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已迫在眉睫,许多同学面对中考语文复习不知所措,甚至谈虎色变,甘愿放弃。中考语文复习,迷茫着我们的眼睛,困惑着我们的心智。对此,笔者就中招复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无疑给教师的备课增加了难度,仅靠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非焚膏继晷难以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求得完美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集体备课采用轮流主讲的形式,即一人主讲,集体评议。
主讲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分析教材求深、确定重难点求准、教法设计求新、编排习题求精。评议教师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见解。如对《背影》这篇散文的讨论,在确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后,大家对课文范读的形式意见不一,主讲人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画面再现文章内容,加深印象。评议人则认为画面会削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限制再造形象的思维。经过商讨,确定把画面配音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这样的集思广益,共同推敲,最终形成这篇课文的教案和作业。教师再从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整理、反思和修改,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突出创新。并且单元教学结束以后,由指定教师编排单元测试卷。
2.在九年级复习备考过程中,集体备课贯彻得更为扎实有效。
(1)通过集体教研,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以课程标准为纲,立足教材、立足课内、面向学生全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把九年级下期分成四个阶段:一(从开学到3月底)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以新带旧,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完成自己的复习资料;二(4月份)专项复习;三(5月份)模拟冲刺;四(六月份)梳理调整。在第一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动手能力。教师明确要求、限定范围、检查评估,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整理,更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2)语文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要记住“万变不离其根”,应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第一阶段集体教研,就重点梳理了初中六册的知识要点,如重要的作家作品、各种文体的特点、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论据辨别等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做准备。
(3)第二阶段的集体教研,确定专项复习的时间、思路、具体操作方法和配套习题。任课老师合理分工,都对自己负责的专项任务统筹安排,力争科学高效地完成。
(4)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熟悉考纲的要求,把各个知识点加以检查。发现漏洞,集中精力加以弥补;另一个任务是精选模拟试卷。资料要活用、用活、不照搬、不盲从,要用自己的眼力和智慧,为需而取,为我所用。手头复习资料是良莠不齐,不如通过解答规范的示例性的中考题,理清解题思路,巩固解答各类试题的能力。
(5)除了精心复习和训练之外,考试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临考前还要注重加强答题技巧的辅导与练习。每一种文体,都有其专用的术语,答题技巧,在专项复习这一部分,注重传授一些答题技巧。教师指导,寻找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要点。另外,由于对待考试过分紧张,学生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导致考试成绩失利,不能正常发挥水平。比如把“全对”的一组看成“没有全对”的大有人在。所以,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培养他们情绪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习语文重在熏陶渐染。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所以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努力营造阅读环境。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如教给他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阅读十诀,即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问(不耻下问),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习(温故知新),专(专心致志,专一广博),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让学生受益匪浅。
有了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也不容忽视。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励志名言,每周由专人负责评比,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每节课前2分钟演讲,内容不限,学生从开始排号上台到后来争先恐后,学生“说”的兴趣和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极大地提高;两周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还有,学生对课本剧的热情也毫不逊色,即便到了九年级,对于他们喜欢的课文,也乐此不疲地进行编剧、排演。
另外,还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古诗词竞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学习语文贵在日积月累。學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方法是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书笔记应注明材料出处,便于日后查阅。
第二,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果感想或见解较多,可以分几则来记,便于整理和日后使用。
第三,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不论大小都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第四,每学期结束,分类整理读书笔记,编排目录和索引。这样做的好处是到了中招前期,学生已有几册笔记在手,再加上每学期的优秀作文和校语文报,作文复习只需注入源头活水,加强审题训练就可以了。
为了打好语文基础,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扬“夯实基础”的有效做法,平时还可以分板块积累词语、文言知识、阅读技巧、名句等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例子”中挖掘到一些规律、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
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项有序而长期的工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只是把自己在语文复习备考方面的一些点滴做法写出来,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并且相信,在大家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下,中招考试语文学科一定能考出最佳成绩!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无疑给教师的备课增加了难度,仅靠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非焚膏继晷难以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求得完美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集体备课采用轮流主讲的形式,即一人主讲,集体评议。
主讲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分析教材求深、确定重难点求准、教法设计求新、编排习题求精。评议教师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见解。如对《背影》这篇散文的讨论,在确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后,大家对课文范读的形式意见不一,主讲人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画面再现文章内容,加深印象。评议人则认为画面会削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限制再造形象的思维。经过商讨,确定把画面配音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这样的集思广益,共同推敲,最终形成这篇课文的教案和作业。教师再从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整理、反思和修改,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突出创新。并且单元教学结束以后,由指定教师编排单元测试卷。
2.在九年级复习备考过程中,集体备课贯彻得更为扎实有效。
(1)通过集体教研,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以课程标准为纲,立足教材、立足课内、面向学生全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把九年级下期分成四个阶段:一(从开学到3月底)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以新带旧,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完成自己的复习资料;二(4月份)专项复习;三(5月份)模拟冲刺;四(六月份)梳理调整。在第一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动手能力。教师明确要求、限定范围、检查评估,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整理,更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2)语文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要记住“万变不离其根”,应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第一阶段集体教研,就重点梳理了初中六册的知识要点,如重要的作家作品、各种文体的特点、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论据辨别等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做准备。
(3)第二阶段的集体教研,确定专项复习的时间、思路、具体操作方法和配套习题。任课老师合理分工,都对自己负责的专项任务统筹安排,力争科学高效地完成。
(4)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熟悉考纲的要求,把各个知识点加以检查。发现漏洞,集中精力加以弥补;另一个任务是精选模拟试卷。资料要活用、用活、不照搬、不盲从,要用自己的眼力和智慧,为需而取,为我所用。手头复习资料是良莠不齐,不如通过解答规范的示例性的中考题,理清解题思路,巩固解答各类试题的能力。
(5)除了精心复习和训练之外,考试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临考前还要注重加强答题技巧的辅导与练习。每一种文体,都有其专用的术语,答题技巧,在专项复习这一部分,注重传授一些答题技巧。教师指导,寻找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要点。另外,由于对待考试过分紧张,学生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导致考试成绩失利,不能正常发挥水平。比如把“全对”的一组看成“没有全对”的大有人在。所以,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培养他们情绪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习语文重在熏陶渐染。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所以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努力营造阅读环境。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如教给他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阅读十诀,即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问(不耻下问),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习(温故知新),专(专心致志,专一广博),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让学生受益匪浅。
有了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也不容忽视。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励志名言,每周由专人负责评比,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每节课前2分钟演讲,内容不限,学生从开始排号上台到后来争先恐后,学生“说”的兴趣和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极大地提高;两周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还有,学生对课本剧的热情也毫不逊色,即便到了九年级,对于他们喜欢的课文,也乐此不疲地进行编剧、排演。
另外,还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古诗词竞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学习语文贵在日积月累。學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方法是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书笔记应注明材料出处,便于日后查阅。
第二,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果感想或见解较多,可以分几则来记,便于整理和日后使用。
第三,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不论大小都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第四,每学期结束,分类整理读书笔记,编排目录和索引。这样做的好处是到了中招前期,学生已有几册笔记在手,再加上每学期的优秀作文和校语文报,作文复习只需注入源头活水,加强审题训练就可以了。
为了打好语文基础,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扬“夯实基础”的有效做法,平时还可以分板块积累词语、文言知识、阅读技巧、名句等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例子”中挖掘到一些规律、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
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项有序而长期的工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只是把自己在语文复习备考方面的一些点滴做法写出来,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并且相信,在大家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下,中招考试语文学科一定能考出最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