子宫壁并剔除肌瘤,再用可吸收线缝合瘤腔;若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则需先行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处,再用上述相同方法剔除肌瘤并缝合瘤腔。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子宫肌瘤切除后按压局部伤口术分钟,手术过程中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对于血压、脉搏波动较大者给予对症处理。术后嘱咐患者多饮水、休息及减少躯体的移动,并仔细观察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切除过程中的一般护理与对照组一样,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法: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术前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排尿。术中通过言语交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包括对急性尿潴留、腰疼、肉眼血尿、血肿及尿路感染的护理。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中出血量的计算采取称重法和容积法。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s)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完善,再加上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微创治疗理念逐渐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3]。尤其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往开腹手术不仅增加了术后疼痛程度,更是影响腹壁皮肤的美观,而近年来在各大医院开展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预后良好的优点,大大改良了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弊端[4]。所以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这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方面,而护理则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关心与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中应注意:①心理护理是重要环节: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因此,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②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极为重要,很多患者术后血压偏低。因此,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卧位的重要性: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发生头痛。并鼓励病人术后早日下床活动。④尿管的护理: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及尿量的颜色变化,如发现少尿、无尿、血尿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去掉尿管,保持外阴清洁,擦洗外阴2次/天,防止逆行感染。⑤及时止痛:当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会感觉刀口疼痛,烦躁不安,应及时给予镇静止痛药,并安慰病人,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
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因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无需腹壁切口,同时不用大面积剖离皮下组织,只需将子宫从阴道中拉出体外进行处理操作,相较于开腹手术而言,能够避免重要血管在术中的损伤,进而减少术中出血量 [5],导致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晚于研究组。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性,不涉及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损伤,同时因切口较小,不会导致术后出现严重的切口感染、切口液化等不良并发症,所以研究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实施综合护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肛门排气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8(9):66.
[2]朱耀魁, 王晓玉, 谢杏美,等.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J]. 2010,26(7):500-503.
[3]向丽玲, 王迎春, 周宪,等.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7):98-99.
[4]王箴言, 王昱洁, 赵淑萍,等.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17):58-61.
[5]田慧. 2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7(27):158.
[6]刘文苓;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及肌瘤内消制剂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李世梅;宫瘤清含药血清对子宫肌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8]孟炜;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因子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9]李颖;丹七化癥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及药效学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关键词: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护理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近年来该病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1]。但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改变,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子宫术后生理功能状况和腹部外观美容的关注度逐渐提升[2]。所以选择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的选择,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微创术式。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现给予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为34~58岁,平均年龄为(45.2±1.3)岁;子宫大小为纵径5.5-7.5cm,前后径3.0-4.0cm,横径4.5-5.5cm,子宫颈长2.5-3.0cm,单发肌瘤为28例,多发肌瘤为12例,绝经患者3例。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接受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年龄为35~56岁,平均年龄为(46.1±1.4)岁;子宫大小为纵径5.2-7.8cm,前后径2.8-4.2cm,横径4.3-5.8cm,子宫颈长2.4-3.2cm,单发肌瘤为27例,多发肌瘤为13例,绝经患者5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阴道彩超再结合子宫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任何精神和心理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病情、肌瘤个数、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妇科医生指导患者取截石位,根据肌瘤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剔除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后壁,则需先切开子宫直肠腹膜反折处,用手指探查肌瘤大体部位,再用钳子夹住瘤体部位的子宫壁,切开子宫壁并剔除肌瘤,再用可吸收线缝合瘤腔;若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则需先行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处,再用上述相同方法剔除肌瘤并缝合瘤腔。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子宫肌瘤切除后按压局部伤口术分钟,手术过程中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对于血压、脉搏波动较大者给予对症处理。术后嘱咐患者多饮水、休息及减少躯体的移动,并仔细观察患者伤口的渗血情况。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切除过程中的一般护理与对照组一样,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法: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术前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排尿。术中通过言语交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包括对急性尿潴留、腰疼、肉眼血尿、血肿及尿路感染的护理。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中出血量的计算采取称重法和容积法。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s)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完善,再加上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微创治疗理念逐渐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3]。尤其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往开腹手术不仅增加了术后疼痛程度,更是影响腹壁皮肤的美观,而近年来在各大医院开展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预后良好的优点,大大改良了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弊端[4]。所以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这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方面,而护理则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关心与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中应注意:①心理护理是重要环节: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因此,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②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极为重要,很多患者术后血压偏低。因此,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卧位的重要性: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发生头痛。并鼓励病人术后早日下床活动。④尿管的护理: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及尿量的颜色变化,如发现少尿、无尿、血尿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去掉尿管,保持外阴清洁,擦洗外阴2次/天,防止逆行感染。⑤及时止痛:当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会感觉刀口疼痛,烦躁不安,应及时给予镇静止痛药,并安慰病人,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
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因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无需腹壁切口,同时不用大面积剖离皮下组织,只需将子宫从阴道中拉出体外进行处理操作,相较于开腹手术而言,能够避免重要血管在术中的损伤,进而减少术中出血量 [5],导致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晚于研究组。综合护理配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性,不涉及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损伤,同时因切口较小,不会导致术后出现严重的切口感染、切口液化等不良并发症,所以研究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实施综合护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肛门排气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8(9):66.
[2]朱耀魁, 王晓玉, 谢杏美,等.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J]. 2010,26(7):500-503.
[3]向丽玲, 王迎春, 周宪,等.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7):98-99.
[4]王箴言, 王昱洁, 赵淑萍,等.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17):58-61.
[5]田慧. 2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7(27):158.
[6]刘文苓;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及肌瘤内消制剂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李世梅;宫瘤清含药血清对子宫肌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8]孟炜;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因子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9]李颖;丹七化癥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及药效学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