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感知支撑,也需要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深度解读与提炼。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与活动场景,利于学生收集相应的数学现象,获得必要的感性认知,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新知的学习研究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增强感知的解析,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建数学认知的有效建构。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感知;学习领悟;知识建构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得获取非常丰富的感知,积累丰厚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感悟的提升,从而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负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感知、积累经验就成为本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当学生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原有的数的认识产生质变,形成新的飞跃,才能更好地连接既有的认知,建构正与负、动与静等一组组对立概念,从中把握准负数的要义,使数学学习更加务实高效。在此,笔者结合“认识负数”的教学片断粗浅地谈谈如何促进学习积累,帮助学生建立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向学生渗透这些哲学思想,加速学生的感悟,使有意义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感知
(一)以试促思,引发体验
师:仔细观察投影上的每一段话,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把有关数据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1. 小红乘电梯从1楼到15楼,小明则从1楼到地下3楼商场。
2. 杏红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转进35人,本学期转出21人。
3. 小李叔叔上个月初存钱3900元,月底取款1500元。
4. 兴达商行8月份盈余240000元,9月份亏损110000元。
……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观察到的数据,独立填表。
(二)有序反馈,引发辩论
师:看到大家都有结论了,我们就先听听部分同学的思考吧!投影展示学习成果。
生1:上升15楼,下降3楼。
生:这个表示不科学,听着有点迷糊。我的是往上15楼,向下3楼。
生:还是不太明白,什么往上、向下啊?从哪里开始的呢?
师:抓得很准,这点不清楚,表述就有点迷糊哦!
生:我把它想成1 15,1-3。
生:1-3是什么意义啊?
师:看来大家很想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先汇报其他的思考,看看能否从其他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对我们有所帮助?
生2:转进就是多35人,转出就是少21人。
生:简单地说就是加35人,减21人。
生3:我感觉到存钱和赚钱都是增加,取钱和亏损都是减少。
……
师:很不错!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相反关系对吧,那么第一个问题中的关系是否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学生讨论,感受相反量的关系,明白对立的关系。
师:研究了这一组关系,想不想用一种方法或符号表示它们呢?
生:最好是统一的人人都熟知的符号。
……
【评析:“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这是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关于数学教育的经典阐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数学学习、高效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规律,进而提炼出知识的精髓,让数学学习成为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案例中,教师有选择地攫取学生熟悉的且有代表性的生活数据为引,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示,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区分相反的量,还要选用最合适的方式去表达。第一组数据学生非常熟悉,但却很难表示,这种困惑会激发学生继续前行的斗志。所以当教师话锋一转的刹那,学生的思维就呈现出井喷态势,后续的三问好不费力地突破了。同时,教师利用学生的感知、感悟再度引入第一问,能够帮助学生思考,诱发学生产生积极的联想。
这种先抑后扬的举措,不仅营造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学习情境,还建构了一个激发思考的探究的情境,更形成了一个利于学习深入、知识顺利迁移的良好氛围。当学生真切感受到: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约定俗成的形式去表示对立的关系,表示相反的量。此时,引入负数定会水到渠成。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学生丰富感知,又能诱发学习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活力,使数学学习步入一个理想的境地。同时,学生那种模糊、朦胧的提炼需求,也为负数的引入提供了基本保障,还为学生经历符号化提炼的学习过程提供最坚实的感知积累。】
片段二:以练引思,加速体验
师:看投影,仔细听,用心想,看看谁了解得最多。
课件播放:画面、语音同步呈现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实况:哈尔滨零下15℃到零下3℃,北京零下5℃到5℃,上海0℃到8℃,海口12℃到20℃。
生:各地气温有差异,哈尔滨全是零下的温度,海口都是零上。
……
师:你是怎么理解零下和零上的呢?从哪里知道这个说法的?
生:刚才的播报中有。我还听爸爸讲过。
生: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说法。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生:零上就是0摄氏度以上,零下就是比0摄氏度低。
师:知道在数学中是怎样表示它们的吗?把自己预习的成果和你的伙伴们交流一下。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介绍自己查阅资料的收获,明确零上的表示方法、零下的方法。
师:你能通过温度计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
学生利用真实的温度计、投影上的温度计,分别读出:10摄氏度、-12摄氏度、8摄氏度等。
师:从读温度中你有什么感想?
生:离0°越远天气越冷,-12℃比10℃要冷得多,负数的数字越大就越冷;正数越大表示越热。 ……
【评析:用实践、研讨等活动使学生处在实实在在的演练之中,从练中感受到知识的脱节,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面对学生解读零上、零下这一组知识点时,教者没有刻意地雕琢,而是顺势引导,“你是怎么理解零下和零上的呢?从哪里知道这个说法的?”“那你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简单地引领,使学习的焦点再度聚焦,也把学生思维的落脚点再次拉回到读数、想数、比较中来。通过集思广益,学生在拓展视角的同时又学会聚拢,学生真切地领悟到:在温度表示中,0摄氏度是一个临界点,大于0的是正数,小于0的则是负数,这样有效地帮助建构一个完整的数轴,使有理数的认识有了基本的雏形。
实践尝试、直观观察、集思广益,使原本难以言说的概念逐步明晰起来,在学生的交流和思考中,“太冷了”“太烫了”等学生自我表述,不仅能凸显基本的知识要点,也使原本较为晦涩的负数具有生活气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种拟人化的解读,给予了负数生命色彩,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这种做、思、辨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为孩子们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片段三:练思结合,促进建构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数、负数。会写吗?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学生听口令,写出自己想写的正数、负数,30秒结束。
师:汇报一下你写的是哪些数。
学生汇报,相互评议。
师:假如给大家很多的时间让你把知道的正数、负数全部写完,可以吗?
生:不可以,好像刚才的那个温度的线是直线,它是无始无终的。
生:不可以!我经常看到这些数的后面有个省略号。
……
师:真了不起!能联系刚刚研究的表示温度的直线,还能联系直线的特点,活学活用,是不错的表现哦!下面就请你把自己写的几个数表示在这样的直线上,好吗?
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自己所写的数。
师:通过这样的直线写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0有着分家的作用,它的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
生:可以看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家把正数、负数都与0相比,那0是什么数啊?是正数,还是负数?
学生议论。
生:它是特殊的数,起着分界的作用。
生:我认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生:从直线上看出,我们研究的数应该分成三块,正数、0、负数。
……
【评析:把数学学习演变为学生的训练与思考活动,会提升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也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效的教学环节不只是训练就能奏效的,而要把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教学才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生的学习才能生动,更富生命的色彩。
同时,不给学生的学习、思考设定框架,我们也会收获无尽的精彩。试看学生在写数后的辩论中就把自己的感悟与自然数是无限的、直线是无限的等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让新知得以有根可循,使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变得灵动,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领者在本片段中表现尤为突出。简单的点评语,不仅总结与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也为新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使学生的探索不走弯路,使学生的感悟有据可循。这样的运作,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了智慧,也洋溢着人性的呵护。】
上述的三个教学片段使笔者深深地明白:高效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甚至是情感储备,促使他们敢于尝试,乐于合作,善于思考,最终在感悟中领悟新知,在领悟中建构认知,使数学学习成为幸福的探索之旅、体验之旅。同时,也使笔者明白,有效的教学不能只满足学生是否听懂,而要关注学生是否感悟出、领悟透,把学习评价聚焦到学生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上来。只有这样的教与学,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预设与生成的万完美融合,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感知;学习领悟;知识建构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得获取非常丰富的感知,积累丰厚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感悟的提升,从而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负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感知、积累经验就成为本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当学生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原有的数的认识产生质变,形成新的飞跃,才能更好地连接既有的认知,建构正与负、动与静等一组组对立概念,从中把握准负数的要义,使数学学习更加务实高效。在此,笔者结合“认识负数”的教学片断粗浅地谈谈如何促进学习积累,帮助学生建立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向学生渗透这些哲学思想,加速学生的感悟,使有意义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感知
(一)以试促思,引发体验
师:仔细观察投影上的每一段话,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把有关数据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1. 小红乘电梯从1楼到15楼,小明则从1楼到地下3楼商场。
2. 杏红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转进35人,本学期转出21人。
3. 小李叔叔上个月初存钱3900元,月底取款1500元。
4. 兴达商行8月份盈余240000元,9月份亏损110000元。
……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观察到的数据,独立填表。
(二)有序反馈,引发辩论
师:看到大家都有结论了,我们就先听听部分同学的思考吧!投影展示学习成果。
生1:上升15楼,下降3楼。
生:这个表示不科学,听着有点迷糊。我的是往上15楼,向下3楼。
生:还是不太明白,什么往上、向下啊?从哪里开始的呢?
师:抓得很准,这点不清楚,表述就有点迷糊哦!
生:我把它想成1 15,1-3。
生:1-3是什么意义啊?
师:看来大家很想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先汇报其他的思考,看看能否从其他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对我们有所帮助?
生2:转进就是多35人,转出就是少21人。
生:简单地说就是加35人,减21人。
生3:我感觉到存钱和赚钱都是增加,取钱和亏损都是减少。
……
师:很不错!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相反关系对吧,那么第一个问题中的关系是否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学生讨论,感受相反量的关系,明白对立的关系。
师:研究了这一组关系,想不想用一种方法或符号表示它们呢?
生:最好是统一的人人都熟知的符号。
……
【评析:“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这是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关于数学教育的经典阐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数学学习、高效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规律,进而提炼出知识的精髓,让数学学习成为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案例中,教师有选择地攫取学生熟悉的且有代表性的生活数据为引,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示,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区分相反的量,还要选用最合适的方式去表达。第一组数据学生非常熟悉,但却很难表示,这种困惑会激发学生继续前行的斗志。所以当教师话锋一转的刹那,学生的思维就呈现出井喷态势,后续的三问好不费力地突破了。同时,教师利用学生的感知、感悟再度引入第一问,能够帮助学生思考,诱发学生产生积极的联想。
这种先抑后扬的举措,不仅营造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学习情境,还建构了一个激发思考的探究的情境,更形成了一个利于学习深入、知识顺利迁移的良好氛围。当学生真切感受到: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约定俗成的形式去表示对立的关系,表示相反的量。此时,引入负数定会水到渠成。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学生丰富感知,又能诱发学习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活力,使数学学习步入一个理想的境地。同时,学生那种模糊、朦胧的提炼需求,也为负数的引入提供了基本保障,还为学生经历符号化提炼的学习过程提供最坚实的感知积累。】
片段二:以练引思,加速体验
师:看投影,仔细听,用心想,看看谁了解得最多。
课件播放:画面、语音同步呈现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实况:哈尔滨零下15℃到零下3℃,北京零下5℃到5℃,上海0℃到8℃,海口12℃到20℃。
生:各地气温有差异,哈尔滨全是零下的温度,海口都是零上。
……
师:你是怎么理解零下和零上的呢?从哪里知道这个说法的?
生:刚才的播报中有。我还听爸爸讲过。
生: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说法。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生:零上就是0摄氏度以上,零下就是比0摄氏度低。
师:知道在数学中是怎样表示它们的吗?把自己预习的成果和你的伙伴们交流一下。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介绍自己查阅资料的收获,明确零上的表示方法、零下的方法。
师:你能通过温度计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
学生利用真实的温度计、投影上的温度计,分别读出:10摄氏度、-12摄氏度、8摄氏度等。
师:从读温度中你有什么感想?
生:离0°越远天气越冷,-12℃比10℃要冷得多,负数的数字越大就越冷;正数越大表示越热。 ……
【评析:用实践、研讨等活动使学生处在实实在在的演练之中,从练中感受到知识的脱节,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面对学生解读零上、零下这一组知识点时,教者没有刻意地雕琢,而是顺势引导,“你是怎么理解零下和零上的呢?从哪里知道这个说法的?”“那你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简单地引领,使学习的焦点再度聚焦,也把学生思维的落脚点再次拉回到读数、想数、比较中来。通过集思广益,学生在拓展视角的同时又学会聚拢,学生真切地领悟到:在温度表示中,0摄氏度是一个临界点,大于0的是正数,小于0的则是负数,这样有效地帮助建构一个完整的数轴,使有理数的认识有了基本的雏形。
实践尝试、直观观察、集思广益,使原本难以言说的概念逐步明晰起来,在学生的交流和思考中,“太冷了”“太烫了”等学生自我表述,不仅能凸显基本的知识要点,也使原本较为晦涩的负数具有生活气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种拟人化的解读,给予了负数生命色彩,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这种做、思、辨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为孩子们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片段三:练思结合,促进建构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数、负数。会写吗?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学生听口令,写出自己想写的正数、负数,30秒结束。
师:汇报一下你写的是哪些数。
学生汇报,相互评议。
师:假如给大家很多的时间让你把知道的正数、负数全部写完,可以吗?
生:不可以,好像刚才的那个温度的线是直线,它是无始无终的。
生:不可以!我经常看到这些数的后面有个省略号。
……
师:真了不起!能联系刚刚研究的表示温度的直线,还能联系直线的特点,活学活用,是不错的表现哦!下面就请你把自己写的几个数表示在这样的直线上,好吗?
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自己所写的数。
师:通过这样的直线写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0有着分家的作用,它的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
生:可以看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家把正数、负数都与0相比,那0是什么数啊?是正数,还是负数?
学生议论。
生:它是特殊的数,起着分界的作用。
生:我认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生:从直线上看出,我们研究的数应该分成三块,正数、0、负数。
……
【评析:把数学学习演变为学生的训练与思考活动,会提升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也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效的教学环节不只是训练就能奏效的,而要把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教学才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生的学习才能生动,更富生命的色彩。
同时,不给学生的学习、思考设定框架,我们也会收获无尽的精彩。试看学生在写数后的辩论中就把自己的感悟与自然数是无限的、直线是无限的等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让新知得以有根可循,使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变得灵动,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领者在本片段中表现尤为突出。简单的点评语,不仅总结与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也为新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使学生的探索不走弯路,使学生的感悟有据可循。这样的运作,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了智慧,也洋溢着人性的呵护。】
上述的三个教学片段使笔者深深地明白:高效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甚至是情感储备,促使他们敢于尝试,乐于合作,善于思考,最终在感悟中领悟新知,在领悟中建构认知,使数学学习成为幸福的探索之旅、体验之旅。同时,也使笔者明白,有效的教学不能只满足学生是否听懂,而要关注学生是否感悟出、领悟透,把学习评价聚焦到学生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上来。只有这样的教与学,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预设与生成的万完美融合,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