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是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所强调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造生活情境,组织学生的直觉感知、实际操作、应用分析和反思,感知和体验“图形与几何”在活动中的实际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 体验 观察 操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43-01
所谓“体验学习”,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去感受,去考察,去经历的过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建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结构,培养空间观念呢?笔者谈谈在开展“图形与几何”领域结构教学的实例研究中的几点感悟。
一、创设情境体验,提供现实原型,渗透空间观念
生活经验是学生几何学习的起点,是空间观念形成的基础。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经验基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初步渗透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儿童在游乐园的视频,帮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游玩情境,还原空间知识的现实原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游乐设施的运动方式,比画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轨迹,向同伴描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并对平移和旋转不同的特征加以比较,进而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
二、观察想象体验,形成基本表象,激活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学生获得空间形象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逐步获得对几何形体的表象,并初步建立几何概念,进而促进良好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梯度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为了充分了理物体每个表面的特征,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本位观察:小组内观察茶壶,交流看到的物体的样子,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换位观察:小组内体验不同方向观察茶壶,交流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辨析观察:教师指定一副茶壶图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学生在此活动中亲身体验到要看到物体的某一形状必须确定观察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全面观察:通过猜物体游戏,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时要全面,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立概念模型,形成空间观念
操作是通过手眼合作活动实现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也是手脑紧密沟通的智能内化方式,是将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的一种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从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四、应用解析体验,理解掌握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基本练习中理解概念,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在应用概念解析生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件显示4个大小相同但各个面的图案不同的正方体,再出示一个正方体礼物盒的展开图,问:这个展开图可以折成上面的哪个正方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在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开来,经过反复的对比、辨析后,发现:画红心图案的面既要和画条形图案的面相邻,方向又要和其并排,所以这个展开图只可能是第1个正方体可以折成。
五、梳理反思体验,增强思维品质,提升空间观念
梳理和反思是在教學即将结束时,对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提升空间观念。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总结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这节课使用什么方法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吗?你从今天的研究中学到什么?
总之,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了解形状,运用公式,更要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两者不可或缺。空间观念的培养应贯穿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观察、想象、操作、解析、比较、反思等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空间观念 体验 观察 操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43-01
所谓“体验学习”,即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去感受,去考察,去经历的过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建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结构,培养空间观念呢?笔者谈谈在开展“图形与几何”领域结构教学的实例研究中的几点感悟。
一、创设情境体验,提供现实原型,渗透空间观念
生活经验是学生几何学习的起点,是空间观念形成的基础。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经验基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初步渗透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儿童在游乐园的视频,帮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游玩情境,还原空间知识的现实原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游乐设施的运动方式,比画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轨迹,向同伴描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并对平移和旋转不同的特征加以比较,进而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
二、观察想象体验,形成基本表象,激活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学生获得空间形象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逐步获得对几何形体的表象,并初步建立几何概念,进而促进良好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梯度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为了充分了理物体每个表面的特征,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本位观察:小组内观察茶壶,交流看到的物体的样子,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换位观察:小组内体验不同方向观察茶壶,交流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辨析观察:教师指定一副茶壶图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学生在此活动中亲身体验到要看到物体的某一形状必须确定观察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全面观察:通过猜物体游戏,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时要全面,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立概念模型,形成空间观念
操作是通过手眼合作活动实现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也是手脑紧密沟通的智能内化方式,是将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的一种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从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四、应用解析体验,理解掌握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基本练习中理解概念,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在应用概念解析生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件显示4个大小相同但各个面的图案不同的正方体,再出示一个正方体礼物盒的展开图,问:这个展开图可以折成上面的哪个正方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在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开来,经过反复的对比、辨析后,发现:画红心图案的面既要和画条形图案的面相邻,方向又要和其并排,所以这个展开图只可能是第1个正方体可以折成。
五、梳理反思体验,增强思维品质,提升空间观念
梳理和反思是在教學即将结束时,对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而提升空间观念。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总结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这节课使用什么方法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吗?你从今天的研究中学到什么?
总之,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了解形状,运用公式,更要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两者不可或缺。空间观念的培养应贯穿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观察、想象、操作、解析、比较、反思等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