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郊型城镇在受城市辐射影响的同时,一方面要适应城市扩张对其空间规划的要求;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特色。本文以乐山市近郊九峰镇总体规划为例,对近郊城镇规划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近郊型城镇;规划方法;九峰镇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324-02
在我国实施加快城市化战略的过程中,在全国或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凝聚力逐步得到增强的同时,中心城市对近郊城镇的城市化进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①房地产开发向郊外扩散;②交通道路(高速环线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向郊外扩散;③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娱乐中心、超市等)建设向郊外扩散;④建设范围突破了行政界限的限制等。
面对大城市向郊外扩展的影响,近郊型城镇如何保持自身的魅力,既实现城经济、环境等协同发展的目标,又满足大城市拓展对其空间规划上的要求是近郊型城镇在城镇发展规划中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按照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或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以往主要根据城镇(村庄)本身的发展历史编制的规划显然在空间覆盖面和规划深度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城市近郊型城镇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
虽然,近几年有关城市郊区、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已有了较大进展,有些规划工作者提出了“以环境容量定规模”、“编制全镇范围的综合规划”等建议,但由于近郊型城镇规划的特殊性,对其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乐山市近郊城镇九峰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为例,探讨近郊型城镇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一、九峰镇空间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九峰镇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南部。镇域内以浅丘为主,兼有少量平坝,南与五通桥区牛华镇接壤,西靠岷江,北邻通江镇,全镇幅员面积23.4平方公里。
镇域地势为东高西低,坡度适宜,地质良好。镇域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植被良好。岷江由镇域西部流过。镇域内有大型水泥企业嘉化水泥厂、乐山岷江化工厂等,镇域西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乐山大佛、乌尤风景旅游及生态保护区。
(二)发展优势分析
九峰镇位于乐山市中区与五通桥区的交界处,是乐山市市中区的南大门。在乐山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中被纳入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是市中区二级组团九峰片区的中心,作为对主城区的拓展,和主城区在空间上存在有一定距离,其功能和主城区联系十分紧密,区位优势明显,受到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发展条件优越。
(1)市委、市政府“旅游精品路线,打造第一山”工程的实施将使九峰镇迎来“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九峰地处乐山大佛、乌尤景区边缘,是“旅游精品路线”的功能补充,伴随大佛、乌尤景区拆迁还房点在九峰的建设,将有助于扩大内需,提高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加快九峰城市化进程。
(2)结合乐山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以及市中区产业调整,部分工业企业的搬迁以及现有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转移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带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拓宽城乡市場,发展小城镇。
(3)依托市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省道305线的建设,将极大地加强九峰镇在整个乐山市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改善九峰的投资经营环境。市污水处理厂和市人民医院三分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在九峰选址建设,有利于改变九峰镇的形象,使九峰镇步入快速、健全的发展轨道。
(二)发展劣势分析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够。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64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28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1.8%,第二产业实现3972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5%,第三产业实现1147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在农业结构内部,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一些经济效益突出的特色农业(如苗圃、花卉等)发展不够。第三产业项目过分单一,几乎全是“农家乐”,与市委、市政府打造“环城旅游渡假带”的设想有相当大的差距。
(2)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企业规模小,产品的科学、技术、知识含量低。工业结构内部,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如:建材业、化工业等)占较大的比重。传统的粗放性经营各现代化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力度有待加强。
(3)道路等级低、里程短、面积小,基本为村道。道路系统不能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制约经济的发展。
(4)九峰镇场镇建设杂乱无章,沿公路随意建设,造成联系不便,用地松散,机构布局混乱,市政基础设施无法实施,服务半径达不到要求,制约九峰经济社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近郊型城镇规划的基本思路
近郊型城镇规划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价值取向的超前性。价值取向是确保城镇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问题。近郊型新型生活空间是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高级空间形态,其基本特点是环境价值取向较高和居民群体素质较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优化和谐的自然—人文环境是新型生活空间形成并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以长远的眼光、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水平的管理来营造城镇的空间结构。
(2)空间发展布局的整体性和适度性。考虑到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及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邻近大城市的空间发展要求,建设用地的分布既要具有分散性,又要具有整体性。城镇的发展及其布局需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综合、整体的考虑。同时,郊区化的价值取向在于自然的环境空间,在于乡村化的本土特色。确定适度的区域开发规模,防止过密开发,建立适度的区域空间尺度,防止特色退化,是维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确定城镇未来空间发展的最终容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3)空间发展时序的阶段性。近郊型城镇的空间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鉴于近郊型城镇空间发展的特征,近郊型城镇的空间发展必须坚持面向未来、面对现实、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镇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同步进行。
三、九峰镇规划发展特点
九峰镇镇区的职能以居住、工业和仓储为主。九峰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
(1)农业发展方向:以稳粮增收为目标,保护好现有的高产良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在“结构调整、规模调大、经济调适、农民调富”的思路下,调出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面积,建立高新农业示范基地,以适应城镇的要求。
(2)工业发展方向:九峰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下风向,对不适应在中心城区发展的,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产业,可采取有序外围扩散的形式,引导到中心城区南部九峰镇,因此,今后20年中,在九峰镇落户的工业企业为九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便带动全镇经济振兴。
(3)第三产业发展方向:九峰镇域北部紧邻大佛、乌尤风景区,紧紧抓住“旅游精品线,打造第一山”的良好契机,利用紧邻风景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现光休闲旅游业,并向纵深推进,与大佛景区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从根本改善九峰的面貌,实现社会、经济的腾飞。
四、九峰镇空间规划结构
根据乐山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九峰镇的自然条件以及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确定其产业总体布局为以九峰镇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形成九峰工业区,推动观光农业及旅游服务和工业区建设,从而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以超前性、整体性和与中心城市衔接性为原则,综合制定规划方案。
规划形成“一核、一区、二片、三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核:片区中心沿九峰镇主入口24米路的沿线区域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及行政中心,形成片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中心。
一区:由九峰片區南部和东部形成九峰工业区。
二片:由乐五快速路将片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片,其中东区为整个片区中心,西区为居住小区。
三组团:由城市道路分割,分别为九峰东区北居住组团,九峰东区南居住组团,九峰西区居住组团。
考虑本地居民和居住区新居民的实际需求,各片区内统一配置能满足内部基本生活功能需要的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心。而较高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则主要布置在镇域中心区块内,以强化中心区块的集聚辐射功能,实现镇域服务功能的自我完善。此外,充分考虑九峰镇域空间和域外道路网空间结构上的特征,在处理好各片区之间交通联系通道的基础上,强化各片区与中心区的联系通道,以充分发挥城镇中心高层次服务设施的辐射作用。
在完成镇域各区块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满足公共设施的配置需求,使之与城镇性质、城镇规模相适应,并与城镇形态、结构相协调,形成完善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和城镇公共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逐步加以改造和完善,以期提高其远期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特点,重点关注城市公益性、福利性设施的建设等。本次规划的城镇公共设施采用镇域中心和社区中心两级配置,建立系统的镇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满足公共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镇域中心区的公建设施主要包括镇行政中心,社区中心,小学、中学、幼儿园等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院,中心商业设施,综合性市场等。社区中心的公建设施主要包括片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幼托、文化室、综合商店、卫生所、邮政所、储蓄所等。除对一般的城镇用地进行分类外,对未来可能发展的产业,应在用地布局上加以引导。对涉及交通、电力、电信、给排水、防洪、消防、环保等专项规划的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编制要求严格执行。
此外,为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对各区块的布局要点、各区块主要公共设施的配置、各类建设用地的建设原则及指标均加以规定和说明,绘制建设用地评价因素综合图、景观功能分区图、建设用地编号图、重点区块控制指标一览表等。用地块指标来指导实际开发建设,可较好地实现城镇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适度性,解决空间发展时序阶段性的矛盾,使规划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2004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2]吴志刚.“外向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镇总体规划方法探讨——以东莞市长安镇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0(4).
[3]顾朝林,等.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J].地理学报,1990(4).
[5]武进,马清亮.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1990(2).
[6]张建明,许学强,从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利用看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3).
[7]仇保兴.规划工作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规划,2002(1).
关键词:近郊型城镇;规划方法;九峰镇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324-02
在我国实施加快城市化战略的过程中,在全国或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凝聚力逐步得到增强的同时,中心城市对近郊城镇的城市化进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①房地产开发向郊外扩散;②交通道路(高速环线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向郊外扩散;③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娱乐中心、超市等)建设向郊外扩散;④建设范围突破了行政界限的限制等。
面对大城市向郊外扩展的影响,近郊型城镇如何保持自身的魅力,既实现城经济、环境等协同发展的目标,又满足大城市拓展对其空间规划上的要求是近郊型城镇在城镇发展规划中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按照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或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以往主要根据城镇(村庄)本身的发展历史编制的规划显然在空间覆盖面和规划深度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城市近郊型城镇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
虽然,近几年有关城市郊区、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已有了较大进展,有些规划工作者提出了“以环境容量定规模”、“编制全镇范围的综合规划”等建议,但由于近郊型城镇规划的特殊性,对其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乐山市近郊城镇九峰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为例,探讨近郊型城镇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一、九峰镇空间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九峰镇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南部。镇域内以浅丘为主,兼有少量平坝,南与五通桥区牛华镇接壤,西靠岷江,北邻通江镇,全镇幅员面积23.4平方公里。
镇域地势为东高西低,坡度适宜,地质良好。镇域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植被良好。岷江由镇域西部流过。镇域内有大型水泥企业嘉化水泥厂、乐山岷江化工厂等,镇域西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乐山大佛、乌尤风景旅游及生态保护区。
(二)发展优势分析
九峰镇位于乐山市中区与五通桥区的交界处,是乐山市市中区的南大门。在乐山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中被纳入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是市中区二级组团九峰片区的中心,作为对主城区的拓展,和主城区在空间上存在有一定距离,其功能和主城区联系十分紧密,区位优势明显,受到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发展条件优越。
(1)市委、市政府“旅游精品路线,打造第一山”工程的实施将使九峰镇迎来“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九峰地处乐山大佛、乌尤景区边缘,是“旅游精品路线”的功能补充,伴随大佛、乌尤景区拆迁还房点在九峰的建设,将有助于扩大内需,提高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加快九峰城市化进程。
(2)结合乐山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以及市中区产业调整,部分工业企业的搬迁以及现有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转移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带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拓宽城乡市場,发展小城镇。
(3)依托市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省道305线的建设,将极大地加强九峰镇在整个乐山市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改善九峰的投资经营环境。市污水处理厂和市人民医院三分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在九峰选址建设,有利于改变九峰镇的形象,使九峰镇步入快速、健全的发展轨道。
(二)发展劣势分析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够。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64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28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1.8%,第二产业实现3972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5%,第三产业实现1147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在农业结构内部,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一些经济效益突出的特色农业(如苗圃、花卉等)发展不够。第三产业项目过分单一,几乎全是“农家乐”,与市委、市政府打造“环城旅游渡假带”的设想有相当大的差距。
(2)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企业规模小,产品的科学、技术、知识含量低。工业结构内部,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如:建材业、化工业等)占较大的比重。传统的粗放性经营各现代化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力度有待加强。
(3)道路等级低、里程短、面积小,基本为村道。道路系统不能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制约经济的发展。
(4)九峰镇场镇建设杂乱无章,沿公路随意建设,造成联系不便,用地松散,机构布局混乱,市政基础设施无法实施,服务半径达不到要求,制约九峰经济社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近郊型城镇规划的基本思路
近郊型城镇规划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价值取向的超前性。价值取向是确保城镇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问题。近郊型新型生活空间是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高级空间形态,其基本特点是环境价值取向较高和居民群体素质较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优化和谐的自然—人文环境是新型生活空间形成并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以长远的眼光、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水平的管理来营造城镇的空间结构。
(2)空间发展布局的整体性和适度性。考虑到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及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邻近大城市的空间发展要求,建设用地的分布既要具有分散性,又要具有整体性。城镇的发展及其布局需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综合、整体的考虑。同时,郊区化的价值取向在于自然的环境空间,在于乡村化的本土特色。确定适度的区域开发规模,防止过密开发,建立适度的区域空间尺度,防止特色退化,是维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确定城镇未来空间发展的最终容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3)空间发展时序的阶段性。近郊型城镇的空间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鉴于近郊型城镇空间发展的特征,近郊型城镇的空间发展必须坚持面向未来、面对现实、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镇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同步进行。
三、九峰镇规划发展特点
九峰镇镇区的职能以居住、工业和仓储为主。九峰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
(1)农业发展方向:以稳粮增收为目标,保护好现有的高产良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在“结构调整、规模调大、经济调适、农民调富”的思路下,调出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面积,建立高新农业示范基地,以适应城镇的要求。
(2)工业发展方向:九峰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下风向,对不适应在中心城区发展的,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产业,可采取有序外围扩散的形式,引导到中心城区南部九峰镇,因此,今后20年中,在九峰镇落户的工业企业为九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便带动全镇经济振兴。
(3)第三产业发展方向:九峰镇域北部紧邻大佛、乌尤风景区,紧紧抓住“旅游精品线,打造第一山”的良好契机,利用紧邻风景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现光休闲旅游业,并向纵深推进,与大佛景区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从根本改善九峰的面貌,实现社会、经济的腾飞。
四、九峰镇空间规划结构
根据乐山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九峰镇的自然条件以及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确定其产业总体布局为以九峰镇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形成九峰工业区,推动观光农业及旅游服务和工业区建设,从而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以超前性、整体性和与中心城市衔接性为原则,综合制定规划方案。
规划形成“一核、一区、二片、三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核:片区中心沿九峰镇主入口24米路的沿线区域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及行政中心,形成片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中心。
一区:由九峰片區南部和东部形成九峰工业区。
二片:由乐五快速路将片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片,其中东区为整个片区中心,西区为居住小区。
三组团:由城市道路分割,分别为九峰东区北居住组团,九峰东区南居住组团,九峰西区居住组团。
考虑本地居民和居住区新居民的实际需求,各片区内统一配置能满足内部基本生活功能需要的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心。而较高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则主要布置在镇域中心区块内,以强化中心区块的集聚辐射功能,实现镇域服务功能的自我完善。此外,充分考虑九峰镇域空间和域外道路网空间结构上的特征,在处理好各片区之间交通联系通道的基础上,强化各片区与中心区的联系通道,以充分发挥城镇中心高层次服务设施的辐射作用。
在完成镇域各区块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满足公共设施的配置需求,使之与城镇性质、城镇规模相适应,并与城镇形态、结构相协调,形成完善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和城镇公共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逐步加以改造和完善,以期提高其远期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特点,重点关注城市公益性、福利性设施的建设等。本次规划的城镇公共设施采用镇域中心和社区中心两级配置,建立系统的镇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满足公共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镇域中心区的公建设施主要包括镇行政中心,社区中心,小学、中学、幼儿园等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院,中心商业设施,综合性市场等。社区中心的公建设施主要包括片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幼托、文化室、综合商店、卫生所、邮政所、储蓄所等。除对一般的城镇用地进行分类外,对未来可能发展的产业,应在用地布局上加以引导。对涉及交通、电力、电信、给排水、防洪、消防、环保等专项规划的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编制要求严格执行。
此外,为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对各区块的布局要点、各区块主要公共设施的配置、各类建设用地的建设原则及指标均加以规定和说明,绘制建设用地评价因素综合图、景观功能分区图、建设用地编号图、重点区块控制指标一览表等。用地块指标来指导实际开发建设,可较好地实现城镇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适度性,解决空间发展时序阶段性的矛盾,使规划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2004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2]吴志刚.“外向型城市化”模式下的城镇总体规划方法探讨——以东莞市长安镇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0(4).
[3]顾朝林,等.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J].地理学报,1990(4).
[5]武进,马清亮.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1990(2).
[6]张建明,许学强,从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利用看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3).
[7]仇保兴.规划工作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规划,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