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伦理剧是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中继武侠和历史剧之后出现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剧作数量和质量都逐年攀高。但在繁荣之后也暴露出了欠缺创新、意蕴单薄、不能紧跟时代的缺陷,影响了该类型剧作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题材 深度挖掘
近年来,国产家庭伦理剧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繁荣之余也暴露出欠缺创新、意蕴单薄等缺陷,影响了该类型剧作的发展。正如有人认为的那样,“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传播形式,发挥着不断建构我们的文化现实的突出作用。特别是家庭伦理剧在形成当代人的情感价值与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注意保护和发展这一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文艺创作题材,每一部作品都要让观众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去体悟潜藏的伦理道德意义。在这方面,2005年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视剧《不能失去你》(又名《和你相约》)应该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不能失去你》是一部低成本制作,该剧仅有21集,主要演员只有4-5人,角色少,关系简单。服装布景如果与一些韩剧甚至国内同类型片子相比也显得简陋许多。但是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小家子气、缺少讨论的价值和意义。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简单是一种素朴,更能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生活本质的无限接近和深入思考。该剧播出后的社会反响也相当不错,从新浪网留言板对于该剧的评论可以看到,但凡看过的观众对该剧尤其是两个主要演员的表现都给与了相当高的评价。“偶尔看到这部片子,感觉非常好,很少看到这么好的国产电视剧。”可惜也许是因为宣传力度的欠缺,该剧没有能够得到批评界足够的重视。但它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和成功之处,应当在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上得到肯定和推广。
一、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渊源和宗旨
家庭伦理这个题材,在中国文艺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的民族,“家庭和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或文明的基础和特点,否定了它们,也就从根本上推倒了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伦理更是衡量和评判个人与社会行为价值意义的首要准则。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为先”,又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由此将以孝道为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社会各阶层,使后人视之为做人立世之根本,天经地义之法则。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有关家庭伦理的探讨早就是非常广泛的现象了。
早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氓》对当时妇女遭受负心汉离弃的现象进行鞭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则表达了对于封建伦理压迫下男女青年丧失婚恋自由的同情;唐诗《北征》描绘了离乱世道之中家庭生活的悲哀与温情。这类作品中尽管没有强烈的教化意图,但是作者用独到的视角联系社会现实对理想的家庭伦理图景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自我申诉,并用美丽动听的语言与曲调打动和影响了后世的人们。还有一类作品则带有比较鲜明的教化色彩,如元末著名戏曲创作者高明的代表作品《琵琶记》。以上所举例子都是家庭伦理题材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产生的精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无论悲、喜剧,始终牢记家庭伦理剧的创作目的——坚持理想,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启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回味和思考,维护符合至真至性的和谐化的家庭伦理亲情。
《不能没有你》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种人伦关系,尽管其中也有常见的第三者插足、对爱情的背叛这种“通俗”事件,但并不将它们作为许多同类型作品视为吸引眼球的制胜法宝,而仅仅是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家庭亲情。剧中,海青饰演的多多是一个从小失去亲生父亲,缺少家庭关爱的女孩,在对家庭充满渴望的热情中嫁给了思想幼稚简单的少刚。少刚出国三年,多多意外地和自己慈祥可爱的公公结下了一段父女深情,甚至于当少刚提出离婚后,老公公为了能够和多多继续生活在一起而卖房、买房以免老邻居议论是非,而多多也在新的爱情来临之际彷徨和犹豫。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可爱、善良的一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心底深处都有着抹不去的对家人的爱护和挂念。离婚的少刚对父亲仍然非常关心,买了羽绒服偷偷送给他;多多的同母异父弟弟表面上不愿意与多多和解,却还是发出了存于心底多年的呼喊:“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了?”父子情、母女情、姐弟情、夫妻情,几乎每一种美好的家庭情感都在这短短的21集中得到了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展示,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二、家庭伦理剧的存在现状与困境
从《不能失去你》的简单和纯朴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当下家庭伦理剧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尽管家庭伦理剧目前在各大电视台的收视率依然稳居前列,但潜藏的危机却显而易见。为此,我们应当认清当下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存在现状及困境。
首先,摹仿高出个性。国内家庭伦理剧的出现尽管如上文所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即它是中华民族的原始情结,体现的是一定区域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的心理特征。但在经过了特殊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切断之后,我们对于家庭伦理题材的再度热衷却是伴随着“韩流”而形成的。虽然如同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说:“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与其说他们哈韩,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即该类型剧的广受欢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的,它满足了一大批当代中国人的情感诉求。但接受不能不经过消化,不少国内家庭伦理剧创作都有一个毛病:从内容到形式都对韩剧不加分析地附和,忽视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追求华丽的服装、动人的外貌、离奇的情节,而没有认识到韩剧其实非常注重与本民族文化和当下社会生活的契合。尽管中韩两个民族有着一样的肤色、相似的文化,可在历史进程、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现实环境等方面还是有着诸多差异的。一味地摹仿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避免的误区,因为艺术要给予人们的是创作者个人对于普遍生命本质的体悟。
其次,“跟风”大于原创。这也许是许多文艺创作共同面临的问题,但由于传播方式、接受条件的影响,在电视剧这一领域内显得尤为突出。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使艺术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创作者对于接受者的重视程度也是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未曾达到的。“隐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成为衡量一部作品能否创造最大利润的标尺,因此当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初战告捷之后,立刻就有某某某第二部、第三部纷至沓来。其中也有成功之作,不过绝大部分往往都饱受恶评。“跟风”创作其实未尝不可,但如果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精心的准备,人物面貌雷同、情节单一,即使文化快餐的时代也会让人倒尽胃口,浅尝辄止。因此,大量“跟风”剧出现实际是一种智力和 物力的极大浪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比比皆是,许多电视剧都是“跟风”作,结果不仅没有赢得观众,反而成为人们的笑谈。家庭伦理剧毕竟是一种很有现实价值的题材,因此,我们应当尽量推出原创精品,避免走上不归路。
最后,单调超过多元。当下国产家庭伦理剧还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人物相似、情节雷同化程度比较严重。尽管说家庭伦理是以家庭为前提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念和心理情感,但是它的形成与发展却是建立在社会历史与文化经验长期累积和沉淀基础上的。所以通过普通个别的家庭,我们应该看到整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家庭伦理剧尽管是以家庭为表现核心,却具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审美潜能。”可惜我们很多的创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将家庭伦理剧局限在狭小的屋檐下,专注于个别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如婆媳关系、第三者插足,这些情节虽然说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将家庭伦理道德与情感囊括殆尽。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情感丰富多样,观众需要的是创作者开阔的视野而非重复。现在,不少“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主导上也重视亲情关爱,但是却很少表现家庭成员对家的经营和守护,表现较多的是家庭成员在依赖着家庭的同时,却又在破坏着家庭。家庭剧中充满了争吵、赌气甚至勾心斗角,从而形成了一种争斗叙事模式。”的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电视剧败尽了观众的胃口,似乎我们的家庭生活总是充斥着黑暗和低俗。
三、家庭伦理剧的方向及出路
“正如服装是一个城市的表情,电视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情的体现”,其中家庭伦理剧更如同现实生活的逼真影像传达着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们的审美趣味、精神操守和道德观念。家庭伦理剧逐渐显露出颓势,如何拯救它已成为当务之急。创作者应当采取一种具有创新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式与角度,以题材的深度挖掘为终极方向和出路。《不能失去你》在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如上文所说,这部电视剧表现了丰富深厚的家庭亲情,父女、兄弟姐妹、邻里朋友之间几乎都有所反映。其中有误会、矛盾、痛苦,但总的基调却是温馨和愉悦的,这就符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因为在我们这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利益太多。亲情太少。家庭伦理剧恰好充当了这个‘补药’,也给大家提个醒,别说太忙了忘记亲情。”亲情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真实朴挚,它与商业社会生活中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完全不同。剧情以少刚向女主人公多多提出离婚开始,引出的却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狂风骤雨、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情节。多多发现自己最怕失去是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少刚父亲。父女两人的生活场景成为整部作品中最吸引人、最生动、最富有意味的画面,这种超越男女爱情的父女深情足以打动任何人。而少刚对于父亲也不是不闻不问,父亲虽然心疼儿子,可是更加爱惜缺少家庭亲情的多多,因此两人只好偷偷摸摸地见面。见面后有争执、有责备,却充分流露出长辈对晚辈的拳拳关爱,尤其是父亲给“长不大的”儿子提供机会去重新找回多多时,其实也表现出他对于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求。对亲情的强烈期盼与真诚对待是《不》剧的首要亮点,满足了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其次,《不》剧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家庭伦理剧进行了大胆地突破。在传统观念中,家庭伦理剧的故事情节往往局限在有一定血缘或法律关系的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个性化要求的程度加深,家庭单位不断缩小,以往四世同堂的图景几乎不可能再现。与此同时,缺乏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人们容易在精神上出现一种失衡状态。出自平衡心态和情绪的目的,人们格外留恋以往的情感源泉,对于眼前并非有一定亲属关系的他者产生关爱与帮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亦即我们的社会已经正在迈入“后亲情时代”。那么,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能否产生家人般的亲情就成为《不》剧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女主人公自小缺少父爱,与再嫁的母亲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被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抢走初恋情人,却并未因此变成一个心理恶毒、冷漠麻木的问题人物,在她内心深处,对关怀与爱护仍然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她对身边的人充满热情和爱心,尽管有时显得有些无赖和粗暴,其根源却是来自害怕失去。她得到了老段的疼爱、纪晓东的关爱以及朋友的真心。该剧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为什么本该亲近的家人却不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比如多多和她的母亲?为什么受到法律约束和保护的婚姻关系那么脆弱?为什么我们往往能原谅朋友犯的错,却不能容忍亲人小小的疏忽?总之,在题材的挖掘上,作者费尽了心血,而不是瞎编乱造、胡说八道。
最后,《不》剧对于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也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言行举止都严格地与剧本风格一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主题表现。女主人公虽然是女演员身份,却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种矫揉造作、爱慕虚荣,从而和剧中另一女演员形成鲜明对比。日常生活之中,她穿着朴素,有着一般女孩子的特点,喜欢吃零食、打游戏机。她同样要为生计奔波、忙碌,为了不让老公公感到寂寞,还带着曾经当过剧团照明师傅的他一起跑龙套。她让我们感到异常真实,想去了解她的平凡人生,而不是偷窥她的“精彩绯闻”。老段更像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人,退休后,每天为儿媳妇烧饭做菜,忙得不亦乐乎。脾气有点拧,特逞强,又带着些风趣幽默。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珍惜家庭亲情:盼着儿子早点回家,背着儿媳妇给亲家母寄钱,像父亲一样夜里站在街角等待儿媳妇下班。同时又非常尊重子女的选择,发现儿媳妇离异后爱上了其他人,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处处为她着想,主动搬到养老院。使人为这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的人间真情潸然泪下,在少刚的青涩、纪晓东误解的衬托下,一个高大的父亲形象更使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无私和广博。
总之,在近年来的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舞台上,《不》剧是一部少有的精品。它启示我们如何把握住家庭伦理剧的宗旨,根据时代的变化、人性的需求通过个人的深刻思索给予现实以正面的启迪。尤其是题材的深度挖掘上,切不可浮光掠影,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牺牲艺术的高贵品质,最终为人鄙弃。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题材 深度挖掘
近年来,国产家庭伦理剧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繁荣之余也暴露出欠缺创新、意蕴单薄等缺陷,影响了该类型剧作的发展。正如有人认为的那样,“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传播形式,发挥着不断建构我们的文化现实的突出作用。特别是家庭伦理剧在形成当代人的情感价值与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注意保护和发展这一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文艺创作题材,每一部作品都要让观众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去体悟潜藏的伦理道德意义。在这方面,2005年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视剧《不能失去你》(又名《和你相约》)应该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不能失去你》是一部低成本制作,该剧仅有21集,主要演员只有4-5人,角色少,关系简单。服装布景如果与一些韩剧甚至国内同类型片子相比也显得简陋许多。但是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小家子气、缺少讨论的价值和意义。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简单是一种素朴,更能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生活本质的无限接近和深入思考。该剧播出后的社会反响也相当不错,从新浪网留言板对于该剧的评论可以看到,但凡看过的观众对该剧尤其是两个主要演员的表现都给与了相当高的评价。“偶尔看到这部片子,感觉非常好,很少看到这么好的国产电视剧。”可惜也许是因为宣传力度的欠缺,该剧没有能够得到批评界足够的重视。但它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和成功之处,应当在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上得到肯定和推广。
一、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渊源和宗旨
家庭伦理这个题材,在中国文艺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的民族,“家庭和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或文明的基础和特点,否定了它们,也就从根本上推倒了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伦理更是衡量和评判个人与社会行为价值意义的首要准则。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为先”,又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由此将以孝道为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社会各阶层,使后人视之为做人立世之根本,天经地义之法则。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有关家庭伦理的探讨早就是非常广泛的现象了。
早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氓》对当时妇女遭受负心汉离弃的现象进行鞭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则表达了对于封建伦理压迫下男女青年丧失婚恋自由的同情;唐诗《北征》描绘了离乱世道之中家庭生活的悲哀与温情。这类作品中尽管没有强烈的教化意图,但是作者用独到的视角联系社会现实对理想的家庭伦理图景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自我申诉,并用美丽动听的语言与曲调打动和影响了后世的人们。还有一类作品则带有比较鲜明的教化色彩,如元末著名戏曲创作者高明的代表作品《琵琶记》。以上所举例子都是家庭伦理题材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产生的精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无论悲、喜剧,始终牢记家庭伦理剧的创作目的——坚持理想,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启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回味和思考,维护符合至真至性的和谐化的家庭伦理亲情。
《不能没有你》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种人伦关系,尽管其中也有常见的第三者插足、对爱情的背叛这种“通俗”事件,但并不将它们作为许多同类型作品视为吸引眼球的制胜法宝,而仅仅是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家庭亲情。剧中,海青饰演的多多是一个从小失去亲生父亲,缺少家庭关爱的女孩,在对家庭充满渴望的热情中嫁给了思想幼稚简单的少刚。少刚出国三年,多多意外地和自己慈祥可爱的公公结下了一段父女深情,甚至于当少刚提出离婚后,老公公为了能够和多多继续生活在一起而卖房、买房以免老邻居议论是非,而多多也在新的爱情来临之际彷徨和犹豫。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可爱、善良的一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心底深处都有着抹不去的对家人的爱护和挂念。离婚的少刚对父亲仍然非常关心,买了羽绒服偷偷送给他;多多的同母异父弟弟表面上不愿意与多多和解,却还是发出了存于心底多年的呼喊:“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了?”父子情、母女情、姐弟情、夫妻情,几乎每一种美好的家庭情感都在这短短的21集中得到了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展示,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二、家庭伦理剧的存在现状与困境
从《不能失去你》的简单和纯朴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当下家庭伦理剧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尽管家庭伦理剧目前在各大电视台的收视率依然稳居前列,但潜藏的危机却显而易见。为此,我们应当认清当下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存在现状及困境。
首先,摹仿高出个性。国内家庭伦理剧的出现尽管如上文所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即它是中华民族的原始情结,体现的是一定区域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的心理特征。但在经过了特殊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切断之后,我们对于家庭伦理题材的再度热衷却是伴随着“韩流”而形成的。虽然如同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说:“大部分中国人喜欢韩剧,与其说他们哈韩,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即该类型剧的广受欢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的,它满足了一大批当代中国人的情感诉求。但接受不能不经过消化,不少国内家庭伦理剧创作都有一个毛病:从内容到形式都对韩剧不加分析地附和,忽视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追求华丽的服装、动人的外貌、离奇的情节,而没有认识到韩剧其实非常注重与本民族文化和当下社会生活的契合。尽管中韩两个民族有着一样的肤色、相似的文化,可在历史进程、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现实环境等方面还是有着诸多差异的。一味地摹仿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避免的误区,因为艺术要给予人们的是创作者个人对于普遍生命本质的体悟。
其次,“跟风”大于原创。这也许是许多文艺创作共同面临的问题,但由于传播方式、接受条件的影响,在电视剧这一领域内显得尤为突出。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使艺术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创作者对于接受者的重视程度也是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未曾达到的。“隐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成为衡量一部作品能否创造最大利润的标尺,因此当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初战告捷之后,立刻就有某某某第二部、第三部纷至沓来。其中也有成功之作,不过绝大部分往往都饱受恶评。“跟风”创作其实未尝不可,但如果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精心的准备,人物面貌雷同、情节单一,即使文化快餐的时代也会让人倒尽胃口,浅尝辄止。因此,大量“跟风”剧出现实际是一种智力和 物力的极大浪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比比皆是,许多电视剧都是“跟风”作,结果不仅没有赢得观众,反而成为人们的笑谈。家庭伦理剧毕竟是一种很有现实价值的题材,因此,我们应当尽量推出原创精品,避免走上不归路。
最后,单调超过多元。当下国产家庭伦理剧还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人物相似、情节雷同化程度比较严重。尽管说家庭伦理是以家庭为前提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念和心理情感,但是它的形成与发展却是建立在社会历史与文化经验长期累积和沉淀基础上的。所以通过普通个别的家庭,我们应该看到整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家庭伦理剧尽管是以家庭为表现核心,却具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审美潜能。”可惜我们很多的创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将家庭伦理剧局限在狭小的屋檐下,专注于个别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如婆媳关系、第三者插足,这些情节虽然说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将家庭伦理道德与情感囊括殆尽。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情感丰富多样,观众需要的是创作者开阔的视野而非重复。现在,不少“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主导上也重视亲情关爱,但是却很少表现家庭成员对家的经营和守护,表现较多的是家庭成员在依赖着家庭的同时,却又在破坏着家庭。家庭剧中充满了争吵、赌气甚至勾心斗角,从而形成了一种争斗叙事模式。”的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电视剧败尽了观众的胃口,似乎我们的家庭生活总是充斥着黑暗和低俗。
三、家庭伦理剧的方向及出路
“正如服装是一个城市的表情,电视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情的体现”,其中家庭伦理剧更如同现实生活的逼真影像传达着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们的审美趣味、精神操守和道德观念。家庭伦理剧逐渐显露出颓势,如何拯救它已成为当务之急。创作者应当采取一种具有创新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式与角度,以题材的深度挖掘为终极方向和出路。《不能失去你》在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如上文所说,这部电视剧表现了丰富深厚的家庭亲情,父女、兄弟姐妹、邻里朋友之间几乎都有所反映。其中有误会、矛盾、痛苦,但总的基调却是温馨和愉悦的,这就符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因为在我们这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利益太多。亲情太少。家庭伦理剧恰好充当了这个‘补药’,也给大家提个醒,别说太忙了忘记亲情。”亲情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真实朴挚,它与商业社会生活中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完全不同。剧情以少刚向女主人公多多提出离婚开始,引出的却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狂风骤雨、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情节。多多发现自己最怕失去是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少刚父亲。父女两人的生活场景成为整部作品中最吸引人、最生动、最富有意味的画面,这种超越男女爱情的父女深情足以打动任何人。而少刚对于父亲也不是不闻不问,父亲虽然心疼儿子,可是更加爱惜缺少家庭亲情的多多,因此两人只好偷偷摸摸地见面。见面后有争执、有责备,却充分流露出长辈对晚辈的拳拳关爱,尤其是父亲给“长不大的”儿子提供机会去重新找回多多时,其实也表现出他对于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求。对亲情的强烈期盼与真诚对待是《不》剧的首要亮点,满足了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其次,《不》剧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家庭伦理剧进行了大胆地突破。在传统观念中,家庭伦理剧的故事情节往往局限在有一定血缘或法律关系的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个性化要求的程度加深,家庭单位不断缩小,以往四世同堂的图景几乎不可能再现。与此同时,缺乏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人们容易在精神上出现一种失衡状态。出自平衡心态和情绪的目的,人们格外留恋以往的情感源泉,对于眼前并非有一定亲属关系的他者产生关爱与帮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亦即我们的社会已经正在迈入“后亲情时代”。那么,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能否产生家人般的亲情就成为《不》剧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女主人公自小缺少父爱,与再嫁的母亲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被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抢走初恋情人,却并未因此变成一个心理恶毒、冷漠麻木的问题人物,在她内心深处,对关怀与爱护仍然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她对身边的人充满热情和爱心,尽管有时显得有些无赖和粗暴,其根源却是来自害怕失去。她得到了老段的疼爱、纪晓东的关爱以及朋友的真心。该剧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为什么本该亲近的家人却不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比如多多和她的母亲?为什么受到法律约束和保护的婚姻关系那么脆弱?为什么我们往往能原谅朋友犯的错,却不能容忍亲人小小的疏忽?总之,在题材的挖掘上,作者费尽了心血,而不是瞎编乱造、胡说八道。
最后,《不》剧对于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也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言行举止都严格地与剧本风格一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主题表现。女主人公虽然是女演员身份,却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种矫揉造作、爱慕虚荣,从而和剧中另一女演员形成鲜明对比。日常生活之中,她穿着朴素,有着一般女孩子的特点,喜欢吃零食、打游戏机。她同样要为生计奔波、忙碌,为了不让老公公感到寂寞,还带着曾经当过剧团照明师傅的他一起跑龙套。她让我们感到异常真实,想去了解她的平凡人生,而不是偷窥她的“精彩绯闻”。老段更像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人,退休后,每天为儿媳妇烧饭做菜,忙得不亦乐乎。脾气有点拧,特逞强,又带着些风趣幽默。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珍惜家庭亲情:盼着儿子早点回家,背着儿媳妇给亲家母寄钱,像父亲一样夜里站在街角等待儿媳妇下班。同时又非常尊重子女的选择,发现儿媳妇离异后爱上了其他人,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处处为她着想,主动搬到养老院。使人为这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的人间真情潸然泪下,在少刚的青涩、纪晓东误解的衬托下,一个高大的父亲形象更使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无私和广博。
总之,在近年来的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舞台上,《不》剧是一部少有的精品。它启示我们如何把握住家庭伦理剧的宗旨,根据时代的变化、人性的需求通过个人的深刻思索给予现实以正面的启迪。尤其是题材的深度挖掘上,切不可浮光掠影,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牺牲艺术的高贵品质,最终为人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