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宏观视野与微观定位相结合的能力,增加思维的深度和维度,跳出个人小圈子,走进浩气荡漾的大世界!
2018年,恰好是与新世纪携手而来的“千禧宝贝”长大成人参加高考的一年。这帮孩子和我们的祖国一同成长,他们也见证了中国一天天变强。今年北京卷的命题者为这批风华正茂的青年量身订制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祖国发展是“宏观背景”,个人成长是“微观定位”,两条线索,两个层面,完美契合。考生必须有大视野,亦需有小情怀。哪一方欠缺,都无法勾画成长的完美轨迹。
由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10省使用的全国卷I的作文题则别开生面,向考生提供了一份“大事年表”。也许是缘于其“全国卷”的身份,这份“大事年表”的视野更为开阔——从更长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上简明扼要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國进入21世纪后取得的成就、遭遇的坎坷和既定的目标。与一般历史年表不同的是,这份“大事年表”中除了展示新世纪已经发生的国家大事外,还列出了国家未来的建设目标,穿插着今天正坐在考场上接受国家选拔的一代“世纪宝宝”们的成长进程: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背景画面”,“世纪宝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特写镜头”,两者巧妙穿插,共同构成了一幅国家发展、人民进步的富于动感的壮丽画卷。
这两道题的话题是“成长”,但是没有孤立地去谈个人的“修身养性”“刻苦努力”,而是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了一起,将“个人成长”这一“微景观”投射到了“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上,这才是抓住了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读书人,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试想,没有国家的发展壮大,又焉有国民的健康成长?同样,国家的发展也需有具备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素质以及与时俱进的心胸、知识和能力的国民。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个人健康成长的空间;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国家强盛亦是镜花水月。
回顾往年的高考作文题,常常是过多地纠缠于某些“生活理念”和“人生哲理”,迷恋于追求生活中的“小情调”和“小韵味”,而对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如火如荼的建设生活往往熟视无睹,甚至视而不见。请问,我们的青年学生就算真的掌握了这些“人生哲理”,拥有了这样的“高雅情调”,是不是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健康发展、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建设者了呢?想想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不是多了点“小男人”,少了些“大丈夫”?
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乃至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妨借鉴一下上述两则作文题命题者的思路,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乃至日常生活中,教育我们的学生具有宏观的视野、全局性眼光,将自己的人生投射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这对自身成长和未来走向以及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均有益处。
人是社会的动物,这就决定了我们思考人生时绝不能将社会背景剥离;学校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这就决定了对于人才的定位应当将“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在教育中,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宏观视野与微观定位相结合的能力,增加思维的深度和维度,跳出个人小圈子,走进浩气荡漾的大世界!
2018年,恰好是与新世纪携手而来的“千禧宝贝”长大成人参加高考的一年。这帮孩子和我们的祖国一同成长,他们也见证了中国一天天变强。今年北京卷的命题者为这批风华正茂的青年量身订制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祖国发展是“宏观背景”,个人成长是“微观定位”,两条线索,两个层面,完美契合。考生必须有大视野,亦需有小情怀。哪一方欠缺,都无法勾画成长的完美轨迹。
由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10省使用的全国卷I的作文题则别开生面,向考生提供了一份“大事年表”。也许是缘于其“全国卷”的身份,这份“大事年表”的视野更为开阔——从更长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上简明扼要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國进入21世纪后取得的成就、遭遇的坎坷和既定的目标。与一般历史年表不同的是,这份“大事年表”中除了展示新世纪已经发生的国家大事外,还列出了国家未来的建设目标,穿插着今天正坐在考场上接受国家选拔的一代“世纪宝宝”们的成长进程: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背景画面”,“世纪宝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特写镜头”,两者巧妙穿插,共同构成了一幅国家发展、人民进步的富于动感的壮丽画卷。
这两道题的话题是“成长”,但是没有孤立地去谈个人的“修身养性”“刻苦努力”,而是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了一起,将“个人成长”这一“微景观”投射到了“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上,这才是抓住了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读书人,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试想,没有国家的发展壮大,又焉有国民的健康成长?同样,国家的发展也需有具备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素质以及与时俱进的心胸、知识和能力的国民。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个人健康成长的空间;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国家强盛亦是镜花水月。
回顾往年的高考作文题,常常是过多地纠缠于某些“生活理念”和“人生哲理”,迷恋于追求生活中的“小情调”和“小韵味”,而对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如火如荼的建设生活往往熟视无睹,甚至视而不见。请问,我们的青年学生就算真的掌握了这些“人生哲理”,拥有了这样的“高雅情调”,是不是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健康发展、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建设者了呢?想想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不是多了点“小男人”,少了些“大丈夫”?
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乃至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妨借鉴一下上述两则作文题命题者的思路,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乃至日常生活中,教育我们的学生具有宏观的视野、全局性眼光,将自己的人生投射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这对自身成长和未来走向以及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均有益处。
人是社会的动物,这就决定了我们思考人生时绝不能将社会背景剥离;学校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这就决定了对于人才的定位应当将“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在教育中,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宏观视野与微观定位相结合的能力,增加思维的深度和维度,跳出个人小圈子,走进浩气荡漾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