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養是新时期下国家教育部门对教师与学生双方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与态度,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素养等能够得到较大提升。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策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对策
小学美术属于一种艺术门类的课程,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则是被纳入了一门边缘化课程。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已经充分体现,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对小学美术教学对策进行创新,借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小学生的美术技巧、审美能力等能够有所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受到教师的轻视,虽然在素质教育普及下,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在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技能的提升。首先,就是教师重知识讲解,缺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2]。小学生是一个能力形成、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其加以针对性的培养,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事实上,教师在课上过于依赖多媒体,自己却没有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也无法对课程内容形成正确理解,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课堂纪律难以维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实践机会,而在这一期间,美术教师往往难以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把控,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混乱状况,学生之间的讨论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再加上教师缺少引导,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充分体现。最后,教师在课上较少会开展鉴赏类课程。鉴赏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存在的,由于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缺少认知,加之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这一消极后果。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策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于单一、形式化,甚至还会出现被占用的情况,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合。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度了解,然后采取针对性对策,为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一)联系生活对绘画进行解读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绘画中往往会包含着生活中的部分信息与元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中的一些特点。为了避免学生对绘画产生学习困难的感觉,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绘画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寻与绘画相关的元素,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是怎样的呢?在假期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象,将自己的生活元素融入到绘画中,以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展现出来。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将其转变为绘画的形式,使得学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课下绘画任务奠定基础。
(二)积极开展微课教学,传授专业绘画技巧
由于美术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技术,绘画技巧难以掌握,而大部分小学生普遍不具备较好的绘画技巧与知识[1]。因此,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来观看有关绘画的专业技巧,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些绘画技巧,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使得绘画能更加具有美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微课视频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绘画进行思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学生的个人绘画技能也可以得到有所提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开展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鉴赏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作品进行赏析,并产生新的理解,符合核心素养的各部分要求。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源,然后结合教学课题,为学生细致讲解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应为学生介绍隐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表现内容、情感等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则是要对学生的理解与看法予以评价,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下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双重要求,通过联系生活对绘画进行解读、积极开展微课教学传授专业绘画技巧、开展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方式来构建课堂,使得小学生的个人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皖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J].教育界,2019,(25):105-106.
[2]沈亚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9,(9):7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对策
小学美术属于一种艺术门类的课程,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则是被纳入了一门边缘化课程。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已经充分体现,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对小学美术教学对策进行创新,借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小学生的美术技巧、审美能力等能够有所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受到教师的轻视,虽然在素质教育普及下,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在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技能的提升。首先,就是教师重知识讲解,缺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2]。小学生是一个能力形成、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其加以针对性的培养,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事实上,教师在课上过于依赖多媒体,自己却没有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也无法对课程内容形成正确理解,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课堂纪律难以维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实践机会,而在这一期间,美术教师往往难以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把控,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混乱状况,学生之间的讨论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再加上教师缺少引导,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充分体现。最后,教师在课上较少会开展鉴赏类课程。鉴赏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存在的,由于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缺少认知,加之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这一消极后果。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策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于单一、形式化,甚至还会出现被占用的情况,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合。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度了解,然后采取针对性对策,为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一)联系生活对绘画进行解读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绘画中往往会包含着生活中的部分信息与元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中的一些特点。为了避免学生对绘画产生学习困难的感觉,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绘画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寻与绘画相关的元素,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是怎样的呢?在假期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象,将自己的生活元素融入到绘画中,以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展现出来。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将其转变为绘画的形式,使得学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课下绘画任务奠定基础。
(二)积极开展微课教学,传授专业绘画技巧
由于美术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技术,绘画技巧难以掌握,而大部分小学生普遍不具备较好的绘画技巧与知识[1]。因此,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来观看有关绘画的专业技巧,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些绘画技巧,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使得绘画能更加具有美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微课视频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绘画进行思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学生的个人绘画技能也可以得到有所提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开展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鉴赏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作品进行赏析,并产生新的理解,符合核心素养的各部分要求。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源,然后结合教学课题,为学生细致讲解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应为学生介绍隐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表现内容、情感等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则是要对学生的理解与看法予以评价,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下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双重要求,通过联系生活对绘画进行解读、积极开展微课教学传授专业绘画技巧、开展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方式来构建课堂,使得小学生的个人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皖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J].教育界,2019,(25):105-106.
[2]沈亚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