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已从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逐步过渡到能根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及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得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科学的实验结论。这就体现了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上生物实验课时,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新的尝试,着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和方法”,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教学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三维目标”的描述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达成“三维目标”?我认为,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达成三维目标应抓住“能力和方法”这个关键。因为能力和方法能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能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
在研究初高中生物该如何衔接时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初高中教学有一年时间的断档,学生知识的遗忘率往往很高,但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是不会丢失。我认为,平时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过程,学习内容是为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而设置的。在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掌握这些知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应该作为测定能力提高和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会形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优秀品德,以及辩证地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所以,生物实验教学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必须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是他们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掌握探究自然奥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的分析,获得生物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重视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中,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往往有些教师由于实验过程化时太久,为了完成实验本身而忽略了思路的分析,这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我对这堂课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去掉遮盖物后的叶片颜色,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脱色的加热。
在加热的间隙时间里,开始讨论这个实验的方案,主要是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这些问题讨论完,脱色过程也就基本完毕了,然后再漂洗后滴加碘液。在等待变色反应的时候,再说明检验产物的方法和原理。最后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认为教会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的思路,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今后的探究课堂中做得更好。实验教学虽然应该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但更应该重视实验设计的思路分析,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重视学生探究实验的自主性,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课堂在生物教学中是一大亮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块主战场。但探究内容的局限性、实验材料的单一性,让这块课堂沃土也渐渐贫瘠。我想探究课堂多让学生自己去开发和挖掘些有效资源,激发他们的探究自主性,也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我在实验教学尝试中,有一些实验中我就安排学生可自带观察材料。如观察叶片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树叶;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选择萌发的种子,新鲜的水果、萝卜等。学生材料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观察面,另一方面学生探究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探究方案设计也可以自主。如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学生提出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与光有关吗?是不是只有白天才能进行蒸腾作用呢?问题不同,探究方案的设计当然也要不同。学生在同一实验课题下开展不同的探究内容是开发探究课堂的新生力量。
学生在这样多样化探究课堂中获益匪浅,学会了思考问题的科学性、实验探究的严谨性、开发实验的创新性。
四、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缺失的。如“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实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后立即熄灭,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烫过的植物的锥形瓶中后,小棒继续燃烧。让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时,许多同学都说“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就本实验来说,得出这种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该实验只能说明植物呼吸需要氧气,这说明学生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我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了实验分析过程中所控制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相关性的分析,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实验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重视学生实验过程性的评价,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课并不单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其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价。我在实验探究报告后增加了评价一栏,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根据探究的实验课堂操作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往往包括如下几点:1.对学生课前探究方案设计的评价;2.对学生具体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3.对学生的小组探究现象和结论评价;4.对学生探究课堂课外延伸的评价。通过上述四个层次的评价机制,可对整个实验过程起一个监督、引导的作用,促使了学生实验规范、有序的进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而且有效的评价机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以实验促学习的目的。
一、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和方法”,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教学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三维目标”的描述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达成“三维目标”?我认为,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达成三维目标应抓住“能力和方法”这个关键。因为能力和方法能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能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
在研究初高中生物该如何衔接时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初高中教学有一年时间的断档,学生知识的遗忘率往往很高,但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是不会丢失。我认为,平时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过程,学习内容是为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而设置的。在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掌握这些知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应该作为测定能力提高和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会形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优秀品德,以及辩证地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所以,生物实验教学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必须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是他们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掌握探究自然奥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的分析,获得生物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重视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中,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往往有些教师由于实验过程化时太久,为了完成实验本身而忽略了思路的分析,这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我对这堂课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去掉遮盖物后的叶片颜色,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脱色的加热。
在加热的间隙时间里,开始讨论这个实验的方案,主要是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这些问题讨论完,脱色过程也就基本完毕了,然后再漂洗后滴加碘液。在等待变色反应的时候,再说明检验产物的方法和原理。最后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认为教会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的思路,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今后的探究课堂中做得更好。实验教学虽然应该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但更应该重视实验设计的思路分析,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重视学生探究实验的自主性,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课堂在生物教学中是一大亮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块主战场。但探究内容的局限性、实验材料的单一性,让这块课堂沃土也渐渐贫瘠。我想探究课堂多让学生自己去开发和挖掘些有效资源,激发他们的探究自主性,也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我在实验教学尝试中,有一些实验中我就安排学生可自带观察材料。如观察叶片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树叶;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选择萌发的种子,新鲜的水果、萝卜等。学生材料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观察面,另一方面学生探究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探究方案设计也可以自主。如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学生提出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与光有关吗?是不是只有白天才能进行蒸腾作用呢?问题不同,探究方案的设计当然也要不同。学生在同一实验课题下开展不同的探究内容是开发探究课堂的新生力量。
学生在这样多样化探究课堂中获益匪浅,学会了思考问题的科学性、实验探究的严谨性、开发实验的创新性。
四、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缺失的。如“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实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后立即熄灭,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烫过的植物的锥形瓶中后,小棒继续燃烧。让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时,许多同学都说“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就本实验来说,得出这种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该实验只能说明植物呼吸需要氧气,这说明学生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我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了实验分析过程中所控制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相关性的分析,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实验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重视学生实验过程性的评价,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课并不单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其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价。我在实验探究报告后增加了评价一栏,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根据探究的实验课堂操作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往往包括如下几点:1.对学生课前探究方案设计的评价;2.对学生具体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3.对学生的小组探究现象和结论评价;4.对学生探究课堂课外延伸的评价。通过上述四个层次的评价机制,可对整个实验过程起一个监督、引导的作用,促使了学生实验规范、有序的进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而且有效的评价机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以实验促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