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的14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护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结果: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急救护理学;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质量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课程自身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优质护理人员的重要课程。现阶段,《急救护理学》课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如何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任务驱动法以教学任务为中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教学任务,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及学习技能。本次研究将我校14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我校的14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5€?.5)岁。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护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两组护生的入学成绩、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理论课程讲授结束后,学生到实训室中上实践课程。
2.观察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为:(1)课前分组:将70名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各10名,选取1名能力强的小组成员担任小组长[1]。(2)在上课前1周,对学生下达任务,为学生提供1个治疗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下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患者护理计划。(3)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由每组的组长汇报课前准备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估[2]。(4)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流程。(5)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要求,设置与临床一致的护理情境,做好角色分配及情境演练工作,使学生通过演练的过程,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6)工作任务展示及评价:当情景演练工作结束后,应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演练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最终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三)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分析能力、寻找真相、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系统化能力、开放思想、评判思维自信心等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
(四)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北曜疾睿?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二)两组护生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比较
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比较观察组[分别为(95.75€?.35)分、(94.35€?.7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3€?.85)分、(89.52€?.4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通过将教学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以此来完成教学目的。在《急救护理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洪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07.
[2]张秋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7,29(03):91-93.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急救护理学;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质量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课程自身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优质护理人员的重要课程。现阶段,《急救护理学》课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如何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任务驱动法以教学任务为中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教学任务,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及学习技能。本次研究将我校14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我校的14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5€?.5)岁。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护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两组护生的入学成绩、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理论课程讲授结束后,学生到实训室中上实践课程。
2.观察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为:(1)课前分组:将70名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各10名,选取1名能力强的小组成员担任小组长[1]。(2)在上课前1周,对学生下达任务,为学生提供1个治疗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下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患者护理计划。(3)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由每组的组长汇报课前准备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估[2]。(4)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流程。(5)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要求,设置与临床一致的护理情境,做好角色分配及情境演练工作,使学生通过演练的过程,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6)工作任务展示及评价:当情景演练工作结束后,应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演练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最终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三)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分析能力、寻找真相、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系统化能力、开放思想、评判思维自信心等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
(四)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北曜疾睿?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二)两组护生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比较
理论及实践成绩评分比较观察组[分别为(95.75€?.35)分、(94.35€?.7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3€?.85)分、(89.52€?.4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通过将教学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以此来完成教学目的。在《急救护理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急救护理学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洪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07.
[2]张秋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7,29(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