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规范、减负增效的深化阶段,高效教学的建设问题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为此,近年来我们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大力推行“落实两个90%,打造有效课堂” 教学方式,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力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进一步落实两个90%,打造有效课堂,制定了“学案导学”制度。那么,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呢?第一,努力做好“两个一”,即学案提前一周编制,提前布置,提前一天收缴。第二,认真做到“先学后教”。教师对学案要进行批改性检查,通过改学案,反馈学情,收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从而根据学生的“先学”来确定自己如何“后教”。“先学后教”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要依据“学案”二次备课,一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思维的障碍,确定解疑内容;二是教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三是当堂训练巩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同时“后教”还要抓住以下四个核心问题:
一、以学定教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陶行知先生说:“要想让学生自动学,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课堂不是学案的简单重复而应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针对性解决知识疑问、思维障碍问题,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上升到新高度。因此,有效的“先学”能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以教促学
教的过程首先要体现再检查、检验,更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尤其要抓好个体的“先学”差异问题,对重点知识、方法做到能让学生再表述、再动手、再推导,使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进而走向深入;其次是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即使“后教”达到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实现90%以上的学生掌握90%以上的教学内容。
三、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教师必须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师生问答、交流、探讨等互动形式自己解决,从而变“灌输”、“告诉”为“启发”、“引导”。《学记》曰:“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对每一堂课而言,创设情境的时机随时存在,可在展开新课时,可在行文过程解决难点时,可在体会作者情感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老师会用声情并茂的情景描述法;有的老师会用直观逼真的课件演示法;有的老师会用形象趣味的角色体验法……不管创设情境的时机如何,方法怎样,都是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准备。此外,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执行“四注重,五还给”。四注重,即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五还给,即一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要求每节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部少于15分钟,压缩课堂上教师单方面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二要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三要还给学生“学习的工具”(不只是指教具和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四要还给学生“主动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五要还给学生 “课后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师、发表感受、提意见和建议等)。经过一阶段改变,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的多了,动手实践操作的多了,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的多了,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彰显出令人欣喜的活力。
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材是相对静止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彰显其生命力,因而,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素养、精神状态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这一因素,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我校通过对课堂学生投入度、专注度、主动度,及时进行课后谈心、交流和指导,使“学案导学、先学后教”逐步走向成熟,实现节约化、有效化。每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使其情趣盎然而不失实效;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其宽松活跃而不失紧张;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使其探索自主而不失引导。归根到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本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预设,是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使教学更加富有实效。
生命在于运动,教学在于活动。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惑参与教学活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而应真正使其一直置身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思考,勤于动口。因此教师必须能纵揽全局,关注个体;能适时收放,有条不紊;能有效引导,让课堂动而有序,动而不乱。我们要努力追求学生“动”起来的课堂,追求学生“动”的效果,从而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当前,面对新课改形势,我们在推行的“落实两个90%,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让学生带着兴趣沉下去,让学生怀着疑惑动起来”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作为教师,将以一种执著、坚韧,经历脱蛹化蝶的痛苦,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智慧,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为了进一步落实两个90%,打造有效课堂,制定了“学案导学”制度。那么,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呢?第一,努力做好“两个一”,即学案提前一周编制,提前布置,提前一天收缴。第二,认真做到“先学后教”。教师对学案要进行批改性检查,通过改学案,反馈学情,收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从而根据学生的“先学”来确定自己如何“后教”。“先学后教”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要依据“学案”二次备课,一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思维的障碍,确定解疑内容;二是教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三是当堂训练巩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同时“后教”还要抓住以下四个核心问题:
一、以学定教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陶行知先生说:“要想让学生自动学,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课堂不是学案的简单重复而应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针对性解决知识疑问、思维障碍问题,把学生不成熟的点状思维串联成线,上升到新高度。因此,有效的“先学”能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以教促学
教的过程首先要体现再检查、检验,更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尤其要抓好个体的“先学”差异问题,对重点知识、方法做到能让学生再表述、再动手、再推导,使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进而走向深入;其次是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即使“后教”达到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实现90%以上的学生掌握90%以上的教学内容。
三、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教师必须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师生问答、交流、探讨等互动形式自己解决,从而变“灌输”、“告诉”为“启发”、“引导”。《学记》曰:“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对每一堂课而言,创设情境的时机随时存在,可在展开新课时,可在行文过程解决难点时,可在体会作者情感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老师会用声情并茂的情景描述法;有的老师会用直观逼真的课件演示法;有的老师会用形象趣味的角色体验法……不管创设情境的时机如何,方法怎样,都是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准备。此外,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执行“四注重,五还给”。四注重,即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五还给,即一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要求每节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部少于15分钟,压缩课堂上教师单方面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二要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三要还给学生“学习的工具”(不只是指教具和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四要还给学生“主动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五要还给学生 “课后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师、发表感受、提意见和建议等)。经过一阶段改变,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的多了,动手实践操作的多了,敢于超越教材、超越教师的多了,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彰显出令人欣喜的活力。
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材是相对静止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彰显其生命力,因而,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素养、精神状态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这一因素,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我校通过对课堂学生投入度、专注度、主动度,及时进行课后谈心、交流和指导,使“学案导学、先学后教”逐步走向成熟,实现节约化、有效化。每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使其情趣盎然而不失实效;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其宽松活跃而不失紧张;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使其探索自主而不失引导。归根到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本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预设,是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使教学更加富有实效。
生命在于运动,教学在于活动。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惑参与教学活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而应真正使其一直置身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思考,勤于动口。因此教师必须能纵揽全局,关注个体;能适时收放,有条不紊;能有效引导,让课堂动而有序,动而不乱。我们要努力追求学生“动”起来的课堂,追求学生“动”的效果,从而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当前,面对新课改形势,我们在推行的“落实两个90%,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让学生带着兴趣沉下去,让学生怀着疑惑动起来”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作为教师,将以一种执著、坚韧,经历脱蛹化蝶的痛苦,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智慧,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