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由来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而网络学习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近年来网络发展很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基于上述事实,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力,以顺应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所谓网络学习力,从字面上看是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在网络面前每个人既是个体的存在,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的行为,因此,网络学习力可以从广义和狭义加以审视。广义上的网络学习力指的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自学力”,还应包括影响他人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力指的是个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自学力”。本文所谈的网络学习力特指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力。
二、网络学习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1 网络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同的媒介:信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个人电脑(PC),多个PC的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形成了最初的网络。随着PC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内部结构越来越简单化、成本随着技术的成熟越来越低,更多的用户能享受到这种智能设备带来的迅速、方便、功能强大的服务,对信息处理和交换的需求日益膨胀,网络终于实现了互连互通,微软的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现和推广,使更多的人可以在点击鼠标的过程中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简单快捷和方便。网络的发展是以信息的交换为前提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显然也是以对信息的处理为前提的,即网络学习力就是对互联网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信息成为网络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的重要一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教学计划)、有组织(组织形式)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教学规律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指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中间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材等就是信息,信息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递其掌握的信息,受教育者接受并反馈信息。
2 网络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同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学习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习怎样思维。网络条件下的学习重在对学习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分布不均衡、传输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交互性强、使用成本低、变化频繁难测、质量良莠不齐等特点,在网络条件下学习最重要的在于获得信息与技巧的能力。
“05方案”指出:“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能力的养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由此看来,网络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有着不同的表述,最终的结果必定会落脚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面对着这一组数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通过提高学生的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和刨造信息的能力,达到“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 提高学生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上网就不知道忙什么了,只知道拿着鼠标这里点点,那里点点,时间就在“点点”中悄悄溜走了;或者一上网浏览四处收到的电子邮件与传播信息;或者……这意味着我们肯定无法有效地分配注意力,无法注意某些重要的信息,仔细思索所有信息的含意,反而被其他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若长久处于这种状态,最终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后果,对工作与学习造成冲击。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知识的获取从吸引注意力开始,因此,必须把逐渐流失的注意力挽救回来是提高学生网络学习力的前提。网络传播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作为信息主体的人需要什么信息,全在于他手中的鼠标点向哪个按钮,网上的一切资源都是共享的,网上学习是主动地学习,信息的可选择性也是人们高度自由度的体现。因此,集中注意力,按目的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来选择有用的资料成为必然的选择。
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热点 难点、国内外的大事小事、网上民情等等都可能进入学生的眼帘。面对着诸多的信息,老师为学生提供“信息源”,加上学生自身具有的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那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会更加轻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
2 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说服力。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具有数量巨大而庞杂、类型多、范围广、动态性高、质量参差不齐、有序与无序并存、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这些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条件下的学习就像走进了“自助式餐厅”,你要吃什么,全由你自己掌握。而有些学生无所适从,任由信息主宰自己而不是自己主宰信息,最终的结果是信息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淡淡的印象,真是“书到用时放恨少”,其原因在于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他在大脑中记忆了多少学问。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记忆力不仅仅不会消失,反而必须进一步强化。如果我们能强化专注的能力,并且有效改善我们的记忆力,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将会更加的轻松。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的前提是理解与批判,理解信息就是能明了信息的本来意图,洞观信息的本质性意义;批判信息就是通过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探讨其效度与信度,探讨制作意图、制作技术、心理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回避社会问题,尤其是负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用自己获取的正确的理论、原理、观点去分析分布零乱无序的但又全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也只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才能得到显现。
3 提高学生生成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当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之后,并不意味着学生的网络学习力的终结,而是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重组,进行“再创造”,做到“无中生有”“推陈出新”,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就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所谓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它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严谨的逻辑性、全面性。
对所获知的信息进行重新的归纳和创新是网络学习力最高阶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教育目的之一。当学生借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的原理、方法对所面临的信息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时,那么他必定是一个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人,是一个能全面地看待问题、能用充足的理由证据来得出结论、能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的人,这不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追求的目标吗?不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的体现吗?
所以,网络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网络学习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而网络学习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近年来网络发展很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基于上述事实,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力,以顺应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所谓网络学习力,从字面上看是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在网络面前每个人既是个体的存在,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的行为,因此,网络学习力可以从广义和狭义加以审视。广义上的网络学习力指的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的“自学力”,还应包括影响他人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力指的是个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自学力”。本文所谈的网络学习力特指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力。
二、网络学习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1 网络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同的媒介:信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个人电脑(PC),多个PC的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形成了最初的网络。随着PC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内部结构越来越简单化、成本随着技术的成熟越来越低,更多的用户能享受到这种智能设备带来的迅速、方便、功能强大的服务,对信息处理和交换的需求日益膨胀,网络终于实现了互连互通,微软的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现和推广,使更多的人可以在点击鼠标的过程中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简单快捷和方便。网络的发展是以信息的交换为前提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显然也是以对信息的处理为前提的,即网络学习力就是对互联网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信息成为网络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的重要一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教学计划)、有组织(组织形式)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教学规律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指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中间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材等就是信息,信息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递其掌握的信息,受教育者接受并反馈信息。
2 网络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同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学习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习怎样思维。网络条件下的学习重在对学习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分布不均衡、传输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交互性强、使用成本低、变化频繁难测、质量良莠不齐等特点,在网络条件下学习最重要的在于获得信息与技巧的能力。
“05方案”指出:“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能力的养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由此看来,网络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有着不同的表述,最终的结果必定会落脚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面对着这一组数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通过提高学生的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和刨造信息的能力,达到“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 提高学生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上网就不知道忙什么了,只知道拿着鼠标这里点点,那里点点,时间就在“点点”中悄悄溜走了;或者一上网浏览四处收到的电子邮件与传播信息;或者……这意味着我们肯定无法有效地分配注意力,无法注意某些重要的信息,仔细思索所有信息的含意,反而被其他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若长久处于这种状态,最终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后果,对工作与学习造成冲击。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知识的获取从吸引注意力开始,因此,必须把逐渐流失的注意力挽救回来是提高学生网络学习力的前提。网络传播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作为信息主体的人需要什么信息,全在于他手中的鼠标点向哪个按钮,网上的一切资源都是共享的,网上学习是主动地学习,信息的可选择性也是人们高度自由度的体现。因此,集中注意力,按目的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来选择有用的资料成为必然的选择。
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热点 难点、国内外的大事小事、网上民情等等都可能进入学生的眼帘。面对着诸多的信息,老师为学生提供“信息源”,加上学生自身具有的获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那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会更加轻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
2 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说服力。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具有数量巨大而庞杂、类型多、范围广、动态性高、质量参差不齐、有序与无序并存、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这些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条件下的学习就像走进了“自助式餐厅”,你要吃什么,全由你自己掌握。而有些学生无所适从,任由信息主宰自己而不是自己主宰信息,最终的结果是信息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淡淡的印象,真是“书到用时放恨少”,其原因在于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他在大脑中记忆了多少学问。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记忆力不仅仅不会消失,反而必须进一步强化。如果我们能强化专注的能力,并且有效改善我们的记忆力,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将会更加的轻松。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的前提是理解与批判,理解信息就是能明了信息的本来意图,洞观信息的本质性意义;批判信息就是通过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探讨其效度与信度,探讨制作意图、制作技术、心理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回避社会问题,尤其是负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用自己获取的正确的理论、原理、观点去分析分布零乱无序的但又全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也只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才能得到显现。
3 提高学生生成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当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之后,并不意味着学生的网络学习力的终结,而是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重组,进行“再创造”,做到“无中生有”“推陈出新”,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就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所谓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它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严谨的逻辑性、全面性。
对所获知的信息进行重新的归纳和创新是网络学习力最高阶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教育目的之一。当学生借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的原理、方法对所面临的信息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时,那么他必定是一个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人,是一个能全面地看待问题、能用充足的理由证据来得出结论、能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的人,这不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追求的目标吗?不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的体现吗?
所以,网络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网络学习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