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美如画

来源 :意林·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d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了验证这句话,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我们全家特地坐上了去桂林的火车,准备饱览漓江的秀美与奇特。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昊天结伴游”……上了火车,我满脑子都是诗人笔下描写漓江的诗句,所以无暇观看沿途的风景,只想尽快到达梦寐以求的桂林。
  时间在我的期盼中疾驰而过,转眼就到了桂林。爸爸、妈妈和我迫不及待地來到闻名遐迩的漓江。哇!青色的山,绿色的水,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早晨太阳未出,小草挂着的露珠晶莹剔透,光亮透明。我们坐上漓江的小船,便看见了宛如仙境一般的景象,湖面清澈见底,水波如镜,层层叠叠的云朵抚摸着湖边的青山。我们坐在船中远望着绿油油的青山,那山多高啊!那山多俊啊!那山多奇呀!这种恬淡,让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黄昏时分,向远处眺望,江上一筏竹排上坐着一位老者,他身披蓑笠,也许在等候鸬鹚捉到肥美的鱼儿,也许像我一样,在欣赏这画卷般的美景。这画卷映在眼前,如此素雅,如此安静。
  静夜,漫步漓江江畔,散落在江畔的石子似乎在说悄悄话,湖面上波光粼粼,听习习的微风伴着石子的耳语,就像是古老的乡村演奏的淳朴的交响曲,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夜深了,我们在架起的帐篷里进入梦乡,梦中宛如仙境的漓江,是那样美丽,那样迷人,不愧为天下第一美景,我要把“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漓江春水美如画”。
  指导教师:刘冬梅
  教师点评:
  作者开头用一句话交代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原因,第二段引用大量诗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描写漓江时分别从漓江的早晨、黄昏和夜晚入手,且能抓住不同时间段最有特色的点来写,让读者能一下抓到重点。结尾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漓江的爱,让文章有景有情。整篇文章表达很流畅,语言生动唯美,很吸引读者。
其他文献
每个月,狐狸奶奶都会去王宫走一趟,陪虎后喝喝茶。这次狐狸奶奶进宫意外得知“虎王病危”的消息:虎王已连续一个月通宵未眠了。  “只要有谁能让虎王睡着,他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金钱、地位、权势……”狐狸奶奶有模有样地对阿布学了虎后的话。  阿布开始冥思苦想,在排除掉142种治疗失眠的办法后,只剩“心理咨询”这个方法。  要从事心理咨询,当然要先成为心理咨询师,阿布火速参加了大灰狼培训中心举行的心理大师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市名校集团化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的讲话。会上王国平书记还特别强调:像杭州这样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不仅要让更多的本地居民子女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而且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新杭州人”子女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让他们与杭州本地的孩子一样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树人小学就是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自身的积极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第一课时为例,就如何在“法律教育”课中,依据知识体系实施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  一、 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的“法律教育”,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渐入学生的视野。“法律教育”有别于七年级学生之前所接触的心理和道德层面的教育,心理与道德教育为了淡化知识传授,切合教育对象个体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轨迹,没有也无法达成
在认识论教学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直是个难点,很多学生无法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哲学的抽象性和高中生认知水平等原因,教师过于重视结论而忽视知识生成的过程、忽视体验乃至教学方法失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事明理、寓理于事”,重在“事”与“理”的有机结合,力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纯主观的东西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庄子有一段关于“是非莫辩”的话,
一、作文修改的缺失与主体错位  一项对一百多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写好作文后很少修改也很少再读自己的习作。[1]学生普遍缺乏修改作文的自觉性,更谈不上具备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再看看目前较普遍的作文教学流程: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一次写作课就是以教师的讲评为终结,虽然教师会叮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订正,但真正实行起来的却只有小部分同学,大多数同学,在听完教师讲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同样如此,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是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干瘪、面目可憎。看看学生的作文,大多或无病呻吟,或夸夸其谈,甚至假话、空话一大堆。究其原因,与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意识的导向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只注重学生习作是否亮丽、是否优美,因此偏重于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忽视了“写什么”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文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一点体会特别深,那就是:要当好一个班主任,真正抓好一个班集体,首要任务是要让这个集体形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就是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要形成这股合力,正确的舆论、共同的目标和良好的班风,最具有决定意义。    一、抓住时机,形成正确的舆论    舆论的影响是很大的,健康的舆论能够为
当前,高中生较为普遍的写作状态是:不想写,没东西写;相比较而言,想写、有东西写但不会写的只占少数。具体到议论文写作,大多数学生面对热点题型“新材料作文”,往往提不起兴趣,一味满足于“解说”材料,他们一般会确立一个四平八稳的观点,然后用大同小异的多个事例来“例证”供料的某一“含意”。如此这般,其笔下作文往往呈现味同嚼蜡的可憎面目。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教学必须在“唤醒”学生的感觉、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多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文综地理试卷并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注重化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文综地理试题在能力的考核上,十分注重考核考生以下四方面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2008年高考地理还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
读贵刊《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年第8期王霆、王永峰的文章《教材删改部分: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于我心有戚戚焉。该文谈了如何把课文删改部分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的想法。笔者不惮狗尾续貂,也想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意见。课文的删改部分,不一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也不是简单到只要引入课堂那么简单。  围绕中小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删改的问题,近些年的议论不绝于耳,这与社会文化思想的嬗变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