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县纪委监委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主动担当作为,顺应经济发展大势,通过源头治理、破除壁垒、整顿秩序、惩治腐败等系列措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營商环境,为岳阳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疏源头,开展招投标专项治理
针对“提篮子”“打牌子”等问题,6月中旬,岳阳县启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具体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联合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审计局等单位,对2017年以来由政府投资依法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回头看”。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四个阶段进行,重点解决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监管不力、流程不够规范、惩处不够严的问题。截至目前,召开招投标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4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职工签订承诺书2168份,排查走访单位和企业30家,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查办围标、串标案件16个,有力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恶劣行径,从源头净化营商环境。
破壁垒,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全县范围内,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闻媒体、企业和基层代表聘请10个代表为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赋予其“监督员”“参谋员”“联络员”“宣传员”的职责。组织10名特约监察员分成5个调研组,下到县直相关单位、乡镇(办事处)和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岳阳县营商环境指明前进方向。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督促《“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文件落实落细。联合县优化办,对照今年“跑改”工作涉及的5个方面内容20个要点进行查漏补缺,促进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细化具体工作,并将责任压实到具体负责人、股室和个人。聚焦“跑改”工作的堵点难点和关键掣肘点,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和督促督办机制,督导全县“跑改”总牵头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协调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市场局、县自然资源局等专项改革牵头单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消除影响改革的各种“壁垒”,真正做到“一门集成、一窗综合、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节省群众(企业)办事时间。
正秩序,开展国资门面专项清理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经商环境,进一步规范国资管理。去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将“违规国有资产整治”作为“头号工程”,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开展国资门面专项清理工作,旨在铲除转租谋利的腐败土壤。该县国有资产违规使用乱象有其历史原因,涉及面广、牵涉的利益群体多。经摸底,本次清理涉及国有出租门店926个,存量公房262套;其中,存在违规转租行为的门店371个,无偿占用、转租存量公房210套,参与违规转租门面的登记在册的国家公职人员有43名。县纪委监委果断出击、持利剑斩断利益链条,对有清理任务的单位“一把手”约谈9人次,对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约谈11人次,并责成4个单位“一把手”写书面检查。对参与违规转租门面的公职人员逐个约谈,自觉退出的,采取既往不咎的政策;强硬不退的,启动问责程序,先后约谈党员和公职人员13人次。县商粮局执法大队干部翁某、县三人民医院职工王某擅自占用经营国资门面,经多次催促、约谈,最终主动将门面交还……由此,全县涉及国家公职人员门面迅速得以收回,统一管理。历时近半年的清理工作,收回国有门面资产926宗,市场总价值达10.8亿元,整顿了经营秩序,打击了歪风邪气,维护了公平正义,扭转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好评点赞。
除梗阻,惩处“索拿卡要”乱象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啄木鸟”和“护林员”的作用。该县纪委监委采取群众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相互结合的办法,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破坏投资环境、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从问题线索入手,设立举报热线和举报信箱,依靠群众监督,深入查纠涉企服务中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力,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惠企政策措施不到位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节假日常态督查,着重解决影响岳阳县企业发展的“堵点”,该县纪委监委成立6个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严查简政放权“明放暗收”、私下收受红包礼金、优化服务“推诿挚肘”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问题。例如,查处县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原副科级干部陈某,因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企业索要巨额钱财,情节恶劣,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等处分,助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同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在政策落实、招标投标、执法监督、行政审批、涉企检查、施工环境等市场主体反映突出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018年以来,该县已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20余起,立案9人;发出6份监察建议书和2期通报,对3起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达到以案纠风、以案促改、压实责任的目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作者系岳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革新)
疏源头,开展招投标专项治理
针对“提篮子”“打牌子”等问题,6月中旬,岳阳县启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具体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联合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审计局等单位,对2017年以来由政府投资依法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回头看”。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四个阶段进行,重点解决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监管不力、流程不够规范、惩处不够严的问题。截至目前,召开招投标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4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单位领导干部职工签订承诺书2168份,排查走访单位和企业30家,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查办围标、串标案件16个,有力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恶劣行径,从源头净化营商环境。
破壁垒,推进“放管服”改革
在全县范围内,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闻媒体、企业和基层代表聘请10个代表为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赋予其“监督员”“参谋员”“联络员”“宣传员”的职责。组织10名特约监察员分成5个调研组,下到县直相关单位、乡镇(办事处)和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岳阳县营商环境指明前进方向。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督促《“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文件落实落细。联合县优化办,对照今年“跑改”工作涉及的5个方面内容20个要点进行查漏补缺,促进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细化具体工作,并将责任压实到具体负责人、股室和个人。聚焦“跑改”工作的堵点难点和关键掣肘点,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和督促督办机制,督导全县“跑改”总牵头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协调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市场局、县自然资源局等专项改革牵头单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消除影响改革的各种“壁垒”,真正做到“一门集成、一窗综合、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节省群众(企业)办事时间。
正秩序,开展国资门面专项清理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经商环境,进一步规范国资管理。去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将“违规国有资产整治”作为“头号工程”,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开展国资门面专项清理工作,旨在铲除转租谋利的腐败土壤。该县国有资产违规使用乱象有其历史原因,涉及面广、牵涉的利益群体多。经摸底,本次清理涉及国有出租门店926个,存量公房262套;其中,存在违规转租行为的门店371个,无偿占用、转租存量公房210套,参与违规转租门面的登记在册的国家公职人员有43名。县纪委监委果断出击、持利剑斩断利益链条,对有清理任务的单位“一把手”约谈9人次,对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约谈11人次,并责成4个单位“一把手”写书面检查。对参与违规转租门面的公职人员逐个约谈,自觉退出的,采取既往不咎的政策;强硬不退的,启动问责程序,先后约谈党员和公职人员13人次。县商粮局执法大队干部翁某、县三人民医院职工王某擅自占用经营国资门面,经多次催促、约谈,最终主动将门面交还……由此,全县涉及国家公职人员门面迅速得以收回,统一管理。历时近半年的清理工作,收回国有门面资产926宗,市场总价值达10.8亿元,整顿了经营秩序,打击了歪风邪气,维护了公平正义,扭转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好评点赞。
除梗阻,惩处“索拿卡要”乱象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啄木鸟”和“护林员”的作用。该县纪委监委采取群众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相互结合的办法,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破坏投资环境、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从问题线索入手,设立举报热线和举报信箱,依靠群众监督,深入查纠涉企服务中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力,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惠企政策措施不到位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节假日常态督查,着重解决影响岳阳县企业发展的“堵点”,该县纪委监委成立6个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严查简政放权“明放暗收”、私下收受红包礼金、优化服务“推诿挚肘”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问题。例如,查处县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原副科级干部陈某,因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企业索要巨额钱财,情节恶劣,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等处分,助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同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在政策落实、招标投标、执法监督、行政审批、涉企检查、施工环境等市场主体反映突出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018年以来,该县已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20余起,立案9人;发出6份监察建议书和2期通报,对3起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达到以案纠风、以案促改、压实责任的目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作者系岳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