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语言,写活泼的议论文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考议论文,阅卷老师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百分之九十的议论文是空话加套话,混个及格分。忠告各位考生,要想突破藩篱可以在两个点上动动脑筋:素材要新,语言要活。本文专谈语言的灵活。
  板着面孔,是写不出耐读的议论文的。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尽管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仁”的主张,但他一生始终没有得到重用,这不是孔子的错。因为那时诸侯们的人性极度扭曲,私欲急剧膨胀,占地围城,伏尸百万,他们打红了脸,杀红了眼,他们就像京沪高速上的小汽车,时速200公里,刹不住车了。但是孔子还是竭尽全力希望诸侯们刹车。或许有人这样讥笑孔子:“孔丘,你看看你周围的男人,有的在山东曲阜闹市中有房,有的在泰山脚下开设农庄,还有的开奔驰宝马,你孔丘有什么?你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你一天到晚,一年四季在外游说,却一事无成,你孔丘像个男人吗?老婆孩子都没有照顾好,你像个男人吗?”孔子微笑地面对讥笑者,温和地对弟子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舍小家,为大家,妻子离世都不回家,至死不改初衷,我们难道不该对孔子肃然起敬吗?我们应该用热烈的掌声回敬中国这位儒学大师。
  这篇议论文的语言,不禁使我想到了鲁迅的杂文为什么就那么耐读。原来魔力就在于作者的语言。这里有比喻,有描写,有对话,却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所以作为考生,我们仍然应当有所作为,那就是锤炼我们的语言,写“亮闪闪”的议论文,毕竟文章说到底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多打比方,多加强描写,多加入一些流行词语,议论文读起来一样精彩,一样耐读。
  一、比喻就是“哈里波特的魔法棒”
  比喻是作文的魔杖,是作文的神水,比喻真的是人类发明的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什么事物,什么现象,什么道理不好讲解时,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巧喻而理至”,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须注意以下两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如《劝学》就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来论证论点。荀子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如,冰与水的关系,木与绳的关系,远行要坐车马,渡河要坐船,千里马与驽马,蚯蚓与螃蟹,等等。这些信手拈来、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事物形象,进而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古人师旷为劝晋平公学习也有一妙喻:“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课堂上学生起初未解其意,未能认识这一组比喻妙在何处。我点拨了一下:初升的太阳、正午的阳光、蜡烛的光亮分别给你什么样的画面感?由此你会发现这三者的特点与这三个年龄段的人的学习能力是很相似的。所以说师旷作的这个比喻很准确很形象,对晋平公有很好的说服力。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如下面的比喻抓住了本体喻体的特点,就很准确。
  良知——灯(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
  人生——白纸(白纸空白、单纯,要去填写,要去充实。)
  生命——歌曲(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精神——丰碑(挺立、不朽,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当代著名作家马德有一篇精美的议论性散文《不如优雅》中也有贴切的比喻:
  人这一辈子,难免会遇上几个坏人。就像在一条里巷中走着走着,突然窜出一条恶狗来。来了就来了,不必怕!有时候,最多也不过是吓你一跳。你尽可能且战且退,当它只剩下远远的狂吠,而你仅仅是跑丢了一只鞋子,记得要告诉自己,你已经是胜利者。
  人这一辈子,也难免会遇上一些厄运。就像隔墙一块砖头扔过来,“哎哟”一声,你蹲伏在那里,疼得半天缓不过劲来。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活着活着,会突然打击你一下子。更难受的是,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四顾茫然,什么也看不到。
  像这样的表达,像这样的文章,读者见了,可能都是会心一笑,绝不会说出枯燥二字。究其原因,形象的比喻让人心领神会。生活中见得多了,在文章中又见到了,岂不是遇上了“老朋友”?没有了陌生感,就像自己写的一样,不是好文章又是什么呢?
  二、举例论证中写人多写细节
  议论文中写人与记叙文是不一样的。记叙文追求形象丰满,议论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写人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道理,所以应当简明说事情。但是就是那三言二语叙述人物故事,我们也不能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叙述。2015新课标卷有一篇优秀议论文特色正在于此: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缤纷的世界;一项平凡的技术,可以演绎精彩的人生。
  人们问老王为何会得到如此的赞誉,得到这样的赞誉又有何感想。老王总是先慢悠悠地点上一支烟,十分轻松而享受地吸上几口,淡淡一笑,说:“没有技巧,只不过干一行爱一行。只要有爱,就会用心;只要用心,就会做得好,做得精;越精越会发现其中的妙处,这妙处,就叫‘艺术’。”当老王说出“艺术”一词的时候,香烟散发的烟雾也恰好很艺术地缭绕在他的指尖。
  这位考生对作文材料中老王的分析评论摆脱了诸多考生脸谱化的套路,寥寥几笔细节描写就将作文题目中概念化的老王鲜活了起来,令阅卷者会心一笑,过目难忘。可见该考生笔下的功力非同一般。
  三、低下头来看看动植物
  演绎世界的不仅仅是我们人类,动植物身上也有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敬佩的东西。从阅卷老师的角度分析,一次试卷批阅下来,看人肯定是看得最多的。所以我们也可反其道而行之,拿一些动植物说事,也让阅卷老师换换胃口。2014年高考中有一位考生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们今世的家,海洋是它们前世的梦。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回游中。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
  三文鱼,我,向你们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泉清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嘘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
  这位考生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勤劳的小蜜蜂、流浪的三文鱼、灿烂的小麦花。青春的夺目光彩和无限内涵,被这三种小生命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得淋漓尽致!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人何以堪”?讲到了咨嗟嘘叹的“我们”,过渡非常自然。
  四、用一点反语加强幽默
  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这种形式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往往带有较强的讥刺、嘲讽口吻。如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鲁迅在运用反语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借用反语,把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罪恶立场和混蛋逻辑赤裸裸地亮出来示众,痛快淋漓地揭露了他们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所采取的投降主义路线,等于代他们作了一篇卖国罪行的自供状。
  写议论文没必要板着面孔说理。让议论性的语言形象生动起来,涉及到化抽象概括为形象具体的扩展能力,涉及到论证方法、各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善于模仿、强化实践,就一定能够写出“亮闪闪”的议论文。
其他文献
一个人若是心中有梦,有方向,那么再多艰难困苦亦不能阻挡或改变他不断追逐的脚步与所选择的路途。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到中学教书,有人认为这是人才的浪费,认为他没有高远的追求。但这是他的选择,选择了心之所好,决定了行之所向。  纵观古今中外和悠悠歷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因为遵循了心之所好,行动变得愈加充满力量,也因此取得了永远为世人铭记的成就。  遵从本心,方能铸就生命之诗。  鲁迅原本学
期刊
去年国庆假日,我们与二姨、舅舅相约一起到外公的老家愉快地玩了一天。  上午10点多钟我们开始开车出发,出了城,一眼望去,公路两边都是农田,一片片稻子、玉米,高低有序、整整齐齐。半小时后到了村口,只见一幢幢小别墅耸立在绿树丛中,南北向小河两边的芦苇长得茂盛极了,遮住了河里的水,也掩盖了河上的小桥。  说好到一位远房大舅家的,我们下了车却不知道向哪走,毕竟外公搬离家乡已经二十几年了,变化太大。好在有电
期刊
2015年9月的一天,托尼带着爱犬辛巴登上了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加拿大多伦多的85号航班。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硬性的规定——动物必须待在客机的货舱。辛巴只能暂时和主人分离。  托尼一直担心辛巴,没有他的陪伴,辛巴会不会寂寞?每隔一段时间,托尼都向客机服务人员询问辛巴的情况,每次询问的结果都一样,可是他还是有点不放心,他希望飞机快点飞,辛巴能早一点回到他的身边。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机长菲茨帕
期刊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富土,有人往往对它视而不见,也就难免困厄贫穷。  《贤愚经》上记载,一天,一群男孩子在路边游戏,将泥土堆积起来当作粮食和宫殿。他们突然看到两个托钵的僧人来化缘,其中一个男孩远远看见有僧人来,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布施他手中的“米”——那当作米的土。一个僧人低头称赞了男孩一番,接受了他的布施,让他把泥土放到钵里。  这位接受男孩布施的僧人就是佛陀,另一位是弟子阿难。弟子奇怪地问:“佛陀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至境,不外乎两个:一个是知道,一个是知足。知道,使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和。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材料的内容,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表述很简洁,包含着两个概念:知道、知足,处理好了两者关系,方能达到人生至境。这两者之中,知道是基础,是前提;知足则是知道的深化,又反过来对知
期刊
是谁,冥冥中伸出那双恰到好处的手,将它推向了那峭如水天一线直指霄汉的悬崖,深深咬住那孱弱的岩石?而它,却安详微笑,含着眼泪,热切地看着青山绿水,因为它知道,“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微笑,它便笑;你皱眉,它皱眉。”  耳边的风呼啸而过,它知道,所以躯体上留下了风的形状,铭心刻骨;暴雨劈头盖脸漫天砸来,它知道,所以它的叶片饱含雨水,酸胀苦涩。它知道,也许它出身卑微,和娇艳奔放的牡丹“拼不了爹”;它知道,
期刊
【微话历史】  民國之初,民众对剪辫抵触情绪极重。冯玉祥部下士兵拒绝剪辫,于是他亲自提枪监视剪辫。士兵们号啕大哭剪掉了辫子。未过多久,冯玉祥招兵买马,最关键的条件是:剪了辫子的,一概不要。原来他发现,只有拒绝剪辫之人,才是奴性入骨、唯命是从的人,才是最适合于打造暴力机器的。
期刊
【名著赏读】  曹操入城,即传令退了所决之水,出榜安民;叙事周。一面与玄德同坐白门楼上,关、张侍立于侧,提过擒获一干人来。吕布虽然长大,却被绳索捆作一团。真如细布。布叫曰:“缚太急,乞缓之!”既已被缚,何争缓急。操曰:“缚虎不得不急。”陈登说他是鹰,曹操偏说他是虎。布见侯成、魏续、宋宪皆立于侧,乃谓之曰:“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皆反?”宪曰:“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责备得是。布默然。其实
期刊
少年时,我们怀揣着对这个世界的疑问,追寻原因之果;暮年时,我们摇一把羽扇,细数自己已拥有的经历。当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奥义,对现实知足,才能够做到看尽浮华,清茗自享。  所谓“恰同学少年”,我们总是跃跃欲试,想要经历不同的奇遇和冒险。我们也总是想要挥霍时光探寻些什么,不论是学术理论知识或是人生哲理,都是应该知道的秘密世界。我们被雾里花、镜中月迷住,拼命想要拨开云雾去拥抱幻影。我们当然会遇到挫折,遇到坚
期刊
言由心生,心里真的尊重别人才会有善言,这和虚伪是不一样的。  中学时候班里有个南方来的女同学,皮肤白皙,娇小甜美,跟我们这群北方土妞相比,气质明显胜出。我们曾一度交好,一起读琼瑶读三毛,谈诗词谈歌赋。后来我把她当作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和她分享少年时代所有的秘密和烦恼。她家里亲情淡漠,我陪她彻夜长谈。她与男生几度纠葛,我帮她出谋划策。  而当我伤心向她倾诉时,她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好烦的?”“这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