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对女性主义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形成大量的意义,其最终的理念均总结为男女的地位平等。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眼光分析《金婚》,可以明确剧中女性代表的人物形象,探索当前的时代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利用婚姻、家庭、文化、时代、人性等因素衬托出其典型的悲剧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婚》;女性人物;悲剧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10-02
  电视剧《金婚》自从播出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一举夺得数个奖项,从女性主义的眼光来观照女性人物的形象,揭示了现阶段社会中男女不平等性,探索出“金婚”呈现出的社会的意义。同时,通过《金婚》还可以促使现阶段其命题的深刻性提升,展现出独特的典型意义。
  一、文丽代表的家庭生活奉献者
  在《金婚》中,存在大量的女性人物,在价值观、生活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在生活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生活因素、爱情因素,导演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出悲剧意义。文丽是剧中的第一女主角,整部剧以文丽与佟志的婚姻生活为主线,最终在金婚中走向全剧终。在漫长的五十年中,双方经历了多种磨难,历经时代变迁,在成长过程中其个性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在二十岁较为任性、三十岁较为乖张、四十岁较为多疑……最终走向七十岁。金婚可以说是大多数人最原始的向往,剧中文丽的结局是幸福的,但从女性的角度分析,其人物性格中却存在一定的悲剧意义[1]。例如,在四十岁以前,文丽的个性较为明显,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如在恋爱过程中,婚事中文丽保持着美好、浪漫、向往,但同时其也掌握家庭的话语权,通过婚姻保证书可以看出其自身的个性化。随着家庭生活的开始,其开始进入柴米油盐状态,伴随着老人、孩子问题产生争吵,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磨了其自身的个性。进入到四十岁以后,文丽的性格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变得唠叨、多疑、刻薄,受到丈夫、孩子的讨厌,但佟志的母亲经历过,可以理解其变化。从此处可以看出女性主义的变化,其成为家庭的奉献者,在伦理道德观方面展现出明显的牺牲,牺牲自我的价值,也可以看出男主人公自身的自我男性思想,通过竞争性的道德标准来体现自身[2]。例如,在《金婚》中主人公佟志的母亲生病时,文丽心急如焚的照顾,但佟志却跟自身的红颜知己交谈,由此展现出女性对家庭的付出与悲剧意义。在传统的道德思想束缚下,道德伦理导致文丽逐渐消磨了自身的个性,不仅失去了坚贞的爱情,也逐渐失去了男女之间的平衡,完全以家庭为中心,表达出独特的悲剧意义。从家庭的角度分析,婚姻的幸福虽然是家庭的最终目的,但其感知是相对的,因而在文丽身上可以展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伴随着数十年的相伴逐渐度过婚姻危机[3]。
  二、庄嫂代表的家庭话语权胜利者
  庄嫂也是《金婚》中独特的代表性人物,其自身的性格较为鲜明,文化程度不高,并且体格较为健壮,其丈夫大庄实际上并不爱她,两人之间也没有爱情,由于性别的因素影响,庄嫂的角色地位常常处于屈从地位,甚至其丈夫大庄喜欢梅梅,庄嫂为了家庭而忍受着,这种自我的忍受导致其自身呈现出明显的悲剧意义。庄嫂自身具有较重的感情,对佟家给予较多的帮助,承担着家里的重任,最终运用家庭的温暖来挽救婚姻。庄家三代单传,庄嫂生了儿子之后逐渐有了家庭地位,导致大庄认识到庄嫂的重要性,并逐渐提升庄嫂的话语权。当大庄生病后,庄嫂更加具有话语权,逐渐掌控家庭,从原有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成为家庭话语权的最终胜利者,但其自身逐渐被膨胀的自我意识所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悲剧思想,导演从不同层次的角度分析意义,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值得人们深思的悲剧影响[4]。
  三、李天娇代表的爱情殉道者
  从《金婚》的全局角度分析,李天娇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点睛之笔,正是由此的因素影响,促使《金婚》的整体内涵更为深化,引起人们的思考。从女性的角度分析,李天娇身上展现出的悲剧意义最令人感慨,例如李天娇出生于高干家庭,自身受到高等教育,并且性格较为活泼,富有青春活力,呈现出优越感与高傲感,带有一定的任性。李天娇的个性较为独特,对于爱情来说主要以精神层次为主,一旦认定就不会放弃,佟志在与李天娇的接触过程中逐渐产生情感之火,二者产生一定的默契感,进而纠葛了十几年[5]。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情感属于柏拉图爱情,以精神恋爱为主,李天娇对待爱情呈现出明显的专一性与忠诚性,固守自身的心灵,最终造成其自身与丈夫离婚。由于李天娇的忠诚与专一,导致佟志自身在遵守社会道德与家庭责任的同时产生深深地愧疚感。李天娇与佟志之间有着志同道合的工作,如在喝咖啡、听音乐方面实现心灵上的碰撞,但在传统婚姻观的价值方面,最终以失败而收场,造成悲剧。以《金婚》中李天娇最后一次与佟志见面时的戏份为例,其戏份呈现出明显的悲剧意义,可以将其理解为“心死莫大于哀”,李天娇以生意人的面目面对生意与金钱,对曾经所爱的人产生忽视,其自身刻骨铭心的爱甚至消失不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李天娇这个女强人呈现出明显的悲剧性,反映出独特的思想情感[6]。
  四、梅梅代表的情感生活丧失者
  在《金婚》中,梅梅虽然是一个配角,并且其自身的戏份不多,但也贯穿着全剧的始终,属于整部剧不可缺少的辅线,引导着各部分内容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梅梅是文丽的表妹,与文丽同时代,但其选择与文丽存在明显的不同,梅梅最终选择了独身生活,并未与文丽一样选择结婚,实际上在现代选择独身生活人们已经逐渐接受,獨身甚至成为女性主义个性追求的选择,但在当时的时代,由于思想的限制造成人们对梅梅的选择不认同,认为其独身是另类,与当时社会的时代道德伦理观相背离,进而造成梅梅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性。实际上,原本漂亮的梅梅同样对爱情生活有着向往、憧憬,存在爱情观,表现在自身喜欢浪漫、幻想,自身很痴情,甚至将爱情看作自身的生命。梅梅与大庄具有很深的感情,二彼此相爱,但由于庄嫂的存在,大庄与梅梅二者有缘无分,梅梅遭受了很大的痛苦,甚至不管不顾大闹大庄的婚礼,发誓不再提及大庄,但在后来的日常中大庄请梅梅跳舞,梅梅又与大庄联系,甚至内心存在着幻想,希望大庄离婚娶她,十几年了梅梅还在等待内心的期望,表达出梅梅的悲剧。在庄嫂去世后,文丽想撮合她和大庄在一起,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是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从前,最终还是以悲剧结局。从全局的角度分析,梅梅自身的形象就代表了悲剧,梅梅自身是一个爱情的憧憬者,自身也较为执着,对待爱情始终忠贞,在作出选择后坚守自身的爱情,虽然爱而不得,但其依旧选择固执的坚守,经过数十年的坚持,最终活在梦想中,展现出一定的悲剧思想[7]。   五、方卓婭代表的时代追随者
  方卓娅是《金婚》中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在其自身上呈现出明显的悲剧意义,从情感生活的角度分析,其与佟志存曾经是恋爱对象,由于自身的婚姻不幸福,当其遇到佟志时对其产生较强的恋爱攻式,期待在幸福的婚姻中获得幸福。但其自身始终是时代的潮流追随者,不断的改变自身,遇到了较多的人,甚至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名字,但其始终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在到佟志家做客时,其谈论到整容,进行暗示,表现出一种成功者的意味,但实际上其自身却是悲剧内容。燕妮也呈现出明显的悲剧意义,其是佟志与文丽的大女儿,在家庭中深受喜爱,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必然会成为时代的牺牲者,失去学习机会,长大后成为一名工人,在婚姻生活中也呈现出不幸,其自身选择的爱人让其饱受折磨,甚至好不容易遇到合适的人其也是已婚者,并且一直无法离婚,造成明显的悲剧[8]。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金婚》中,蕴含深刻的悲剧意识思想,其形成的悲剧形象较为独特,通过以女性人物为形象,展现出不同的形象艺术,利用人性的命题开展,分析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对女性产生的影响,利用金婚来表达婚姻生活中产生的悲剧,也可以说是女性主义题材的文化启蒙作品,从婚姻、家庭、人性、时代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感受道德伦理下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刘孟娟.多文化维度下家庭伦理剧中人物的冲突与融合探析——以《金婚》《王贵与安娜》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09):95-96.
  [2]石少平.两性在礼貌原则使用中的差异研究——以电视剧《金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12(13):141-142.
  [3]杨帆帆.郑晓龙电视剧中的社会批判意识——以《金婚》《甄嬛传》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03):25-28.
  [4]王赟,马立军.探析编年体电视剧中的现实主义手法——以《一年又一年》 《金婚》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8,12(08):237.
  [5]徐玉华,周毕吉.电视剧《金婚》中语码转换的语用顺应性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5(05):82-85.
  [6]庄美英.反问句在夫妻冲突性话语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及人际顺应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114-115+192.
  [7]王菲,张皓凝.电视剧植入式广告在中老年受众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电视剧《金婚风雨情》为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9,10(04):73-79.
  [8]曹平.共鸣是没有国界的——  《金婚》荣获第8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优秀作品奖[J].当代电视,2019,10(11):22.
  作者简介:
  樊存玲,女,湖北鹤峰人,汉口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当今高度工业化的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希望在精神上变得富有,这就需要文化支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这是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范围越广,基础越深。在当今时代,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更深入地研究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播非物质文化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 非遗文化;传统文化;室内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T
期刊
【摘要】 梁平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新文化的冲击下,梁平年画由于产品形式单一,需求匮乏等问题,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文以梁平年画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梁平年画存在的问题,研究将现代数字化技术与梁平年画传承和发展相结合,提出梁平年画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 梁平年画;数字化技术
期刊
【摘要】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不均衡的发展制约着影视专业的创作,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影视创作的参与程度,更应该将影视专业创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而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影视人才的培养,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0
期刊
【摘要】“牛”与“马”是日本作家三浦绫子的著作《远山》中主人公经营农牧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全篇的主导意象。它们既是主人公田岛耕作、民子和武志的形象化身,又充当着二战后对战争进行反思的一批日本国民,从基督教文化中继承的“原罪”意识的救赎者角色。  【关键词】《远山》;“牛”意象;“马”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在欧洲的音乐发展史上,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大师,他一生钟爱小提琴,创作了许多小提琴作品,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其演奏特点,进而提高演奏技能,感悟作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而热爱上这门艺术。  【关键词】 特点;分析;演奏;小提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我国的钢琴音乐一直以来发展都比较好,曾有很多的名曲名扬国内外,为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研究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分析了鋼琴改编与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我
期刊
【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著名小说。小说描写了在北洋军阀时期,平民女子冷清秋和金家七少爷金燕西的爱情故事。不少读者对他们浪漫的爱情表象下是悲剧的实质表示惋惜。他们的悲剧爱情不仅仅是彼此人格思想的迥异,还有外在力量的推动。所以,本文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代名门望族兴衰史,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旨在揭示作者想描摹的社会现实和此作品所传达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悲剧;冷清秋;婚姻  【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李碧华《饺子》中的艾菁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时代背景、荒诞情节、人物言行等要素的考察,分析文本中“疯女人”形象产生的内因。并进一步探索李碧华对女性人物妖魔化的处理方式,指出其小说以纠葛不清的男女情爱展现女性内心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女性人物逐步走向疯狂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饺子》;李碧华;疯女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傳统意义上的色彩认知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环境和同一历史阶段中的人类的共同经验之上的,但贝娄在《赫索格》中,对一些颜色的使用和感知存在着与色彩的传统认知不相符的变异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绿色和蓝色的变异现象来观察赫索格心灵的流浪。  【关键词】《赫索格》;索尔·贝娄;流浪;色彩变异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嘉兴市城区280位居住者的姓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名字结构以双字名为主,单字名和叠字名较少;姓名用字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倾向性,高频用字集中,字义体现出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姓名用字还呈现出时代规律性差异。  【关键词】 嘉兴;姓名;用字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21-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