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护理是在社区人口老年化、医疗费用上升化、人们健康意识进步化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对提高社会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沟通在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也是提高社区护理质量的保证。本文总结了相关社区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并对社区护理中的沟通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社区护理;沟通技巧;意义
社区护理是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的、连续的、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改变人们的健康态度,最终形成健康行为。因此,有效沟通是社区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1. 注重第一形象,建立社区居民可信的形象
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情绪表情等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护士的感知,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对护士做好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微笑,恰当的称呼,和蔼可亲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在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时,针对不同的对象及心理特点给居民以启发指导,解除思想顾虑和负担,取得居民良好的的信任,有目的有计划的了解居民信息[1]。
2. 善于利用好语言,做好人际协调
语言沟通是历史最久,频率最高,传播范围广的沟通方式,有信息传递速度过快,效果好,反馈最直接,最经济等特点。社区护士应抓住交流契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内容,并且有目的,有主题的交流,避免漫无目的的乱谈,并注意礼貌性、准确性,通俗性,情感性。社区护士要善用亲和力,俗话说微笑是沟通的通行证,适当的赞美认可是沟通的润滑剂,你需要宣传的能带给居民什么改变和好处是沟通的发动机,用居民听得懂喜欢听的用词,用与居民同频道的语调状态进行同理心沟通,彼此控制情绪并适当的回应反馈达到有效沟通。
3. 掌握聆听技巧,鼓励主动参与护理活动
社区护士应全神贯注聆听倾诉,注意眼神交流,即听其言,观其行,与居民有温和坚定的目光接触(表示被尊重),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适时的同理心点头、复述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挖掘到居民想听什么、想说什么、乐意接受的方式,找到适当的机会场所科学回答问题,进行咨询指导,改善治疗护理水平,取得最佳预期效果,并维护隐私权,让居民倍感信赖与安全,主动参与健康活动中来[2]。
4. 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协助慢性病人的康复
社区护士的面目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等细微动作都体现着关心,从中获得居民的信任和配合。慢性病居民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或极少自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等特点,与其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因素有关,切实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病程,以温暖平等的态度,让病人感到舒服。社区护士应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健康教育,安全用药指导,使病人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3]。
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象更多的是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可能一个健康的观念要反复很多遍,所以要求社区护士具备高度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简单的事情反复做,达到效果为最终目标。
5沟通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重要职责,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居民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分授课、咨询、提问与讨论、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示教与反示教等形式。社区护士必须制定全年计划,明确组织者、授课人及对象、协助者、时间、地址、教具及经费预算、效果评价工具和指标等,连续性干预项目采用居民的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等分析效果,不断提高干预技能。这要求社区护士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长时间的临床工作经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卫生主管部门制定评价效果制度,定时下社区家庭访视评价社区护士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反馈完善评价制度。
6体会
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使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社区护士与居民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收集居民的真实性资料,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及时准确的做好慢病管理。同时获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治疗护理活动,配合完成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知识的培训。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社区护士与居民的关系,提高相互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是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张银萍.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35-1636.
[2] 郭玲,刘素珍.社区护士执行社区护理服务水平的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929-932.
[3] 王卉,尚少梅.标准化病人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02-204.
关键词: 社区护理;沟通技巧;意义
社区护理是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的、连续的、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改变人们的健康态度,最终形成健康行为。因此,有效沟通是社区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1. 注重第一形象,建立社区居民可信的形象
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情绪表情等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对护士的感知,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对护士做好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微笑,恰当的称呼,和蔼可亲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在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时,针对不同的对象及心理特点给居民以启发指导,解除思想顾虑和负担,取得居民良好的的信任,有目的有计划的了解居民信息[1]。
2. 善于利用好语言,做好人际协调
语言沟通是历史最久,频率最高,传播范围广的沟通方式,有信息传递速度过快,效果好,反馈最直接,最经济等特点。社区护士应抓住交流契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内容,并且有目的,有主题的交流,避免漫无目的的乱谈,并注意礼貌性、准确性,通俗性,情感性。社区护士要善用亲和力,俗话说微笑是沟通的通行证,适当的赞美认可是沟通的润滑剂,你需要宣传的能带给居民什么改变和好处是沟通的发动机,用居民听得懂喜欢听的用词,用与居民同频道的语调状态进行同理心沟通,彼此控制情绪并适当的回应反馈达到有效沟通。
3. 掌握聆听技巧,鼓励主动参与护理活动
社区护士应全神贯注聆听倾诉,注意眼神交流,即听其言,观其行,与居民有温和坚定的目光接触(表示被尊重),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适时的同理心点头、复述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挖掘到居民想听什么、想说什么、乐意接受的方式,找到适当的机会场所科学回答问题,进行咨询指导,改善治疗护理水平,取得最佳预期效果,并维护隐私权,让居民倍感信赖与安全,主动参与健康活动中来[2]。
4. 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协助慢性病人的康复
社区护士的面目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等细微动作都体现着关心,从中获得居民的信任和配合。慢性病居民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或极少自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等特点,与其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因素有关,切实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病程,以温暖平等的态度,让病人感到舒服。社区护士应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健康教育,安全用药指导,使病人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3]。
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象更多的是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可能一个健康的观念要反复很多遍,所以要求社区护士具备高度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简单的事情反复做,达到效果为最终目标。
5沟通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重要职责,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居民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分授课、咨询、提问与讨论、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示教与反示教等形式。社区护士必须制定全年计划,明确组织者、授课人及对象、协助者、时间、地址、教具及经费预算、效果评价工具和指标等,连续性干预项目采用居民的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等分析效果,不断提高干预技能。这要求社区护士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长时间的临床工作经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卫生主管部门制定评价效果制度,定时下社区家庭访视评价社区护士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反馈完善评价制度。
6体会
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使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社区护士与居民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收集居民的真实性资料,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及时准确的做好慢病管理。同时获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治疗护理活动,配合完成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知识的培训。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建立社区护士与居民的关系,提高相互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是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张银萍.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35-1636.
[2] 郭玲,刘素珍.社区护士执行社区护理服务水平的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929-932.
[3] 王卉,尚少梅.标准化病人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02-204.