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造型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有光有色才有我们五彩缤纷的视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随着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我们不得不重视光、色造型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一般规律。本文将从分析光、色的不同造型与对人的心里影响,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对象的影响、教学等角度讨论说明光色造型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出教学资料设计中光色造型的一般规律并为现代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使现代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
  【关键字】 光 、 色 、 教学 、 影响
  内容:
  一、光与色
  1、光
  1> 什么是光?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照亮了它们。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或在一片漆黑的屋子里,即使你有超人的视力,也难以看到物体。那什么是光呢?
  对光的解释众说纷纭,在物理学中有两种解释。
  粒子说。有的古典物理学家提出,光是粒子的学说,认为光是由粒子构成的,并由此解释了一些光的现象。有的则认为光是由弹性粒子组成的粒子流,并称这种粒子为光子。光在介质中的运动是高速的,以直线形式进行。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产生折射、透射和反射现象,当光遇到非透明物体时会被阻挡,形成受光面、背光面或阴影。
  电磁波说。按照惠更斯的波动学观点,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其速度约为30万公里/秒。这种电磁波包括各种宇宙射线,波长从短到长,频率从高到低。[1]从0.5纳米以下的宇宙射线到6000公里的交流电都属于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他认为光是粒子波动,以球面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从而解释了光的衍射和绕射现象。
  据现有认识,人们更容易接受光具有微粒性、波动性,是波粒两象化对立统一物。由具备一定质量、能量和动量的光子所组成,是无数带有能量的量子进行的波浪式运动。[2]
  ①、可见光。在电磁波系统中,有的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感受,有的则不能。有的具有极大的穿透能力,有的则有极大的增温能量。电磁波中可引起人的视觉感受的光,我们称其为可见光,波长约为380纳米——780纳米。
  ②、不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光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比红光波长长的是红外线,比紫光波长短的是紫外线,而这些是人眼不能看见的,被称其为不可见光。
  2> 光的分类与视觉特性
  ①、光按不同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即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所发射或反射的光,主要有太阳光、月光、星光以及能发光的生物所发出的光,如某些能发光的深海鱼所发出的光。人工光,理所当然地就是人类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光,如不同种类,各式各样的灯光,火光等等。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光质、光感、光效、光强等特性有很大区别,但这些主要取决于其光源的性质。
  ②、按光的造型可分为主光、副光、环境光、修饰光和效果光。
  主光:主光是塑造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其决定环境光效特征、光影结构和人物形体的塑造,是画面造型和构图的主要因素。它有光源依据,是画面中唯一允许存在影子的光线,也是摄影师及灯光师在布光中首先考虑的光线。
  副光:也称辅助光,是帮助主光进行塑造形体,弥补主光所照射不到或亮度不够之处的光线。副光一般采用散射光进行照明,强度低于主光,不能破坏主光效果,也不能在画面中形成阴影。
  环境光:环境光是照明主体以外周围环境的光线,其又可细分为环境主光、环境副光、环境修饰光、环境效果光等。环境光是对整体画面进行塑造、修饰的光线,是画面构图中必不可少的光线。
  修饰光:修饰光是对整个画面局部进行加工润色的光,使画面造型、影调、层次、色彩更加完美。例如,服饰的修饰光会使衣着的质地、色彩更加细腻,人眼睛的修饰光使人眼更加有神、水灵,道具的修饰光会使道具在画面中更具艺术的理想效果。
  效果光:效果光是具有特殊光线效果的光,往往根据画面中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突出内容某些部分而进行的设定及选择。另外,除主光以外的必要光源光、表现刻画不同时间段的特殊时间效果光都属于效果光的范畴。例如表现早上的橙色效果光,表现晚上的蓝色效果光等等。
  ③、按光的投射方位可分为正面光、斜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
  正面光:从拍摄方向投射向主体,只能看到拍摄主体正面的光线,使得被摄主体正面清晰的表现出来,但缺乏立体感、层次感,画面显得平白、呆板。
  斜侧光:从拍摄点的斜侧方投射向被摄主体,使得拍摄主体、光源、拍摄点约成45度夹角的光。斜侧光是表现被摄主体明暗层次、影调的最佳光线,能增强主体甚至整个画面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但仍需要辅助光去掉不必要的阴影。
  侧光:从拍摄点的前侧方投射向被摄主体,使得拍摄主体、光源、拍摄点约成90度夹角的光。其特点是层次感丰富,空间感清晰,有强烈的明暗的影调过度。
  侧逆光:与拍摄点约成135夹角或215度夹角的光线。有空间感、立体感及明暗影调,但偏向于暗调,剪影效果较明显。
  逆光:从拍摄点的正前方、拍摄主体的正后方投射向被摄主体的光线,使得被摄主体只能表现出其轮廓,看不到正面表情,纯粹的剪影效果,主要刻画被摄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其缺乏立体感和质感。
  顶光:从被摄主体上方60度以上角度投射向主体的光线,其只能照射到被摄主体的顶部,而侧面后留下大面积的阴影,用于人物的丑化。
  脚光:与顶光方向相反,同样用于人物的丑化,存在大面积的阴影。
  ④、按光的性质可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
  直射光:直接照射在主体上的强烈光线。回使得明亮区和阴暗区的反差相当强烈,而且无法看清楚主体的细腻处。介入明暗交接处,强调物体形状的渐变式阴影会因反差太强烈而消失不见。   散射光:散射光是从不同方向照射主体,破裂、扩散开来的光线。散射光线产生的影子很少,这使得它比直射光线更容易应用,柔和的光线会照出直射光显现不出来的细腻处的质感。
  反射光:反射光是直射光照到光洁表面后反射回来的光线,往往起补光的作用,消除直射光带来的阴影,增加整体画面的亮度,使画面影调柔和,过度自然。
  2、色
  1> 什么是色?
  于色定义,很多书籍都没有统一一致的概念,但是却都承认光是色形成的基础,有光才有色。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研究光与色的关系为:利用阳光通过隔板裂口形成一束光,然后穿过三棱镜,会出现一条光带。组成自然白光的 各种光线的色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被分解,依次显现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条光带又称“光谱”,在色彩学里称这七种色为“基本色”,又称“牛顿七色”。
  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即色温是光线颜色的一种状态,并非指光线的温度。在物理学中,如果对铁、钨等标准黑体从绝对零度(-273摄氏度)起开始加温,随着温度升高,黑体会发出有颜色的可见光,而光的颜色也随着黑体的温度升高发生变化。这种黑体随着温度升高发出色光所对应的温度即成为这种色光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2>、色的特性与心理效应
  ①、色彩基本属性:又称为色彩的基本特征。物体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色别、明度和饱和度
  色别:也成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征。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例如,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都表示不同的色别,不同的色别可用其光谱中色的相应波长作标志。不同波长的光会给人眼造成不同的色觉刺激。
  明度:明度是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光谱中的一种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会出现颜色的深浅、明暗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例如,绿色会有草绿,也有墨绿。在照明中,由于光线有明暗、强弱变化,彩色物体表面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明度的变化。正因为有这种变化,才有了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特征的体现。
  饱和度:有时也称为色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黑、白、灰)差别的程度。如果一种色别颜色中含色彩成分多、消色成分少,该色别色彩就饱和,反之,则不饱和。另外,不同的季节、天气、照明、物体表面结构、空气浑浊度等等都会影响色彩的饱和度。
  ②、色彩的物理特性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将水银光谱中波长为435.8纳米的蓝光、546.1纳米的绿光和700纳米的红光称为三原色光,又称基色光。而这红、绿、蓝的波长覆盖了全部白光区的波长,将这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和明度混合会得到自然界中的全部色光。
  下面的六星图会使人们极易看出红、绿、蓝三原色与其补色青、品、黄之间的关系。
  功能一:
  图中的每一种色光都是由它相邻的两种等量色光所组成。
  每种补色光由两种原色光组成:
  R+G=Y R+B=M B+G=C
  每种原色光由两种补色光组成:
  M+Y=R Y+C=G C+M=B
  功能二:每一种原色光与其相对的补色形成互补色,即:
  R+C=自然白光 G+M=自然白光 B+Y=自然白光
  功能三:图中每一三角形的顶点色光相加为自然白光,即:
  R+G+B=自然白光 C+M+Y=自然白光
  ③、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冷暖:色别或者说色调根据波长长短由冷暖之分:波长越长,穿透力强,对人由刺激性和扩张性,包括红、橙、黄、品等为暖色调,也称软调;波长越短,穿透力弱,对人缺少刺激,不具备扩张性,由蓝、青、等构成冷色调,亦称硬调。紫色是由于红色中加了蓝色,在物理和精神感觉上是一个被冷化了的红色,所以它倾向于冷色调。冷暖之间的色调为中色调,只有绿色,色彩的冷与暖是人的一种主管上受到客观刺激的反应,色调冷暖的形成是人受色彩的物理特性、波长长短、穿透力强弱的影响,同时与人的特定情绪也有联系。
  法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巴黎大学教授阿尔弗莱德.比奈实验证明:感觉神经传授给大脑的印象对大脑发给运动神经的兴奋的性质和强度有着重大影响。[3]某些感觉印象对运动起缓解或抑制的作用,如蓝色,青色等冷色调。相反,另一些印象则会运动有力,迅速而灵活,如红色,黄色等暖色调。色彩的鲜艳程度,即浓度会加剧其色彩对人的冷暖感觉。
  ④、色彩情感和联想
  色彩与人的视觉密切相关,人的 视觉又是人的各中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给人的大脑与思维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作用力最大。色彩能游离物体表面,有倾向性地、有意识地、有联想意义地,有感情一位地去参与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影响。
  色调 心里联想
  淡色调 明媚、清澈、轻柔、成熟、透明、浪漫、爽朗
  浅色调 清朗、欢愉、简洁、成熟、妩媚、柔弱
  亮色调 青春、鲜明、光辉、华丽、欢愉、健美、爽朗、
  清澈、甜蜜、新鲜、女性化
  鲜色调 艳丽、华美、生动、活跃、外向、发展、兴奋、
  悦目、刺激、自由、激情
  深色调 沉着、生动、高尚、干练、深邃、古风、传统性
  暗色调 稳重、刚毅、干练、质朴、坚强、沉着、充实
  浅灰调 温柔、轻盈、柔弱、消极、成熟
  浊色调 朦胧、宁静、沉着、质朴、稳定、柔弱
  灰色调 质朴、柔弱、内向、消极、成熟、平淡、含蓄
  色 彩 抽 象 联 想
  红 兴奋、热烈、激情、喜庆、高贵、紧张、奋进
  橙 愉快、激情、活跃、热情、精神、活泼、甜美   黄 光明、希望、愉悦、阳和、明朗、动感、欢快
  绿 舒适、和平、新鲜、青春、希望、安宁、温和
  蓝 清爽、开朗、理智、沉静、深远、伤感、寂静
  紫 高贵、神秘、豪华、思念、悲哀、温柔、女性
  白 洁净、明朗、清晰、透明、纯真、虚无、简洁
  灰 沉着、平易、暧昧、内向、消极、失望、抑郁
  黑 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坚定、压抑、悲感
  色彩的意义效果:
  红 自由、血、火、胜利 刺激、兴奋、强烈煽动效果
  橙 阳光、火、美食 活泼、愉快、有朝气
  黄 阳光、黄金、收获 华丽、富丽堂皇
  绿 和平、春天、青年 友善、舒适
  蓝 天空、海洋、信念 冷静、智慧、开阔
  紫 忏悔、女性 神秘感、女性化
  白 贞洁、光明 纯洁、清爽
  灰 质朴、阴天 普通、平易
  黑 夜、高雅、死亡 气魄、高贵、男性化
  色彩的联想差异性很大,每个人因其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民族习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内心情感世界的状态不同等,对色彩的理解和想象也就不同了。
  色彩的感情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生理反应进而发展为复杂的心理反应的过程。随着个人欣赏品味和水平的提高,对色彩的理解、联想、想象会日趋成熟、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会给色彩增加新的意义。
  二、光色造型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1、光色造型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环境,是指围绕教学活动周围的一切事物,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在条件的总和。[4]教室环境是对教学传播影响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教师最容易控制的一种教学环境。(我们只讨论与光色造型有关的硬件环境)
  光色造型在教学环境中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对教室里的室内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活动必备的黑板、桌椅等教室里的物品以及布置的影响;二是对室外教学环境选择的影响。
  ①、传统的室内教学中,黑板往往都是黑色的,给人压抑、沉闷、过于拘紧的感觉,长时间的注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严重者上课会提不起精神,甚至会厌恶上学。在英国泰晤士河畔有一座桥的栏杆颜色原本是黑色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座桥上自杀的人数为什么会一直居高不下。后来有人建议将桥栏杆的颜色换成别的颜色试试,市政局无法解释此现象,便换将桥栏杆颜色换成绿色试试,结果,3个月后那座桥的自杀率下降了近30%。由此看来,色彩对人的心理刺激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教学中,人们已逐渐重视色彩对教学的影响,将原本黑色的黑板改换成墨绿色,偏于中间色调。这样,即缓解了原本压抑的气氛和视觉疲劳,又注重教学的实质,严肃而又活泼;教室中的桌椅若换成橙色或黄色,将给人以安静、活泼、温馨的心理感受,使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在教室四周墙壁的色彩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段以及教学特点的要求,在现代教学中,墙壁几乎都是白色的,亮度高,给人的心里感觉是安静、简洁、清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其他颜色不仅仅会影响教室的亮度,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室里,还经常会挂一些励志,警示性的名人名言或谚语来激励学生学习,其虽然色彩较丰富,但还是以冷色调为主,比如蓝色、青色,既简单明了又安静清爽而又不失活泼。而在一些小学里会使用大面积的红色背景作画幅,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在现代教学中,也会又一些必要的室外教学。教师在准备室外教学视往往会首先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安全,教学器材,接着再选择教学地点,而忽略了色彩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在一些大学里,户外教学往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又大面积绿色或蓝色的地方,如草地,湖边等等,这两种色调给人的感觉都会使人静下心来,认真进行学习,还会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再加上学生对新环境好奇,往往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2、光色造型对教学主体的影响
  教学主体是指参加到教学活动过程的人,主要指参加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
  ①、 光色造型对教师的影响
  光色造型本身所表现的是直观的具有视觉冲击的光色形象,并通过光色的自身特性和人的个体心理性格品质对人的心理进行刺激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要地位,他面对的是人数上要远远大于自己的学生,理所当然的,光色在自己身上的应用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承受能力;再者,教师进行的是教学活动,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光色的应用。比如,教师的服装不仅仅在样式、款式上不能赶时髦,过于夸张,而且在色彩的搭配上也不能过于鲜艳、刺眼,如若不然,将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至教师的衣着上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二,要遵循教学内容适时的调整自己服饰的色彩搭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②、 光色造型对学生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另一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属于被动群体,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而教师却位于从属地位。由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承载能力不同,认知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光色造型对其影响也具有其特点。
  8岁以前:8岁以前的学生及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思维方式简单、直观,其认知主要是被动认知,在教学中属于绝对的被动地位。这一时期,学生对光色的认知仅仅存在与对外界直观事物的光色的转移,如黄色对应沙漠,红色对应火,蓝色对应天空。所以,在这一时期,光色造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取决于教师,让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光色进行教学。这时期,学生往往会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鲜艳,明亮,浓烈的色彩,多属于暖色调,单业有例外,如蓝色。
  8——17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开始逐步趋于成熟,其认知和思维方式也开始完善。由于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光色造型和光色心理或多或少都有点自己的认识,老是对外边世界充满雀跃欲试的好奇和冲动。大多数学生会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及心理品质,对光色的认知及选择往往会根据别人的评价及厌恶程度来选择自己的喜好光色。
  17岁以后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已经成人化,在同时期,他们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光色造型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人化。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有自己独特的光色喜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仍要遵循一般的光色特性及心理效应进行教学。
  3、光色造型在教学材料设计中遵循的一些规律(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不再赘述)
  ①遵循光色的基本特性以及光色心理效应
  ②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
  ③遵循教学活动中主体的特征
  ④遵循教学内容
  ⑤遵循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原则
  光色造型在教学中应用这一课题在目前来看,在我国还尚属于新兴方向研究,光色造型在教学中应用研究将会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论述之处难免会出现遗漏,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3] 邵长波.电视色彩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13.63
  [2]李兴国.田敬改.电视照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4]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简介:姚迪(1985——)男,29岁,汉,籍贯陕西西安,工作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数字传媒技术与艺术。
  简介:陈萌(1984——)女,30岁,汉,籍贯天津,工作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层收购(MBO)被我国一些企业采用,越来越多的管理层收购案例(MBO)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然而我国的管理层收购(MBO)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参与收购的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购定价不合理等。本文针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出现的问题,就收购法律主体、融资渠道、信息披露和收购定价等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管理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文中从设疑激欲、创设竞争、启发递进、随机应变、积极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让教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提高兴趣,激活思维,解决疑问,开拓视野,让他们学有所获,思有所获。   关键词: 课堂 有效 提问 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也就是课堂提
期刊
(作者简介:崔春晓,1981年5月出生,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讲师,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研究工作。)    课题来源:本文是2013—2014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2013WT064)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高校校园舆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因而要加强和改进对负向校园舆论的干预,以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提供
期刊
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文化。网络信息的即时生产、实时交互和自由流动,为网络文化传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速了不良文化的传播。虽然网络文化还不能称为主流文化,但是它已经具备了同主流文化进行沟通对话和对主流文化发展施加影响的程度。这为党的新闻执政与舆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越是舆论生态错综复杂,就越要牢牢
期刊
一、关键词   傩戏爱社形态 传承   二、摘抄   寿阳“爱社”较晋南锣鼓杂戏、晋北赛戏、上党队戏都呈现出一种较古朴简单的低级的状态。是一种保留了更多古代傩俗,从傩舞向傩戏转变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寿阳“爱社”,于2006年12月,进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对于傩文化发展的不同层次和阶段的研究,对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存、传承,对于我国戏剧戏曲的起源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担负着班级“设计师”的使命,又担负着“施工员”的重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人学习外语,国外人学习汉语,这种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现象逐渐普遍。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我国对汉语教材的编写也越来越重视。在对外汉语的教材编写中中,对留学生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通过对教材中虚拟的留学生形象进行塑造以引起外国友人的共鸣。分析教材中形象塑造的方式,是一种间接地对汉语教学进行探索、思考的方式。对外的汉语教材是将汉语作为宣扬中华文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已经逐渐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植根于师生的心田。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希望,是广大师生盼望已久的教与学的革命。在各方面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面对、积极承接新课程,努力探索、研究新课程,注意随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实验素材和研究经验,为更好的应用新课程、发展新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总结以往教育继续教育的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保证新课改教学的顺利实施。对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1、学习知识与德育教育要两手抓。新课改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不应只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还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而德育教育,就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因此教师不能只满足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