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验学习 培养空间观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是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所强调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造生活情境,组织学生的直觉感知、实际操作、应用分析和反思,感知和体验“图形与几何”在活动中的实际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  体验  观察  操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43-01
  所谓“体验学习”,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去感受,去考察,去经历的过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建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结构,培养空间观念呢?笔者谈谈在开展“图形与几何”领域结构教学的实例研究中的几点感悟。
  一、创设情境体验,提供现实原型,渗透空间观念
  生活经验是学生几何学习的起点,是空间观念形成的基础。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经验基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初步渗透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儿童在游乐园的视频,帮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游玩情境,还原空间知识的现实原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游乐设施的运动方式,比画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轨迹,向同伴描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并对平移和旋转不同的特征加以比较,进而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
  二、观察想象体验,形成基本表象,激活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学生获得空间形象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逐步获得对几何形体的表象,并初步建立几何概念,进而促进良好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梯度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为了充分了理物体每个表面的特征,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本位观察:小组内观察茶壶,交流看到的物体的样子,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换位观察:小组内体验不同方向观察茶壶,交流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辨析观察:教师指定一副茶壶图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学生在此活动中亲身体验到要看到物体的某一形状必须确定观察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全面观察:通过猜物体游戏,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时要全面,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立概念模型,形成空间观念
  操作是通过手眼合作活动实现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也是手脑紧密沟通的智能内化方式,是将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的一种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从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四、应用解析体验,理解掌握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基本练习中理解概念,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在应用概念解析生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件显示4个大小相同但各个面的图案不同的正方体,再出示一个正方体礼物盒的展开图,问:这个展开图可以折成上面的哪个正方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在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开来,经过反复的对比、辨析后,发现:画红心图案的面既要和画条形图案的面相邻,方向又要和其并排,所以这个展开图只可能是第1个正方体可以折成。
  五、梳理反思体验,增强思维品质,提升空间观念
  梳理和反思是在教學即将结束时,对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提升空间观念。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总结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这节课使用什么方法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吗?你从今天的研究中学到什么?
  总之,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了解形状,运用公式,更要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两者不可或缺。空间观念的培养应贯穿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观察、想象、操作、解析、比较、反思等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新形势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社会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逐渐产生了理论知识层次高于实践技能水平、教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轨、对行业发展状态一无所知、脱离校园环境后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等种种问题。上述问题造成了目前社会企业人才紧缺,而毕业生又能力不足,无法得到社会企业认可的局面。面向企业要求,也为应对新经济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具备新特色,也就是要适应“新工科”大环境、大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是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或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是各高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重点论述“新工科”背景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现有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再拟出相应解决办法以切实改进教学质量,从而符合“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期刊
【摘要】中国的民营高等教育从最初的补充型教育机构到现今的民办高校、独立院校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肯定其贡献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民营高校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将影响著中国民营高校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民营高校 发展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幼儿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国画的积极性和创作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画教学 电化教学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33-02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然后对比分析了在线教育与线下培训相比的优劣势,在线教育的优势包括:时间灵活,节省费用,教学资源共享。劣势包括:投资大,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在线授课互动少。之后指出了我国在线教育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市场准入门槛、课程单一,缺乏创新、效果认定的困难,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质疑。本文作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高行业准入标准,鼓励行业创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固有的验证性理论课程已经不满足于新工科的发展需求,因此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项目,并将科学研究、社会应用相结合的实验项目引入相关的实验中非常有必要,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效果明显。本文以Matla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例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教学,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期刊
【摘要】在开放大学理念下,电大基层分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受到重视,只有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对电大基层分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革新,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化开展,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本文对电大基层分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大基层分校 全面管理理念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
期刊
【摘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本文以《移动通信》课程为例,讨论了一种基于OBE培养模式的课程评价方法。在确定课程对专业培养标准的支撑关系后,给出了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对应的详细的教学和考核设计。  【关键词】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 工程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达成度 培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都逐渐展露出来,如教学模式方法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等。在新形势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广大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解过于片面,反而出现了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  【关键词】高职 设计类专业 理论教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28-
期刊
【摘要】工程力学,是高职课程主要内容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理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着重探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以达到促进高职教学改革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48-02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