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器械操控活动是指在徒手运动的基础上操控各种物体。学前儿童在器械操控活动中可发展手眼、脚眼的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平衡性,培养对物体移动的知觉和控制能力,形成大小、形状、方位等空间概念,提高意志力、坚持性、自信心等。
一、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的相关概念
1.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
器械操控能力(object control skills)是基本动作能力(fundamental motor skill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操纵或控制物体的能力,具体是指个体用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各种方式主动作用于各种物体,并有意识地使之在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方面发生改变的运动能力。此外,器械操控能力还包含个体完成生活自理、写字、绘画等任务所需要的精细动作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大肌肉动作中的器械操控能力。从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其器械操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操控球、沙包、绳子、呼啦圈、铁环、竹竿之类的物品上。
2.器械操控能力与身体素质和运动负荷
器械操控能力是在幼儿掌握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这两个运动核心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与各种身体素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以幼儿用手接别人抛来的球这一动作发展为例,熟练的接球者能够跟踪和预测球的运动轨迹,调整身体的位置和姿势,控制手以成功地接住球,这其中就会涉及幼儿对身体的控制和平衡、位移的速度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大多数器械操控对协调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接球时需要手眼协调,踢球时需要脚眼协调,投球时需要手眼协调和上下肢协调。这种协调能力是幼儿较为准确地完成操控任務所不能缺少的,同时又可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在器械操控活动中,幼儿除了需要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外,还需要操控器械,因而运动量比较大,会产生较大的生理负荷,同时还要集中注意把握器械的运动方向、速度等,因而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荷。例如,直线奔跑动作与边跑边滚铁环动作相比,后者就需要幼儿更加努力地控制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在身体移动的基础上,集中注意保持铁环的平衡、速度和前进的方向,因而会产生更大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二、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而不是某一个因素影响的结果,个体的成熟和性别、运动的环境、任务的难易、操控的物品、练习的机会、教师的指导等因素都会对幼儿器械操控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分析,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关幼儿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规律。本文根据有关动作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Newell,1984),从个体、环境、任务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因素。
1.个体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内在因素,如成熟、年龄、性别等。神经、肌肉的成熟以及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在器械操控方面的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肌肉组织不断成熟,身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为幼儿有效地操控各种物品打下了基础。例如,幼儿手臂力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幼儿投掷的水平,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幼儿接住球的概率,下肢肌肉力量的提高有利于幼儿连续跳绳。
大量的研究显示,男孩在器械操控技能方面的表现一般要好于女孩,尤其在投掷能力方面,不管是在投掷的动作模式发展方面,还是在投掷的距离和速度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如投掷时5~9岁的男孩比女孩更善于使用骨盆、躯干、肩组块旋转(Stephen A., Rose M.
一、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的相关概念
1.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
器械操控能力(object control skills)是基本动作能力(fundamental motor skill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操纵或控制物体的能力,具体是指个体用拍、投、抛、接、踢、击、顶、踩、踏等各种方式主动作用于各种物体,并有意识地使之在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方面发生改变的运动能力。此外,器械操控能力还包含个体完成生活自理、写字、绘画等任务所需要的精细动作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大肌肉动作中的器械操控能力。从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其器械操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操控球、沙包、绳子、呼啦圈、铁环、竹竿之类的物品上。
2.器械操控能力与身体素质和运动负荷
器械操控能力是在幼儿掌握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这两个运动核心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与各种身体素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以幼儿用手接别人抛来的球这一动作发展为例,熟练的接球者能够跟踪和预测球的运动轨迹,调整身体的位置和姿势,控制手以成功地接住球,这其中就会涉及幼儿对身体的控制和平衡、位移的速度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大多数器械操控对协调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接球时需要手眼协调,踢球时需要脚眼协调,投球时需要手眼协调和上下肢协调。这种协调能力是幼儿较为准确地完成操控任務所不能缺少的,同时又可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在器械操控活动中,幼儿除了需要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移动外,还需要操控器械,因而运动量比较大,会产生较大的生理负荷,同时还要集中注意把握器械的运动方向、速度等,因而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荷。例如,直线奔跑动作与边跑边滚铁环动作相比,后者就需要幼儿更加努力地控制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在身体移动的基础上,集中注意保持铁环的平衡、速度和前进的方向,因而会产生更大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二、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而不是某一个因素影响的结果,个体的成熟和性别、运动的环境、任务的难易、操控的物品、练习的机会、教师的指导等因素都会对幼儿器械操控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分析,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关幼儿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规律。本文根据有关动作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Newell,1984),从个体、环境、任务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因素。
1.个体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内在因素,如成熟、年龄、性别等。神经、肌肉的成熟以及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在器械操控方面的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肌肉组织不断成熟,身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为幼儿有效地操控各种物品打下了基础。例如,幼儿手臂力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幼儿投掷的水平,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幼儿接住球的概率,下肢肌肉力量的提高有利于幼儿连续跳绳。
大量的研究显示,男孩在器械操控技能方面的表现一般要好于女孩,尤其在投掷能力方面,不管是在投掷的动作模式发展方面,还是在投掷的距离和速度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如投掷时5~9岁的男孩比女孩更善于使用骨盆、躯干、肩组块旋转(Stephen A., Ros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