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不均衡的发展制约着影视专业的创作,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影视创作的参与程度,更应该将影视专业创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而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影视人才的培养,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0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海职业学院2020年度第一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类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与数字影视人才培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YJY30)成果之一。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既因区位特色、人文积淀等因素,又因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因此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当地特色,更要体现出办学特色,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影视行业的发展刺激了对影视人才的需求,也对从业者具备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以北海职业学院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传媒方向)为例,日常教学中多以培养学生影视制作专业技能为主,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构建对于影视创作的积极作用,其滞后欠缺之处制约着影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影视专业的创作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群体文化,包含了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篮球社、文学社等社团文体活动,日常的校园工作、重大的校园活动、每年的节日庆祝等,也属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以短片、短視频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如今成为文化推介的重要手段,许多文化建设项目都借助影像得到了良好的表达与传播效果,高等院校凭借影视相关专业设置等,在创作校园文化影像方面更具优势。
以同类高等职业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有重大活动与事项,如广西壮族“三月三”校园文化节、周年校庆、招生宣传片制作等,该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为创作主体,在校园空间内参与每一项活动与事项的全程拍摄录制,通过直播及影像创作,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更符合当前传播语境的方式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宣传推介,这一过程中,影视专业的教学与创作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影视创作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处于从属或者次要的地位,而应该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参与到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基于影视美学的规律,结合文化传播的需求,发挥其优势作用以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样的良性互动也为影视专业实践提供了机会与土壤,利于形成影视创作的氛围。
北海职业学院下设六个二级系部,各类学生社团共有三十个,常年都有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学院每年定期举办校级运动会,此外还有各类技能比赛、专业展示等活动。然而,除了常规的平面摄影,影视创作手段的投入相对较少,作品形式单一、传播渠道狭窄,对文化活动的表达效果一般,影像创作“非必要”的观念是对影视专业参与需求度不高的原因,这一观念背后其实折射出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影视手段的认识不足,直接制约了良性的影视创作氛围的营造。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影视作品的反馈机制
如果说在营造影视专业的创作氛围方面,校园文化为影像表达提供了题材来源,也催生了影视创作的需求,那么,将影视创作及影视作品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体系中,则是对影视作品本体的反馈与建设,能够对影视创作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也对影视作品与影视相关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以本科艺术院校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该院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将其作为该院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体,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举办声乐、舞蹈、绘画、艺术设计、影视编导等15项高品质的专业比赛活动,对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教育成果进行一次检阅。2017年,该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童皓使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星辰之门》,获得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院长特别奖,三万元奖金之丰厚当时在影视编导专业学生中引起了一阵热议,而后这部作品在其他赛事也斩获奖项,创作者也相继创作出更加纯熟的影视作品,校园文化艺术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真正对创作发挥了检验催化作用。
以赛促教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职业院校向来注重各类专业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每年北海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都固定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等级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比赛,学生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审美素养上都得到了极大锻炼,同时,学院也常举办如原创短视频大赛等院级专业比赛,为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提供一个展示与竞技的平台,每项赛事的获奖成果均得一定的嘉奖,如学分、奖金等,事实上也是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馈。
但就影片的数量与质量而言,校内比赛没有明确的奖励标准和机制,因而大部分学生参赛热情和创作水准较低,同时,对于参加校外赛事的影视作品所获奖项,学院对应的嘉奖标准混乱,如未考虑区域赛区向全国赛区的递进竞争关系,未能充分认识赛事的辐射范围和赛制,因而对市级、区级、全国等级的奖项区分不当,甚至有降级定性的情况出现。如此倒置的奖励反馈打击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混淆了学生对作品和自身的定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以赛促教的初衷和效果未能呈现良好的增长关系,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影视创作及影视作品这一版块的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影视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
优质校园文化是依托物质环境形成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其中最核心的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精神。如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多侧重于文艺活动,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娱乐活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较弱,实质上没有区分、处理好娱乐消遣文化与创造性文化的关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难以有质的突破。 首先,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本土特色底蕴不足。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因渔村“北海村”而得名,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因而有着深厚的疍家文化。疍家渔民传统文化与北海涠洲岛海蚀地貌、红树林滨海湿地等自然景观,北海近代建筑群等历史文化景观,南珠、贝雕等传统工艺,共同交织成富有北海特色的海洋文化。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在影视创作,还是在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对于北海本土海洋文化内涵的挖掘仍较浅,学生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内容题材上,还是主题立意上,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体现都不多,这种情况出现在学生的影视广告、微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等影视作品创作中,在平面广告、宣传海报等视觉传达设计类的作品创作中也普遍存在。
本土文化的薄弱也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知识面较窄,社会观照不足。由于缺乏一定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学生的知识层面较为狭窄浅薄,而影视艺术是一门多元的综合性艺术,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人文历史、自然社科等知识,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平时自觉进行学习积累,也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上对北海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進行挖掘,通过社团活动、表演活动、知识讲座、校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进行普及,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否则难以形成对文化题材的敏感度。同时,在日常的文化引导过程中,对于社会生活有所忽略,如国家至地方的大政方针、社会热点难点、当前时代趋势、行业领域动态等,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度不足,建设内容与形式滞后,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学生没有一定的觉悟意识和情怀胸襟,社会责任感淡薄,反过来也阻碍了其在影视创作上的进步。
第三,学生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个人素质通常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基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基本能力素质等综合素质。职业院校因为生源等因素,学生个人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其中,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是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道德行为取向知行分离,传统优秀的价值观念如尊重、诚信、行为礼仪等一直都是指导自我约束日常行为的重要标准,学生们并不缺乏伦理道德规范的常识,而是缺乏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进而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出现自主、自律、自制能力较差的现象。此外,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礼仪,例如漠视规则,破坏秩序,更有甚者顶撞、侮辱教师等,形成了不良风气,校园文化中学生素质的缺位,制约着影视专业的学习与创新,更阻碍了影视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影视创作的参与程度,为影视专业人才的实践提供条件与机会,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作氛围,更应该将影视专业创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成为重要板块,建立起对影视作品良好的反馈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使影视专业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有获得感。而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影视人才的培养,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职业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嵌入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格调清新、思想性强、品位高雅、内涵深刻的文化内容,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约束制度,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影视等各专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才的长远培养。
参考文献:
[1]曹利群.师范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
[2]刘恋.基于学生发展的“量才”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名师在线,2020,(32).
[3]敬阳.以发展为导向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J].科教导刊,2020,(05).
[4]朱春杉.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0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海职业学院2020年度第一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类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与数字影视人才培养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YJY30)成果之一。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既因区位特色、人文积淀等因素,又因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因此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当地特色,更要体现出办学特色,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影视行业的发展刺激了对影视人才的需求,也对从业者具备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以北海职业学院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传媒方向)为例,日常教学中多以培养学生影视制作专业技能为主,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构建对于影视创作的积极作用,其滞后欠缺之处制约着影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影视专业的创作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群体文化,包含了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篮球社、文学社等社团文体活动,日常的校园工作、重大的校园活动、每年的节日庆祝等,也属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以短片、短視频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如今成为文化推介的重要手段,许多文化建设项目都借助影像得到了良好的表达与传播效果,高等院校凭借影视相关专业设置等,在创作校园文化影像方面更具优势。
以同类高等职业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有重大活动与事项,如广西壮族“三月三”校园文化节、周年校庆、招生宣传片制作等,该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为创作主体,在校园空间内参与每一项活动与事项的全程拍摄录制,通过直播及影像创作,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更符合当前传播语境的方式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宣传推介,这一过程中,影视专业的教学与创作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影视创作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处于从属或者次要的地位,而应该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参与到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基于影视美学的规律,结合文化传播的需求,发挥其优势作用以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样的良性互动也为影视专业实践提供了机会与土壤,利于形成影视创作的氛围。
北海职业学院下设六个二级系部,各类学生社团共有三十个,常年都有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学院每年定期举办校级运动会,此外还有各类技能比赛、专业展示等活动。然而,除了常规的平面摄影,影视创作手段的投入相对较少,作品形式单一、传播渠道狭窄,对文化活动的表达效果一般,影像创作“非必要”的观念是对影视专业参与需求度不高的原因,这一观念背后其实折射出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影视手段的认识不足,直接制约了良性的影视创作氛围的营造。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影视作品的反馈机制
如果说在营造影视专业的创作氛围方面,校园文化为影像表达提供了题材来源,也催生了影视创作的需求,那么,将影视创作及影视作品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体系中,则是对影视作品本体的反馈与建设,能够对影视创作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也对影视作品与影视相关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以本科艺术院校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该院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将其作为该院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体,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举办声乐、舞蹈、绘画、艺术设计、影视编导等15项高品质的专业比赛活动,对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教育成果进行一次检阅。2017年,该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童皓使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星辰之门》,获得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院长特别奖,三万元奖金之丰厚当时在影视编导专业学生中引起了一阵热议,而后这部作品在其他赛事也斩获奖项,创作者也相继创作出更加纯熟的影视作品,校园文化艺术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真正对创作发挥了检验催化作用。
以赛促教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职业院校向来注重各类专业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每年北海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都固定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等级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比赛,学生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审美素养上都得到了极大锻炼,同时,学院也常举办如原创短视频大赛等院级专业比赛,为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提供一个展示与竞技的平台,每项赛事的获奖成果均得一定的嘉奖,如学分、奖金等,事实上也是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馈。
但就影片的数量与质量而言,校内比赛没有明确的奖励标准和机制,因而大部分学生参赛热情和创作水准较低,同时,对于参加校外赛事的影视作品所获奖项,学院对应的嘉奖标准混乱,如未考虑区域赛区向全国赛区的递进竞争关系,未能充分认识赛事的辐射范围和赛制,因而对市级、区级、全国等级的奖项区分不当,甚至有降级定性的情况出现。如此倒置的奖励反馈打击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混淆了学生对作品和自身的定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以赛促教的初衷和效果未能呈现良好的增长关系,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影视创作及影视作品这一版块的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影视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
优质校园文化是依托物质环境形成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其中最核心的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精神。如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多侧重于文艺活动,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娱乐活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较弱,实质上没有区分、处理好娱乐消遣文化与创造性文化的关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难以有质的突破。 首先,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本土特色底蕴不足。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因渔村“北海村”而得名,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因而有着深厚的疍家文化。疍家渔民传统文化与北海涠洲岛海蚀地貌、红树林滨海湿地等自然景观,北海近代建筑群等历史文化景观,南珠、贝雕等传统工艺,共同交织成富有北海特色的海洋文化。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在影视创作,还是在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对于北海本土海洋文化内涵的挖掘仍较浅,学生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内容题材上,还是主题立意上,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体现都不多,这种情况出现在学生的影视广告、微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等影视作品创作中,在平面广告、宣传海报等视觉传达设计类的作品创作中也普遍存在。
本土文化的薄弱也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欠缺,知识面较窄,社会观照不足。由于缺乏一定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学生的知识层面较为狭窄浅薄,而影视艺术是一门多元的综合性艺术,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人文历史、自然社科等知识,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平时自觉进行学习积累,也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上对北海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進行挖掘,通过社团活动、表演活动、知识讲座、校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进行普及,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否则难以形成对文化题材的敏感度。同时,在日常的文化引导过程中,对于社会生活有所忽略,如国家至地方的大政方针、社会热点难点、当前时代趋势、行业领域动态等,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度不足,建设内容与形式滞后,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学生没有一定的觉悟意识和情怀胸襟,社会责任感淡薄,反过来也阻碍了其在影视创作上的进步。
第三,学生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个人素质通常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基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基本能力素质等综合素质。职业院校因为生源等因素,学生个人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其中,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是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道德行为取向知行分离,传统优秀的价值观念如尊重、诚信、行为礼仪等一直都是指导自我约束日常行为的重要标准,学生们并不缺乏伦理道德规范的常识,而是缺乏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进而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出现自主、自律、自制能力较差的现象。此外,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礼仪,例如漠视规则,破坏秩序,更有甚者顶撞、侮辱教师等,形成了不良风气,校园文化中学生素质的缺位,制约着影视专业的学习与创新,更阻碍了影视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影视创作的参与程度,为影视专业人才的实践提供条件与机会,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作氛围,更应该将影视专业创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成为重要板块,建立起对影视作品良好的反馈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使影视专业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有获得感。而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影视人才的培养,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职业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嵌入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格调清新、思想性强、品位高雅、内涵深刻的文化内容,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约束制度,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影视等各专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才的长远培养。
参考文献:
[1]曹利群.师范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
[2]刘恋.基于学生发展的“量才”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名师在线,2020,(32).
[3]敬阳.以发展为导向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J].科教导刊,2020,(05).
[4]朱春杉.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